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5357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28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docx

MDAS集采附录52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2015年度

光纤分布系统设备产品集中采购

技术规范书附录二

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

2015年8月

目  录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2

4.测试判决依据2

4.1不确定度及指标判决依据2

4.2指标分类及通过判决依据2

5.测试环境5

5.1测试组网图5

5.2常规测试条件5

5.3极限测试条件5

6.测试工具6

7.无线指标—各制式公共项目测试用例6

7.1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6

7.2自动电平控制7

7.3最大增益及误差8

7.4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9

7.5频率误差10

7.6矢量误差幅度11

7.7峰值码域误差11

7.8最大允许输入电平12

7.9带内波动13

7.10电压驻波比14

7.11带外抑制及带外增益14

7.12杂散发射15

7.13频谱发射模板16

7.14噪声系数17

7.15传输时延18

7.15.1设备传输时延18

7.15.2时延校正范围及补偿精度19

7.16阻塞20

7.17射频输入动态范围21

7.18开关切换时间21

7.19时隙调节能力23

7.20同步动态范围24

8.无线指标—GSM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25

8.1上行噪声抑制比及抑制门限25

8.2互调衰减26

8.3下行反射互调27

9.无线指标—TD-LTE制式特有项目测试用例28

9.1不同通道的功率差28

9.2不同通道的增益差29

9.3双通道的时延差30

9.4MIMO功能(EVM)30

10.网络性能指标测试用例31

10.1组网及承载能力31

10.2多载波性能33

10.3多系统间干扰34

10.4设备功耗35

11.电源适应性测试用例36

11.1电源电压变高试验36

11.2电源电压变低试验36

12.环境适应性测试用例37

12.1高温试验37

12.2低温试验38

12.3恒定湿热试验38

13.内置天线测试方法39

13.1概述39

13.2增益39

13.3方向图圆度(全向天线)、半功率波束宽度、前后比、交叉极化比41

13.4驻波比42

13.5隔离度43

13.6互调44

13.6.1三阶反射互调(暗室测量)44

13.6.2三阶反射互调(现场测量)45

13.7功率容限46

14.编制历史47

附录ATD-SCDMA制式测试模式设置48

A.1T-TM1测试模式148

A.2T-TM2测试模式248

A.3T-TM3测试模式349

附录BTD-LTE制式测试模式设置49

B.1E-TM1测试模式149

B.2E-TM2测试模式250

B.3E-TM3测试模式351

B.4E-TM4测试模式452

附录C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53

C.1GSM频段53

C.2TD-SCDMA频段53

C.3TD-LTE频段53

附录D多载波信号配置要求53

D.1GSM制式多载波要求53

D.2TD-SCDMA制式多载波要求53

D.3TD-LTE制式多载波要求54

前言

本标准是在充分了解中国移动相关规划、建设和测试情况,参考电磁辐射、室内信号分布系统天线、移动基站工程规划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中国移动通信建网需求,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为光线分布系统设备的选型测试提出技术依据。

本标准定义了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的性能测试方法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是《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的结构、名称或预计的名称如下: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1]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2]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测试规范

[3]

[4]

本标准需与QB-A-XXX-XXXX《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配套使用。

本标准由中移号文件印发。

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计划建设部提出,集团公司技术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姜雪松,邓鹏,赵杰。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的设备性能测试方法,供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内部使用;适用于为光纤分布系统的设备研发、生产和出厂验收提供测试依据,同时适用于为光线分布系统设备的选型测试提出技术依据,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表2-1规范性引用文件列表

序号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发布单位

[1]

YD/T1337-2005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信息产业部

[2]

YD/T1366-2006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网络设备测试方法》

信息产业部

[3]

YD/T1711-2007

《2GHzTD-S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信息产业部

[4]

YD/T-2355-2011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数字直放站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

[5]

YD/T2225-2011

《900/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模拟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测试方法》

工业和信息化部

[6]

YD/T2531-2013

《900MHz/1800MHz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数字直放站设备网管接口技术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

[7]

QB-A-023-2011

《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技术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8]

QB-A-024-2011

《中国移动GSM数字直放站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9]

QB-A-023-2013

《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技术规范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10]

QB-A-019-2013

《中国移动GSM模拟直放站测试规范》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3.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下列术语、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表3-1术语、定义和缩略语列表

词语

解释

ACRR

AdjacentChannelRejectionRatio,邻道抑制比

ALC

AutomaticLevelControl,自动电平控制

AU

AccessUnit,主单元

CW

ContinuousWave,连续波

EVM

ErrorVectorMagnitude,矢量幅度误差

EU

ExtendedUnit,扩展单元

HSDPA

HighSpeedDownlinkPacketAccess,高速下行分组接入

HSUPA

HighSpeedUplinkPacketAccess,高速上行分组接入

GSM

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系统

LTE

3GppLongTermEvolution3Gpp,长期演进技术

MIMO

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多输入多输出

PCDE

PeakCodeDomainError,峰值码域误差

POE

PoweroverEthernet,POE供电

RU

RemoteUnit,远端单元

UTRA

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通用陆地无线接入

TD-SCDMA

TimeDivision-Synchronous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接入

4.测试判决依据

4.1不确定度及指标判决依据

本标准所定义的所有指标,均已包含测试系统不确定度影响,所有指标测试判断均按照技术规范所定义的指标要求来进行判断。

4.2指标分类及通过判决依据

表4-1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指标分类标准

指标名称

设备分类

GSM制式

TD-SCDMA制式

TD-LTE制式

指标分类

指标分类

指标分类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A

A

A

自动电平控制

B

B

B

最大增益及误差

A

A

A

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

C

C

C

频率误差

B

B

B

矢量误差幅度

A

A

A

峰值码域误差

/

B

/

最大允许输入电平

B

B

B

带内波动

B

B

B

电压驻波比

B

B

B

带外抑制及带外增益(每个测试频段记为一个评测项)

C

C

C

杂散发射(每个测试频段记为一个评测项)

C

C

C

频谱发射模板

A

A

A

噪声系数

A

A

A

传输时延

设备传输时延

B

A

A

时延校正范围及补偿精度

B

B

B

阻塞(每个测试频段记为一个评测项)

B

B

C

射频输入动态范围

B

B

B

上行噪声抑制及抑制门限(适用于GSM选频)

A

/

/

互调衰减

A

/

/

下行反射互调

A

/

/

开关切换时间

/

B

B

时隙调节能力

/

A

A

同步动态范围

/

B

B

不同通道的功率差

/

/

B

不同通道的增益差

/

/

B

双通道的时延差

/

/

B

MIMO功能(EVM)

/

/

B

组网及承载能力

A

A

A

系统性能

C

C

C

多载波性能

A

A

A

多系统间干扰

A

A

A

设备功耗

C

天线性能

B

电源适应性

电源电压变高试验

B

B

B

电源电压变低试验

B

B

B

环境适应性

高温试验

B

B

B

低温试验

B

B

B

恒定湿热试验

B

B

B

设备合格判定标准建议:

A:

关键指标;B:

重要指标;C:

一般指标

1、对于具备两种通信制式被测设备的所有测试用例来说:

有一个A类指标不通过,判定为不合格;有大于3个B类指标不通过,判定为不合格;有大于6个C类指标不通过,判定为不合格。

2、对于具备三种通信制式被测设备的所有测试用例来说:

有一个A类指标不通过,判定为不合格;有大于4个B类指标不通过,判定为不合格;有大于8个C类指标不通过,判定为不合格。

表4-2100mW/500mW内置天线(全向天线)指标分类标准

测试项目

指标分类

驻波比

A

互调

A

增益

B

方向图圆度

B

隔离度

B

备注:

天线需分别在GSM900/DCS1800/F/A/E/D频段满足判定标准要求,最后综合统计ABC个数,最终合格判定标准如下:

A类指标中有1个不达标即为不合格;

B类指标中有1个不达标即为不合格;

C类指标中有3个不达标即为不合格;

若ABC类指标不满足上述要求,则天线不合格。

表4-3500mW内置天线(定向天线)指标分类标准

测试项目

指标分类

驻波比

A

互调

A

增益

B

前后比

B

交叉极化比

C

隔离度

B

水平面半功率波瓣宽度

C

备注:

天线需分别在GSM900/DCS1800/F/A/D频段满足判定标准要求,最后综合统计ABC个数,最终合格判定标准如下:

A类指标中有1个不达标即为不合格;

B类指标中有1个不达标即为不合格;

C类指标中有3个不达标即为不合格;

若ABC类指标不满足上述要求,则天线不合格。

5.测试环境

5.1测试组网图

作为被测设备的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连接框图如图5-1、5-2所示。

其中:

图5-1为用于无线性能测试的最小光纤分布系统,它包括主单元1个、扩展单元1个、远端单元1个;图5-2为用于组网指标测试的链型连接框图和星型连接框图,它包括主单元1个、扩展单元3个、远端单元2个。

这里为了验证最大组网能力,可按设备实际组网能力酌情安排扩展单元级联数量和远端单元总数量。

图5-1最小光线分布系统测试连接图

图5-2光纤分布系统组网指标测试连接图

测试用例的测试组网图详见第7、8、9、10、11、12章中的具体测试用例。

5.2常规测试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测试均应在下列条件下进行:

—温度:

+15℃~+35℃;

—相对湿度:

45~75%。

5.3极限测试条件

极限测试条件参考第12章中的环境试验要求。

6.测试工具

表6-1测试工具(主要测试仪表及附件)

测试仪表及附件名称

数量

单位

备注

矢量网络分析仪及校准件

1

测试设备及天线S参数

信号发生器

2

带有GSM/TD-SCDMA/TD-LTE制式选件

频谱分析仪

2

带有GSM/TD-SCDMA/TD-LTE制式信号分析选件

噪声系数分析仪及噪声源

1

测试噪声系数

电源功率分析仪

1

测试整机功率效率

可调电源

1

进行电源适应性测试

高低温湿热箱

1

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

功率衰减器、可变衰减器

若干

进行链路衰减,使测试仪表工作于最佳工作范围及保护测试仪表

环形器

若干

用于信号环回

单向器(隔离器)

若干

保护信号源

功分器

若干

用于分配信号

合路器

若干

用于合路信号

带阻滤波器

若干

测试杂散发射

GSM900MHz双工器

1

测试下行反射互调

DCS1800MHz双工器

1

测试下行反射互调

3dB电桥

1

测试下行反射互调

低互调负载

2

测试互调时连接非待测端口

射频线缆及转接头

若干

用于测试连接

微波暗室及其相关附件

1

测试天线指标

7.无线指标—各制式公共项目测试用例

7.1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项目:

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分项目:

用例编号:

7.1

版本:

2.0.0

参考文档: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参考组网:

图5-1、图7-1

重要性:

必选

优先级:

A

测试目的:

验证厂家设备的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预置条件:

测试仪表上电并开机预热。

测试步骤:

1.按照图5-1连接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2.按照图7-1连接测试仪表及被测设备;信号源2仅用于TD-SCDMA或TDD-LTE制式上行链路测试时下行同步,并设置相应时延滞后量(与被测设备的下行时延相同,其中TDLTE制式时延滞后量为被测设备的下行时延+20.3125us);

图7-1标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测试连接图

3.如果是TD-SCDMA或TDD-LTE制式,设置被测设备为正常工作模式;如果是TD-SCDMA制式,设置上下行时隙配比为2:

4;如果是TDD-LTE制式,设置特殊时隙配比10:

2:

2,设置上下行时隙配比1:

3;

4.设置被测设备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5.将信号发生器分别设置为被测设备工作频率范围内的工作频带内中心载波频点,并产生调制信号{GSM:

全时隙GMSK;TD-SCDMA:

附录A中的T-TM1;LTE:

附录B中的E-TM3};

6.调节信号源1的电平直至被测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ALC启控点,回退1dB,然后以0.2dB为步进增加功率至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7.测量被测设备输出端的最大功率(GSM为时隙功率);

预期结果:

参见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备注:

频谱分析仪设置:

RBW=100KHz、RMS检波方式、Average保持方式。

7.2自动电平控制

项目:

自动电平控制

分项目:

用例编号:

7.2

版本:

2.0.0

参考文档: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参考组网:

图5-1、图7-1

重要性:

必选

优先级:

B

测试目的:

验证厂家设备的自动电平控制(ALC)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预置条件:

测试仪表上电并开机预热。

测试步骤:

1.按照图5-1连接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2.按照图7-1连接测试仪表及被测设备;信号源2仅用于TD-SCDMA或TDD-LTE制式上行链路测试时下行同步,设置相应时延滞后量(TD-SCDMA制式的滞后量为被测设备的下行时延;TDD-LTE制式的滞后量为被测设备的下行时延+20.3125us);

3.如果是TD-SCDMA或TDD-LTE制式,设置被测设备为正常工作模式;如果是TD-SCDMA制式,设置上下行时隙配比为2:

4;如果是TDD-LTE制式,设置特殊时隙配比10:

2:

2,设置上下行时隙配比1:

3;

4.设置被测设备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5.将信号发生器分别设置为被测设备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并产生调制信号{GSM:

间隔时隙8PSK;TD-SCDMA:

附录A中的T-TM1;LTE:

附录B中的E-TM3};

6.调节信号源1的电平直至被测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ALC启控点;

7.测量被测设备输出端的最大功率(GSM为时隙功率);

8.再以1dB为步进增加10dB,测量被测设备输出的输出功率(GSM为时隙功率),并计算其变化差值;

9.记录被测设备的最大输出功率和启控后的变化差值。

预期结果:

参见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备注:

频谱分析仪设置:

RBW=100KHz、RMS检波方式、Average保持方式。

7.3最大增益及误差

项目:

最大增益及误差

分项目:

用例编号:

7.3

版本:

2.0.0

参考文档: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参考组网:

图5-1、图7-2

重要性:

必选

优先级:

A

测试目的:

验证厂家设备的最大增益及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预置条件:

测试仪表上电并开机预热。

测试步骤:

1.按照图5-1连接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2.按照图7-2连接测试仪表及被测设备;

图7-2最大增益及误差测试连接图

3.如果是TD-SCDMA或TDD-LTE制式,设置被测设备为上行/下行常开工作模式。

4.设置被测设备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5.将信号发生器分别设置为被测设备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并产生调制信号{GSM:

全时隙GMSK;TD-SCDMA:

附录A中的T-TM1;LTE:

附录B中的E-TM3};

6.调节信号源1的电平直至被测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减少5dB;

7.测量被测设备输出端的最大功率,并计算被测设备的实际增益;

8.记录被测设备的标称最大增益和实际增益,同时计算增益误差。

预期结果:

参见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备注:

频谱分析仪设置:

RBW=100KHz、RMS检波方式、Average保持方式。

7.4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

项目:

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

分项目:

用例编号:

7.4

版本:

2.0.0

参考文档: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参考组网:

图5-1、图7-2

重要性:

必选

优先级:

C

测试目的:

验证厂家设备的增益调节范围及步长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预置条件:

测试仪表上电并开机预热。

测试步骤:

1.按照图5-1连接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2.按照图7-2连接测试仪表及被测设备;

3.如果是TD-SCDMA或TDD-LTE制式,设置被测设备为上行/下行常开工作模式;

4.设置被测设备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5.将信号发生器分别设置为被测设备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并产生调制信号{GSM:

全时隙GMSK;TD-SCDMA:

附录A中的T-TM1;LTE:

附录B中的E-TM3};

6.调节信号源1的电平直至被测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回退5dB;

7.测量光纤分布系统输出功率;

8.以调节步长降低被测设备的增益,测量被测设备每下降一步长时的输出功率并记录,直至被测设备增益为最小。

最小增益为此时直放站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的差值;

9.增益调节步长误差为步骤8中记录的被测设备输出功率与步骤8中计算的被测设备标称输出功率的差值;

10.增益调节范围为最大增益与最小增益的差值。

预期结果:

参见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备注:

频谱分析仪设置:

RBW=100KHz、RMS检波方式、Average保持方式。

7.5频率误差

项目:

频率误差

分项目:

用例编号:

7.5

版本:

2.0.0

参考文档: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参考组网:

图5-1、图7-1

重要性:

必选

优先级:

B

测试目的:

验证厂家设备的频率误差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预置条件:

测试仪表上电并开机预热。

测试步骤:

1.按照图5-1连接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进行级联组网;

2.按照图7-1连接测试仪表及被测设备;信号源2仅用于TD-SCDMA或TDD-LTE制式上行链路测试时下行同步,并设置相应时延滞后量(TD-SCDMA制式的滞后量为被测设备的下行时延;TDD-LTE制式的滞后量为被测设备的下行时延+20.3125us);

3.如果是TD-SCDMA或TDD-LTE制式,设置被测设备为正常工作模式;如果是TD-SCDMA制式,设置上下行时隙配比为2:

4;如果是TDD-LTE制式,设置特殊时隙配比10:

2:

2,设置上下行时隙配比1:

3;

4.设置被测设备的增益为最大增益;

5.将信号发生器分别设置为被测设备工作频段内的中心载波频点,并产生调制信号(GSM:

全时隙8PSK;TD-SCDMA:

附录A中的T-TM1;LTE:

附录B中的E-TM3);

6.调节信号源1的电平直至被测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线性输出功率;

7.测试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频率偏差。

预期结果:

参见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备注:

无。

7.6矢量误差幅度

项目:

矢量误差幅度

分项目:

用例编号:

7.6

版本:

2.0.0

参考文档:

中国移动光纤分布系统设备技术规范

参考组网:

图5-1、图7-1

重要性:

必选

优先级:

A

测试目的:

验证厂家设备的矢量误差幅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

预置条件:

测试仪表上电并开机预热。

测试步骤:

1.按照图5-1连接光纤分布系统设备,进行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