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187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docx

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

2021年西医综合考研模拟试题

[单项选择题]1、

【2002N138C】腰4~5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可有

A.下肢放射性疼痛

B.小腿外侧感觉障碍,拇趾背伸力弱

C.二者均有

D.二者均无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733)“表67-2腰神经根病的神经定位”(B对)。

(P755)“表67-1腰神经根病的神经定位”(B对)。

【题眼解析】下肢放射性痛多由病变累及坐骨神经所致,而坐骨神经源自腰?

、?

骶?

~?

神经,只要椎间盘突出时累及这些神经根,均可引起下肢放射性痛(A对)。

腰?

~?

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表现为小腿前外侧及足背内侧感觉障碍,趾背伸乏力或不能(B对)。

本题AB均对,正确答案为C。

[单项选择题]2、

男性,50岁。

反复上腹痛20年,常发生在餐后半小时,近2个月腹痛节律性消失,胃纳减退,大便每日一次、成形,服用制酸剂无效。

最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疾病

A.胃溃疡恶变

B.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幽门梗阻

C.胰腺癌

D.原发性肝癌

E.慢性胰腺炎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中老年男性患者,反复餐后上腹痛20年病史(考虑为胃溃疡),近期腹痛节律性消失,纳差,大便每日一次、成形,服用制酸剂无效。

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征等考虑为胃溃疡恶变(A对)。

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幽门梗阻(P194)(B错)常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纳差、嗳气、反酸,反复发作性餐后呕吐为其主要症状,呕吐物为大量宿食,查体可见胃肠型和蠕动波,空腹时上腹部可查及振水音(特征性体征)。

胰腺癌(八版外科学P489)(C错)临床上以上腹疼痛、不适,纳差,黄疸,消瘦乏力,消化不良等最为多见。

原发性肝癌(八版外科学P433)(D错)早期无明显症状,发觉时多已是中、晚期,常表现为肝区疼痛(多为钝痛、胀痛、隐痛)、不适,可放射至右肩背;可伴消化道症状,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还可有肝大的表现。

慢性胰腺炎(八版外科学P487)(E错)典型表现为腹痛(上腹部剑突下或偏左,常放射至腰背部,呈束带状),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脂肪泻。

【题眼解析】(P194)“【并发症】4.癌变胃溃疡可以癌变,估计癌变率1%~3%以下,应提高警惕,及早诊断。

但十二指肠溃疡不会引起癌变。

中年以上,有长期胃溃疡病史,顽固不愈,近来腹痛的节律性消失,食欲减退,营养状态明显下降,粪便潜血持续阳性,溃疡发生于胃大弯或胃窦部,经严格内科药物治疗4~6周症状无改善者,均提示有溃疡癌变(A对)可能”。

[单项选择题]3、

【2018N103A】男性,29岁。

高处坠落2小时,主诉胸背部疼痛,双下肢不能活动。

根据患者情况,首先考虑的是

A.脊柱损伤合并骨盆骨折

B.脊柱损伤合并脊髓损伤

C.脊柱损伤合并双下肢骨折

D.胸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

参考答案:

B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684-P685)“

(1)外伤史:

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塌方事件等…

(2)主要临床症状…④如有瘫痪,则表现为四肢或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P688)“3.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B对)。

(P707)“

(1)有严重外伤史,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腰背部等…④如有瘫痪,则表现为四肢或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P710)“3.完全性脊髓损伤脊髓实质完全性横贯性损害,损伤平面以下的最低位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B对)。

【题眼解析】29岁男性患者,高处坠落2小时(外伤史),主诉胸背部疼痛,双下肢不能活动(脊髓损伤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外伤史、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胸段脊柱损伤并脊髓损伤(B对),外伤暴力致胸椎骨折,导致胸背部疼痛,同时脊柱骨折致脊髓严重损伤,导致下肢瘫痪。

脊柱损伤并骨盆骨折(A错)、胸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D错)可表现为胸背部疼痛,多存在严重的多发伤,休克常见,同时伴下肢长度不对称、会阴部瘀斑等表现,骨盆分离试验与挤压试验阳性。

脊柱损伤并双下肢骨折(C错)表现为胸背部疼痛,同时伴下肢畸形及下肢异常活动。

[单项选择题]4、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中,心脏破裂发生在

A.1~2周

B.2~3周

C.7天之内

D.3~4周

E.4周以上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249)“

(二)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C对)。

【题眼解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脏破裂较少见,常发生在7天之内(C对),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患者能存活数月。

[单项选择题]5、

【1993N92B】支气管内出现鳞状上皮

A.肥大

B.增生

C.再生

D.化生

E.机化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10)“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D对)。

(P9)“吸烟者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易发生鳞状上皮化生”(D对)。

【题眼解析】化生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取代的过程,支气管正常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受到吸烟等外界刺激时,可被鳞状上皮细胞取代,此为化生过程(D对)。

[单项选择题]6、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成分是

A.胆盐

B.胆固醇

C.卵磷脂

D.胆色素

E.脂肪酸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207)“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黏膜吸收人血,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返回到肝脏的胆盐有刺激肝胆汁分泌的作用,称为胆盐(A对)的利胆作用(图6-14)”。

【题眼解析】胆汁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和胃酸及促进胆汁自身分泌。

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后,可中和一部分胃酸;进入小肠的胆盐绝大部分由回肠黏膜吸收人血,通过门静脉回到肝脏再形成胆汁,这一过程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汁中最重要的成分是胆盐(A对),其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胆色素(D错)是血红素的分解产物,是决定胆汁颜色的主要成分;胆固醇(B错)是肝脏脂肪代谢的产物。

卵磷脂是胆固醇的有效溶剂,胆固醇的溶解量取决于胆汁中它与卵磷脂(C错)的适当比例。

脂肪酸是最简单的一种脂,它是许多更复杂的脂的组成成分。

脂肪酸在有充足氧供给的情况下,可氧化分解为CO?

和H?

O,释放大量能量,因此脂肪酸(E错)是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与利胆作用无关。

[多项选择题]7、

【2002N139X】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点表现在

A.刺激太小时不能引发

B.一旦产生即达到最大

C.不衰减性传导

D.兴奋节律不变

参考答案:

A,B,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35)“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

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A对);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B对),这就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②不衰减传播(C对):

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受刺激处的局部细胞膜,而是沿膜迅速向四周传播,甚至传遍整个细胞,而且其幅度和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P30)“动作电位具有以下特点:

①‘全或无’现象。

要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给的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

若刺激未达到一定强度,动作电位就不会产生(无)(A对);当刺激达到一定的强度时,所产生的动作电位,其幅度便到达该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继续增强而增大(全)(B对),这就是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②不衰减传播(C对)。

动作电位产生后并不停留在受刺激处的局部细胞膜,而是沿膜迅速向四周传播,甚至传遍整个细胞,而且其幅度和波形在传播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

【题眼解析】动作电位“全或无”本身的定义是指刺激太小时不发生(无)(A对),一旦产生即达到最大值(全)(B对),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性使动作电位呈现不衰减传播(C对)。

兴奋节律与动作电位的发生频率有关,与其“全或无”特性无关(D错)。

[单项选择题]8、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大出血时的术式

A.胃大部切除术

B.全胃切除术

C.胃肠吻合术

D.胃癌根治术

E.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358)“

(二)胃大部切除术…手术适应症:

胃十二指肠溃疡非手术治疗无效或者并发穿孔、出血、幽门梗阻、癌变者”(A对)。

【题眼解析】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可选择胃大部切除术(A对)。

胃肠吻合术(C错)多用于胃排空受阻的疾病且不能耐受幽门切除手术病人。

全胃切除术(B错)、胃癌根治术(D错)一般适用于胃癌患者,可彻底清除胃癌原发灶,非恶性溃疡不需要进行全胃切除术、胃癌根治术(P364)。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E错)一般为胃大部切除术的补充术式,单独使用不能控制急性症状,也不能根治溃疡和穿孔问题,且手术后极易复发(实用外科学第二版P759)。

[单项选择题]9、

【2003N92A】肱骨干中段骨折反复手法复位易导致

A.桡神经损伤

B.正中神经损伤

C.尺神经损伤

D.腋神经损伤

E.肌皮神经损伤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633-P634)“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有由臂丛神经后束发出的桡神经经内后方紧贴骨面斜向外前方进入前臂,此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P651)“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有由臂丛神经后束发出的桡神经经内后方紧贴骨面斜向外前方进入前臂,此处骨折容易发生桡神经损伤”。

【题眼解析】在肱骨干中下1/3段后外侧有桡神经沟,有由臂丛神经后束发出的桡神经经内后方紧贴骨面斜向外前方进入前臂,因此此处骨折反复手法复位易损伤桡神经(A对)。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易损伤正中神经(B错)。

肱骨内上髁骨折易损伤尺神经(C错)。

肱骨上段骨折易损伤腋神经(D错)。

肱骨上中段骨折易损伤肌皮神经(E错)。

[单项选择题]10、

【2019N105A】男性55岁,腰痛三个月,L4-5按压性疼痛,双下肢无畸形,肌力正常,双侧屈膝反射正常,跟腱反射未引出,双下肢深浅感觉不对称,鞍区痛,触觉减退。

首选治疗

A.微创髓核摘除术

B.椎板切除减压术

C.非手术治疗

D.椎板减压加锥弓根钉内固定术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698-P699)“治疗原则尽可能早期恢复神经的连续性…其损伤的程度及范围不易确定”。

【题眼解析】青年男性,L4-5压痛,鞍区痛,温度觉减退,跟腱反射消失,诊断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马尾综合征,为急诊手术治疗适应证(C错)。

患者目前L4/5单节段压痛,考虑单处间盘巨大突出可能性大,可采用微创髓核摘除术(A对),该术式创伤小,恢复较快。

椎板切除减压(B错)、椎板减压加锥弓根钉内固定术(D错)均可治疗该病,但损伤较大,且存在远期邻近节段退变等问题,对于年轻患者需谨慎采用。

[单项选择题]11、

【2019N52A】男性,65岁。

呕血、黑便3天,半天来出现躁动不安和意识模糊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15年,治疗不详;患糖尿病10年,一直服用降糖药物;有高血压病史6年,一直服用降压药物。

查体:

T36.8℃,P95次/分,BP130/80mmHg,神志不清,前胸部可见蜘蛛痣,心肺(-),腹软,肝脾触诊不满意。

该患者意识障碍应首先考虑的病因是

A.肝性脑病

B.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C.急性肾损伤

D.急性脑血管病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408)“肝性脑病在肝硬化基础上因肝功能不全和(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约50%肝硬化病人有脑水肿,病程长者大脑皮质变薄,神经元及神经纤维减少”。

【题眼解析】患者既往多年肝炎病史15年、呕血、黑便3天,半天来出现躁动不安和意识模糊,查体:

胸前蜘蛛痣。

故考虑诊断肝性脑病(A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高血糖、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

患者糖尿病史10年,且一直服用降糖药,无酮症及酸中毒(B错);严重尿毒症时常有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等,即肾性脑病,患者无肾脏基础疾病故可排除。

(C错);高血压病史6年,规律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良好无异常表现,患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小,故排除脑血管性疾病(D错)。

[多项选择题]12、

【2012N157X】下列关于LDL的叙述,正确的有

A.LDL主要由VLDL在血浆中转变而来

B.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内源性甘油三酯

C.LDL受体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膜表面

D.LDL的密度大于HDL

参考答案:

A,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167)“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是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其血浆代谢产物低密度脂蛋白(LDL)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A对B错)。

(P168)“LDL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特别是肝、肾上腺皮质、卵巢、睾丸、动脉壁等组织的细胞膜表面”(C对)。

(P165)“乳糜微粒含脂最多,密度最小,易上浮;其余脂蛋白按密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D错)。

(P170)“VLDL是运输内源性TG的主要形式,其血浆代谢产物LDL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形式”(A对B错)。

(P171)“LDL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特别是肝、肾上腺皮质、卵巢、睾丸、动脉壁等组织的细胞膜表面”(C对)。

(P167)“乳糜微粒(CM)含脂最多,密度最小,易上浮;其余脂蛋白由密度从小到大依次为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D错)。

【题眼解析】LDL即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由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浆中转变而来(A对),其主要功能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B错)。

LDL受体广泛分布于全身,特别是肝、肾上腺皮质、卵巢、睾丸、动脉壁等组织的细胞膜表面(C对)。

血浆脂蛋白的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乳糜微粒(CM)(D错)。

[多项选择题]13、

【1988N146X】铁硫蛋白是

A.铁的贮存形式

B.往往以复合物的形式存在

C.参与铁的运输

D.参加线粒体递电子体系

参考答案:

B,D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123)“呼吸链主要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4种蛋白质复合体组成,分别称之为复合体Ⅰ、Ⅱ、Ⅲ和Ⅳ”(P124)“复合体Ⅰ由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等组成的跨膜蛋白质…黄素蛋白和铁硫蛋白均通过辅基发挥传递电子作用”(P122)“Fe-S是Fe离子通过与无机硫(S)原子及铁硫蛋白中半胱氨酸残基的SH连接而成”(BD对)。

(P397)“运铁蛋白和铁蛋白分别是铁的运输和储存形式”(AC错)。

(P175)“氧化呼吸链是由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4种蛋白酶复合体组成,分别称之为复合体Ⅰ、Ⅱ、Ⅲ和Ⅳ”(P176)“复合体Ⅰ由黄素蛋白、铁硫蛋白等蛋白及其辅基组成,黄素蛋白和铁硫蛋白都能通过辅基发挥传递电子作用”(P177)“氧化呼吸链含有多种铁硫蛋白,其中的Fe离子通过与无机硫(S)原子或(和)铁硫蛋白中的半胱氨酸残基的S原子相连,形成铁硫中心”(BD对)。

(P102)“运铁蛋白和铁蛋白分别是铁的运输和储存形式”(AC错)。

【题眼解析】铁硫蛋白往往以复合物(复合体Ⅰ、Ⅱ、Ⅲ均含有铁硫蛋白)(B对)的形式参加线粒体递电子体系(氧化呼吸链)(D对)的传递过程。

铁的贮存形式是铁蛋白(A错)。

参与铁的运输的是运铁蛋白(C错)。

[单项选择题]14、

【1998N6A】下列哪项可用来衡量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自动兴奋的频率

D.阈电位水平

E.4期膜电位自动去极化速率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七版生理学P93)“自律性的高低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C对)。

(七版生理学P93)“自律性的高低是指心肌细胞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C对)。

【题眼解析】自律性是指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情况下自动兴奋的特性,自律性的高低即自动兴奋频率的高低(C对),但是自律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率,所以E选项也应该算正确答案(如2012N8A)。

自律性的高低也受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差距的影响,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减小,或阈电位水平下移,都能使二者之间的差距缩短,进而使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所需的时间减少,最终导致自律性增高,反之则自律性降低。

但是单独就最大复极电位水平或阈电位水平而言,并不足以用来衡量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所以B和D不能算正确答案。

动作电位的幅值即动作电位的超射值(最大值),与心肌自动节律性的高低无关(A错)。

[多项选择题]15、

【2011N160X】下列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复制特点的比较中,正确的有

A.真核生物的复制可能需要端粒酶参与

B.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短于原核生物

C.真核生物的复制起始点少于原核生物

D.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催化速率低于原核生物

参考答案:

A,B,D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243)“真核生物是以复制子为单位各自进行复制的,所以引物和后随链的冈崎片段都比原核生物短”(B对)。

(P243)“真核生物DNA合成,就酶的催化速率而言,远比原核生物慢(D对),估算为50dNTP/S。

但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复制,总体速度是不慢的”。

(P244)“端粒酶参与解决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A对)。

(P233)“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环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点”(P234)“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而复杂,由多个染色体组成,全部染色体均需复制,每个染色体又有多个起点,呈多起点双向复制特征”(C错)。

(P292)“真核生物是以复制子为单位各自进行复制的,所以引物和后随链的冈崎片段都比原核生物短”(B对)。

(P292)“真核生物合成,就酶的催化速率而言,远比原核生物慢(D对),估算为50dNTP/S。

但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复制,总体速度是不慢的”。

(P292)“端粒酶参与解决染色体末端复制问题”(A对)。

(P281)“原核生物基因组是环状DNA,只有一个复制起点”(P282)“真核生物基因组庞大而复杂,由多个染色体组成,全部染色体均需复制,每个染色体又有多个起点,呈多起点双向复制特征”(C错)。

【题眼解析】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在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是由端粒酶催化生成的(A对)。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一般为单个环状DNA分子,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单复制子复制),而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庞大而复杂,由多个染色体组成,每个染色体均有多个复制起点(多复制子复制)(C错)。

与原核生物相比,真核生物的复制子较小,引物和后随链的冈崎片段均较短(B对)。

真核生物DNA聚合酶的催化速率远低于原核生物(D对),因而其DNA链的延长速度较慢,但因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复制,总体速度并不比原核生物慢。

[单项选择题]16、

【2007N106A】下列骨折中,属稳定骨折的是

A.粉碎骨折

B.螺旋骨折

C.横形骨折

D.斜形骨折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613)“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C对)、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P627-P628)“稳定性骨折在生理外力作用下,骨折端不易发生移位的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横行骨折(C对)、压缩性骨折、嵌插骨折等”。

【题眼解析】横行骨折(C对)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在生理外力作用下骨折端不易发生侧方移位,为稳定性骨折。

粉碎骨折(A错)则无法承受应力,属于不稳定骨折。

螺旋骨折(B错)和斜行骨折(D错)受到的应力会分解向不同的方向,易引起骨折处的移位,属于不稳定骨折。

[单项选择题]17、

【1994N100B】甲状腺分泌的激素主要是

A.一碘酪氨酸

B.三碘甲腺原氨酸

C.甲状腺素

D.逆三碘甲腺原氨酸

E.二碘酪氨酸

参考答案:

C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373)“甲状腺激素(TH)是酪氨酸的碘化物,包括四碘甲腺原氨酸(T?

,或称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

)和极少量的逆三碘甲腺原氨酸(rT?

),三者分别约占分泌总量的90%、9%和1%。

T?

的分泌量虽然最大,但T?

的生物活性最强,约为T?

的5倍”(C对)。

(P388)“由甲状腺滤泡分泌到循环血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甲状腺激素有甲状腺素(或称四碘甲腺原氨酸,T?

)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

),分别约占总量的93%和7%”(C对)。

【题眼解析】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包括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T?

)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

),分别约占总量的93%和7%(C对)。

一碘酪氨酸、二碘酪氨酸均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前体物质(P374)。

逆三碘甲腺原氨酸是甲状腺素脱碘降解的代谢产物(P376)。

[多项选择题]18、

【2015N171X】根除胃幽门螺杆菌治疗时常用的药物包括

A.雷尼替丁

B.奥美拉唑

C.硫糖铝

D.克拉霉素

参考答案:

B,D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356)“这些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正常发挥其抗菌作用,需要联合PPI抑制胃酸后,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常用的联合方案有:

1种PPI+2种抗生素或1种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10~14天”(B对)。

(P356)“表4-4-1具有杀灭和抑制Hp作用的药物”(D对)。

(P366)“这些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不能正常发挥其抗菌作用,需要联合PPI抑制胃酸后,才能使其发挥作用。

常用的联合方案有:

1种PPI+2种抗生素或1种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7~14天”(B对)。

(P366)“表4-4-1具有杀灭和抑制Hp作用的药物”(D对)。

【题眼解析】根治幽门螺杆菌的药物主要包括三类:

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抗生素。

根除Hp需要联合用药,一般使用三联疗法,即1种PPI(奥美拉唑)(B对)+2种抗生素或1种铋剂+2种抗生素,疗程7~14天,常用的能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抗生素包括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红霉素)(D对)。

雷尼替丁(A错)属于H?

受体拮抗剂,硫糖铝(C错)属于胃黏膜保护剂,均不用于Hp的根除治疗。

[单项选择题]19、

【1996N72A】目前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最主要的病因是

A.病毒性心肌炎

B.遗传因素

C.酒精中毒因素

D.内分泌疾患

E.代谢异常

参考答案:

A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261-P262)“1.感染病原体直接侵袭和由此引发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是造成心肌损害的机制。

以病毒最常见”(A对)。

(P272)“

(一)感染病原体直接侵袭和由此引发的慢性炎症和免疫反应是造成心肌损害的机制。

以病毒最常见”(A对)。

【题眼解析】多数扩张型心肌病病因不清,可能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

①遗传因素;②病毒感染/免疫损伤;③炎症;④中毒(包括酒精等)、内分泌和代谢异常。

近年多项研究显示,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中病毒持续存在,其中以肠道病毒最常见,提示病毒性心肌炎(A对)可能是扩张型心肌病的最主要原因(二版八年制内科学P347)。

[单项选择题]20、

【2004N49A】下列符合心电图诊断窦性停搏的是

A.心室率小于40次/分

B.可见单个逸搏或逸搏心律

C.长PP间期的时间大于1.5秒

D.长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期无倍数关系

E.PP间期进行性缩短,直到出现一次长PP间期

参考答案:

D

参考解析:

【考点还原】(P183)“窦性停搏或窦性静止是指窦房结不能产生冲动。

心电图表现为在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或P波与QRS波均不出现,长的PP间期与基本的窦性PP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