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41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docx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 

 

类型:

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多年来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一项以民为本的工程,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家园是我国近千个贫困县脱贫的最佳选择

   我国约有1000个县位于中西部的山区和丘陵区。

它们集生活、文化、生态贫困和县级财政贫困于一身。

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

现行体制的九龙治水,单项治理,是这些县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

我以为,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效益,应是这类地区脱贫的切入点。

以此入手,先使群众摆脱贫困,群众有有了信心,各项建设副业就能逐步进行,这正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时代意义所在。

   生态家园是接口工程,应与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对封山育林工作,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工作,解决山区居民饮水工作、扶贫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山区建设工作等都有推动作用。

广大山区居民的生态家园建设好了,上述各项工作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如果各方面的人财物力能有计划地协调起来,分工合作,生态家园建设就能加速进行。

比如,我国许多城市都在郊区建设了奶牛场、猪场和鸡场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

但大量粪便成了污染源,如果与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既得沼气又得有机肥,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而且还是一项重大的农村卫生建设工程。

又比如,水利部门为缺水山区居民建设饮水工程,如果在此基础上,帮助建设生态家园,使他们富裕起来,不就更完美了吗。

林业部门年年在山区造林和封山育林,另一方面山区居民则年年毁林开荒和砍伐树木作燃料,一个沼气池一年相当于减少3亩森林砍伐量,封山育林的成果也就保得住了。

我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接口工程,可以和许多工程接轨、配套,使许多工程更加富民和便民。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届届政府接着干

   要在十几年内在广大山区完成这件大事,除国家支持和保证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把这批县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

   从县领导讲,生态家园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千载良机。

从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为他们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县级领导应相对稳定,最好一干就是五年;二是县领导应协调和组织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三是应制定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各届班子必须执行,不得另搞自己的“政绩工程”。

这些正是我国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经验,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

全国生态农业建设成效 

 

类型:

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从1994年以来,农业部等七部委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102个,覆盖了全国30个省区市及4个计划单列市。

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有机结合起来,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模式,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一是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大幅度增长。

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收入平均年增长8.4%,、7.2%和6.8%,比全国同期平均水平高2.2,0.6和1.5个百分点。

二是促进了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生态农业示范县的土壤沙化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其中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3.4%,土壤沙化治理率达到60.5%;森林覆盖率提高了3.7个百分点;秸秆还田率达到49%,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省柴节煤灶推广率达到72%,节省了能源,保护了植被;废气净化率达到73.4%;废水净化率达到57.4%;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达到31.9%等。

三是发挥了相当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充分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各省也开展了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工作。

到2002年底,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已经超过400个,其中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已达300个。

农业部组织全国各地深入总结了生态农业建设十大典型技术模式,目前,推广示范面积已达到1亿多亩,生态农业建设正在健康稳步发展,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

重庆长寿“一池三改”农民越过越好 

 

类型:

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记者在重庆长寿区采访获悉,该区新市镇成功实施沼气项目建设,掀起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热潮,农民的生活越过越好。

  据了解,去年年底,该工程建设以“一池三改”为基本项目单元,即把建沼气池与改圈、改厕、改厨同步进行,并从多渠道筹集资金345万元。

截至目前,该镇已建池1140口,完成总计划任务的76%,“一池三改”的建设成功率达100%。

  记者在一王姓农民家看到,其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厕所、厨房、猪圈的分离,不仅节约能源,而且非常干净。

王姓农民说,我们每户才花几百元钱,改用了沼气,不用烧蜂窝煤、木柴、桔梗等做饭了,生活环境变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

  长寿区负责人称,随着以沼气建设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建设项目的全面推广实施,必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增收,推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新闻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类型:

典型模式

【打印】【关闭】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基本概念: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

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

     

具体形式:

  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

主要的技术特点是:

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

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经济效益:

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省化肥开支约200元;

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

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

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

现有规模:

  “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

基本概念: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形式:

  “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

经济效益:

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

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

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

现有规模:

  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

  “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模式。

具体形式:

  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一个看营房。

实行人厕、沼气、猪圈三结合,圈下建沼气池,池上搞养殖,除养猪外,圈内上层还放笼养鸡,形成鸡粪喂猪、猪粪池产沼气的立体养殖和多种经营系统。

特点是:

  以土地为基础,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沼、以沼促果、果牧结合的配套发展和良性循环体系。

好处:

  “一净、二少、三增”,即净化环境、减少投资、减少病虫害,增产、增收、增效。

每年可增收节支2000元-4000元。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

如何打造我国的农业生态系统?

 

 

类型:

关键技术

【打印】【关闭】

 以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农业如何更上一层楼?

农业科学家和农业生态学家提出,要走生态农业之路,构建中国式的农业生态系统。

不久前,笔者就如何建立我国的生态农业请教了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东阳。

     王东阳提出,生态农业就是要把农业生态中各个环节如耕地、空气、水等因素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使其总体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期达到1+1>2的效果,不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的发展,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高效产业发展和生态系统恢复及改善有机结合,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效统一”。

     四大特点喜忧参半

     据王东阳研究员介绍,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就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演进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是系统结构趋向复杂。

由传统的种养业向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农业生态系统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并呈现区域网络化。

2002年农村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已分别占GDP的23.1%和11.5%。

二是系统功能不断增强。

目前我国农业已经形成了6500万吨肉类和4500万吨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并从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传统增长方式转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依赖水平越来越高。

三是系统边界内缩。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耕地面积日趋缩减,1996年至2002年年均净减少68.5万公顷。

四是系统波动增大、污染严重。

我国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既具有雨热同季的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又具有变化剧烈的特点,农业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危害重。

近10年来,我国平均每年因受灾减少粮食产量约4000万吨,经济损失上千亿元。

     差距明显潜力很大

     谈及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的时候,王东阳研究员指出:

我国的土地生产率、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等几项指标与发达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同时差距也就意味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为什么有明显的差距?

王东阳研究员指出,原因主要有:

首先,我国城市化程度低,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到2000年我国仍然有3.299亿农业劳动力不得不以营农为生;其次,我国农业是以种养业为主,2000年占全社会从业人员50%的农业从业人员仅创造了占GDP16.4%的农业增加值;另外,我国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现阶段农业科技公共投资少等也是很重要的制约因素。

     专家指点发展之路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投入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耕地、水资源、肥料、农药和机械设备等资源要素。

农业生态系统该如何满足日益提高的需求呢?

     王东阳研究员对此作了明确地回答,他认为,首先要维持一个能够确保我国食物安全供给的农业生态系统,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把1.1亿公顷的基本农田确定为安全底线,使之生产的农产品占全国耕地生产量90%以上的能力得到提高。

     其次,把集约经营和自然循环有机结合,多途径地节水、节地、节约能源,既要适应市场高层次需求发展有机农业,还应建立起用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消费和用消费带动生产的新机制,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趋向协调,把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作为今后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三,根据农产品是水土资源载体的这一特点,着眼于国际市场配置资源,进口高耗水土、高耗能的农产品,出口高价值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通过产品替代资源的方式来缓减我国农业生态系统承受的压力。

     同时王东阳还提出,在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应用于传统农业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农业常规技术的应用,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生产力。

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把庞大的农村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提高农业劳动者的从业能力。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

现代农业 

 

类型:

关键技术

【打印】【关闭】

   生态农业是指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指导下,按照农业生态系统内物种共生,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利用的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达到生态和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三个效益"的统一。

中国生态农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版权所有

絡实“十一五”规划建议全面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类型:

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小,工业化程度低,环境容量较为富裕。

因此农村一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支持者承担着消纳城市污染物的任务。

但近年来随着工业污染物输入农村的强度不断加大,农村人口密度增加,工业化程度提高及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原因,农村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农业环境问题日益突现,严重影响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工业“三废”的污染是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1.我国废弃物排放水平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比发达国家高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比发达国家高10多倍。

据世行《2003世界发展指数》有关报道,我国每天有机污水排放总量为6204吨,位居全球第一。

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堆存6亿多吨,历年总占地面积5万多公顷。

据我国第二次污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积为361.84万公顷,占全国总灌溉面积的7.3%。

据1999年全国基本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不完全统计,在被监测的省会城市郊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达53.2%;重要工矿企业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超标率达到56.67%。

我国遭受不同程度大气污染的农田面积达8000万亩,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6%。

2003~2004年的全国优势农产品产区耕地环境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城市郊区耕地环境质量远远落后于一般农区,工业“三废”是影响其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

2.农村乡镇企业也是工业“三废”的重要来源。

农村工业化是我国改革开放20年间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县域经济发达的浙江、江苏等东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

但这种工业化是一种以低技术含量的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

村村点火、户户冒烟,造成严重的农村污染。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COD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而且乡镇企业布局不合理,污染物处理率显著低于工业污染物平均处理率。

可见,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引起的环境恶化严重。

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工业“三废”的污染依然是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因素。

(二)面源污染是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普遍恶化的原凶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开发已接近极限,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加之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

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折纯量),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平方公里,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平方公里的安全上限。

而且,化肥施用结构不合理,利用率低、流失率高,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还导致了水体富营养化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

目前,东部已有许多地区面源污染占污染负荷比例超过工业污染,对太湖、杭州湾富营养化的成因分析表明,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源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农田的氮、磷流失。

其中太湖面源污染物对总氮献率已超过1/3,对总磷献率接近1/3。

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平方公里耕地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地膜覆盖面积约900多万公顷,使用量达62.6万吨,农田残留农膜污染已经相当严重。

据新疆农业环境监测站的调查,被调查的16个县市中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公斤/公顷,其中最严重的地块达267.9公斤/公顷,由于地膜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500万元左右。

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也是农业环境质量恶化的重要因素,1999年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当年工业废水COD的排放总量为768.37万吨,而畜禽行业废水的排放量为728.6万吨,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当年工业固废的2.4倍。

集约化畜禽养殖场产生的废弃物实质与农户散养的畜禽生产的粪便一样是一种资源,但目前我国还没有很好的加以利用,使资源变成了农业污染的罪魁祸首。

(三)农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导致村容、村貌差的直接原因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小城镇规模迅速扩大。

但在“新镇、新村、新房”建设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大部分城镇只重视编制城镇总体建设规划,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联系;有的小城镇缺少规划,使小城镇沿公路发展,形成马路和带状集镇,或者与工业区混杂。

小城镇的生活污染物则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脏乱差”现象。

例如,每年产生量约为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每年产生量超过2500万吨的农村生活污水几乎全部直排,使农村小城镇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四)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资源开发方式粗放是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又一原因

由于条件限制,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结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不合理性,不科学的农业生产布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农业生产效益的下降,农业资源浪费,更严重的后果为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农村生活质量的下降。

农业资源的开发也需有规划性、计划性,盲目的开发必然导致资源的匮乏和枯竭,从而引起严重的生态恶化和环境危机。

(五)农民环护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村、农业环境质量下降的思想原因

我国经济在近几十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农村人口数量速度增加,村镇规模快速扩大,这些都对几千年来形成的农村人的生活、生产方式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旧的生产、生活方式、旧的思想意识的存在为农村、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我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限制了农村、农业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

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各种污染源的治理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生产新技术等还有等进一步突破,这些技术瓶颈的存在限制了农村、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

由于我国农业污染治理体系尚未建立,环境污染不仅将迅速“小污”变“大污”,而且已经“小污”成“大害”,给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带来了显著的负面影响,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设置了障碍,给国家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十一五”规划建议涉及农业环境问题的内容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是中国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是中国从增长优先、效率优先转向兼顾公平、协调发展的开端,是在解决“三农”问题任务仍然艰巨,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粗放式的经济增加方式走到了尽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十一五”规划把更多的关注点指向了农村,指向了农业环境保护。

规划建议直接或间接涉及或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1.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

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1.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1.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

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

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

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

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

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1.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