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检测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6053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节能检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节能检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节能检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节能检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节能检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节能检测方案.docx

《节能检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节能检测方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节能检测方案.docx

节能检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检测及判定依据1

三、检测目的和方法2

(一)检测目的2

(二)检测方法2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检测2

2、外墙传热系数的检测3

3、蒸压加气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检测4

4、无机保温砂浆干密度、抗压强度的检测4

5、建筑外门窗物理三性的检测5

6、电缆、电线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的检测9

7、照明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11

四、本工程检测项目及数量的汇总13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广东…工程。

项目….建筑面积约….万m2。

本工程节能检测方案分为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检测方案和设备节能检测方案。

二、检测及判定依据

2.1《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2.2《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15-65-2009);

2.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2.4《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77-2009;

2.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2.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GB11968-2006);

2.7《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

2.8《建筑玻璃可见光透射比、太阳光直接透射比、太阳能总透射比、紫外线透射比及有关窗玻璃参数的测定》(GB/T2680-1994);

2.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151-2008);

2.10《中空玻璃》(GB/T11944-2002);

2.11《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XPS)》(GB/T10801.2-2002);

2.12《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2009);

2.13《建筑保温砂浆》GB/T20473-2006;

2.14《照明测量方法》GB/T5700-2008;

2.15广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文件(编号:

穗建质监字﹝2007﹞142号)要求;

2.16本工程的技术资料(设计图纸等)

三、检测目的和方法

(一)检测目的

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节能效果,确保建筑节能各分项节能工程均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质量和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管理要求和相关技术标准而进行必要建筑节能检测。

(二)检测方法

1、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检测

(1)、选取二块试件,两块厚度差别应小于2%。

试件的尺寸应该完全覆盖加热单元的表面。

试件的厚度应是实际使用的厚度或大于能给出被测材料热性质的最小厚度。

试件厚度应限制在不平衡热损失和边缘热损失误差之和小于±0.5%。

(2)、试件放在烘箱内,以对材料适宜的温度(或材料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温度)将试件调节到恒定的质量。

(3)、测定试件质量准确到±0.5%,称量后立即将试件放入装置中测定。

(4)、试件在测定状态的厚度由加热单元和冷却单元位置确定或在测定时测得的试件厚度。

测量试件厚度的准确度应优于±0.5%。

(5)、将保温(绝热)材料放至平板导热系数仪中,测量施加于计量面积的平均电功率,精确到±0.2%。

(6)、为得到热性质的准确值,装置和试件必须有充分的热平衡时间。

热平衡时间与装置的构造,控制方法,几何尺寸以及试件的热性质和厚度有关。

在不能较精确的估计过度时间的场合,或者没有在同一装置里,在同样测定条件下测定类似试件的经验时,按下式计算时间间隔△t:

 

△t=(ρp×cp×dp+ρs×cs×ds)R

式中:

ρp,ρs——加热面板材料和试件的密度,kg/m3;

cp,cs——加热面板材料和试件的比热,J/kg;

dp,ds——加热面板和试件的厚度,m;

R——试件的热阻,m2K/W。

2、外墙传热系数的检测

本工程采用现场检测方法。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主要采用热流计法,其是现场检测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热流计法通过检测被测对象的热流E、冷端温度T1和热端温度T2,计算出被测对象的热阻和传热系数。

国际标准《建筑构件热阻和传热系数的现场检测》(ISO9869)、美国标准《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热流和温度的现场检测》(ASTMC1046-95)和《由现场数据确定建筑结构构件热阻》(ASTMC1155-95)都对热流计法作了详细规定。

(1)、原理

热流计放置在具有一维恒定热流的两个相互平行且具有均匀温度的平板中,在稳定状态时,输出热电势,在输出的标定系数换算通过热流计的热流密度和表面平均温度差的关系,计算出热阻和传热系数。

(2)、试验过程

先取有代表性的墙体,在被侧部位布置热流计,在热流计的周围布置铜——康铜热电偶,对应的冷表面上也相应布置同数量的热电偶,连接到数据采集仪。

开机检测,等达到稳定后,检测结束。

室内、外传感器测点位置如图1、图2所示。

图2-1室内传感器测点位置示意图

图2-2室外传感器测点位置示意图

3、蒸压加气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性能检测

(1)、尺寸、外观检测方法

①、量具、采用钢尺、钢卷尺,最小刻度为1mm。

长度、高度、宽度分别在两个对应面的端部测量,各量二个尺寸。

②、缺棱掉角:

测量砌块破坏部分对砌块的长、高、宽三个方向的投影尺寸。

③、平面弯曲:

测量弯曲面的最大缝隙尺寸。

④、裂纹:

长度以所在面最大的投影尺寸为准,若裂纹从一面延伸至另一面,则以两个面上的投影尺寸之和为准。

⑤、爆裂、粘模和损坏深度:

将钢尺平放在砌块表面,用钢卷尺垂直于钢尺,测量其最大深度。

⑥、砌块表面油污、表面疏松、层裂:

可目测。

(2)、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①、立方体抗压强度的试验按GB/T11971的规定进行。

②、干体积密度的试验按GB/T11970的规定进行。

4、无机保温砂浆干密度、抗压强度的检测

(1)、无机保温砂浆干密度

①、仪器设备

Ⅰ、电热鼓风干燥箱.

Ⅱ、天平:

量程满足试件称量要求,分度值应小于称量值(试件质量)的万分之二。

Ⅲ、钢直尺,分度值1mm.

Ⅳ、游标卡尺,分度值0.05mm.

Ⅴ、试模:

70.7mm×70.7mm×70.7mm钢质有底试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拆装方便。

试模的内表面平整度为每100mm不超过0.05mm,组装后各相邻的不垂直度应小于0.5°。

Ⅵ、捣棒:

直径10mm,长350mm的钢棒,端部应磨圆。

②、操作步骤

Ⅰ、试件制备

将试模内涂刷薄层脱模剂。

将保温浆料一次性注满试模,并略高于其上表面,用捣棒均匀由外向里螺旋方向轻轻插捣25次,插捣时用力不应过大,尽量不破坏其保温骨料。

为防止可能留下孔洞,允许用油灰刀沿模壁插捣数次或用橡皮锤轻轻敲击试模四周,直至插捣棒留下的孔洞消失,最后将高出部分的拌合物沿试模顶面削去抹平。

成型2个三联试模,6个试件。

试件制作后用聚乙烯薄膜覆盖,在(20±5)℃温度下静停(48±4)h,然后编号拆模。

拆模后应立即在(20±3℃、相对湿度(60~80)的条件下养护至28d(自成型时算起)。

养护结束后将试件从养护室取出并在(105±5)℃温度下烘干至恒重,放入干燥器中备用。

恒重的判据为恒温3h两次称量试件的质量变化率小于0.2%。

称量烘干后的质量G,保留5位有效数值。

Ⅱ、测量试件的几何尺寸

在试块面上距两边20mm处,用钢直尺分别测量制品的长度与宽度精确至1mm。

测量结果为4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试块相对两个侧面上,距端20mm处和中间位置用游标卡尺测试块的厚度精确至0.5mm。

确至0.5mm。

测量结果为6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

计算试件的体积V,试件的密度ρ=G/V,精确至1kg/m3。

试验结果以6块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表示。

(2)无机保温砂浆抗压强度

①、将检验干密度后的6个试件置于压力试验机的承压板上,使压力试验机承压板的中心与试件中心重合。

②、开动试验机,当上压板与试件接近时,调整球座,使试件受压面与承压板均匀接触。

③、以10mm/min速度对试件加荷,直至试件破坏,同时记录压缩变形值。

当试件在压缩变形5%时没有破坏,则试件压缩变形5%时的荷载为破坏荷载。

记录破坏荷载P,精确至10N。

④、抗压强度σ=P/5000,精确至0.01MPa。

⑤、以6个试件检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值σ。

 

5、建筑外门窗物理三性的检测

(1)检测前准备

①、试件及其安装

Ⅰ、试件应按所提供图样生产的合格产品或研制的试件,不得附有任何多余的零配件或采用特殊的组装工艺或改善措施。

测量试件的外形尺寸、分清被测试件的户内、户外面,选用适当的系列竖隔板搭配使用。

Ⅱ、将加力梁移至静压箱左端。

Ⅲ、将被测试件安放于静主箱前方,使其边框与静压箱右侧的固定隔板、底板升降珩隔板及选好的竖隔板共同组成静压箱室。

Ⅳ、将使用的加力梁移至试件边框处,利用加力梁上的夹具将被

测试件均匀夹紧。

Ⅴ、观察试件的支梁结构形式,参照国家标准,确定主要受力杆件及挠度测试点位置。

将位移传感器夹具固定于测试挠度处的加力梁上,并将位移传感器的出点对准试验点,调整好距离后,固定与位移夹具上。

在采集数据过程中,不允许有任何外力使其产生位移变形。

Ⅵ、试件要求垂直,下框要求水平,下部安装框不应高于试件室外侧排水孔,不应因安装而出现变形。

试件安装完成后,符合试件安装情况,可开启部分功能正常,表面不可沾有有无等不洁物。

试件安装完毕后,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②、蓄水池及水管路准备

Ⅰ、蓄水池内贮藏至少4/5的水量,并要求水质清洁无杂物。

Ⅱ、蓄水池注水后,水路无渗漏。

Ⅲ、水调节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Ⅳ、喷淋控制柜面板上的喷淋控制阀应处于关闭状态。

③、将控制柜上的电气按键置于关闭状态。

④、检查管路系统连接处应牢固、可靠,无渗漏现象。

⑤、开机按电源按钮,接通电源。

此时,电源指示灯亮。

(2)、气密性能检测

①、试验步骤

Ⅰ、进入试验界面:

双击桌面上门窗快捷方式在运行的图片上点击一下鼠标左键弹出测试项目选择框。

选择气密性能检测项进入试验主界面。

Ⅱ、数据设定:

点击测试下拉菜单选择数据设定。

在弹出的窗体内根据被侧试件填写后退出。

Ⅲ、启动风机:

点击风机启动按钮。

Ⅳ、正向预备加压:

点击正向预备加压按钮,右上方提示正在进行正向预备加压。

正向预备加压结束后提示正向预备加压结束。

待压力回零后,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便可进行下一步。

Ⅴ、正向附加渗透量:

将被测试件密封后点击正向附加渗透量按钮,弹出正在进行正向附加渗透量。

正向附加渗透量结束后提示正向附加渗透量结束。

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

便可进行下一步。

Ⅵ、负向预备加压:

点击负向预备加压按钮,上方提示正在进行负向预备加压。

负向与预备加压结束后提示负向预备加压结束。

将试件所有可开启部分开关5次最后关紧,便可进行下一步。

Ⅶ、负向附加渗透量:

点击负向附加渗透量按钮,提示正在进行负向附加渗透量。

负向附加渗透量结束后提示负向附加渗透量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Ⅷ、正向总渗透量:

将被测试件的密封条拆下后点击正向总渗透量按钮,提示正在进行正向总渗透量。

正向总渗透量结束后提示正向总渗透量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Ⅸ、负向总渗透量:

点击负向总渗透量按钮,提示正在进行负向总渗透量。

负向总渗透量结束后提示负向总渗透量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②、检测值的处理

Ⅰ、计算

分别计算出升压和降压过程中在100Pa压差下的两个附加渗透量的平均值qf和两个总渗透量测定值的平均值qz,则窗试件本身100P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qt(m3/h)即可按式(ⅰ)计算:

qt=qz-qf……(ⅰ)

然后再利用式(ⅱ)将qt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渗透量q′(m3/h)

值。

……(ⅱ)

式中:

q′——标准状态下通过试件空气渗透量值,m3/h;

P——试验室气压值,kPa;

T——试验室空气温度值,K;

qt——试件渗透量测定值,m3/h。

将q′值除以试件开启缝长度l,即可得出在100Pa下,单位开启缝长空气渗透量q′(m3/(m·h))值,即式(ⅲ):

……(ⅲ)

或将q′值除以试件面积A,得到在100Pa下,单位面积得空气渗透量m3/(m2·h)值,即式(ⅳ):

……(ⅳ)

正压、负压分别按式(ⅰ)~式(ⅳ)进行计算。

Ⅱ、分级指标值的确定

为了保证分级指标值得准确度,采用由100Pa检测压力差下得测定值±q′1值或±q′2值,按式(ⅴ)或(ⅵ)换算为10Pa 检测压力差下的相应值±q1(m3/(m.h))值,或±q2(m3/(m2.h))值。

±q1=±q′1/4.65……(ⅴ)

±q2=±q′2/4.65……(ⅵ)

式中:

q′1——100Pa作用压力差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值,m3/(m.h)

q1——10Pa作用压力差下单位缝长空气渗透量值,m3/(m.h)

q′2——100Pa作用压力差下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值,m3/(m2.h)

q2——10Pa作用压力差下单位面积空气渗透量值,m3/(m2.h)

将三樘试件的±q1值或±q2值分别平均后对照《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的规定等级确定按照缝长和按面积各自所属等级。

最后取两者中的不利级别为该组试件所属等级。

正、负压测值分别定级。

(2)、水密性能检测

①、试验步骤

Ⅰ、进入试验界面:

选择水密性能检测进入试验主界面。

Ⅱ、正向预备加压:

点击正向预备加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正向预备加压。

正向预备加压结束后提示正向预备加压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Ⅲ、淋水:

将控制面板上的水泵转换旋钮转到右侧启动水泵,点击淋水按钮弹出窗体开始进行淋水试验。

调节水流量计开关,使水流量达到标准要求。

待时间到后提示淋水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Ⅳ、雨水加压检测:

点击雨水加压检测按钮开始进行雨水加压检测,试验员根据每级被测试件的渗漏情况选择相应渗透编号,试验结束后点击测试结束按钮水密性能检测结束,将水泵转换旋钮转至中间位置关闭水泵。

②、分级指标的确定

Ⅰ、记录每个试件的严重渗漏压力差值。

以严重渗漏压力差值的前一级检测压力差值作为该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

如果工程水密性能指标值对应的压力差值作用下未发生渗漏,则此值作为该试件的检测值。

Ⅱ、三试件水密性能检测值综合方法为:

一般取三樘检测值的算数平均值。

如果三樘检测值中最高值和中间值相差两个检测压力等级以上时,将该最高值降至比中间值高两个检测压力等级后,再进行算数平均。

如果三个检测值中较小的两值相等时,其中任意一值可视为中间值。

(3)、抗风压性能检测

①、试验步骤

进入试验界面选择抗风压性能检测进入试验主界面。

Ⅰ、正向预备加压:

点击正向预备加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正向预备加压。

正向预备加压结束后提示正向预备加压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Ⅱ、正向变形检测:

点击正向变形检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正向变形检测,正向变形检测结束后提示正向变形检测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Ⅲ、负向预备加压:

点击负向预备加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负向预备加压。

负向预备加压结束后提示负向预备加压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Ⅳ、负向变形检测:

点击负向变形检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负向变形检测。

负向变形检测结束后提示负向变形检测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Ⅴ、正向反复受压:

点击正向反复加压按钮。

提示正在进行正向反复受压。

正向反复受压结束后提示正向反复受压结束将试件可开启部分开启5次便可进行下一步。

Ⅵ、正向安全检测:

点击正向安全检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正向安全检测。

正向安全检测结束后提示正向安全检测结束便可进行下一步。

Ⅶ、负向安全检测:

点击负向安全检测按钮,提示正在进行负向安全检测。

负向安全检测结束后提示负向安全检测结束抗风压性能检测结束点击风机停止按钮关闭风机。

②、检测结果的评定

Ⅰ、变形检测的评定

以试件杆件或面板达到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P1;对于单扇单锁点平开窗(门),以角位移值为10mm时对应的压力差值为±P1。

Ⅱ、反复加压检测的评定

如果经检测,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和损坏,注明±P2值或±P’2值。

如果经检测试件出现工程障碍或损坏,记录出现的功能障碍、损坏情况及其发生部位,并以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分级指标值顶级;工程检测时,如果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的压力差值低于或等于工程设计值时,该外窗(门)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Ⅲ、定级检测的评定

试件经检测为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P3,按±P3中绝对值较小者定级。

如果经检测,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记录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的情况及其发生的部位,并以试件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隋对应的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分级指标值进行定级。

Ⅳ、工程检测的评定

试件未出现功能障碍或损坏时,注明±P3,并与工程的风荷载标准值WK相比较,大于或等于WK时可判定为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否则判为不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Ⅴ、三试件综合评定

定级检测时,以三试件定级值的最小值为该组试件的定级值。

工程检测时,三试件必须全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6、电缆、电线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的检测

(1)、电缆、电线截面的检测

①仪器设备千分尺、游标卡尺、测量带

②测量步骤

Ⅰ、软线和电缆外径不超过25mm时,用测微计、投影仪或类似的仪器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分别测量。

例行试验允许用刻度千分尺或游标卡尺测量,测量时应尽量减小接触压力。

Ⅱ、软线和电缆外径超过25mm时,应用测量带测量其圆周长,然后计算直径。

也可使用能直接读数的测量带测量。

Ⅲ、扁平软线和电缆应使用测微计或类似的仪器沿着横截面的长轴和短轴进行测量。

除非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另有规定;尺寸为25mm及以下者,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两位(以mm计),尺寸为25mm以上者,读数应到小数点后一位。

所测得的数值的平均值作为平均外形尺寸。

圆形护套电缆椭圆度的检查,应在电缆同一截面上两处测量。

Ⅳ、测量结果的评定测量结果应按有关电缆产品标准中试验要求的规定进行评定。

(2)、每芯导体电阻值的检测

①、从被试电线电缆上切取长度不小于1.2米的试样,安装在电桥架上并拉直。

②、按仪器说明书连接好电路,接通电源预热60min即可进行测量,直接读数

单位为Ω。

③、结果按下式计算:

=

式中:

--20℃时每公里长度电阻值,单位为Ω/km;

--t℃时L长电缆的实测电阻值,单位为Ω;

--测量环境温度为t℃时的电阻温度校正系数;

--试样的长度为1m。

表6-1在t℃时测量导体电阻校正到20℃时的温度校正系数

测量时环境温度t℃

校正系数

测量时环境温度t℃

校正系数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20

1.016

1.012

1.008

1.004

1.000

0.996

0.99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0.988

0.984

0.980

0.977

0.973

0.969

0.965

0.962

④、检验结果的判定

低压配电系统选择的电缆、电线截面不得低于设计值,截面和每芯导体电阻值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6-2不同标称截面的电缆、电线每芯导体最大电阻值

标称截面积(mm2)

20℃时导体最大电阻(Ω/km)

圆铜导体(不镀金属)

0.5

36.0

0.75

24.5

1.0

18.1

1.5

12.1

2.5

7.41

4

4.61

6

3.08

10

1.83

16

1.15

25

0.727

35

0.524

50

0.387

70

0.268

95

0.193

120

0.153

150

0.124

185

0.0991

240

0.0754

300

0.0601

7、照明系统节能性能的检测

(1)室内照度检测

对本项目的的主要功能区教学楼(教师休息室、普通教室、阅览室),宿舍楼(宿舍),饭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办公室、诊所、餐厅、洗手间、文艺训练室)的照度进行检测。

所用测试仪器为精度二级以上的光电池式照度计,采用中心布点法确定测点位置,按测定场所面积设置正方形网格,做测点记号,各测点之间的间距应在0.5~10m之间选择。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图7-1中心布点法示意图

中心布点法的平均照度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平均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在第i个测点上的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x);

M——纵向测点数;

N——横向测点数。

本项目具体检测数量见3-1。

 

表7-1室内照度检测数量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数量(功能区)

抽检数量(处)

1

平均照度

12

24

(2)照明功率密度检测

对上述主要功能区的照明灯具功率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区域面积计算出照明功率密度值。

具体检测数量见表3-2。

表7-2照明功率密度检测数量

序号

项目名称

总数量(功能区)

抽检数量(处)

1

平均照度

12

24

采用钳式电力计在测试功能区域的照明配电箱输入侧测量照明系统功率,利用式3-2计算得到照明功率密度值。

(式3-2)

式中:

——照明功率密度(W/m2);

——照明系统(包扣光源、镇流器或变压器等)的安装功率(W);

——室内面积(m2)。

(3)、主要检测仪器

本项目检测所使用的主要检测设备技术参数如下表:

表7—3主要检测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产地

1

照度计

T-10

测量范围:

0.01~299900lx;

精度:

参考值的±3%

日本

2

激光测距仪

HILTIPD42

量程:

0.05~200m;精度:

±1.0mm

德国

3

电力质量分析仪

日本日置319

电压:

±3%rdg.±0.2%f.s;电流:

±3%rdg.±0.2%f.s+钳式传感器精度;频率:

±0.01Hz+1dgt

日本

 

(4)检测项目清单

表7—4照明配电系统现场检测数量

检测项目

实际数量

抽检数量

备注

配电与照明系统检测

1

照度

12个功能区

24处

DBJI5-65-200910.2.4

检测方法:

现场检测

检查数量:

每种功能区检查不少于2处

2

照明功率密度

12个功能区

24处

备注:

所检功能区分别为教学楼(教师休息室、普通教室、阅览室),宿舍楼(宿舍),饭堂及学生活动中心(办公室、诊室、餐厅、洗手间、文艺训练室)

四、本工程检测项目及数量的汇总

序号

检测项目

检测参数

抽检数量

抽检部位/方法

规范依据及要求

1

墙体保温材料导热系数

墙体保温材料密度

墙体保温材料压缩强度

(蒸压加气加气混凝土砌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