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野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872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季野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夏季野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夏季野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夏季野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夏季野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季野钓.docx

《夏季野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季野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季野钓.docx

夏季野钓

夏季野钓

一、选择天气

  出钓当天的气温最好低于30度;阴天伴有小雨,并有二三级风;暴雨之后。

在这些天气出钓,气温低,水中的溶氧高,鱼儿活跃,食欲旺盛。

  

二、选择钓场

  钓深水;钓活水;钓树荫;钓入水口。

这些地方水温低,水中溶氧量高,鱼儿常聚集在此休息、躲藏、进食,因此,可钓到大鱼。

选择大水域,勿选小水塘。

三、选择时间

钓早晚早9点以前、晚17点以后,气温转低,各种鱼儿抓紧进食,是垂钓的黄金时间。

  钓夜间。

夜间天气凉爽,水温较低,并伴有微风,且水边寂静,饥饿了一天的鱼儿会趁机猛烈进食,大鱼也趁寂静到水边进食。

四、选择对象鱼

鲫鱼、鲤鱼不喜欢高温天气,但草鱼、鲢鳙、鲂鱼,则进入一年的旺食期。

出去垂钓,不妨多做些准备,早晚钓鲫鲤,午时钓草、鲂、鲢鳙。

夏天到,鱼难钓"。

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

由于气温、水温较高,夏季并不是钓鱼的最好季节,也给钓鱼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但掌握了鱼儿在夏季的生活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仍能做到鱼儿满篓。

有不少夏钓谚语,都实践证明了夏天能钓到鱼、多钓鱼的科学道理。

  

"早钓太阳红,晚钓鸡入笼"。

这句钓谚说的是夏钓的最佳钓时是早晨和傍晚。

因上午9时之前,气温、水温一般在20℃~30℃之间,正是鱼儿吃食的最佳水温。

此时鱼儿食欲旺盛,四处觅食,特别是喜欢到岸边"进餐"。

下午4时之后,太阳西斜,灼热程度大减,气温、水温下降,鱼儿在深水休息后预感夜晚的到来,纷纷从深水游向岸边觅食。

夏日的中午一般是难钓到鱼的,因气温、水温太高,鱼儿多游至深水区"避暑"去了。

故钓谚云:

"早晚钓一阵,回家吃一顿"、"酷暑三伏钓早晚"、"宁钓早晚一刻,不钓中午半天"、"早钓鱼,晚钓虾,中午钓个癞蛤蟆"。

  

"夏钓夏钓,夜间比白天好钓"。

这句钓谚是说夏日钓鱼,夜间比白天好钓。

因到了晚上,水温、气温皆在30℃以下。

再因鱼类都有怕惊扰、怕强光的习性,夜间干扰少,光线弱,加之夜间凉爽,晚风一吹水中氧气增多,鱼儿便无忧无虑,放心大胆游到岸边,觅找食物。

夜钓,除白天能钓到的鱼类外,还能钓到鲶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

夜钓,免受白天高温日晒之苦,凉爽微风使人心荡神怡,感受到白天迥然不同的天赐乐趣,简直是一种人生的享受。

  "大麦黄,钓鱼忙。

这句钓谚说的是夏钓的最佳季节。

芒种前后,大麦成熟时,正是夏钓的最佳季节。

因为鱼儿交配、产卵后,需要大量补充营养,就得大量摄食,便四处游动,到处找食。

这个季节各种鱼类都易上钩,特别是鲤鱼格外好钓。

故钓谚云:

"大麦须须亮,鲤鱼遍沟放。

"

  

"夏钓荫、夏钓深,不冷不热钓边边"。

这句谚说的是夏钓的最佳钓位。

夏钓荫。

因为夏天气候炎热,阳光直射,对水温极为敏感的鱼儿,此时也都躲在深水和有树荫、坡荫、水草的地方乘凉、戏水、觅食、集聚栖息。

故钓谚云:

"水草旁,树荫下,夏季钓鱼不放空。

"夏钓深。

入夏后,浅水区温度上升超过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时,鱼类便由浅水转入深水游动、觅食。

因为水深1米以下水温变化缓慢,昼夜温差小,所以酷热的白天,鱼类大多喜欢在2-3米的深水处觅食,故所谓钓深,不是越深越好。

不冷不热钓边边。

夏天,气温不高,水温适度,鱼儿便从深水处游向岸边觅食,故钓位应选择在岸边、浅滩。

  

"雷阵雨后,钓鱼丰收"。

这句钓谚说的是夏钓的最理想天气。

夏天,雷阵雨后,凉爽宜人,水中温度明显下降,水中氧气充足,岸上冲刷下来的食物增多,鱼儿游动、觅食非常活跃。

若在池塘、湖泊、水库下钓,鱼儿便频频上钩。

若在江、溪、河下钓,要等到退水时,才是钓鱼的好时机。

故钓谚云:

"大雨过后好钓鱼"、"雨后放光,钓鱼辰光"。

钓鲤鱼的天气最好是下雨天气(除正在下大雨外),其次是晴天,小风天,台风过后的第二天。

大热天的白天或气压低的天气出钓收获不大。

大雨过后是最好的钓鱼时机。

钓鲤鱼最好的时间是下午6点到次日上午9点。

阴雨天全天可钓。

钓鲤鱼最好夜钓,从当天下午6点到次日清早6点是最好的时段。

钓鲤鱼最好要安静,不要大声说话也不要走动发出声响,更不能搅动水让鱼受惊。

特别是夜钓更要安静,同时灯光不要太亮免得鲤鱼警惕不敢进窝吃饵。

夜钓用夜光棒安装在漂尖上就好,千万不要用手电筒光直射漂以观漂象。

灯光最好用蚕豆大的油灯光,但要注意手上不要有灯油,汽油或者别的怪味,如香烟的尼古丁味,驱蚊水或风油精之类的化学制品的气味,因为鱼的嗅觉非常灵敏稍有异味鱼就不吃饵。

如果你在去钓鱼的路上半路要加汽油的话,那你一定要把手洗得十分干净毫无异味了才接触鱼饵免得当空军。

钓点最好是1.5米以上的河湾处,湖岸的水湾处,池塘的离岸2米—6米的静水而水稍流动之处,比如是出水口或进水口等等。

此外,靠岸的水草旁边,桥墩下,水下的倒树处,水面露出的障碍物周围,固定的长时间停泊在岸边的船只周边,像舌头一样向水体伸出的岸边的像舌尖的位置,两个水体的交界处的狭窄过道,大水库中间的泥底区域和水流缓慢流动的靠近岸边的地方,特别是养鱼的笼箱旁边都是钓鲤鱼的好地方。

钓饵的配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但要钓大鲤鱼最好用清淡一点的单一型淡淡香味天然型素饵最好,多种有香味特点相差甚远的香味浓烈的原料组合在一起作钓饵反而会串味,鱼儿敬而远之。

我的专用爆炸钩配饵原料是:

初生婴儿奶粉,炒熟的花生绿豆黄豆玉米白芝麻再分别辗成粉然后分开包装保存,炒香的红薯粉,奶香精粉,奶酪,奶油,芝麻油,蜂蜜,把经煮熟后再用芝麻油炒香的新鲜蚕蛹捏成粉浆,再加上一点特别的添加剂,用爆炸钩或葡萄组钩钓底钓钝效果好。

出奇制胜--钓怪窝

总结这些年来与鱼儿们的游击战争经验,发现鱼儿们躲藏的大致有十二大“怪窝”:

1,岩石边。

水中突出的石头和岸边的石崖下面,有时孤零零的一块水中凸出的石头可能就是你要找的“风水宝地”,这些地方多为鲤鱼和鲫鱼窝;特别是经常有人用网捕鱼的钓场,这些地方就是上好的钓位,原因可能是这些地方就是“漏网之鱼”的绿色生命通道;钓法上有一点要注意,钩饵要顺着石头边和石崖边投放下去,有时风线就放在石头上,一定不要远离岩石边,否则效果不佳。

2,陡坎下。

岸边是垂直的陡坎,看似地势险要且不利于上鱼,这些地方如水深合适,一定不要轻易错过,“陡坎下面有惊喜”,鲤鱼鲫鱼胆小谨慎,在这些地方有安全感,也是鱼儿避险的通道;大多钓友布窝时都远离陡坎,一般都在离岸边6--7米左右,这就犯下在这些钓位钓鱼的大忌了,不是鱼不敢靠边,那只是钓鱼人的想法,鱼儿就在你面前,是你站在岸边她才不敢靠岸的,你结果舍近求远啦;我在实际垂钓中“人让位于鱼”,退离水边几米,人和竿的倒影消除了,避免了“惊鱼”的现象发生,饵和钩顺着陡坎“梭”下去,鱼儿咬钩的大胆有时让你目瞪口呆。

3,梯田坎下。

这是“黄金窝”,尤其在春季。

你面前是一块非常浅但又浑浊不见底的被淹没的农田或土地,就在被淹没的田地下面又有一处水深适中的土坎,你顺着上块田地的坎下放下你那魔鬼般的钩饵,记住,一定是顺坎放下,你就准备拉鱼并且把手拉得抽筋吧。

4,树桩下。

不是长在岸边的树桩下,而是水体中有生命和那些无生命的树桩下,一颗枯木,有可能就是鱼儿的安全靠山,你一定不能小瞧,你一定不要认为会挂线,你照样顺着树桩抛下钩饵,一定要顺着抛,不要怕缠线,即使缠了线再重来就是,也许这颗树桩会给你一生留下美好和妙不可言的记忆。

5,水草旁。

这里的水草不是“钓鱼要钓草”的水草,而是那种避而远之和很讨厌的水草,还有那种被人抛在水中随风漂浮的水草,尤其是粘粘草和水葫芦,它们是鱼钩鱼线的天敌,“敌人也有美丽的地方”,找到薄弱环节,组合好恰当的钓组,大胆地把钩饵顺着水草根边慷慨地送上去,你就一个一个地把那漂亮的妹妹请上来吧;这里有一点要特别注意,浅水处岸边旁漂浮着的几根稻草和水体中懒洋洋地躺着几根不起眼的无名枯草也不要轻易放过,往往在它们下面藏着渔人们梦幻般的惊喜。

6,凹坑中。

水底地势基本平坦,唯有很小面积有个小坑,哪怕只有一两个平方的凹坑,即使你面前的水体基本都为浅水且可见底,任有一小处水体浑浊看不到底,恭喜你,你找到“聚宝盆”了,你只要钓法得当,盆子里的鱼你会顺利地一条一条地请上来,直至“清盆”;这些渔人盛宴,深水靠试和不耻下问,浅水就靠你的火眼金睛了。

7,浑水处。

无论水深水浅,在大面积水体清澈的情况下,突然发现一处水体浑浊,水体中又无鱼儿之外的其它动物嬉戏,祝货你,你走到鱼的“洼地”去了,你勇敢地下钩吧,“心随漂动”的大戏唯有你才是唱主角的角儿了。

8,桥墩下。

农村修房造屋讲究“靠山”,鱼儿们是否已被异化,桥上行人匆匆,它们依然藏身于下,我想可能道理同然--安全+避险;钓法上依然是必须顺墩下钩,否则这招不灵。

9,果树下。

岸边果树下不是好钓位,但它却是好窝子;水果树和野果树下是鱼儿的美食地,你只要不怕损线折钩,就险中求胜吧。

10,迎风口。

迎风而上是抛竿的禁忌,可鱼儿不管你它却要顶流而上呀,“趣食+趣氧+趣温”可能在顶风中能体现得淋漓致尽吧。

11,回水坨。

流水中的回水坨,食物沉积,鱼儿容易留窝聚窝,下钩效果非常理想。

12,鱼道。

“鱼窝”不同“鱼道”,鱼窝较为固定,留鱼存鱼,鱼道不留鱼,当然鱼巡游之地也是好钓位,旧河道,桦尖等都是鱼的必游之道,这些地方也不乏为上鱼的善地。

钓“怪窝”能否收效,关键在于“三要”:

一要转变观念;要打破常规,逆向思维,要树立“人适应鱼”的理念,不能想当然;

二要讲究技法;“顺鱼势”和“不惊鱼”是前提,传统钓是基本方法;

 三要善于总结;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其乐无穷。

“怪窝”不怪,因势利导,因时施策永远都是不变之道。

野钓中的黄金大餐--“坎钓”

“坎”,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象台阶形状的东西谓之“坎”,低洼的地方也称“坎”,“坎”原是八卦之一,代表水,在人生的命运中遇“坎”即为不利或不顺,可在鱼事中遇“坎”那可是一大幸事。

有人说“钓鱼不钓草,等于瞎在跑”,此谚语之意主指鱼儿产卵的春季,有水草的地方水体相对较浅,试想,炎炎夏日或严寒冬季浅水有鱼吗;30多年来,我在鱼事中发现和总结了一种容易被大家忽视的一年四季皆可施展的“黄金大餐”——“坎钓”,只要你在鱼事中找到了“坎位”,就等于找到了“鱼窝”;“坎钓”不受季节限制,一年四季皆可施展,野钓中,“坎钓”的丰厚鱼获和乐趣几乎是其它钓法无法比拟的。

1,鱼为何聚“坎”

1),“坎”是鱼的“安全港”

“避险”是任何动物天生的本能,鱼亦不例外;人们择善居要依山而立,讲究“有靠山”,鱼事中发现,鱼儿们的栖息地大多在水底凸凹不平或有障碍物之地,这些地方“坎上坎下”,土包、石块、沟壑从横交错,鱼有安全感,遇有危险能快速藏身和躲避,是可以有效抵御天敌侵害的“防空洞”;

(2),“坎”是鱼的“觅食地”

鱼有“趣食性”;鱼儿的食物来源大多从岸上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所带来,近岸的植物和牲畜所带来,岸上的流水所冲来,食物的沉积地大多在水底的近岸,鱼到近岸觅食是必然;近岸那些“坎上”是觅食地,“坎下”就是鱼的栖息地,无危险信号鱼儿就安心觅食,一有风吹草动鱼儿就潜入近岸坎下躲避和休息,等待下次觅食的机会;

(3),“坎”是鱼的“栖息地”

陆地聚热快散热慢,水体聚热慢散热快,鱼儿具有“趣温性”,要到近岸“坎”下栖息;岸边植物较多,近岸水体氧份相对充足,鱼有“趣氧性”,要到近岸水体“坎上坎下”觅食和休息;

(4),“坎”是鱼的“待产床”

一到春季,鱼儿纷纷游到近岸处,寻找树枝、水草、石块、浅滩等产卵地,那些近岸处的“坎”上是鱼儿的产卵床,“坎”下就是鱼儿的待产床,“坎”上“坎”下就是鱼儿特定时期群集的“广场”。

2,如何寻找“坎”

(1),依山势、地形判断

地貌有延续和连续的自然规律,近岸山势和地形的形态以及地貌特征与近岸水体地理大致相同,这种特征往往非常明显,稍加注意和分析就能准确判断和得出结论;

(2),探测

用鱼竿探测,在钓线上挂上铅坠,在预定的钓位按前后左右的顺序逐一测试,探测的面积可适当放大,一般掌握在3--5个左右的平方,一旦发现水体深度不同,就证明水下有“坎”存在,然后再按照“深钓浅、浅钓深”的精确布点法进行施钓;

(3),询问

向当地人询问是最可靠的办法,问时,尽量做到细问,问出“坎”的具体形状,问出凸凹处的面积大小和具体部位,这一点非常重要,有时,两个钓友在一个窝子垂钓,就只有一个“点位”上鱼,那个点位就可能是“坎下”,不上鱼的那个“点位”可能就是“坎上”,哪怕只差几十厘米,“顺坎”和“不顺坎”就呈现两重天地;

(4),熟记地形

常到一个钓场钓鱼,在旱季或放水期间,记住一些经典钓位,甚至可以绘制地图存放,日后照图施工必有大成。

3,“坎钓”技术的关节点有哪些

(1),传统钓占优势

由于水底地势不平,台钓受到局限,虽然可以精确点位,但抛竿难度较大,稍有误差对浮漂的灵敏度和浮漂语言的准确判断就有影响,有时会出现频繁挂钩;传统钓有优势,可以对付水底的复杂地形,不易挂钩,点位的精准范围不用受到严格的控制;

(2),“顺坎”钓是核心技术

无论那种“坎”,“顺坎”钓是核心技术,一定不要远离“坎”,“坎”是鱼的“福地”,犹如人的“善居”,我在手竿钓鲫中发现,离“坎”5--10厘米是最佳距离,10--30厘米次之,30--50厘米最差,50厘米以上几乎没有鱼获,离“坎”近离鱼就近,离“坎”远离鱼就远;

(3),“逗钓”技巧是灵魂

近岸“坎”上“坎”下,地形复杂,障碍物多,钩饵到底后有时鱼儿不易发现,钓手要熟练掌握和运用“逗钓”技巧,这一招对居于“坎”处的鱼儿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几乎在你刚刚“提逗”开始还没来得及施展“拖逗”时鱼儿就已经牢牢地咬上了你那恶毒的钓钩子了;

(4),“不惊鱼”是关键

近岸“坎”位易受干扰,有的“坎”位近在尺子,一旦操作不当,鱼受惊吓很难短时间再聚窝,遇到近岸“坎位”,要有人位让鱼位的意识,钓手后退或者持竿斜钓,尽量避免人和竿的倒影惊吓鱼儿。

4,“坎钓”中的“出彩”环节

(1),容易出彩的钓位

A,“牛滚凼”——夏天,牛洗澡的地方;

B,脚窝——浅水处人在水体中踩出的坑;

C,进水口——深水到浅水的缺口。

(2),容易出彩的季节

A,春季;

B,冬季。

怎样寻找“鱼道”

鱼的洄游线路谓之“鱼道”,它是鱼类探寻觅食地和往返栖息等地的必经之路;鱼事中,找到了“鱼道”强过找到了“鱼窝”,“鱼窝”与“鱼道”的关系就像“储户”和“银行”的关系,“储户”的钱是一个限量的“固定数”,而银行的钱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完的“金库”,所以说找到了“鱼道”就等于找到了源源不断的“摇鱼(钱)树”;在“鱼道”处下钩优点有二:

一是鱼源充足,二是不怕惊鱼;那么怎样破解“鱼道”之谜呢,个人认为有“八找”:

1,找水底地形变异处

水底地形相对平坦时,找凹槽、找坎、找坡、找坑;水底地形复杂多变时找平滩、平坡、平坝,哪怕一小块也可;

2,浅找深、深找浅

浅水区域找深坑、深沟,哪怕局部地方仅深几厘米也可;深水处找高台(土坎、石包),哪怕局部地方仅高出几厘米也可,特别不能放过坡与平面(深浅)的交界处,那可是鱼的必经之道啊;

3,涨水找渠、退水找壑

鱼儿喜波逐流,涨水季节找渠道,特别是被俺没的沟渠;水退一寸,鱼退一丈,退水找河道,特别是老河道;

4,宽找窄、平找曲

水面宽的水域找狭窄地段,平直的岸边找凸凹部位;

5,急找稳、流找缓

急流水域找比稳水稍急、比急流稍缓的位置,俗称“二道流”,由于深水流急,浅水流缓,中间形成一道白亮亮的水印,仔细观察即可看出;

6,找汊口

一条河分成两条河的分汊口,拐弯处的深水区是好地方;两条河汇成一条河的汊口,进入急流的结合部是好地方;

7,长找腰、方找角

方形钓场的四边,长形钓场的腰部。

8,密中找稀、稀中找密

遇有水草的钓场就要坚持草多时找草少的地方、草少时找草相对多的地方下钩。

当然,鱼的洄游路线还将受到气温、含氧量、食物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并非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垂钓者在鱼事中还要遵循相应的鱼事规律,方有望寻着理想的“鱼道”。

 

有谚语说“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又云:

“半辈子找钓饵,一辈子找钓位”,可见钓位在鱼事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有关钓位的选择做一探讨。

怎样选择钓位

(一)钓位选择应考虑的综合因素

钓位选择,是钓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那怕是初登钓坛的新手,纵然他的钓技尚不熟练,若选到好的钓位,也可满意而归。

相反,假如没有选到好的钓位,即使他垂钓技艺再高,诱饵、钓饵再好,鱼事的结果也可能终究一无所获。

怎样才能选好最佳钓位呢?

这个问题错综复杂。

它要求垂钓者把平时掌握的天文、地理、气象、水文、鱼类学等有关知识,运用于垂钓实践,进行综合分析,探求垂钓对象鱼的最佳选位方案.

“因地制宜,因实施策”是钓位选择应把握的总原则,选位前首先要考虑下列综合因素:

1,环境因素:

是塘堰还是水库、江河,不同的环境鱼儿栖息的地方不尽相同;

2,水情因素:

指水面大小、深浅、急缓等,不同的水情垂钓的地方也不一样;

3,季节因素:

如早春、暮春、初夏、仲夏、秋季、初冬、严冬等,不同的季节选位各不相同;

4,时间因素:

指清晨、中午、傍晚、夜间等,鱼儿“一日三迁”,不同时间选位不同;

5,气候因素:

是晴天、阴天、雨天,风向和气温如何等,不同气候选位也不同;

6,地理因素:

指水下地形情况,不同地形选位又不同;

7,人的因素:

人为的干扰选择的钓位应有区别。

当然,选钓位仅是鱼获多少的一个因素。

上述七个选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权衡取舍,因此需要不断实践,积累经验。

(二)钓位选择应考虑的具体因素

从实践中来看,具体临场钓位的选择一般应从以下范围来优先考虑:

1,流动水域靠边处;

2,河湖拐弯处;

3,河面的“窄选宽,宽选窄”处;

4,桥梁附近;

5,流水与静水的交汇处;

6,水生植物旁;

7,水底有石头、倒下的大树或竹根、漂浮物等障碍物处;

8,清水与浑水的交界处;

9,涨水的浅滩处和落水的深潭处;

10,回水区;

11,暴雨后的上游区;

12,顶风处;

13,铧尖处;

14,凸凹之处;

15,拐角处;

16,经常洗菜、淘米、洗刷食具的地方;

17,流水的汇合处以及进出水口处;

18,被水淹的玉米地和稻谷田等农作物处;

19,大水面的缓坡处;

20,被水淹的田或地处;

21,水库的沟汊处;

22,“方选角,长选腰”处;

23,“深选浅,浅选深”处;

24,鱼星密集处;

25,鱼跳跃或翻花处;

26,堰选码头港选尾,排洪闸下选两旁;

27,被鱼啃食过食物的地方;

28,岸边有植物或农作物处;

29,水色浑浊处;

30,陡峭与平缓交界处。

(三)钓位选择应考虑的构成因素

1,根据季节和气候选择钓位

  谚语云:

“春钓滩,夏钓潭,秋钓阴,冬钓阳”。

这生动说明了季节变换对钓位选择的重要性,所以它一直是垂钓者选择钓位遵循的一条准则。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四季的划分在不同的地区有很大的差异。

立春,意味着春天的来临,在南方已是郁郁葱葱,鸟语花香,而在北疆则仍是千里冰封,银装素裹。

同样,立夏、立秋和立冬,东西南北中各地气候也多是与季节错位的。

故又有钓谚云:

“春钓桃花水,夏钓大深潭,秋钓阴凉处,冬钓背风向阳钻冰眼”,“春钓雨雾,夏钓早,秋钓黄昏,冬钓草”等,也进一步阐明了按季节变化选择钓位的要诀。

2,根据鱼的"三性"选择钓位

鱼有“三性”:

趋食性,趋氧性,趋温性。

因此,钓位选择时,就要充分考虑鱼的觅食地和嬉戏地以及鱼的栖息地,找到了这些地方,就找到了鱼道,找到了鱼窝,钓事必颇丰。

   

3,根据单位时间选择钓位

  “一日三迁,早晚钓边”,“早钓近,午钓远”,“夕阳西下,钓鱼最佳”。

这是说,在一天之内,各种鱼都有自己的活动规律和范围,有一定的觅食和栖息地点,选择钓位时,必熟悉各种鱼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钓鱼怕参观,避开马路边”。

为了防止干扰,除了“避”,还要坚持“上午钓西,下午钓东”。

4,根据地型地貌选择钓位

  “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

有草的水域不仅饵料多,而且比较安全,鱼类家族中的多数成员都愿在这样的水草丛中栖息、觅食、生儿育女。

对垂钓者来说,水草虽然挂钩绕线,增加垂钓难度,但仍不失为钓鱼的理想场地。

其他诸如“选铧尖,钓半岛,陡坡下面钓鱼好”,“桥墩旁,是渔场”,“方钓角,长钓腰,不方不正把洄涡找”,“洗菜处,淘米点”,“进水口、出水道的洄游点”,“水库钓沟汊,浮钓要靠坝”。

这些都说明,选择钓位必须善于观察和占据有利地形。

如果水库有网箱养鱼场,或有发电厂排放热水的温水区,则网箱外围及温水区的临岸处,也都是理想的钓位。

若是养鱼塘,还要看是精养鱼塘、粗养鱼塘,还是拦河沟汊养鱼塘或“卖鱼场”式的售票垂钓鱼塘?

不同的鱼塘,有不同的地形地貌,应灵活掌握。

   

5,根据水文、风向、天气变化选择钓位

 “雨后放晴,钓鱼早行”,“溪水响动,鱼跃活动”,“涨水钓河口,落水钓深潭”,“雨天鱼靠边,且莫甩长线”,“宁钓下风,不钓平静”,“和风细雨,鱼儿贪食”,“夜钓寒冷,劝君莫等”。

这些谚语说明,在小风吹拂、细雨濛濛的天气,特别是涨水、流水处,水中溶氧量充足,是鱼儿最活跃的场所,钓位适宜选在河口处和下风处。

另外,还要注意观察垂钓水域是否受工业废水污染,若发现被污染,应及时另选场地。

怎样知道水中是否有鱼

一、看水的颜色

  水色指垂钓水域的颜色及其浑浊程度。

水本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由於生活着大量浮游生物,由於投施各种饲料和肥料而产生的溶解物质、悬游物质,或受到工厂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加上鱼儿用食时的搅拌,使水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

水色与垂钓的关系甚大,富有经验的垂钓者。

可根据水色来判断鱼情及其食饵的类别,以便选用恰当的垂钓方法。

垂钓水面常见的颜色有以下几种:

  淡黄水

  呈浅黄色的水,透明度在30—40厘米。

水中黄丝草、无隔藻、金胞藻和合尾藻较多,水质较瘦。

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内的鱼食欲旺盛,喜食动物性钓饵。

  黄绿水

  即呈黄绿色的水,透明度在20—30厘米左右。

水中绿藻、甲藻、裸藻、褐藻、黄藻丰富,水质不肥不瘦,适宜鱼类生长。

这种水内的鱼儿,动物性、植物性的钓饵皆喜食。

  深绿水

  呈深绿色的水,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

水中绿藻、小球藻等繁殖旺盛,裸藻、金藻也较多。

水质肥,但无风,气温低,阴雨天气,鱼易因缺氧而浮头,不宜垂钓,如刮二、三级风,温度20C左右,阳光好,鱼的食欲会随之旺盛,可进行垂钓,而以中层钓或拖钓的效果较好。

  淡褐水

  呈淡褐色的水,透明度在20厘米左右。

水中甲藻、褐藻、绿藻等较多,还含部分腐殖质,水质较瘦。

一般情况下,这种水内的鱼食欲旺盛,多爱吃植物性钓饵。

深褐色

呈深褐色的水,透明度不到10厘米。

水中褐藻、甲藻等过多过盛,有的还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水质肥,遇阴雨天气压低等不正常天气,鱼会因缺氧而浮头。

在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鱼吃食较旺盛,但多吃植物性饵料,不喜食动物性钓饵。

有些深褐色水是由污染造成,鱼不吃食,有的甚至中毒死亡。

铜绿水

这种水域,鱼腥藻、念珠藻等几种蓝色藻大量繁殖,使水呈铜绿色,且混浊,夏季为多。

遇异常天气,藻类大量死亡,分解时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鱼类生长,甚至中毒死亡,不宜垂钓但水色转为微蓝,透明度高,鱼活跃,表明水中蓝藻较少,在光合作用下还放出氧气,鱼往往猛食,垂钓效果颇佳。

呈清水的水域,清澈见底,透明度在1米以上。

这种水域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