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7777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2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5 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docx

专题05水和溶液中考化学总复习选择题百题精练原卷版

2016年中考冲刺之选择题百题精练

(一)

专题05水和溶液

1.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保护水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在下列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河水污染的是()

A.工业生产中废水、废气、废渣的任意排放B.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D.植树造林,加大绿化面积

2.我们必须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为了减少污染,把生活污水放入池塘中静止后在排放到江河湖泊中

B.农业上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

C.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到离居民区和取水点较远的地方

D.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空气是一种空贵的资源,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石油加工等领域

C.天然气是一种较为清洁的新能源D.稀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

4.“节水护水”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水是最常见的溶剂,极易被污染B.净化水可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

C.活性炭能使硬水软化D.节约每一滴水,形成“细水长流”的水资源观

5.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

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6.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A.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B.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D.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7.环境保护部向媒体公布的2015年“环境日”主题是“践行绿色生活”,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

下面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推广利用太阳能、风能,缓解温室效应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C.限制使用塑料购物袋,减少白色污染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8.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下列做法不符合“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一主题的是()

A.农业和园林灌溉,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B.推广无纸化办公,使用再生纸且双面打印

C.大力发展新资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废旧书报及废弃塑料

【9.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B.电解水所得氢气与氧气质量比为1:

2

C.水资源丰富,不用节约用水D.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10.右图是用来净化河水的简易装置,下面对该净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B.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C.能得到纯净水D.活性炭主要起吸附杂质、色素的作用

11.地震发生后,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为保证居民正常生活,用下述方法处理饮用水源:

①消毒②自然沉降③过滤。

处理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①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

12.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增强水的导电性可以加入适量乙醇溶液

B.在沉淀、吸附、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D.如图所示,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13.下列方法不属于净化水措施的是()

A.吸附B.过滤C.电解D.蒸馏

14.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

C.煮沸可以将硬水软化D.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15.小宇同学梳理了以下知识:

①用酒精浸泡捣烂的某些植物的花瓣可制得酸碱指示剂;②烧碱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③生活中使用的洗发液一般是弱碱性的;④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可降低水的硬度;⑤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应立即打开排风扇通风;⑥酚酞试液可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两种无色溶液;⑦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其中错误的是()

A.②④⑤B.②③⑦C.①⑤⑥⑦D.②④⑤⑥

16.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生活常识

B.物质鉴别

●用洗洁精去油污—乳化作用

●人体缺碘元素—导致甲状腺肿大

●食盐与纯碱—品尝味道

●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

C.安全常识

D.“一定”与“不一定”

●点燃氢气之前一定要先验纯

●进入陌生溶洞前—先做灯火试验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含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17.你经常做课外实验吗?

根据你的经验,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锈斑B、用小苏打和柠檬酸自制汽水

C、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用电池“锌皮”与食醋反应制氢气

18.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B.无色酚酞试液遇烧碱溶液变蓝色

C.电解水时产生体积较多的是氢气D.淀粉溶液与碘水作用变蓝色

19.水是生命之源.下面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用食盐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D.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

20.我们身边的下列物质,其类别与众不同的是()

A.二氧化碳B.冰水C.水银D.蒸馏水

2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

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氧气、水、空气B.氮气、氯酸钾、钢

C.可燃冰、干冰、冰水混合物D.石墨、熟石灰、石油

22.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碱之间的包含、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⑤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①单质、⑤化合物B.②碱、⑤氧化物

C.④碱、⑤含氧化合物D.④含氧化合物、③氧化物

23.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2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电解水时加入氢氧化钠可增强导电性D.吹灭蜡烛后的瞬间,烛芯处冒黑烟

2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B.KClC.KMnO4D.O2

26.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B.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是化学变化

C.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D.水通电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

1

27.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A.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磷矿粉和硝酸钾

B.用硫酸铜溶液检验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水鉴别NH4NO3、NaOH、NaCl三种固体

D.用FeSO4溶液、Cu和Ag比较Fe、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

28.用下列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

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的速度变快;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④乙试管内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②③D.②③

2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烟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少

30.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空气B.氧气C.生铁D.氯化钾

3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O2B.O2C.O3D.KMnO4

32.电解水时水分解的示意图如下(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氢气,负极产生氧气,且体积比为2:

1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水分子分解后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

1

D.反应前后原子和分子的数目都不变

33.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用水灭火的原理: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5mL水和5mL酒精混合,溶液体积小于10mL,说明微粒间有空隙

34.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

35.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是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是()

A.液氧、水、矿泉水B.活性炭、火碱、碘盐

C.生铁、干冰、煤D.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36.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t2℃时,将5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能得到75ga的饱和溶液

C.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D.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

37.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t2℃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38.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

乙>甲>丙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乙>甲>丙

39.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

A.将100g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能得到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

B.用普通的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

C.20℃时,可配制出10%的氢氧化钙溶液D.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某气体是否为氨气

40.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氢气和一氧化碳B.用无色酚酞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食盐水鉴别硬水和软水D.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41.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甲的质量为60g

C.50℃时100g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都降温到10℃,析出晶体甲比乙多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

42.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叙述Ⅰ

叙述Ⅱ

A

KNO3的溶解度大

用蒸发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少量的NaCl

B

AgCl难溶于水

用稀硝酸和AgNO3溶液检验Cl-

C

在食物中可适量使用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都是用来增加食物的营养成分的

D

Ca(OH)2能制成澄清石灰水

可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Ca(OH)2溶液

43.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见下图),其气密性良好。

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

A.氯化钠和水B.硝酸铵和水C.碳酸钙和稀盐酸D.铜和稀硫酸

44.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

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⑤

45.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

4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的固体是甲B.将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②中溶液一定不饱和D.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减小

46.味精是常见调味料之一,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化学式为C5H8NO4Na],熔点232℃,20℃时溶解度71.7g。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谷氨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69

B.谷氨酸钠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和1个钠原子构成

C.20℃时,100g水最多可配制成171.7g谷氨酸钠的饱和溶液

D.谷氨酸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13.6%

47.生活中的小技巧、小窍门,有许多涉及到化学知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了石墨的润滑性,往锁芯内放些铅笔芯粉末,锁就很容易打开

B.真黄金和假黄金(铜和锌的合金)可以用火烧的方法简单鉴别

C.家庭用水(比如自来水或纯净水)的硬度可以用肥皂水简单鉴定

D.利用汽油的乳化作用,可以把衣物上的油污洗去

48.从100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的硫酸溶液中倒出20mL,剩下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8%B.10%C.12.5%D.80%

49.医疗上用的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

要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

其中选用仪器或操作正确的是()

A、只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两种仪器B、用天平称量0.9g氯化钠

C、用量筒量取100g水D、把食盐倒入量筒中搅拌溶解

50.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生石灰C.浓硫酸D.硝酸铵

51.把10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成10%的稀硫酸,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

A.980gB.880gC.98gD.100g

52.农业上常用饱和的食盐水选种.在室温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对此过程的描述,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5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无晶体析出

C.温度升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D.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54.小孟在配制食盐水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食盐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10

2

12

10

3

13

10

4

13.6

10

5

13.6

A.①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②中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实验中10g水最多能溶解4g食盐D.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④>③>②>①

55.现有一组物质:

海水、稀硫酸、酒精溶液.下列物质中,可以和这组物质归为同一类的是()

A.蒸馏水B.稀饭C.醋D.牛奶

56.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

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B.从N→M:

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

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D.从M→N:

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57.向2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甲溶液)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时,溶质质量分数比甲溶液大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质量比甲溶液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甲溶液的相等

58.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含SO42﹣

B.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此固体一定是金属

C.氧化钠晶体不导电,说明氧化钠晶体中不含离子

D.向某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显碱性

59.用如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能够使气球先膨胀,过一段时间又恢复到原状的一组固体和液体是()

A.固体:

硝酸铵;液体:

水B.固体:

生石灰;液体:

C.固体:

碳酸钠;液体:

稀盐酸D.固体:

氯化钠;液体:

60.现有一杯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欲改变其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加入一定量的水B.恒温蒸发部分水

C.升温到60℃D.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钾

61.配制50g8%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B.量筒C.烧杯D.漏斗

6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A.食盐水B.汽水C.泥水D.澄清石灰水

63.小李和小刚正在做实验:

在室温下,他们向200g硝酸钾溶液中加入5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发现尚有约2g固体未溶解.再加入20mL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面是两个同学实验后得到的一些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原200g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加入固体搅拌后得到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固体不能全部溶解或有固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得到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和水组成的混合物中,冰是溶质,水是溶剂

B.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所以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C.发生乳化后得到的依然是乳浊液D.能导电的物质中不一定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65.在配制10%NaCl溶液的过程中,导致溶液中的NaCl质量分数大于10%的可能的原因是()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各放一张纸,调整天平至平衡后,将NaCl固体放在纸上称量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⑤氯化钠晶体已潮解.

A.①B.①②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

66.下列物质分散到足量水里能形成悬浊液的是()

A.食用油B.硝酸镁C.面粉D.氢氧化钠

67.下列溶液中酒精为溶剂的是()

A.酒精溶液B.碘酒C.酒精的汽油溶液D.葡萄酒

6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固体溶质粉碎、溶解过程中不断搅拌,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B.铁制品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D.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转移等步骤

69.下列化学知识的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实验仪器的使用

B.自来水的生产

烧杯加热﹣﹣应垫石棉网加热

洗净的试管﹣﹣管口向上正放在试管架上

混凝剂﹣﹣吸附水中悬浮颗粒沉降除去

消毒剂﹣﹣除去水中的细菌

C.化学与生活

D.重要化学史

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停运动

打开瓶盖,汽水喷出﹣﹣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减小

拉瓦锡﹣﹣通过实验研究空气成分

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A.AB.BC.CD.D

70.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用食醋除水垢B.用洗洁精清洗油污C.用汽油清洗油渍D.用稀盐酸除铁锈

71.某学生要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他读量筒中水的体积刻度时,视线仰视.而调节天平平衡时,指针偏左,称量食盐时天平平衡,则他配制的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

A.等于10%B.小于10%C.大于10%D.无法确定

7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盐水的沸点比水低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有固体能作溶质D.溶液的各部分性质均相同

73.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面粉C.蔗糖D.花生油

74.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的蔗糖B.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75.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及分离、提纯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渍可将其投入足量的盐酸中

B.可用水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两种白色固体

C.用澄清石灰水吸收CO2气体

D.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HCI,可将其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

76.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B.蔗糖C.味精D.芝麻油

7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100g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水能灭火是因为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小于25%

78.如下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两个广口瓶,放在天平托盘上,使之平衡,然后放置一会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指针不偏,蔗糖溶液浓度不变B.指针偏左,蔗糖溶液变浓

C.指针偏右,蔗糖溶液质量变大D.指针偏左,生石灰部分变质

79.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A.将6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

B.40℃时,将50gNaCl、50gKNO3分别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

C.将80℃时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

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20℃

80.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

请你根据下图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40℃时,两种物质溶液的质量分数相同

C.60℃时,将6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60g

D.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8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能用降温的方法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B.t1℃时,A、C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82.下列生活现象中,不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A、烧开水时,沸腾前有气体逸出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