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294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史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史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史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史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史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史二.docx

《文史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史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史二.docx

文史二

1、简述欧阳修诗歌的创作特征。

(1)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他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作得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在诗中常用语助词。

(2)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题新颖、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于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在描述中杂以议论。

这类古体诗体现了宋代诗人的创造精神,代表着当时诗歌发展新的方向。

(3)欧阳修的诗虽有学韩的痕迹,但风格与其散文一样,也有平易的特色。

(4)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阳修的诗实为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参见教材P47-48。

2、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

(1)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2)梅诗“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

当梅尧臣面临着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的激变时,其诗的古淡趋向于劲峭苦硬;当他仕宦失意而追求隐逸山林时,则发而为冲和恬淡而蕴涵深意。

(3)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喜欢平淡风格,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的。

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

参见教材P50。

3、简述苏舜钦诗歌的风格特点。

(1)苏舜钦诗歌主要风格特色是豪犷雄放、直抒胸臆。

(2)前期的诗歌,揭露与抨击时弊无以避讳,充满着一种奋不顾身的气概,难免有粗糙、生硬之弊,缺乏蕴藉隽永的韵味。

(3)他被贬过上闲居生活后,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不乏有情景交融、精炼含蓄的佳作。

参见教材P51。

1.( )是明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A.从朱元璋称帝到明宪宗成化年间

B.弘治到隆庆年间

C.隆庆到万历年间

D.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

答案:

B

解析:

弘治到隆庆年间是明代文学的转折时期。

参见教材P185。

2.( )是明代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

A.从朱元璋称帝到明宪宗成化年间

B.弘治到隆庆年间

C.隆庆到万历年间

D.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

答案:

D

解析:

从万历时期到明代灭亡是明代文学全面繁荣的时期。

参见教材P185。

3.( )的“童心说”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A.徐渭

B.汤显祖

C.李贽

D.谭元春

答案:

C

解析:

李贽猛烈攻击伪道学,张扬自然人性,认为穿衣吃饭就是“道”,呼唤个性精神,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的“童心说”更在文学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参见教材P185。

4.( )代表着明代杂剧的最高成就。

A.《水浒传》

B.《西厢记》

C.《四声猿》

D.《牡丹亭》

答案:

C

解析:

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的《牡丹亭》分别代表着明代杂剧和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参见教材P185。

5.( )代表着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A.《水浒传》

B.《西厢记》

C.《四声猿》

D.《牡丹亭》

答案:

D

解析:

徐渭的《四声猿》、汤显祖的《牡丹亭》分别代表着明代杂剧和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参见教材P185。

6.( )代表我国历史上英雄传奇类小说的最高成就。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答案:

B

解析:

《水浒传》代表我国历史上英雄传奇类小说的最高成就。

参见教材P186。

7.(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作品。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金瓶梅》

答案:

D

解析:

《金瓶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文人创作的作品,它的以平淡无奇的叙事笔法塑造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和人情世态的特点,标志着中国小说的描写对象的转换,为世情小说的大规模涌现开了先河,且对清代杰出的世情小说《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见教材P186。

1.明代文学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样式是( )。

A.长篇章回小说

B.长篇白话小说

C.短篇章回小说

D.短篇白话小说

E.传奇戏

答案:

ADE

解析:

就文体类型而言,明代文学最具时代特色的文学样式是长篇章回小说、短篇白话小说和传奇戏。

参见教材P186。

2.( )被称作“明代四大奇书”。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红楼梦》

D.《西游记》

E.《金瓶梅》

答案:

ABDE

解析:

被称作“明代四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标志着明代长篇小说所取得的高度成就。

参见教材P186。

3.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三大传奇”指的是( )。

A.李开先的《宝剑记》

B.梁辰鱼的《浣纱记》

C.汤显祖的《牡丹亭》

D.汤显祖的“临川四梦”

E.署名王世贞的《鸣凤记》

答案:

ABE

解析:

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署名王世贞的《鸣凤记》“三大传奇”。

参见教材P186。

1.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 )。

A.环境的描写

B.写实的风格

C.人物形象的塑造

D.浓重的诗化色彩

答案:

C

解析: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不同身份、不同个性的人物,无不传神,各具光彩。

参见教材P305。

2.《红楼梦》中塑造的精明泼辣、奸诈狠毒的角色是( )。

A.贾政

B.王熙凤

C.李纨

D.薛宝钗

答案:

B

解析:

《红楼梦》中精明泼辣、奸诈狠毒的是荣国府管家奶奶王熙凤。

参见教材P305。

3.

小说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通过黛玉初进荣国府和刘姥姥的感受,写荣国府的繁华气象。

这种方法是( )。

A.外视点

B.皴染法

C.全能叙事

D.平铺直叙

答案:

B

解析:

小说对场面中的景物、人物乃至事件的叙述,不是采用全能叙事,而多半是借助于内视点,运用限知叙事的方式,这即是脂砚斋所谓的“皴染法”。

比如,借冷子兴之口介绍贾府,通过黛玉初进荣国府和刘姥姥的感受,写荣国府的繁华气象,这既避免了行文的呆板,又使得故事在生活之中,具有原生态性,有一种流动感。

参见教材P306。

 

1、论述《西游记》的艺术特色。

答案:

(1)《西游记》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小说的奇幻色彩。

它不是按照生活的逻辑敷衍历史的故事,而是以奇幻思维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2)《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的幽默诙谐的色彩。

“寓庄于谐”的手法在小说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3)《西游记》的艺术结构与《水浒传》相似,都是单线发展的结构形式,每一回的故事具有相对独立的性质。

其不同在于,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主角贯穿全书,而《水浒传》则由一个个英雄的传记连缀而成。

(4)《西游记》的文学语言也很有特色。

作者善于汲取民间说唱和方言口语的精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说总体的语言风格是轻松活泼、明快洗练,富有乐观幽默的趣味。

解析:

参见教材P200-201。

2、论述《金瓶梅》的艺术特色。

答案:

(1)《金瓶梅》塑造人物,摆脱了以往小说人物类型化的缺陷,既能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的方面,又能在生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人物性格的变化,并且能够写出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2)《金瓶梅》主要用不加夸张和雕饰的白描手法写世俗人情,直书其事,不加任何评论,而是非美丑自见。

这并不是说作者对于生活不加提炼,而是善于抓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让人物在其自身的人际关系中表现出他的性格和美丑。

(3)《金瓶梅》的艺术结构,与以往的通俗小说比较也有很大进步。

它不再注重情节的曲折,而是突出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网状的艺术结构。

(4)《金瓶梅》的语言比之前的通俗小说更加口语化、通俗化。

解析:

参见教材P204-206。

1.下列朱有燉的杂剧作品中,( )属于粉饰太平的喜庆剧。

A.《牡丹仙》

B.《烟花梦》

C.《八仙庆寿》

D.《小桃红》

E.《十长生》

答案:

AC

解析:

《牡丹仙》、《八仙庆寿》等l0种属于粉饰太平的喜庆剧。

参见教材P216。

2.下列朱有燉的杂剧作品中,( )属于度脱入道的神仙剧。

A.《牡丹仙》

B.《辰钓月》

C.《八仙庆寿》

D.《小桃红》

E.《十长生》

答案:

BDE

解析:

《小桃红》、《十长生》、《辰钓月》等10种属于度脱入道的神仙剧。

参见教材P216。

3.下列朱有燉的杂剧作品中,( )属于节义道德剧。

A.《牡丹仙》

B.《烟花梦》

C.《香囊怨》

D.《小桃红》

E.《团圆梦》

答案:

BCE

解析:

《烟花梦》、《香囊怨》、《团圆梦》等9种属于节义道德剧。

参见教材P216。

4.下列作品中,属于贾仲名的杂剧的有( )。

A.《烟花梦》

B.《小桃红》

C.《萧淑兰》

D.《升仙梦》

E.《团圆梦》

答案:

CD

解析:

贾仲明的杂剧有《萧淑兰》、《升仙梦》。

参见教材P216。

5.明代戏剧的剧种主要有( )。

A.南戏B.杂剧C.院本D.传奇E.诸宫调

答案:

BD

解析:

明代戏剧主要包括杂剧和传奇两种类型。

参见教材P215。

6.下列杂剧作家属于明初的有( )。

A.朱权B.朱有墩C.康海D.冯惟敏E.沈璟

答案:

AB解析:

参见教材P215。

7.下列杂剧作家属于明代中后期的有( )。

A.王九思B.康海C.朱有墩D.冯惟敏E.徐渭

答案:

ABDE解析:

朱有墩属于明前期的杂剧作家。

参见教材P217。

8.明中期的三大传奇包括( )。

A.《宝剑记》B.《浣纱记》C.《精忠记》D.《连环记》E.《鸣凤记》

答案:

ABE

解析:

正德、嘉靖以后,明代传奇的发展出现了转机。

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和相传为王世贞所作的《鸣凤记》三大传奇取得了较高成就,标志着明代传奇繁荣局面的出现。

参见教材P220。

9.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包括( )。

A.《紫钗记》B.《牡丹亭》C.《浣纱记》D.《南柯记》E.《邯郸记》

答案:

ABDE

解析:

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包括《紫钗记》(《紫箫记》的改本)、《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

参见教材P223。

1、宋代最具影响力的代表文体是( ),其数量和质量都是很可观的。

A.诗B.词C.赋D.小说【答案】B【解析】参见教材P38。

2、慢词在宋初出现,( )是北宋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人。

A.柳永

B.辛弃疾

C.李清照

D.王安石

【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38。

3、( )是南渡之际的杰出女词人,其词当时即被称为“易安体”。

A.朱淑真

B.吴淑姬

C.李清照

D.张玉娘

【答案】C

【解析】参见教材P38。

4、在靖康之难中,汴京沦陷,北宋灭亡,南宋的爱国人士慷慨悲歌,一时间爱国词人辈出,最具代表性的是( )。

A.黄庭坚

B.王安石

C.杨万里

D.辛弃疾

【答案】D

【解析】参见教材P39。

5、( )的七绝,人称“王荆公体”。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范成大

D.苏辙

【答案】A

【解析】参见教材P39。

文史》

(二)第二章内容总结

第一节欧阳修的文学贡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水(今属江西)人。

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读书刻苦。

从梅尧臣、尹洙游,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他积极参加庆历变法,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古文运动,很快被公认为文坛领袖。

欧阳修的文学贡献以散文为主,但在诗、词方面也很有影响。

一、欧阳修的文

在北宋的诗文革新中,欧阳修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北宋中叶文坛的领袖。

在欧阳修的文学创作中,以散文所取得的成就最高,影响也最大。

欧阳修学习韩愈而能自出变化,摒弃了韩愈文章艰涩怪奇的一面,发展了其“文从字顺”的一面,建立起平易流畅、委屈婉转的文章风格。

他的各体文章都具备这种风格,如《与高司谏书》、《原弊》、《朋党论》等议论文。

  

欧阳修散文的佳处,在于平易流畅中富于曲折变化,他常常从平易近人处入手,从入情入理的具体事物出发,但写得婉转曲折,富有情感。

他只是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安排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使人感到新鲜而富有韵致,别具一种魅力。

其《醉翁亭记》就是典型例证。

此外,《醉翁亭记》记叙简洁有法,行文纡徐有致,多用带感情色彩的语助词,注意语气的轻重和声调的谐和。

善于利用句子的长短变化、语气的停顿转换,加强文句间的联系,使语句圆融轻快,文气流转条达,无滞涩窘迫之感。

含蓄蕴藉而又平易自然,富于诗味,是欧阳修散文的显著特色。

欧阳修的赋开宋代文赋的先河,其特点是变旧赋的骈偶对仗为骈散相间、奇偶错杂,既保持了赋体铺陈的特性,又使文气趋于舒缓。

如其《秋声赋》。

此赋叙事议论,悲秋咏怀,骈散兼用,行文自由活泼,运用铺排手法,写秋声更写出秋心,表现了作者历经政治斗争磨难的苦闷,对险恶官场的厌倦,反映了历经沧桑后的感受。

欧阳修将建立流畅自然、平易婉转的风格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基本目标,由此开创了一代文风,为了实践自己“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的创作主张,他身体力行地撰写了大量平易生动的古文,成为人们学习的典范。

二、欧阳修的诗

欧阳修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与后来的王安石、苏轼及黄庭坚相比虽然略显逊色,但仍然是宋代文学史上一位自成一家的诗人,对宋诗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他自己写诗学韩愈的“以文为诗”,带有韩诗那种浩荡变怪的散文化倾向,变重情韵为重气格,开始了宋诗自具面目而有别于唐诗的时代。

  欧阳修诗歌创作的散文化倾向在古体诗中表现得很明显,他用古文的章法写诗,讲究转折顿挫,句子彻底散行,长短句杂出,少用偶句,故意作得似对非对,造成散文调而非诗调,在诗中常用语助词,如《庐山高》。

由于多用古文的句法、气势入诗,故可称为古文体诗。

其创作追求气格,其风格或曰古健、古硬、气雄、气豪,或曰怪奇、奇壮、奔放,皆重气格所致。

自欧阳修之后,这成为宋诗的突出特色,诗歌风气为之一变。

  欧阳修的诗开创了取材广泛、命意新颖、以文为诗和以议论为诗的一代诗风。

他的诗歌创作,于命意上追求深刻创新,透过事物的表象进一步表达他对事物的认识,在描述中杂以议论,如《和王介甫明妃曲》。

  欧阳修是宋诗的创始者之一,是能独树一帜、自成一家风格的诗人。

其诗虽有学韩的痕迹,但风格与其散文一样,也有平易的特色。

如《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描写夷陵山乡早春之景与贬谪边鄙的寂寞与悲凉,流露思乡恋京之情和不遇之苦,而强自宽慰。

写景状物伴之以感慨议论,写得清新自然,平易流畅,然又深寓沉郁之气。

欧诗的这种平易风格,核心是追求表达上的深入浅出和明白易懂,在构思上能立足人情物理写景、议论、叙事,不以情感的鲜明热烈取胜,而以思致的宽和通达见长,从而为说理的内容进入诗歌创造了新的表现方式。

在诗由唐而宋的转变过程中,欧诗实为枢纽,他一方面保留了诗体相对整齐凝练的传统,另一方面,则使诗体形式具有弹性,使诗的节奏、声律多变,语言自然流畅。

在以均衡对称、声律和谐圆润为美的唐诗以外,建立了一种不讲究均衡而以古拙取胜的宋诗格调。

三、欧阳修的词

  与诗文相比,欧阳修对作词并不经意,只是为了“聊佐清欢”(欧阳修《西湖念语》)而已。

欧阳修与晏殊同为北宋初期花间体词人的代表。

在欧阳修的词中,情词的比例较大。

  欧阳修受南唐词人冯延巳的影响较大,他继承了南唐词“思深辞丽”的特点,在词中融入了更多感情体验。

如其《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词写离情别绪,上片用迢迢春水形容行人的愁思,下片写闺中人凭栏远眺,结句将思妇的视线和愁绪带往春山之外的远方。

感情深挚,韵味悠长。

  欧阳修是一位极具个性的词人,他的词不仅有颇得花间风味的温润秀洁之作,也有抒发其旷达胸怀,风格豪放的词章。

 

第二节梅尧臣和苏舜钦

一、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

他出身于农家,门荫为吏,长期任主簿、县令等职,累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世称梅宛陵(宣城古名宛陵)。

今存《宛陵先生文集》。

他在庆历新政中站在新派的一边,早年为钱惟演、欧阳修诗友,交游酬唱,以诗名家。

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是杜甫与江西诗派之间重要的承传者。

  梅尧臣诗的题材非常广泛,其内容大致可分两类:

一类是干预政治、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的作品;另一类是写个人日常生活的琐碎事务。

前者如《汝坟贫女》,但这类作品在梅尧臣诗歌中占的比重并不大,他的多数作品具有取材个人化、生活化、琐碎化的倾向。

历来不在诗中歌咏的卑小的事务,例如打喷嚏(《愿嚏》)、虱子(《扪虱得蚤》)等,他也有意识地写入诗中。

他不断地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同时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

  从宋代开始,对于平淡,人们常有宽狭不同的理解,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

当梅尧臣面临着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的激变时,其诗的古淡趋向于劲峭苦硬;当他仕宦失意而追求隐逸山林时,则发而为冲和恬淡而蕴涵深意。

例如: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梅尧臣作诗追求“苦硬”、“瘦劲”,其实是要求平淡其表,深邃其里的。

这不仅是梅尧臣的创作追求,也是宋诗的一种审美取向。

二、苏舜钦

苏舜钦,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

是以范仲淹为领袖的政治革新的积极参与者。

是以欧阳修为盟主的诗文革新的重要倡导者。

今存《苏学士文集》。

苏舜钦诗、文皆擅长,但在诗歌方面成就更大一些。

他是一位关心社会而力主改革弊政的诗人,忧国忧民的政治热情,患难悲愤的生活经历,豪迈刚烈的性格,都促使他用豪犷激切、直抒胸臆的方式写诗。

其早期诗歌反映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敢于大胆直言,如《吴越大旱》。

在苏舜钦的诗歌中,以风格豪犷雄放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尤其是他前期的诗歌,揭露与抨击时弊无以避讳,充满着一种奋不顾身的气概,但也难免粗糙、生硬之弊,缺乏蕴藉隽永的韵味。

在他被贬谪而过上闲居生活后,寄情山水自然景物的诗多了起来,不乏情景交融、精练含蓄的佳作,如《淮中晚泊犊头》。

第三节王安石的文学成就及其他

王安石是宋代杰出的政治家,但在文学上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其文、诗、词均绝妙一时。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人,世称“王荆公”。

元丰八年(1085)新法被废,变法彻底失败。

王安石于次年病逝。

一、王安石的文

  作为政治家,王安石的文论重在致用,把文章看做为政治服务的工具,不免有忽视文学特性的倾向。

王安石的散文一定程度上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特别是在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的政论文中。

王安石的政论文在唐宋八大家中很突出,无论长篇还是短制都很谨严,语言朴素简洁而说理透彻,概括性很强。

如《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的小品文尤脍炙人口,虽篇幅不长,而笔力雄健,富有感情,文风峭刻,读之可以想见他那种刚毅果敢的政治家风度。

如《读孟尝君传》。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说理见长,即使是写游记和短文,也不放过发议论的机会。

如其《游褒禅山记》,记叙游褒禅山的经历见闻,而重在借游山之事作比喻以议论说理,寓以治学之道与人生哲理,阐明追求最高境界的道理。

王安石的文章成就很高。

其议论文字,无论长篇短说,都结构谨严,析理透辟;其叙事抒情之作,能随笔挥洒,曲尽其妙。

王安石驾驭语言的能力非常强,简练明快,笔力雄健。

近代政论家梁启超、严复诸人的文章,都受了他较深的影响。

二、王安石的诗词

  王安石的诗歌创作有早期与晚期之别。

王安石早年的诗多直道其胸中事,意味较薄,但也反映出其独特的个性特征和精神风貌。

他写了不少感时、咏史或怀古的诗篇,寄托远大的政治抱负和批判精神。

如《河北民》。

  与政治上力排众议、实行变法相类,王安石在诗歌创作方面也要尽力打破常规,语意求新,诗句求工,语调求劲峭。

如《登飞来峰》。

  晚年罢相隐居以后,王安石的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少年浮躁之气消弭,性情老成含蓄,感慨的怀抱趋于冷淡,而艺术和修养却更进步了。

    

  王安石词的成就虽不能与其诗文相比,但也富有自己的个性,不受五代以来绮靡柔弱的词风的影响,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和表现范围。

如《桂枝香》[金陵怀古]将以史为鉴的凝重题材引入词中。

三、王令

王令,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有《广陵先生文集》。

王令见知于王安石,被称之为“奇才”。

他的诗学韩愈、孟郊,追求奇、硬,内容多写胸襟抱负及当时社会现实,气魄雄壮,风格奇崛豪放,峭拔劲健。

他的诗歌想象力丰富,富于浪漫色彩。

王令的诗歌特点,主要在于气势雄壮,粗犷豪迈。

第四节曾巩、苏洵和苏辙

宋代散文极为发达,“唐宋八大家”中,宋代占了六家,除欧阳修、王安石、苏轼外,还有曾巩、苏洵和苏辙。

一、曾巩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有《元丰类稿》。

曾巩的散文得欧阳修赏识,文学主张和古文与欧阳修风格相近。

其文古雅平正,雍容冲和,卓然为一家。

在后代文家看来,曾巩与欧阳修一道是开文章“义法”的人物。

  曾巩在文章写作上,追求一种雍容典雅的艺术风格,无论叙事、议论,都冲和平淡,委屈周详。

曾文长于议论,多引经据古,明白详尽;布局完整谨严,节奏舒缓不迫;语言干净,

思致明晰。

如《墨池记》。

  

曾文在写作手法和技巧风格方面有自己的特长,开阖、承转、起伏、回环都有一定的法度,显得规矩严密,所以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最便于学习的。

明清的唐宋文派和桐城派散文作者,学古文多由模仿曾文入手。

二、苏洵和苏辙

  苏洵,字明允,年27始发愤为学,举进士不第。

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父子合称“三苏”,诗文皆有盛誉。

  苏洵是大器晚成的散文家,他博攻群书多年,厚积薄发,作文以学养为基础而重气势,文字雄奇坚劲,喜议政议军,带有战国纵横家的色彩。

他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具有结构谨严、说理周详、气势磅礴而曲折多变的写作特点。

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

  

  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

嘉祜二年(1057)他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第。

有《栾城集》。

他的文章在接受父兄疏放洒脱文风影响的同时,以欧文为学习楷模,把委婉纡徐的艺术情趣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故“汪洋淡泊,有一唱三叹之声”,尤近乎欧文之神韵。

如《黄州快哉亭记》。

第六章元代诗文

  元代诗文的发展可分为前、中、后期。

具体来说,忽必烈去世、元成宗即位(1295)以前,是元代诗文发展的前期;从成宗元贞元年到元顺帝即位以前(1295--1332),是元代诗文发展的中期;元顺帝时期(1333--1368)是元代诗文发展的后期。

第一节元代前期诗文

  元代前期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段,这其中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蒙古灭金统一北方以前,这一时期的诗人以跟随成吉思汗西征的耶律楚材为代表,还有前往西域晋见过成吉思汗的著名道士丘处机。

二是蒙古灭金统一北方至统一全国以前,这期间大批旧金文士进入蒙古统治区,有的进入蒙古政权。

这一时期最突出的代表是郝经和刘秉忠,其次是王恽。

由金入元的杨奂、逸士李俊民以及河汾诸老,依然进行着他们的创作。

这一时期的诗文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