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512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docx

楼道触摸开关延时设计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摘要

本设计利用模拟电路,以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LMP317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一种简单、安全、运用非常广泛小型电源。

本次设计把重点放在电路的设计和制作上。

本次设计由于电路比较简单,故在很多参考书上都能找到相似的。

实验目的是通过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安装和调试,学会选择变压器、整流二极管、滤波电容及集成稳压器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掌握直流稳压电路的调试及主要技术指标的测试方法。

 

关键词:

整流二极管,LM317,稳压电源,

 

一设计任务书

 

1.集成稳压电源的主要技术指标

(1)同时输出

电压、输出电流为2A。

(2)输出纹波电压小于

,稳压系数小于

;输出内阻小于0.1Ω。

(3)加输出保护电路,最大输出电流不超过2A。

1..设计要求

(1)电源变压器只做理论设计。

(2)合理选择集成稳压器及扩流二极管。

(3)保护电路拟采用限流型。

二基本原理

1电路框架

图1

 

2电路原理图

图2

3整流滤波电路

整流电路:

利用单向导电性的整流元件二极管,将正负交替的正弦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向脉动电压。

但是,这种单向电压往往包含着很大的脉动成分,距离理想的直流电压还差得很远。

滤波电路:

利用储能元件电容器C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的性质,把电容C与整流电路的负载RL并联(或串联),就可以将整流电路输出中的交流成分大部分加以滤除,从而得到比较平滑的直流电。

图3

电路中采用四个二极管,互相接成桥式结构。

利用二极管的电流导向作用,在交流输入电压U2的正半周内,二极管D1、D3导通,D2、D4截止,在负载RL上得到上正下负的输出电压;在负半周内,正好相反,D1、D3截止,D2、D4导通,流过负载RL的电流方向与正半周一致。

因此,利用变压器的一个副边绕阻和四个二极管,使得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内,整流电路的负载上都有方向不变的脉动直流电压和电流。

滤波电路利用电阻抗元件对交、直流阻抗的不同,实现滤波[6]。

电容器的特点就是:

对直流电表现出的阻抗极大,相当于不通。

对交流电,频率越高阻抗越小。

利用电容器的这个特点,我们就可以把混杂在直流电里的交流成分过滤出来,所以叫“滤波”。

经过滤波,交流成分都经过电容器回到电源去了,电容器两侧剩下的就是没有波动的纯直流电了。

利用同样的原理,我们可以通过电容器筛选出交流信号,把直流成分去掉。

电容器C对直流开路,对交流阻抗小,所以C应该并联在负载两端。

经过滤波电路后,既可保留直流分量,又可滤掉一部分交流分量,改变了交直流成分的比例,减小了电路的脉动系数,改善了直流电压的质量。

滤波电容容量大,因此一般采用电解电容,在接线时要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

电容滤波电路利用电容的充、放电作用,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

当U2为正半周并且数值大于电容两端电压UC时,二极管D1和D3管导通,D2和D4管截止,电流一路流经负载电阻RL,另一路对电容C充电。

当UC≥U2,D1和D3管反向偏置而截止,电容通过负载电阻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缓慢下降。

当U2为负半周幅值变化到恰好大于UC时,D2和D4因加正向电压变为导通状态,U2再次对C充电,UC上升到U2的峰值后又开始下降;下降到一定数值时D2和D4变为截止,C对RL放电,UC按指数规律下降;放电到一定数值时D1和D3变为导通,重复上述过程。

电容C愈大,负载电阻RL愈大,滤波后输出电压愈平滑,并且其平均值愈大。

 

4稳压电路:

当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的幅值也将随之变化。

因此,。

压电路的作用是采取某些措施,使输出的直流电压在电网电压或负载电流发生变化时保持稳定。

本设计采用可调正压系列:

W317系列稳压块能在输出电压为1.25V~37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外接元件只需一个固定电阻和一只电位器。

其芯片内也有过流、过热和安全工作区保护。

最大输出电流为1.5A。

其典型电路如下所示。

其中电阻与电位器RP组成电压输出调节电器,输出电压的表达式为:

式中,一般取值为(

),输出端与调整压差为稳压器的基准电压(典型值为1.25V),所以流经电阻的泄放电流为5~10mA。

D6:

选用1N4001或1N4007。

作用:

无D2,当LM317输入端元件短路时,出现UI

这个电流将可能损坏LM317。

接入D6后,D6提供一个泄放电流的通路(D2正偏),从而保护了LM317。

 

图4

三元器件介绍及选择

1特殊元器件介绍

1.1LM317三端稳压器

LM317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电源集成电路之一,它不仅具有固定式三端稳压电路的最简单形式,又具备输出电压可调的特点。

此外,还具有调压范围宽、稳压性能好、噪声低、纹波抑制比高等优点。

lm317是可调节3端正电压稳压器,在输出电压范围1.2伏到37伏时能够提供超过1.5安的电流,此稳压器非常易于使用。

特性:

可调整输出电压低到1.2V。

保证1.5A输出电流。

典型线性调整率0.01%。

典型负载调整率0.1%。

80dB纹波抑制比。

输出短路保护。

过流、过热保护。

调整管安全工作区保护。

标准三端晶体管封装。

电压范围LM117/LM3171.25V至37V连续可调

主要参数

输出电压:

1.25-37VDC;

输出电流:

5mA-1.5A;

芯片内部具有过热、过流、短路保护电路;

最大输入-输出电压差:

40VDC,

最小输入-输出电压差:

3VDC;

使用环境温度:

-10-+85℃。

存储环境温度:

-65-+150℃。

内部结构图

图5

 

2元器件选择

2.1输出电压

Uo=Uo’+URp1=(R1+PR1)Uo’=(1+RP1/R1)Uo’(Uo’=1.25)

2.2确定RP1,R1

Uomax=12=(1+RP1/R1)Uo’

所以RP1=(Uomax/Uo-1)R1=(12/1.25-1)*200=1720

在考虑到实验室元器件的库存问题,最后选择RP1=5K。

图6

2.3R1的选定(180-250)

LM317稳定工作的最小电流为:

Iomin=1.5mA

R1max=1.25/5*1000=250

R1取值过小会使LM317的分流过多,导致IL下降,所以R1取240.

2.4电容选择

C1:

滤波,C1=1200µF;

C2:

抑制自激振荡,

C2=(0.1~0.3)µF/63V;

C3:

滤波,用以减小输出电压的波纹电压(即输出电压中的交变电压分量)。

C3=10uF/16V;

C4:

滤波作用,使Uo中的波动减小;

C4=100µF/16V。

 

3元件清单

 

型号/规格

数量

变压器

220/15V,15W

1

电解电容C1

1000uF/25

1

三端可调稳压器

LM317

1

电容C2

0.1uF/63V

1

电位器Rp1

5k

1

电容C3

10uF/16V

1

电容C4

100uF/16V

1

二极管

IN4001orIN4007

6

印制板

1

1

 

四安装调试

1PCB板

2出现问题及解决

总结

通过本次设计,让我从中学到了不少新知识,本设计利用直流稳压电源经过整流、滤波、稳压为NE555提供工作电压;完成由NE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电路实现对触摸开关的延时;由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电路通过继电器的通断来实现对白炽灯的控制。

对于楼道触摸延时开关的设计,我们应该抓住其本质,主要包括直流稳压电源经过整流、滤波、稳压为NE555提供工作电压;完成由NE555定时器组成的单稳态电路实现对触摸开关的延时;由继电器组成的控制电路通过继电器的通断来实现对白炽灯的控制。

自身的创新设计能力及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的设计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致谢

从拿到设计题目到设计整稿,从理论到实践,学习到了很多新的知识,也成长了好多,在此要特别感谢导师蔡艳艳的指导与帮忙,在导师的指导下才能够产生了不错的设计思路,在设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都能够得到导师的指点,让设计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同时也要感谢同学与室友的帮助,及时帮我解惑,以及排除障碍等,让我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增长知识,学会成长。

 

参考文献

[1]廖先芸.电子技术实践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2]沈任元,吴勇.常用电子元器件简明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

[3]肖景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

[4]陈有卿.555时基集成电路原理与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王卫平,陈栗宋.电子产品制造工艺.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4.

[6]周良权,傅恩锡,期世馨.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朱定华,陈林,吴建新.电子电路测试与实验[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臧春华.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2004.7.

[9]肖景和.数字集成电路应用精粹[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