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710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docx

人教版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模拟

人教版2019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测定溶液PH

C.过滤

D.溶解固体

2.下列物质中,前者是单质,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干冰、石油

B.水、啤酒

C.氢气、氯化钠

D.水银、石灰水

3.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湿衣服晾干-----------分子在不断运动

B.H2O2溶液属于混合物-----------分子种类不同

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分子间隔变大

D.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分子种类相同

4.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C.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用碳作燃料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在二氧化锰中加过氧化氢

B.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

一定量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D.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7.生活中,常常会食盐加“碘”、酱油加“铁”、牛奶加“钙”、牙膏中加“氟”这里的“碘、铁、钙、氟”是指()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离子

8.含磷洗涤剂因含Na5P3O10造成水生植物大量繁殖而污染环境,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9.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纸张燃烧

C.瓷碗破碎

D.石蜡熔化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烟时,可增大灶具燃气进气口

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

二、选择填充题

11.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见图),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___

12.乙醇不完全燃烧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

依据下表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反应前质量

6.6

8.8

0

0

0

反应后质量

2

0

6.6

5.4

a

A.表中的a值为1.4

B.生成的CO和CO2分子个数比为1:

3

C.参加反应的乙醇和氧气的质量比为3:

4

D.______

13.废旧计算机的某些部件含有Zn,Fe,Cu,Ag,Pt(铂),Au(金)等金属,经物理方法初步处理后,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所得固体中所含的金属有(______)

A.Zn

B.Fe

C.Cu

D.______(填一种)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固体受热变成气体,一定是化学变化

C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燃烧一定属于是_____变化

15.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两个氧原子

B.③和⑤所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C.②和④均表示阳离子

D.由⑥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三、填空题

16.人工净化天然水的步骤及目的:

(1)沉降:

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_________作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发生_________变化)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

(2)过滤:

除去不溶性固体杂质。

(3)吸附:

除去水中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4)蒸馏:

得到蒸馏水。

17.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1)现代生产生活所消耗的巨额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燃气等,这些化石燃料的组成中含有_____元素,因此燃烧时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2)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_____。

(3)在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乙醇的俗称是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填“化合物”或“单质”)

18.用化学符号填空:

(1)两个汞原子_________;

(2)干冰_________;

(3)钡离子________;

(4)硫酸铁_____________;

(5)乙醇________________;

(6)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___________________。

19.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请依据所学知识填空。

(1)下列制品的用途,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

(2)金属资源在地球上分布广泛。

人们在自然界中仅发现金、银等少数金属单质,其余金属元素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你认为金属的存在形式主要和________有关。

(3)农业上用硫酸铜、生石灰加水配制波尔多液作为杀菌剂,不用铁质容器来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

___________。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反应类型:

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0.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备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①和②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_____(填序号,下同)做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_,此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已知二氧化锰固体和浓盐酸溶液混合共热可制得氯气,则应选用_______做气体发生装置。

(4)有一名同学欲用F装置收集氢气,则氢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另一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________通入。

(5)D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其目的是_________。

五、推断题

21.《梦溪笔谈》是宋代科学家沈括的一部科学巨著。

书中写道:

“信州铅山县有苦泉,煮之则得胆矾。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一件宋代熬胆矾铁釜,考古人员在这件铁釜表面采集了两种固体A、B的样品进行研究,其中A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其中H、J、K、是单质,气体C、E元素组成相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F________J__________

(2)B中应含有_________元素(写元素符号)

(3)写出气体E与甲溶液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①②③④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

(5)固体H长期露置于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固体A,是因为H会和空气中的水、氧气、______ 反应。

六、科学探究题

22.实验小组同学用完全相同的4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

操作

现象

1

向瓶①内倒入1/3体积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瓶子均变瘪,变瘪程度依次为①<②<④<③

2

向瓶②内倒入1/3体积饱和石灰水,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3

向瓶③内倒入1/3体积5%氢氧化钠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4

向瓶④内倒入1/10体积氢氧化钠固体,迅速拧紧瓶盖,振荡

已知:

通常状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

(1)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实验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上述4个实验中,验证了CO2能与NaOH反应的实验有______(填序号)。

(3)请判断实验1能否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3.某化学研究小组对蜡烛(主要由碳、氢元素组成)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设计图1所示实验,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请推测靠近三通管______(填“上口”或“下口”)的火柴火焰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大烧杯将高低2支燃烧的蜡烛罩住(如图2),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提出问题)导致高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假设1:

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二氧化碳含量过大导致其先熄灭;

假设2:

可能是高蜡烛火焰附近的氧气浓度过低导致其先熄灭.

(设计实验)

甲同学按图2装置进行实验,点燃蜡烛,用大烧杯罩住

一段时间后,发现贴在烧杯内上部的滤纸先褪色

说明此时高蜡烛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比低蜡烛附近的浓度______(填“高”或“低”).

(3)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乙同学收集1瓶含20%氧气和80%二氧化碳的气体,将点燃的蜡烛慢慢伸入瓶中并密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慢慢熄灭,根据实验现象可知:

假设1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4)丙同学使用传感器测得密闭装置内蜡烛从燃烧到熄灭后的过程中,80S时蜡烛熄灭,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3,结合已有知识和上述实验分析,乙同学实验中,蜡烛完全熄灭后瓶内含有的气体有______.

七、计算题

24.小丽同学利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来测定所用的稀盐酸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

 

1

2

3

4

5

6

稀盐酸(g)

10

20

30

40

50

60

生成气体质量(g)

0.88

1.76

2.64

3.52

4.4

4.4

(1)第____________次稀盐酸是过量的。

(2)求所用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选择填充题

1、

2、

3、

4、

5、

三、填空题

1、

2、

3、

4、

四、实验题

1、

五、推断题

1、

六、科学探究题

1、

2、

七、计算题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