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化验指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962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化验指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常见化验指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常见化验指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常见化验指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常见化验指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化验指标.docx

《常见化验指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化验指标.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化验指标.docx

常见化验指标

甲状腺激素指标

一、促甲状腺激素(TSH)

诊断:

       诊断甲亢以往认为以TT3符合率最高,T4次之,TSH最低。

目前国内外学者一致的认识是TSH、FT3、FT4的联合检测明显优于T3、T4、TSH的单项检测;因FT3、FT4不受血清TBG含量的影响,可使一些TT3,TT4正常的早期甲亢得到确诊、TSH又可使甲亢的诊断提高到亚临床水平

诊断甲亢灵敏度的顺序为TSH>FT3>TT3>FT4>T4;

诊断甲低的灵敏度顺序为TSH>FT4>T4>FT3>TT3

   1、原发性甲低检测值升高;

   2、继发性甲低检测值可减低;

   3、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检测值都升高;

   4、下丘脑性甲亢可升高;

   5、某些甲状腺癌可升高

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诊断:

   升高的情况:

   1、甲亢

   2、T3型甲亢;

   3、甲亢复发之前T3毒血症;

   4、使用甲状腺素制剂治疗过量;

   5、TBG结合力增高症;

   6、亚甲炎;

  降低的情况:

   1、甲低、粘液性水肿、呆小症;

   2、TBG结合力降低及缺乏症;

   3、非甲状腺病的低T3综合症;

   4、慢性甲状腺炎。

三、甲状腺素T4

诊断:

    降低的情况

   1、甲低;TBG结合力下降;慢性甲状腺炎等;升高的情况:

   2、甲亢;TBG结合力增高症;亚甲炎;

   3、使用甲状腺制剂治疗过量。

四、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

     游离甲状腺素(FT4)

      FT3、FT4是实际进入靶细胞的激素物质,因此是反映甲状腺功能最灵敏的指标之一,其血中浓度与TBG等血清蛋白浓度无关,故可用作较TT3、T4更可靠的临床判断根据,在普查地方性甲状腺肿及筛选克汀病工作中与TSH联合检测,诊断率可达100%。

诊断甲亢时,FT3较FT4更灵敏些,诊断甲低时,FT4较FT3更灵敏。

对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检测程序设计应为:

如TSH正常;则甲状腺功能正常;如TSH升高,则测FT4,如FT4正常,则诊断为亚临床甲低;如FT4降低,则诊断为甲低;如TSH未检出异常,再测FT4,如FT4升高,则为甲亢;如FT4正常,再测FT3,如FT3正常,则诊断为亚临床甲亢;如FT3升高,则诊断为甲亢。

五、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

诊断:

      甲状腺自身免疫疾病,是诊断与分析自身抗体的首选实验方法.

TPO抗体阳性提示一种亚临床甲低和早期Asimotou病,85%Graves病出现高水平,低水平的TPO无症状患者中占10%.

甲状旁腺功能指标

一、甲状旁腺激素(PTH)

        PTH生理作用主要是:

1、加快肾脏排出磷酸盐;2、促进破骨细胞活性,使骨质吸收血钙升高;3、加快VD的活化,促进肠钙吸收,减少尿钙排泄。

诊断:

      1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TH>2.3ug/ml,如高血钙时,PTH升高,可确诊为甲状旁腺机能亢进;2、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低下,PTH为0-1.1ng/ml;3、肾性骨病的诊断,低血钙,高血磷,AKP升高、PTH升高可确诊

鉴别诊断: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与非甲状旁腺疾病引起的高钙血症。

二、 骨钙素(BGP)

辅助诊断:

        1、血清BGP测定,是内分泌功能亢进性骨病和内分泌功能低下时骨转换率下降的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2、甲亢、甲旁亢、肢端肥大症、骨软化症等患者血清BGP升高;3、甲低,特发性甲旁低,席汉综合症,肾上腺皮质综合征患者血清BGP降低。

三、降钙素(CT)

诊断:

      1甲状腺髓样瘤;2000-5000pg/ml

辅助或鉴别诊断:

       1、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是CT分泌过多所致;

 2、异位CT的分泌,其它部位的肿瘤如肺燕麦样细胞癌可高达1342pg/ml;

 3、高CT症,高胃泌素血症、胰腺炎,可产生高CT血症;

 4、CT缺乏症:

甲状腺缺如,手术切除后等。

学无涯2011-01-1115:

46

肿瘤标志物

    一、CA153、是一种与肿瘤相关的糖蛋白。

最早发现于乳腺癌细胞中,并癌细胞向血中释放。

诊断:

        原发性乳腺癌及转移乳癌阳性率分别为19%与59%;

辅助诊断:

      1、卵巢癌和肺癌的阳性率一般高于50%(前者占71%);

      2、慢性肝病患者约有25%呈阳性结果,但数值仅略有升高;

      3、CA153较强的特异性,肝炎、胰腺炎、炎症性肠炎、肾病、肝硬化等病人的CA153基本无升高或略升高。

二、CA199是一种低聚糖类肿瘤相关抗原,在消化道腺癌病人血清中其浓度可明显升高,特别是胰腺和胆道系统的恶性肿瘤更明显。

辅助诊断:

      1、在良性疾病中,CA199升高往往是低浓度的或一过性的,很少超过40U/ml,如46例消化出血者仅4例>37U/ml,占10.8/ml,55例胰腺炎者中2例>37U/ml,仅占3.6%。

恶性疾病中以消化道肿瘤为主,以胰腺癌阳性率最高,占80%-97%,若与CEA、铁蛋白等联合检测阳性率可达95%以上。

但小于2cm的胰癌阳性率较低;

      2、胃癌的阳性率为42.7%-50%,但与CEA联检时,阳性率可达70%;胆管癌阳性率71.4%,与CEA联检时,阳性率87%;肝癌阳性率75.8%-62.5%;结直肠癌阳性率39.1%如与CEA联检可达60%,甚至更高,(其中腺癌,粘液癌,印戒细胞癌较高,乳头状腺癌,鳞癌较低,甚至正常);肺癌阳性率47%。

疗效判断:

CA199可作为治疗前后随诊的指标,对复发进行检测,在41例恶性病人中有25例术后其值仍然很高,预示效果不佳,手术证实有转移、浸润。

而16例降为正常,近期无复发。

三、  CA125是一种与卵巢癌相关的抗原

诊断:

        该项为妇科恶性肿瘤较灵敏诊断价值的指标,特别是卵巢癌的较特异性指标,如以35U/ml为阳性指标,高于正常上限时,卵巢癌的阳性率为82%-96%其中以浆液囊腺癌为最高,达100%,且测定值也高。

辅助诊断:

        对部分消化道癌也有辅助诊断意义,如胰腺癌的阳性率为25%,胃癌为33.3%

鉴别诊断:

        1、应注意非肿瘤性盆腔炎症,阳性率可达33.3%随炎症消退检测值转阴性;

        2、妇科非肿瘤疾病阳性率仅占3.03%,良性肿瘤组阳性率20.5%。

疗效观察:

        有助于妇科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和复发监测。

手术切除后10周左右下降或正常;否则说明有残存病灶;当上升时说明复发或恶化。

四、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

诊断:

前列腺癌阳性率为63%-86%。

鉴别诊断:

前列腺肥大时,也有23%-41%的阳性率,应结合临床其它检验以资鉴别。

疗效观察:

前列腺癌得到有效治疗后,血清PAP测值可下降,复发后再度上升。

三、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PSA是一种糖基化的单链肽,来自前列腺,它虽是前列腺的一种特殊物质,但不是前列腺癌的唯一特异性物质。

它产生于前列腺管上皮细胞.动物实验表明,癌也向循环中释放PSA。

辅助诊断:

目前认为PSA是前列腺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在该病的分期和随访中将要取代PSP

1、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该值为<20ng/ml,假阳性率为45.1%;2、前列腺癌阳性率为91.9%;3、可判断预后:

治疗前,若<3.6ng/ml,则平均存活38周;若PSA>9.1ng/ml,则平均存活24周;治疗后,PSA下降者,提示病情缓解。

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神经内分泌系肿瘤或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发现NSE升高

1、神经母细胞瘤NSE测定水平升高,阳性率96%;

2、小细胞肺癌患者,NSE明显升高,阳性率为69%;病灶局限者,阳性率39%

学无涯2011-01-1115:

49

免疫、类风湿相关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

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

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

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

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

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

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

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

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抗核周因子呈阳性。

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

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

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

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HLA-DR抗原

HLA-DR抗原:

HLA-DR抗原主要存在于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内皮细胞。

HLA-DR分子为二聚体结构,由非多态性的DRα链和多态性的DRβ链组成。

DRα和DRβ链的可变区可识别并结合抗原或自身抗原,刺激T细胞活化,进而诱发自身免疫反应。

HLA-DR4/DR1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及演变有关。

临床意义:

研究发现,各种族的DR4/DR1阳性率不尽相同。

有48-90%的RA患者携带DR4或DR1基因单倍型。

病情轻、关节外病变少的RA患者一般为表达单倍型者,而DR4/DR1纯合子,尤其是DRB10401纯合子患者多并发关节外病变,病情进展快。

抗着丝点抗体

临床意义:

可见于50-96%的局限性硬皮病。

在CREST综合症可达98%,而且,一般认为该抗体是CREST综合症的标记抗体。

在弥漫性硬皮病患者,抗着丝点抗体的阳性率仅为10%。

该抗体可较早出现于患者血清中,仅有雷诺氏现象者也可阳性。

临床研究发现,抗着丝点抗体与血管炎、肺受累有关,不随病情变化而波动,而且多提示预后相对较好。

ANCA

ANCA的相应抗原为丝氨酸蛋白E3、MPO和一些少见的抗原如弹性蛋白酶等。

是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的血清标记物。

临床意义:

1.ANCA可出现两种核型:

①胞浆型(c-ANCA):

主要与韦格氏肉芽肿血管炎有关②核周型(P-ANCA)可在Churg-Strass综合症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人中产生。

2.ANCA对于血管炎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估计均有价值,而且是疾病活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病人发病(复发)时,ANCA滴度均升高。

有研究表明,c-ANCA在血管炎复发前2-5周可升高4倍。

所以,c-ANCA可作为预测病情复发的指标。

c-ANCA滴度可鉴别复发与其它原因(如感染)造成的病情恶化。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物质、抗心磷脂抗体:

可作为抗磷脂综合症中的重要自身抗体,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CA)最为常见。

可分为IgG、IgA、IgM三类。

临床意义:

1.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提示动、静脉血栓形成,脑血管意外发生率高达56%。

2.抗心磷脂抗体与SLE密切相关。

双型或三型阳性SLE病人均出现血栓、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继发性贫血等症状。

3.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女性患者易发生习惯性流产。

冷球蛋白

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蛋白,具有遇冷沉淀、遇热又溶解的特性。

分为三型。

临床意义:

主要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有关。

抗DNP抗体

抗DNP抗体系针对脱氧核糖核蛋白的自身抗体,即狼疮因子。

是经典的狼疮细胞形成试验必不可少的四因素之一。

临床意义:

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阳性率可达80%—90%、非活动期阳性率为20%左右。

其他结缔组织阳性率低,且部分人可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非结缔组织病(如肝炎等)偶见阳性。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

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其抗原成分是DNA聚合酶的辅助蛋白,它可能在控制细胞周期中起关键作用。

临床意义:

抗PCNA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

另据报道,该抗体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发生弥散性增殖性肾小球肾炎相关。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可分为IgM、IgG、IgA、IgE四型。

临床意义:

1.RF对RA的诊断很意义,阳性率为60-80%。

从早期RA患者的X线片分析,IgMRF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

2.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

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

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更多内容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

抗体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

以IgG型为主的抗体。

临床意义:

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在类风湿因子阳性的患者中可出现。

抗核小体抗体

抗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它是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

临床意义: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

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

RA33抗体

抗RA33抗体与其他抗可提取核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核周因子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无交叉反应,为多克隆抗体,以IgG型为主。

临床意义:

RA33抗体,在不典型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阳性率为27-45%,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银屑病性关节炎均不出现此抗体。

因而认为抗RA33抗体是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关节炎的实验室指标之一。

a-胞衬蛋白抗体

a-胞衬蛋白抗体是从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唇腺中提取的一种唾液腺特异性自身抗原,该抗原特质被鉴定为胞衬蛋白的裂解产物a-胞衬蛋白。

临床意义:

a-胞衬蛋白抗体可能在干燥综合征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有意义;可能与干燥综合征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

学无涯2011-01-1115:

50

尿常规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一、一般检查:

1、尿量:

[正常参考值]

 成人:

1.0-1.5L/24h,或1mL/(h·kg体重);小儿:

按kg体重算比成人多3-4倍。

[临床意义]

 1.尿量减少

 

(1)生理性饮水少、出汗多等。

 

(2)病理性常见于肾炎、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休克、脱水、严重烧伤、心功能不全等。

 2.尿量增多

 

(1)生理性出汗少、饮水过多、饮浓茶、酒精类、精神紧张。

 

(2)病理性尿崩症、糖尿病、慢性肾炎等。

2、颜色:

[正常参考值]

 透明,琥珀黄色。

[临床意义]

 灰白色云雾状混浊,常见于脓尿;红色云雾状混浊常为血尿;酱油色多为急性血管内溶血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深黄色为服红素尿,见于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疽;乳白色为乳糜尿,有时有小血块并存,常见于血丝虫病;混浊多为无机盐结晶尿。

3、密度:

[正常参考值]

 正常人一天中尿密度为1.15-1.025之间,密度最大的波动幅度可达1.003-1.030之间;新生儿在1.002-1.004之间。

[临床意义]

 尿密度减低常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崩症、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多尿期等。

 尿密度增高多见于糖尿病、高热、脱水、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4、酸碱性:

[正常参考值]

 尿pH值(酸碱性)在5.5-7.4之间,一般情况下在6.5左右。

[临床意义]

 尿pH值小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酸性药物;尿pH值大于正常值,多见于碱中毒、膀胱炎或服用重碳酸钠等碱性药物等。

二、尿沉渣检查:

1、尿沉渣检查: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0-3个/HPF;白细胞:

0-5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多多见于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结核、肿瘤。

 白细胞增多一般见于泌尿系炎症。

三、化学检验:

1、尿蛋白:

一般正常尿液中仅含微量蛋白质,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的,称为蛋白尿。

  尿液中正常尿蛋白来自血浆。

因肾小球滤过膜有对蛋白质的控制装置,肾小管对蛋白又有选择性重吸收作用,比白蛋白分子量大的大分子蛋白质被限制,比白蛋白的分子量小的蛋白质虽易通过,但这些低分子蛋白质多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正常尿蛋白中来自血浆蛋白的以白蛋白为主。

[正常参考值]

 定性:

阴性。

定量:

10-150mg/24h尿。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增多

 生理性增多指在无病理改变的基础上,在某种生理状态下出现暂时蛋白尿增多。

常见于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变化(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受冷暖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

因在这些情况下,肾小球内皮细胞收缩或充血,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

这类生理性蛋白定量测定不能过高。

 2.病理性增多

 病理性蛋白尿,临床常见病有:

 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

2、尿糖:

 正常人尿中含糖量甚少,尿糖增加超过正常值则属病态反应。

[正常参考值]

 定性:

阴性。

定量:

0.56-5.0mmol/L,100-900mg/(dL·24h)尿。

[临床意义]

 尿糖增多常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胰腺炎、肢端肥大症等疾病。

3、胆红素:

[正常参考值]

 定性:

阴性。

[临床意义]

 胆红素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性或阻塞性黄疽病。

4、乳糜定性:

[正常参考值]

 定性:

阴性。

[临床意义]

 乳糜阳性,多见于丝虫病、尿路淋巴管破裂等病。

5、尿酮体:

[正常参考值]

 尿酮体定性:

阴性。

 定量:

丙酮3mg/24h。

[临床意义]

 尿酮体阳性,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后、妊娠剧烈呕吐、饥饿、消化吸收障碍、脱水等。

6、氯化铁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淡绿色:

迅速消退酪氨酸病。

 棕色:

代谢性酸中毒。

7、尿胆原:

[正常参考值]

 定性:

弱阳性,尿1:

20稀释为阴性。

 定量:

1-4mg/24h。

[临床意义]

 尿胆原增多,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便秘等病症;尿胆原减少,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阻塞性黄疽等。

8、含铁血黄素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其它血管内溶血?

BR>9、莫氏浓缩试验:

[正常参考值]

 每日尿最高密度>1.018。

[临床意义]

 该试验用以测定肾小管再吸收功能。

10、隐血试验:

[正常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隐血试验阳性等,见于蚕豆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及毒蛇咬伤所引起的血红蛋白尿。

四、尿显微镜检查:

1、管型:

[正常参考值]

 一般尿中为0,少量透明管型可见于剧烈运动后。

[临床意义]

 颗粒管型增多,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透明管型增多9常见于肾实质损害;红细胞管型增多,多见于肾脏出血、急性肾小球肾炎;脂肪管增多,则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2、白细胞:

[正常参考值]

 5个/高倍(HPF)。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盂肾炎等;非细菌性炎症,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有时也可出现白细胞增多。

3、红细胞:

[正常参考值]

 一般无红细胞,或0-2个/HPF。

[临床意义]

 红细胞增加即为血尿,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泌尿系结石、肾结核、血友病等。

4、小圆上皮细胞:

 

[正常参考值]

 正常尿中为0,或有极少量。

[临床意义]

 小圆上皮细胞增加,常见于肾小管损害。

学无涯2011-01-1115:

50

女性性激素6项的常识及临床意义

目前国内尚无完整的、统一的妇产科内分泌性激素测定值,且由于各种试剂的来源,测定的方法,数据的计算,采用的单位不同,即使同一激素标本,各实验室所得结果也不完全相同。

下列有关性激素检查参考值系参考国内外各种专业书藉、杂志等资料汇集而成,希望能为各位同道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检查性激素常识

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

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

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第3天测定最好。

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

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

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

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二、性激素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FSH和LH:

基础值为5~10IU/L

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

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

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

1、卵巢功能衰竭:

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

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往往提示患者对超排卵(COH)反应不佳,应及时调整COH方案和Gn的剂量以提高卵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