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204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4.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docx

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4

三、施工控制测量…………………………………………………………………4

3.1接桩与控制网复测………………………………………………………4

3.2相邻标段衔接……………………………………………………………5

3.3联系测量……………………………………………………6

四、控制点加密……………………………………………………………………7

4.1地面导线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7

4.2暗挖隧道导线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7

4.3加密点的埋设……………………………………………………………8

五、施工图纸复核…………………………………………………………………8

5.1图纸初审…………………………………………………………………8

5.2公司会审…………………………………………………………………9

六、施工测量………………………………………………………………………10

6.1明挖段施工施工测量……………………………………………………10

6.2暗挖隧道施工测量………………………………………………………12

6.3内业的准备………………………………………………………………13

6.4作业前交底………………………………………………………………13

6.5内业资料整理……………………………………………………………14

6.6施工测量的质量标准……………………………………………………14

七、贯通测量………………………………………………………………………15

八、贯通误差预计…………………………………………………………………16

九、工程竣工测量…………………………………………………………………17

十、测量资源配备…………………………………………………………………17

10.1测量仪器设备……………………………………………………………17

10.2测量组人员名单…………………………………………………………18

十一、安全、质量保证措施…………………………………………………………18

1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18

11.2质量保证措施……………………………………………………………19

十二、成品保护……………………………………………………………………22

11.1产品标识…………………………………………………………………22

11.2产品保护…………………………………………………………………22

 

xx市地铁3#线xx工程

(xxx—xxxx区)施工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xx地铁xx停车场位于xxx站以西约1.5km,xxx作为xx起点站,出入场线应与xxx站接轨,考虑xx二期土建预留条件,在xxx后设置正线左右线各200m。

xxx车站位于富裕路与规划的经十四路的交口处,沿道路呈东西向布置,富裕路现况为双向8车道,北侧现状为民房及厂房,出入场线从xxx西端引出后,沿富裕路向西敷设,西三环与富裕路交口处为5跨,跨径25m预应力连续箱梁立交桥,出入线从立交桥中部下穿而过,继续敷设在富裕路下,目前道路宽42m,线路主要位于既有道路的南侧的厂房以及民房内,在富裕路与经二十二路交口处,线路向南拐入道路红线南侧20m后接入停车场,出入场线大致呈东西向敷设,沿线所经的地段商业经济一般,除民房外以1~2层砖房车间厂房为主,道路车流量不大。

xxx停车场出入场线土建工程设计起点为xxx车站西侧主体结构外皮,设计终点为停车场东侧围墙,其中包括连接停车场与xxx车站的出入场线两条,预留二期工程左右线两条。

出入场线起终点里程为:

右TCK0+145.031~右TCK1+220.00,左TCK0+145.031~左TCK1+220.00(短链1.373m),右线长1074.969m,左线长1073.596m。

预留二期工程线路起终点里程为:

右CK11+725.932~右CK11+778.363,左CK11+725.866~左CK11+778.457,右线长52.431m,左线长52.591m。

TCK0+980.00~TCK1+220.00段直接放坡开挖。

TCK0+860.00~TCK0+980.00段采用放坡+土钉墙支护。

TCK0+550.00~TCK0+860.00段围护结构采用φ600@1000mm的钻孔灌注桩,设三道支撑,桩间采用喷射砼支护。

TCK0+145.031~TCK0+198.00段围护结构采用φ1000@1500mm的钻孔灌注桩外加4道φ609钢管支撑(壁厚16mm),支撑中部设横梁。

暗挖区间隧道采用钢筋网、喷砼、格栅钢架及超前支护联合作为初期支护,施工时辅以临时支护。

根据本标段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总工期要求,计划将本标段工程分段组织平行流水施工。

TCK0+145.031~+198.00及TCK0+550.00~+860.00为第一区段;TCK0+198.00~+550.00为第二区段,TCK0+860.00~TCK1+220.00为第三区段。

除出入线隧道外,本段工程还包括废水泵房,雨水泵房,区间跟随式变电所,人防段等附属土建工程。

二、编制依据

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2.《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4.《城市测量规范》CJJ8-1999

5.《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6.《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

7.《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8.《地铁限界标准》(CJJ96-2003、J274-2003)

9.《xx地铁工程建设用表》(xx市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

10.本工程设计文件及图纸,以及其他各专业设计文件、施工及验收规范等。

三、施工控制测量

按照测量工作应遵循的“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本工程的施工测量首先要进行施工控制测量作业,来控制、指导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施工控制测量成果必须申报给监理及业主,经审批同意后,方可进行细部放样测量、竣工测量和其它测量等作业。

施工控制测量的内容主要有:

接桩与控制网复测,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

施工准备阶段,汇同业主、勘测设计单位和监理,进行现场交接桩,办理相关的交接桩手续。

及时组织测量人员对有关的导线网、水准基点进行测量复核,检查导线点的坐标和水准点高程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平差后报监理工程师,并将所计算的结果与原始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如果误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则所移交的控制点作为施工放样的基准点,如果超过误差范围,且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修正,直到接受的控制点准确无误后方用于施工中,作为施工测量的依据。

3.1接桩与控制网复测

3.1.1接桩

本工程的交接桩时间为2011年11月29日,桩点有9个平面控制点(xx学院GPS1、C001、C002、xx公司GPS2、C003、C004、C005、C006、C007),由于C004与C005不能通视故加C004-1,JM1和JMT是中铁一局的加密控制点。

6个高程控制点(xx学院、xx公司、xx公司、西三环、xx学院、xx学院),桩点成果表如下:

桩点成果表

序号

点名

X坐标

Y坐标

备注

1

xx学院

6213.352

504.992

C级GPS控制点

2

C001

6400.002

1022.806

精密导线控制点

3

C002

6409.215

1406.474

精密导线控制点

4

xx公司

6514.014

1836.054

C级GPS控制点

5

C003

6538.114

2162.678

精密导线控制点

6

C004

6539.035

2452.943

精密导线控制点

8

C005

6552.993

2746.272

精密导线控制点

11

C006

6519.523

3565.006

精密导线控制点

12

C007

6497.552

4005.142

精密导线控制点

二等水准点

序号

点名

标石类型

高程(m)

1

xx学院

基本水准石

399.760

2

xx公司

普通

400.145

3

xx公司

普通

400.739

4

西三环

普通

400.711

5

xx学院

普通

400.557

6

xx学院

普通

401.997

3.1.2控制网复测

接桩后,我公司测量人员按有关要求的规定进行复测,并把成果资料上报。

经监理及业主审批,同意后用于本工程施工测量。

施工阶段每3个月对地面导线点、地面水准点进行复测,并和洞内导线点、地下水准点进行联测,特别是洞内有变形地方附近的导线点、水准点、中线点,随时掌握中线点、高程点、导线点的变形情况保证在测量工作中,随时发现点位变化,随时进行测量改正,严格遵守各项测量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测量结果万无一失。

3.2相邻标段衔接

a平面控制点衔接

本标段与相邻标段xxx车站试验段TJSG-1标搭接平面控制点:

C006,C007。

b高程控制点衔接

本标段与相邻标段xxx车站试验段TJSG-1标搭接高程控制点:

xx学院,xx学院。

3.3联系测量

(1)明挖区间投点和定向

基坑开挖后,向基底、底板、中板上投点或定向时,利用地面加密靠近基坑边控制点,用全站仪在明挖基坑边缘向基坑下投点,投点的点位为浇筑混凝土时在基底、底板及中板上已埋设的控制桩。

(但必须构成有检核的几何图形,且俯仰角不宜超过30°。

)应注意埋桩的位置尽量避开支撑,以保证通视。

 

(2)暗挖隧道与地面控制点联系测量

本标段暗挖隧道开挖不设竖井施工,洞内导线点可通过洞口放坡段直接与地面控制点联测。

导线采用闭合导线进行测量,各导线边的竖直角小于30°。

测量仪器采用2″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六测回水平角半测回互差不超过6″,测回之间互差不超过6″,测角中误差不超过2.5″,测边往返测四个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3)高程联系测量

明挖区段与暗挖区段高程联系测量均可通过隧道洞口放坡段进行附合水准往返测量。

测量闭合差限差满足≦±8

mm。

观测方法如下:

①、往测奇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偶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②、返测奇数站上为:

前-后-后-前

偶数站上为:

后-前-前-后

③、每一测回段的往测与返测,分别在上午、下午进行。

由往测转向返测时。

两标尺互换位置。

四、控制点加密

4.1地面导线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

根据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所给的精密导线点和水准点,结合现场的实际条件和施工生产的需要,合理布设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以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4.1.1地面导线控制点加密

地面精密导线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因此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控制网的加密。

施工平面控制网加密采用2″级全站仪进行测量,测角六测回水平角半测回互差不超过6″,测回之间互差不超过6″,测角中误差不超过2.5″,测边往返测四个测回,用严密平差进行数据处理。

4.1.2地面导线高程点加密

根据实际情况,将导线控制点、高程控制点引入施工现场,并沿线路走向加密。

加密导线控制点、加密水准基点(加密高程控制点)必须布设在沉降影响区域外且保证稳定。

导线测量采用四等精密导线,水准测量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和闭合差为±8

mm(L为水准路线长,以km计)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4.2暗挖隧道导线控制点、水准点的加密

4.2.1洞内导线控制点加密

随着隧道不断的延伸,洞口附近的控制点位已不能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为满足施工测量的要求在隧道内布设控制点,从隧道口导入,随隧道不断延伸,导入控制点,存在困难时,在隧道顶部至地面之间进行投点测量,以满足施工要求。

a.隧道初期支护阶段,限于洞内场地条件,洞内导线网一般布置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闭合导线环。

每个导线环的边数不超过6条。

导线测角用2秒级全站仪测回法测设六个测回,水平角半测回互差不超过6秒,测回之间互差不超过6秒,测角中误差不超过2.5秒,测边往返测四个测回,往返观测平均值应小于7mm。

b.隧道二衬阶段,在二衬施工前将控制点引测到二衬仰拱上面线路中线附近,指导二衬施工,控制点测量方法同初期支护阶段。

并对已埋设控制点进行复核,重合点重复测量的坐标值与原测量的坐标值较差小于10mm时,采用逐次的加权平均值作为施工控制导线延伸测量的起算值。

二衬仰拱上的控制点将作为竣工测量时的控制点;并移交铺轨单位使用。

隧道未贯通前进行二衬结构施工测量时,必须加强施工测量检核。

隧道贯通后应随即进行平面和高程贯通误差测量。

4.2.2洞内高程点加密

洞内高程测量以联系测量传递在洞口的水准点为起算依据,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闭合差小于±8

mm的精度要求进行施测。

4.3加密点的埋设

地面加密控制点埋设于隧道沉降、收敛范围以外用长0.6米的钢筋作为测量桩,埋深60cm,用混凝土加固。

隧道初期支护阶段,限于洞内仰拱未施作,加密控制点在土质坚实的实地选择合适的位置埋设控制点。

我们用长0.6米的钢筋作为测量桩,埋深60cm,用混凝土加固。

待仰拱施工后依次将控制点引测到二衬仰拱上。

五、施工图纸复核

5.1图纸初审

(1)图纸初审目的图纸初审由项目部负责组织。

目的是明确图纸的数量、内容和设计深度符合设计合同要求。

(2)接到图纸后,项目部负责人应及时安排或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初审,并提出各专业初审记录。

(3)及时召集有关人员,组织内部专业审查,针对各专业初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议进行讨论,弄清设计意图和工程的特点及要求。

5.1.1图纸初审的主要内容:

(1)各专业施工图的张数、编号、与图纸目录是否相符。

图纸的名称和实际内容是否相符。

(2)施工图纸、施工图说明、设计总说明是否齐全,规定是否明确,三者有无矛盾。

(3)平面图所标注坐标、绝对标高与总图是否相符。

(4)图面上的尺寸、标高、预留孔及预埋件的位置以及构件平、立面配筋与剖面有无错误。

(5)平面图、大样图之间有无矛盾。

(6)图纸上构配件的编号、规格型号及数量与构配件一览表是否相符。

(7)图纸上相关的材料选用、方案采纳等是否与公司提供给设计单位的要求和前提条件一致。

(8)图纸是否符合设计任务书的要求。

图纸经初审后,应将发现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做好记录,待图纸会审时提交讨论解决。

图纸经初审后,和初审纪要一起于公司办公室归档,并及时在公司公告栏发布公告或通知相关部门。

5.2公司会审

(1)公司会审目的了解设计意图,明确质量要求;将图纸上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专业之间的矛盾等,尽最大可能解决在设计会审之前;明确工程使用材料的经济性、便捷性;明确工程施工方法的合理性、科学性;确保设计内容符合公司及当地政府要求。

(2)公司会审参加人员公司领导、设计管理部、预算部、材料部和工程管理部有关技术人员。

(3)公司会审时间图纸归档后,设计会审前由设计管理部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

5.2.1公司会审内容

(1)审查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和有关规定。

(2)审查施工图的基础工程设计与地基处理有无问题,是否符合现场实际地质情况。

(3)审查建设项目坐标、标高与总平面图中标注是否一致,与相关建设项目之间的几何尺寸关系以及轴线关系和方向等有无矛盾和差错。

(4)审查图纸及说明是否齐全和清楚明确。

(5)审查建筑平、立、剖面图之间关系是否矛盾或标注是否遗漏,建筑图本身平面尺寸是否有差错,各种标高是否符合要求,与结构图的平面尺寸及标高是否一致。

(6)审查建设项目与地下构筑物、管线等之间有无矛盾。

(7)审查结构图本身是否有差错及矛盾,结构图中是否有钢筋明细表,若无钢筋明细表,钢筋砼关于钢筋构造方面的要求在图中是否说明清楚。

(8)审查施工图中有哪些施工特别困难的部位,采用哪些特殊材料、构件与配件,货源如何组织。

(9)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可能性和应采用的必要措施进行商讨。

(10)设计中的新技术、新结构限于施工条件和施工机械设备能力以及安全施工等因素,要求设计单位予以改变部分设计的,审查时必须提出,共同研讨,求得圆满的解决方案。

公司会审记录对于会审内容由办公室进行记录并经相关参与部门审阅后形成会审记录,发送相关部门和人员,并于公司归档。

由项目部负责与设计单位就相关意见进行沟通,并督促设计单位贯彻会审记录。

六、施工测量

6.1明挖段施工施工测量

6.1.1围护结构的测量

结构钻孔桩围护结构,施工前利用地面上已经设置好的测量控制网,使用全站仪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放样,放样时要适当考虑围护结构的外放值,以克服桩基施工时的误差,满足主体结构施工的需要。

其施工测量技术要求符合下列规定:

a.桩地面位置放样,依据线路中心控制点进行,围护桩向结构两侧外放150mm,放样允许误差纵向不应大于100mm,横向应在0mm~+50mm之内,在围护桩周围作护桩,以满足施工需要。

b.桩孔成孔过程中,应测量孔深、孔径及其铅垂度。

c.桩位确定后进行换手测量,利用其他控制点检站,对桩位进行放样闭合检核。

d.水准测量:

围护结构的高程的控制,主要是控制钻孔桩和冠梁标高,施工时利用现场设置的临时水准点,使用水准仪来控制护筒标高和冠梁标高。

6.1.2基坑开挖施工测量

(1)基坑边坡线位置应根据线路中线控制点进行放样,其放样允许误差为±50mm。

(2)基坑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坡度尺或采用其他方法检测边坡坡度,坡脚距隧道结构的距离应满足设计要求。

(3)基坑开挖至底部后,应采用附合路线将线路中线引测到基坑底部。

基底线路中线纵向允许误差为±10mm,横向允许误差为±5mm。

本工程一、三区间属于明挖施工,施工时土方开挖需要放坡开挖。

施工时的高程测量控制,利用复核或增设的水准基点,按精密水准测量要求利用放坡的坡道把高程引测到基坑内,并在基坑内设置水准基点,且不能少于两个,通过基坑内和地面上的水准基点对主体结构施工进行高程测量控制。

6.1.3主体结构施工测量

定位测量是控制区间结构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定位测量主要进行区间主体结构中心线、结构各轴线定位和垂直度的定向测量以及线路中线位置的测量。

土方开挖完成后,利用施工现场布设的平面控制网,使用全站仪把地面导线点引入到基坑内,经复测满足规范要求后,报监理及测量中心复核。

根据基坑内坐标点,定出区间的线路中心线及横向基线,根据基线与结构(墙、柱)相对关系值,测量结构净空及柱身中轴线,并用量尺检核墙与柱、柱与柱的距离是否与设计值相符。

(导线点传递见下图)为满足施工需要,结构主体顶板和底板需外放30mm,结构侧墙外放20mm。

导线定向测量示意图

具体测量控制步骤:

(1)结构底板绑扎钢筋前,应依据线路中线,在底板垫层上放钢筋线。

(2)底板混凝土模板的位置与高度、预埋件和变形缝的位置放样后,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核测量。

(3)结构边、中墙模板支立前,应按设计要求,依据线路中线测放边墙内测和中墙中心线,放样允许偏差为±10mm。

(4)顶板模板安装过程中,应将线路中线点和顶板宽度测设在模板上,并应测量模板高程,其高程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0mm之内,中线测量允许误差为±10mm,宽度测量允许误差应在+15mm~-10mm之内。

(5)隧道结构完成后,应对设置在底板上的线路中线点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

6.2暗挖隧道施工测量

本标段暗挖区间隧道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放样法测设隧道中线,根据隧道中线及高程来控制隧道开挖尺寸及格栅钢架安装尺寸。

平面测量方法采用极坐标放样法。

区间隧道因施工误差、测量误差,半径、净空尺寸在设计基础上加大5cm;结构预留变形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

6.2.1隧道掘进控制

隧道掘进过程中采用标线法,主要进行隧道中线、法线、腰线进行放样。

(1)、隧道中线、法线放样:

根据掌子面里程,计算出距掌子面70~90cm处隧道中线点和法线点坐标,并用全站仪进行放样;在放样出的位置用钢钉在隧道顶部初支上定点并挂上线绳。

随隧道掘进,直线段5m,曲线2m进行一次放样,通过3个或3个以上的中线点向前引伸确定出掘进方向。

(2)、隧道腰线放样:

将每榀格栅钢架放立的第一个格栅钢架下部连接板标高线作为腰线。

由于线路坡度较小,采用水准仪每3m测出一断面腰线,再用水平管引测出后几个断面腰线。

6.2.2隧道二衬施工放样

隧道二衬施工放样主要进行隧道仰拱放样和台车定位。

a.隧道仰拱放样:

根据施做隧道仰拱位置计算出该仰拱中线、法线坐标及顶面标高。

采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放样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将点位引测至不宜破坏的地方(已施作完成的仰拱、未拆除的中隔墙等)。

b.台车定位:

先用全站仪放样出二衬施作位置隧道中线(每板放样3个中线点);再根据台车轨道与隧道中线关系和测量台车轨道高程安放轨道,将台车推入轨道初步定位;然后将台车模板中线精确调整到与所放样的隧道中线重合;最后台车模板支立完毕后,用水准仪复核台车模板最下沿高程。

6.3内业的准备

内业准备是测量的基础,施工中采用极坐标法放线,因此坐标点的计算和坐标的输入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将用“测量坐标计算系统软件”进行坐标计算,同时还要手工计算进行复核。

坐标的输入采用两人输入制,并进行交叉复核,以保证数据的输入无误。

6.4作业前交底

1测量人员现场放样必须采用书面交底资料,无书面交底资料不得随意放样;

2对于使用的桩位、水准点,必须按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换手复测,防止出现测量事故。

3测量资料必须换手复核,并经测量主管和总工签字后方可交付施工。

未经复核和签字不全的资料不能作为测量成果使用。

4对于测量内业资料复核及桩位复测,计算者、施测者与复核者对测量成果的正确性承担同等技术责任。

5认真执行贯标程序,建立健全各项测量仪器管理制度。

各种仪器应指定专人保管。

仪器必须放置在专门的仪器柜并按规定经常检校、做好记录,非专业维修人员严禁擅自拆卸仪器。

6各级测量部门的测量记录必须采用标准格式的记录本及表格。

保证测量资料原始记录、内业资料的齐全、真实、规范性。

7项目部工程技术部将按年度对测量工作进行检查,并对先进个人实施奖励。

对于操作不规范,工作不认真,造成测量事故者将按有关规定追究技术负责事故并给予处罚。

6.5内业资料整理

6.5.1每一步测量工作都应有原始记录,填写相应的表格,需报验的还应填写报验表,报监理工程师验线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工作。

6.5.2资料应字迹清晰,内容齐全,无涂改,不拖欠。

6.6施工测量的质量标准

6.6.1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复核的技术要求应不低于原控制点的精度等级。

6.6.2铁施工控制网的有关技术和精度要求

(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平均边长(m)

导线总长度(km)

每边测距中误差(mm)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测回数

边长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全长相对闭合差

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mm)

Ⅰ级全站仪

Ⅱ级全站仪

Ⅰ、Ⅱ级全站仪

350

3~4

±4

1/60000

±2.5

4

6

往返测距各2测回

±5

1/35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