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模块检测卷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历史 模块检测卷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模块检测卷二 新人教版必修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模块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3
模块检测卷二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小成语大文化。
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 )
A.道家、墨家、儒家 B.墨家、儒家、法家
C.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儒家、法家
解析:
荀子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材料中“取义”是儒家而不是墨家,故A项错误;“游刃有余”语出《庄子养生主》,是道家而非墨家,故B项错误;材料中“取义”是儒家而不是墨家,故C项错误;“守株待兔”与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下面是某同学总结的宋代理学示意图,下图空白处应填写为( )
A.致良知B.存天理,去人欲
C.三纲五常D.格物致知
解析:
“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和“心即理也”分别是程朱理学和陆九渊心学在本体论方面的观点,反省内心是陆九渊心学在认识论方面的主张,故图中空白处应填写程朱理学在认识论方面的主张,程朱理学认为认识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故选D项。
致良知为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的主张,故排除A项。
“存天理,去人欲”和“三纲五常”是朱熹的社会政治理论方面的主张,而非其认识论方面的主张,故排除B、C两项。
答案:
D
3.“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
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这段话属于( )
A.“天人感应”B.“心学”
C.程朱理学D.朴素辩证法
解析: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与材料中“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此花,不在尔的心外”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
B
4.“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
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董仲舒
C.朱熹D.黄宗羲
解析:
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张“工商皆本”,故D项正确。
答案:
D
5.西摩尼得斯的《德行》诗:
“有个故事说,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们掩护,凡人眼睛看不见。
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诗中所表达的思想与下列人物的思想最为契合的是( )
A.普罗塔戈拉B.苏格拉底
C.梭伦D.但丁
解析:
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既要智慧也要道德,体现了题干主旨,故B项正确。
答案:
B
6.下列图片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
A.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B.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C.促进了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D.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解析:
《红楼梦》的产生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文艺领域的反映,而《蒙娜丽莎的微笑》则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7.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这一观点产生于( )
A.智者运动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D.启蒙运动
解析:
题目说“……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深受基督教的束缚,基督教主张原罪说、来世说,文艺复兴主张现世幸福说。
故C项正确。
答案:
C
8.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记载: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自冯瀛王(五代)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材料主要表明( )
A.唐朝时雕版印刷广泛流行
B.北宋时期活版取代雕版
C.活字印刷有助于提高效率
D.印刷术促进了宗教传播
解析:
根据题目中“其法用胶泥刻字……极为神速”,故C项正确。
答案:
C
9.郭沫若曾惊叹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
“足知存世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文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这种文字是( )
A B C D
解析:
根据题目中“……乃殷世之……”,中国历史上的商朝,又称殷商,故郭沫若赞赏的是商朝的文字,根据所学知识,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故A项正确。
答案:
A
10.南宋诗人李清照《乌江》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反映了( )
A.宋词豪放派特点
B.宋朝社会动荡局面
C.作者的爱国情怀
D.两宋民族矛盾尖锐
解析:
李清照属于婉约派,故A项错误;南宋是靖康之耻后偏居江南建立的与金、西夏、吐蕃、大理并存的政权,李清照经历了两宋交替时期,感受了金军入主中原,搬离故土的颠沛流离之苦,《乌江》反映了作者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爱国情怀,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
这些作品都是( )
A.明末清初异端思潮的载体
B.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
解析:
“四大奇书”皆问世于明朝,不可能都反映明末清初异端思潮,故A项错误;结合学知识可知明清小说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精神生活需求在文学上的反映,“四大奇书”是明清小说的代表作,所以说其适应市民生活的需要,故B项正确;“四大奇书”均未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故C项错误;“四大奇书”均为长篇小说,故D项错误。
答案:
B
12.爱因斯坦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幽默地说:
“牛顿,请原谅我”,这样说是因为他( )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
C.否定了牛顿的时空观
D.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解析: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其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绝对时空观)的继承和发展,否定牛顿的力学体系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牛顿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与光电效应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13.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
2015年10月6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梶田隆章以及加拿大科学家阿瑟·麦克唐纳,以表彰他们发现中微子振荡的现象从而证实了中微子有质量。
为研究中微子最先奠定理论基础的科学家是( )
A.普朗克B.爱因斯坦
C.玻尔D.达尔文
解析: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这一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与材料中“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最基本的粒子之一”相符,故A项正确。
答案:
A
14.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一位学者指出工业革命时期也曾经出现过与之相似的“蒸汽机+”的现象:
蒸汽机运用于陆路交通,产生了火车,运用于水路交通,产生了轮船。
由此可以看出这位学者认为蒸汽机和互联网最重要的共性在于( )
A.工具性B.创新性
C.实践性D.时效性
解析:
李总理的“互联网+”指的是用互联网来发展经济,把互联网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和蒸汽机的作用有些相似,都具有工具性,故A项正确。
答案:
A
15.有人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评论:
“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
”他评价的是( )
A.经典物理学B.进化论
C.相对论D.现代信息技术
解析:
达尔文的进化论发表于1859年,不仅对生物学产生影响,更是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故B项正确。
答案:
B
16.以下是中国各政治阶层在那一时期的政治言论,其共同诉求是( )
1865年
李鸿章说: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郑观应说: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章太炎说: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梁启超说:
“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B.实行民主政治
C.启蒙与救亡并重D.推动中国近代化
解析: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郑观应、梁启超等代表的维新派提倡的君主立宪与章太炎等革命派提倡的民主共和都有利于近代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故D项正确。
答案:
D
17.有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意识。
近代中国理性觉醒不包括( )
A.王夫之的民主启蒙思想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
D.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
解析: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思想家,不是近代中国思想觉醒的代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A
18.某文告称:
“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该文告推动了( )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D.国民大革命
解析:
国民大革命是在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指导下,于1924—1927年进行的推翻北洋军阀的运动,故D项正确。
答案:
D
19.有人认为以遵义会议为分水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分为前14年和后14年两个阶段,前14年初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其依据是( )
A.领导创建了中国共产党
B.提出革命最高纲领
C.创立“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D.开辟武装夺权道路
解析:
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是纠正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主席的正确思想,是中共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一次会议,前14年指1921—1935年,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土地革命时期,标志是工农武装革命理论的提出,故A、B项错误;根据以上分析,故C项正确;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一部分,不全面,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中国梦,可以说凝聚了近代以来无数中华儿女的夙愿,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下领导人为之努力的共同梦想是( )
A.民族独立B.救亡图存
C.民族复兴D.民主革命
解析:
四位领导人虽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但都是希望摆脱中国落后面貌,实现民族振兴,故C项正确。
答案:
C
21.美国总统约翰逊正在讨论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局势时,得知一中国消息,感慨地说“这一天是整个自由世界最黑暗和最悲哀的一天”,同时表示了美国保卫自己和盟国的强大力量和无比决心。
这一消息可能是( )
A.原子弹爆炸成功
B.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C.导弹发射成功
D.籼型杂交水稻研发成功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赫鲁晓夫下台”,时间是在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发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正确。
答案:
A
22.下列关于文艺界“二为”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提出于新中国成立初期
B.内容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
C.是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D.取代了“双百”方针
解析:
“二为”方向是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提出来的,内容是“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和“双百”方针一起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所以,A、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23.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
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学习俄语的热潮是外交政策转变、计划经济体制、文化教育改革共同作用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选择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24.“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
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
材料中“它”是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
“想象”、“直觉”、“感觉”、“非理性”等关键信息表明这是浪漫主义流派,故B项正确。
答案:
B
25.下列两幅图,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的相通和差异。
从这两幅图中获取的共同结论正确的是( )
《中国·牡丹》 《向日葵》
A.两幅画的表现手法相同
B.两幅画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C.两幅绘画都是油画作品
D.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解析:
《中国·牡丹》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向日葵》属于印象画派的作品,强调个性的抒发,也具有写意的特点,故B项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个小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共50分)
26.启蒙运动发生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巨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
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
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关于启蒙运动的研究成为后世很多学者的学术追求,看下表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熊月之
上海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加林
三联书店
《法国革命论》
柏克
商务印书馆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
(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时代背景,分别从中国与欧洲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的原因。
(10分)
(3)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材料,在材料三的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
说出你的理由。
(4分)
解析:
第
(1)题,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可知科学方法促进启蒙运动。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启蒙运动时期倡导理性,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第
(2)题,根据所学知识分别从中国明清时期和西方近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
第(3)题,任选其一说明理由即可,注意说明著作与启蒙运动的联系即可。
答案:
(1)起因:
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变化:
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
(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
(2)原因:
明清时期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欧洲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解放了思想;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社会的变化促成欧洲启蒙思想家描述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3)选择: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
理由:
启蒙运动是近代中国先进思想的理论来源。
选择: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
理由:
启蒙运动是对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选择:
《法国革命论》
理由: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60—90年代,随着西方军事、经济、文化和政治力量在中国的急剧增长,中国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
……由于中国传统势力的极其强大,企图变革的、受到西方思想影响的士大夫阶层试图在“托古改制”的旗号下,悄悄进行一场融汇中国传统与近代西方思想的制度变革。
1840年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长期处于两难境地,他们一直试图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调适点,但却屡屡失败,无从解决这个尖锐的时代矛盾。
——高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指出: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张春海、陈叶军《百年回望:
历史
视野中的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中国先进分子试图“找到调适点”的核心主张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这两大概念的含义。
(6分)
(3)材料一、二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都没有完成中国社会转型的任务。
这是为什么?
(4分)
答案:
(1)主张:
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学习西方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倡导维新变法。
影响: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促进西方思想传播和中国民主化进程。
(2)含义:
“德先生”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赛先生”指科学思想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3)原因:
不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封建顽固势力的抗拒与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拉之死》
画面上表现的是马拉被刺杀在浴缸里的情景。
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他的左手仍握着便笺,脸上露出愤怒而痛苦的表情。
构图中无情的水平线只用无力下垂的右臂做突破,似乎失去任何挽救的希望。
上半部分空无一物,空旷而幽深,从左侧射入的光线,照亮着马拉的身躯和面部,具有纪念碑似的立体感。
材料二
《格尔尼卡》(局部)
油画《格尔尼卡》,画中右边有一个妇女举手从着火的屋上掉下来,另一个妇女拖着畸形的腿冲向画中心;左边一个母亲与她已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只断了的手上握着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着的鲜花。
画面以站立仰首的牛和嘶吼的马为构图中心。
画家将抽象的手法与立体主义的手法……激动人心的形象艺术语言,控诉了法西斯战争惨无人道的暴行。
(1)分别指出材料一、二美术作品的创作者及其所属美术流派的主要特征。
(8分)
(2)材料一、二中的两幅画,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简要说明你喜欢的理由。
(8分)
答案:
(1)《马拉之死》作者:
大卫。
属于新古典主义画派,主要特征:
思想上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题材;表现形式上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
《格尔尼卡》作者:
毕加索。
特征:
现代主义画派的主要特征:
反对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
(2)示例一:
喜欢《马拉之死》的理由:
马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为法国大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该画以马拉的身体作为主要画面,以马拉的愤怒与痛苦表情作为主要情感,表现了作者对于马拉的深切追念,对凶手的无比痛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示例二:
喜欢《格尔尼卡》理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创伤。
该画通过了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法西斯德军轰炸西班牙城市格尔尼卡的罪行,引导人们反对战争,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