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51416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972.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透镜教案

第1节 透镜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

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

3.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

2.鼓励学生探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3.鼓励学生用毅力去战胜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障碍、艰辛等阻力,逐步超越自我。

重点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

难点

理解光的会聚、发散。

透镜、老花镜、擦镜纸、近视镜、无色透明的饮料瓶、香、火柴、激光演示器、手电筒、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

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

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透镜的种类及几个概念

引导:

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根据透镜的厚薄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

(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

下列透镜哪些是凹透镜?

哪些是凸透镜?

学生阅读课本,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透镜:

至少有一个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透明玻璃元件。

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

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

镜片的两个表面(或至少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

主光轴:

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

光心:

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

典例解读

【例1】观察图中的透镜,其中属于凸透镜的有;属于凹透镜的有。

(填序号)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所以凸透镜是A、D,凹透镜是B、C、E。

【答案】A、D B、C、E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方案一:

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让光源正对照过去,移动光屏,有亮点。

再换凹透镜重做,怎样移动光屏都没亮点。

方案二:

将无色透明饮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瓶中放置点燃的香头,在上面要放凸透镜或凹透镜,这就形成一个“烟室”,用手电筒对准透镜照射,适当调节手电筒和透镜的距离,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看到通过凸透镜的光线相互靠拢,通过凹透镜的光线相互远离。

方案三:

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

结论: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也叫发散透镜。

(三)焦点和焦距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结合上述凸透镜会聚光的实验,阅读课本,并结合作图让学生明确:

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表示。

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

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

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

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

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

演示实验:

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会看到光线会聚于一点。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

结合上述实验,问:

折射光线相交吗?

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

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

引导学生小结: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规律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焦点;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必过虚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如下图:

(2)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下图:

(3)据折射时光路可逆知,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

典例解读

【例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透镜对光的作用有如下规律:

①当光线通过透镜的光心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②当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时,折射后的光线通过透镜另一侧的实焦点;当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射入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③当光线通过凸透镜的焦点时,折射光线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当光线的延长线经过凹透镜另一侧的虚焦点时,折射光线平行于凹透镜的主光轴。

由此可见,上述光路正确的是A。

【答案】A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本节课我们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会用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作图。

六、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

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

10gB.

10g

C.

20gD.

20g

2.丽丽新买来一瓶矿泉水,把它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很长一段时间后,则这瓶矿泉水

A.质量减少了,密度不变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密度都减少了D.质量、密度都不变

3.下列关于生活中光学元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利用凹透镜制成的

B.幻灯机是利用凹透镜来成像的

C.利用照相机拍摄时,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4.有一台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通过光束射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电光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的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

如图所示的光路图,电光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时,表示液面的高度

A.上升B.下降C.不变D.不确定

5.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中间为“空气凹透镜”的玻璃砖后将会

A.还是平行光

B.发散

C.会聚

D.以上都有可能

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

B.

C.

D.

7.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

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右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

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熔化B.液化C.汽化D.凝华

8.我们学过的许多成语包含了声现象,如:

①隔墙有耳、②掩耳盗铃、③低声细语、④悦耳动听、⑤震耳欲聋。

这些成语中描述同一声音特征的是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9.在一些高架道路两侧安装塑料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A.减少强光对驾驶员的干扰B.减少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保护车辆安全行驶D.减少车辆的噪声污染

10.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100℃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AB段物质为固态,B时刻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二、填空题

11.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

3,体积之比为1:

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

将甲切去

、乙切去

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体积之比为_____。

12.如图所示的四块玻璃制成的透镜中,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对透过的光线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是________(写字母);如图是某同学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13.日食和月食是“光沿直线传播”最有说服力的自然现象,日食的影子在地球上,月食的影子在月亮上。

日食和月食发生时的光源是______;发生月食时,______挡住了太阳;发生日食时,______挡住了太阳。

14.谚语“霜前冷,雪后寒”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下霜前,温度要降到足够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才能_______成霜;而下雪时,雪是在空中形成的,下落到地上并未马上影响地表气温,直到雪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人才感觉到气温的寒冷。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5.冬天,一场大雪后万籁俱寂,蓬松的雪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在融雪时天气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______.

16.质量相同的甲、乙两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甲、乙的s﹣t图象如图所示,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1)甲、乙两车速度_____快,惯性_____大。

(选填“甲”、“乙”或“一样”)

(2)甲车通过1.2米的路程所用的时间为_____秒,在AB对应时间段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米。

(3)运动6秒后甲、乙小车相距_____米。

三、计算题

17.将质量为178g的铜球轻轻放入装满水的烧杯内,当铜球完全浸没(球全部浸在水中)时溢出了30g的水。

(ρ铜=8.9×103kg/m3)

(1)该球的体积是多少?

(2)请通过计算说明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3)若是空心的,则将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钢球与水的总质量为多少?

18.某铁路隧道2950米,一列长为350米的火车匀速行驶,速度为216千米/小时,当车头进入隧道时,小明在车头处,以某7米/秒的速度向车尾部移动。

(1)小明到达火车尾需要多少时间?

(2)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3)小明能够在火车通过隧道前到达车尾?

四、实验题

19.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A.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V总.

B.计算石块的密度.C.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V水.

D.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1)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

(2)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静止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

(3)小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所示,请指出小明在操作中存在的两处错误:

________

(4)改正错误后,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他用如图丁所示方法测出了石块的体积,则石块密度是________g/cm3.

20.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器材:

焦距较长的凸透镜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左图所示.

(2)如图所示中,任意滴一滴水滴,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填“厚”或者”薄”),直至得到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______.

(3)透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______,并且保持凸透镜水平,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填“上”或“下”)移动.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______(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实验时,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22.如图是今年9月份,小华“探究冰熔化的特点”的装置,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1标准气压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2

-1

0

0

0

0

0

2

4

6

8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系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_____)

(2)由数据可知:

冰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你判断的依据是:

_____。

第4min冰的状态是_____态。

(3)为了使冰块均匀受热,实验中采用了水浴法加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措施能达到同样的目的?

_____。

(4)小华认为该实验可以直接将盛有冰的大试管置于室温环境中也能完成,他这样想对吗?

____(选填“对”或“不对”),理由是_______。

(5)待试管中的冰全部熔化成水后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冰熔化后的水_____(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23.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格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是“小时∶分∶秒”)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24.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3: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4:

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

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_________;若要想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______来进行实验.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_______法.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孪琴弦的_________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A

C

B

B

D

D

C

二、填空题

11.8:

38:

34:

9

12.a、cb、d13.2

13.太阳地球月球

14.凝华熔化

15.传播途(传播过程)熔化吸热

16.甲一样31.23或1.8

三、计算题

17.

(1)30cm3;

(2)是空心的;(3)188g

18.

(1)50秒;

(2)55秒;(3)可以d到达车尾

四、实验题

19.

(1)DCAB;

(2)右;(3)用手直接拿砝码;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4)52;2.6.

20.凸透物厚6—12mm同一竖直直线上倒立上

21.薄前侧等效替代法不变不能

22.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固液共存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对室温高于0℃能不能

23.v=

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小0.033m/s大

24.钩码重力控制变量法松紧音色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根据密度公式ρ=m/V可知

A.同一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同一种物质,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D.不同物质,体积跟密度成反比

2.下列说法中的物体,质量和密度都不变的是

A.矿泉水喝掉一半后放入冰箱冻成冰

B.密闭容器内的冰熔化成水

C.一支粉笔被老师用去一半

D.“神七”从地面带入太空的照相机

3.下列关于光的知识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照相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规律

B.用光沿直线传播知识可以解释“小孔为什么可以成像”

C.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的特点

D.使用投影仪时,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规律

4.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折(如图),如图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

A.

B.

C.

D.

5.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

A.

B.

C.

D.

6.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时,在距凸透镜中心12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把一支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光具座上距该凸透镜15cm和8cm处,则两次经该凸透镜成的像

A.都是放大的像B.都是正立的像C.都是实像D.都是虚像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8.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

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C.低于26℃D.等于26℃

9.如图所示,在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葡萄酒,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杯,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B.振幅C.音色D.响度

10.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太空中宇航员之间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二、填空题

11.在影视剧拍摄中,常用“巨石”道具从高处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呈现出惊险的情景,这些“巨石”道具的材料密度_______真实石头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请说明理由______。

12.如图中的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的工作原理与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

如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

13.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_____是折射光线,界面的_____侧是玻璃(选填“上”、“下”、“左”或“右”).

14.

(1)取一支注射器,吸入少量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小孔,进行推、拉活塞操作,同时观察筒内乙醚变化。

当沿图(a)所示方向对活塞进行操作时,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内出现了液态乙醚,此现象说明:

用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

(2)如图(b)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

(3)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如图(c)甲所示,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若在整个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如图(c)乙),则光屏上将会出现红色和______色.

(4)用纸锅也能将水烧开。

如图(d)所示,盛放一定量的水后,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水沸腾了,但纸锅并没有被点着。

这是因为水加热到沸点后,水的温度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水持续沸腾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量,使盛水的纸锅的温度____(选填“低于”或“高于”)纸的着火点而不会燃烧。

15.某歌手在市兴中体育场举办个人演唱会。

演唱会上,观众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该歌星在唱歌,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来判断的:

吉他手在演奏过程中不停地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观众进场后把手机调成静音,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

16.测量仪器是智慧的结晶.

(1)如图是小明某次爬山用秒表记录的时间,读数是__________(填几分几秒)

(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一物体的长度测量四次,记录数据分别为12.51cm、12.52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思想汇报心得体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