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850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9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七单元 年月日教案 北师大版.docx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年月日教案北师大版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2、会看日历,能从日历中找到有关的信息。

3、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

4、通过观察、实验和交流,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

5、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程标准中相对应的知识技能目标: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结合生活实践,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单元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基础。

2、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材料。

3、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

8课时。

 

课题

认识年、月、日

课时

1

授课时间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了解平年、闰年的有关知识,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3、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和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教学重点

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判断平年和闰年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具

年历、月历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一、了解学情,确定教学七点:

1、围绕下列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今天是几月几日?

(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

(3)一年有几个月?

(4)一年有多少天?

2、教师组织学生重点对问题(3)、(4)进行交流。

3、让学生说一说:

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二、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1、学生根据教材附页中的年里,独立完成下面的作业。

月份

合计天数

2、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并讨论:

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和小月。

(1)1;3;5;7;8;10;12月都有31天。

(2)4;6;9;11月都有30天。

(3)2月份不确定,有28天,也有29天。

提问:

有31天的月份叫什么?

有30天的月份叫什么?

4、交流大月、小月的记忆方法。

(1)7月、8月十大月,之前的月份单月十大月,双

 

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他们已有的基础,以便确定教学的起点。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了解并认识大月和小月。

月(除2月外)是小月。

之后双月是大月,单月是小月。

(2)用拳头来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

(3)民间的歌谣: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5、探索2月份天数的变化规律,认识平年和闰年。

(1)独立的把附页中1997——2004年2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内: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二月份天数

2、与同伴说一说,从表格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知识老人说的话和阅读材料“你知道吗”,知道: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三、理解运用:

1、第一题、第二题。

让学生先说结果,再说一说判断方法。

2、第三题。

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中有哪几个月。

通过交流是学生学会记忆大月和小月。

 

通过观察2月的变化规律,了解平年和闰年。

 

巩固判断闰年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练习了解季度。

作业布置

了解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年,那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年、月、日

一年有12个月;

大月、小月

2月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

2月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课后反思:

课题

看日历

课时

2

授课时间

1、会看日历,从日历中找到我国的一些重大节日,从小关注社会。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会看日历;了解我国的重大节日。

教学难点

时间的推算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与实践

教具

今年的年历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一、活动一:

说一说:

提出问题:

看今年本月的日历,从日历上你知道了什么?

1、学生独立观察。

2、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重点关注学生对星期的了解。

二、活动二:

找一找。

出示问题:

从今年的日历中找一找。

(1)教师节是月日,星期。

(2)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是月日,星期。

(3)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是月日,星期。

(4)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1、让学生先独立在日历里找一找。

2、与同伴说一说,各个节日是几月几日,是星期几。

3、全班交流:

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星期几。

使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交流,从日历上知道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的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的重要节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三、活动三。

练一练。

出示题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年月日成立的,到今年的10月1日经过了周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是年,我已经岁了。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

2、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推算的结果和过程。

3、全班交流推算的过程。

 

结合具体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推算时间。

作业布置

调查你家人的生日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看日历

教师节:

9月10日星期

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7月1日,星期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8月1日,星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

课后反思:

课题

猜生日

课时

3

授课时间

教学

目标

1、结合具体的活动,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2、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推算出某一个人的生日

教学难点

推算方法的掌握。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一、猜一猜:

1、淘气、笑笑为智慧老爷爷过生日,你能从图中知道智慧爷爷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你能猜出三个小朋友的生日各是哪一天吗?

淘气:

再过30天就是我的生日啦!

(11月11日)

笑笑:

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三天。

(12月29日)

小红:

我刚过完生日,是上个月的最后一天。

(9月30日)

二、小组活动:

1、一名学生间接地说一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猜一猜他的生日是哪一天。

2、交流猜测的方法。

三、填一填:

1、我是在年月日出生的,生日在季度。

以小组为单位,先说一说,再填一填。

3、豆豆满12岁时,只过了3个生日,它的生日是月日,在季度。

四、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五、了解教材“你知道吗?

”谈谈感受。

 

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说一说是怎样猜测的。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推算能力。

了解自己的生日在第几季度,加深对季度的认识。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一天的时间

课时

4

授课时间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24时记时法,能够对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进行相互换算。

2、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尊重作息制度的良好习惯和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24时记时法,并能与普通记时法互换。

教学难点

正确推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的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教学方法

观察、操作

教具

实物投影仪、时钟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一、说一说: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

(1)一天有几时?

(2)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几圈?

2、通过时钟演示:

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正好走2圈。

二、看一看:

出示情境图:

让同学们看一看“节目预告”。

1、让学生“看一看”大风车、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焦点访谈等节目的具体时间。

2、说一说:

18:

30,19:

00,19:

33,19:

38,

19:

55等表示晚上什么时刻。

3、小组学习:

小组内利用钟面进行操作、探索研究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换算的方法。

小组内记录学习的结果,并在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和24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间进行换算的方法。

让学生独立地完成“想一想”,并在组内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了解一天有24时。

 

了解表示时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初步

 

引导学生探索研究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所表示的时刻的关系,掌握换算方法。

 

三、尝试练习:

1、填一填: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填一填,再进行反馈交流。

2、画一画:

先让学生独立地在钟面上画出该时刻时针和分针的位置,最后进行反馈,对有困难的学生予具体的辅导和帮助。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一题: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转化的方法。

2、练一练第二题:

先独立解答,再进行交流。

重点交流推算的方法。

3、练一练第三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

引导学生对火车发车时刻、小明从家到学校所需的时间、开车前5分停止检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指导学生充分观察钟面,巩固推算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时间观念。

作业布置

一天的时间

课后反思:

课题

时间与数学

(一)

课时

5

授课时间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操作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一、时间与数学:

1、出示题目要求,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飞飞的休息日,然后进行反馈。

3、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

哪几天飞飞的父母会同时在家休息?

哪几天飞飞能和父亲同时休息?

4、指导学生将日历中的带有标记的日期填到相对应的图中。

5、引导学生根据表示“父亲休息日”、“母亲休息日”、“飞飞休息日”的三张图填出表示“父子共同的休息日”“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母子共同的休息日”“全家共同的休息日”的韦恩图,并交流填的方法。

6、利用教材中提供的九月份日历,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寻找规律。

对学生观察得到的正确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7、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二、练一练:

1、出示情境图:

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探索研究的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了解时间与数学的联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充分感受集合的思想。

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观察,寻找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交流。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再交流方法。

作业布置

补充练习

时间与数学

课后反思:

课题

时间与数学2

课时

6

授课时间

根据居民身份证号码,知道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并推算出他的岁数;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学习用统筹的思想去思考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具

身份证、实物投影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活动一:

观察身份证

1、先让学生观察身份证,在小组内说一说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年龄。

2、全班交流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些信息?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

活动二:

1、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理解题意。

2、小组内交流解决问题,全班交流。

3、结合自己说一说每天至少喝几杯水?

一个月呢?

半年呢?

一年呢?

活动三: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2、同座同学讨论:

如何能用最少的时间完成任务。

3、尝试的写出工作流程表。

4、全班交流方法。

.

通过观察,了解居民身份证的作用:

在很多场合都需要出示居民身份证,以提供个人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解决问题与交流,初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善于数学的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去身边的实际问题。

活动四:

小实验:

预测一个没有拧紧的水龙头一天浪费几杯水?

小组内活动步骤:

1、往一个纸杯中注满水;

2、用大头针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

3、让水漏进盒内,并开始计时。

4、根据结果完成填一填。

5、全班交流结果,谈一谈感想。

读一读:

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了解我国以及世界上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研究。

 

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人类居住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作业布置

搜集其他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交流。

数学与时间2

课后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时

7

授课时间

能自己整理这一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能对这一阶段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合理的评价;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解决与周长相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除法是一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整理知识

教学难点

整理知识

教学方法

复习

教具

实物投影仪

教学内容及环节

设计意图

活动一:

看图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第一幅图:

整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包括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季度、24时计时法等内容。

第二幅图:

回忆周长的知识,说一说你学到了有关周长的哪些知识?

活动二:

我的成长足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1、我学会了什么?

2、我是怎样学的?

3、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4、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5、我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积累了什么经验?

活动三:

巩固练习。

1、第一题:

先让学生算一算,在互相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2、第二题:

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明确图意。

学生尝试练习,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

3、第三题:

先让学生练习,再反馈。

组织学生讨论:

在总人数不变的情况下,每组人数与组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活动四:

数学万花筒。

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二进制,介绍二进制在现代技术中的广泛应用。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十进制数的基础上,对二进制有初步的了解。

作业布置

整理与复习

课后反思:

附送:

2019-2020年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千克、克、吨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

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

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

真的吗?

(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师:

刚才我们通过抱一抱和掂一掂都可以大体比较出两个物品的轻重,那么要知道物品到底有多重,该怎么办?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

用秤来称。

师:

这两个方法都不错!

如果物品的包装上标有质量,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些物品的质量。

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到商店任选5件自己喜欢吃的食品调查它们的净含量,谁来汇报一下?

学生汇报。

师:

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

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师:

直接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可以知道物品的质量,但是很多物品没有包装。

比如:

刚才两个同学的体重、桌上摆的鸡蛋、苹果等物品,要想知道它们的质量该怎么办?

(用秤来称。

   师:

对,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

在什么地方见过?

   生汇报:

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

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

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

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

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

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

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

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

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

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

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

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

现在老师把1克的砝码放在台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

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

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4.认识克。

   

(1)称一称。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

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

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

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

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

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

很好!

克用字母g来表示。

(师边说边板书:

克——g)

   (3)掂一掂。

   师:

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把你们刚才称的1克的物品拿出来,比如一枚2分的硬币,放在手里掂一掂,感觉一下1克,有什么感觉?

    (4)找一找。

   师: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

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师:

同学们不要称,猜一猜几粒黄豆的质量大约是1克?

几粒大米的质量大约是1克?

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大约是1克?

……猜完之后再称一称看对不对?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

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

刚才有的组的同学称的物品合在一起的质量达到1000多克甚至2000多克,在记录的时候是不是要写很多数,如果不注意还有可能写错,是不是不方便?

怎么办呢?

    师:

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

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

非常好!

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

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

(师边说板书:

千克——kg)

   师:

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

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

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师:

1千克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1公斤,也就是2斤。

那么在你周围还能找到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千克?

(4)拎一拎。

   师:

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

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教学1千克=1000克。

   师:

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

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

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

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两个鸡蛋重多少?

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

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教学内容:

1吨有多重(认识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

2.掌握“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吨的概念。

2.结合具体情境,提高对物体质量的估计能力。

教学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