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466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docx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基于河南省GDP的分析对中原经济区的影响与建议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09-0班

2011年月日

 

基于河南省GDP的分析对中原经济区的影响与建议

摘要:

本文以河南省2011年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为例,在各类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对中原经济区的确立,分析了河南省GDP及三次产业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各市的不均衡发展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河南省国民经济核算;影响与建议

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河南省是我国人口、粮食生产、劳务大省,河南还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2010年GDP总量列全国第五位。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河南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承东启西、望北向南之势。

2011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表公文《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成为国家正略。

中原经济区实现了与“环渤海”、“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等经济区“平起平坐”的国家战略定位。

这犹如春风化雨,久旱甘霖,为河南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本文以河南省2011年统计年鉴-国民经济核算为例,在各类经济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对中原经济区的确立,分析了河南省GDP及三次产业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及其各市的不均衡发展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1、河南省2001-2010年GDP分析

河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GDP位列全国前五,2001-2010年之间河南经济取得飞速的发展。

三次产业发展迅速,在稳定保持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前提下,第二、三产业创造的产业值快速增加。

1.1、下面具体就河南省2001-2010年GDP总量分析

表1河南省2001-2010年GDP总量及较上年增长

亿元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生产总值

5533.01

6035.48

6867.70

8553.79

10587.42

增长率

9.50%

9.08%

13.79%

24.55%

23.77%

亿元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生产总值

12362.79

15012.46

18018.53

19480.46

23092.36

增长率

16.77%

21.43%

20.02%

8.11%

18.54%

数据来源:

2011河南统计年鉴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从GDP总量上看,随着时间的推移,河南省2001-2010年间每年的GDP总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其是2004年以后河南省的GDP增长迅猛,基本上是持两位数的增长,最高是2004、2005、2007这三年,增长率较上一年都超过了20%,增长势头突出。

总体看2001-2010年间经济增长呈波谷-波峰-波谷的形式,经济结构的稳定性有些弱。

除去2009年GDP总量增长异常,2003-2010年间持高位增长。

到2010年,虽然增长势头放缓,但GDP总量突破了2万亿大关。

如此的经济与增长形式,河南的前景发展较为广阔,为中原经济区的建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表22001-2010年增长率

1.2、河南省2001-2010年GDP总量中三次产业分析

表3河南省2001-2010年GDP总量中三次产业值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1234.34

2510.45

1788.22

2002

1288.36

2768.75

1978.37

2003

1198.70

3310.14

2358.86

2004

1649.29

4182.10

2722.40

2005

1892.01

5514.14

3181.27

2006

1916.74

6724.61

3721.44

2007

2217.66

8282.83

4511.97

2008

2658.78

10259.99

5099.76

2009

2769.05

11010.50

5700.91

2010

3258.09

13226.38

6607.89

从表3可以看出三次产业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现象,较为显著的是第二、三产业,而第一产业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

在这10年间第二产业几乎是指数式的飙升,其分量显得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几年来国家宏观经济刺激,建筑业,工业如雨后春笋,一些地产项目,工业园区的设立与入住,拉动当地乃至全省的经济增速。

第三产业作为起步阶段,从远期来看,指数式的趋势相得益彰,以一些高新技术的产业园区的建立和相关服务行业,作为发展主要动力。

第一产业态势平缓,发展势头不太明显,但作为人口、农业大省的河南省来说,此种现象实属不易,对于维护我国粮食生产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1.3、河南省2001-2010年GDP总量中三次产业比重分析

表4河南省2001-2010年GDP总量中三次产业比重

年份

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22.31%

45.37%

32.32%

2002

21.35%

45.87%

32.78%

2003

17.45%

48.20%

34.35%

2004

19.28%

48.89%

31.83%

2005

17.87%

52.08%

30.05%

2006

15.50%

54.39%

30.10%

2007

14.77%

55.17%

30.05%

2008

14.76%

56.94%

28.30%

2009

14.21%

56.52%

29.26%

2010

14.11%

57.28%

28.62%

从表4可以进一步看出河南省2001-2010年间三次产业比重较为稳定。

近期,2006-2010年之间,第一产业近期基本保持在14%-16%之间,第二产业维稳在56%左右,第三产业浮动于28%上下。

总体来看比较均衡。

而在近来的10年里,通过三类产业比重的波动,经济结构得到不断的优化,以第一产业稳定的情况下,第二、三产业相互的在比重85%上下调整,呈现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显著特征。

在全国来看,河南是一个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省,因此注定以工业,建筑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占去GDP总量的一半。

但是从二三产业比重分析来看,第二产业的比重几乎是第三产业的两倍。

这对于未来城市化进程,服务行业会成为一个拉动经济增长主要动力来说是有所阻碍的。

河南省作为一个劳务大省,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在以后必将由第一、二产业大规模的向第三产业转移,鉴于上述现象,第二、三产业相对发展趋势对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很不利的。

2、河南省2010年各地级市GDP分析

对于河南省GDP总量的现状和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要制定相关的发展决议和政策,我们可以先由局部地区的发展来发现对总体的影响来作出决策性的建议,例如对一些经济发展还比较相对滞后的地区,给于政策上更为充分的发展考虑。

其他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通过增长极的吸附和拉动作用,带动周边的区域。

这不仅做到了有的放矢,别且更有针对性和行政效率。

而且在不均衡的区域发展中做到了统筹兼顾。

从总体上促进了河南本省乃至整个中原经济区发展。

2.1、下面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0年的GDP作出分析

由于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区位及人口数量不同,以及生产规模和地理因素,相关政策的影响,用各市的GDP总量来分析和比对各地的发展对河南省总体的贡献是不可行的。

我们可以用各地级市的人均GDP来分析当地发展状况,以及各市间的对比是有具有可行性的。

表5河南省2010年各地级市人均GDP

地级市

人均生产总值(元)

郑州市

47608

三门峡市

39176

焦作市

35767

洛阳市

35762

许昌市

30536

鹤壁市

28531

漯河市

26974

平顶山市

26730

安阳市

25330

濮阳市

21787

新乡市

21196

开封市

19750

南阳市

19145

信阳市

16936

商丘市

15085

驻马店市

14117

周口市

12944

从表5可以看出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0年人均GDP都超过了1万元,郑州市人均GDP最高,达到了47608元,最低的周口市也达到了12944元。

无论从地理位置、行政区域、交通状况,还是经济排行来看,郑州市势必作为未来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极。

成为辐射和拉动周边地市的重要力量。

而对于前五的三门峡市、焦作市、洛阳市、许昌市来说,它们将于郑州市遥相呼应,通过相互之间极化效应,共同布网,带动大部分河南省内地市的快速前进。

但对于人均GDP靠后的后五名,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前五名的增长极辐射递减效应明显,因此南阳市、信阳市、商丘市、驻马店市、周口市现状是:

发展动力单一和不足,人均GDP需要较长的追赶距离,这对于中原经济区的建立有一定的牵制作用。

2.2、下面对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0年的GDP中三次产业作出分析

产值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17个地级市2010年三次产业的生产值,基本上各市都以第二产业为产业依撑,次要是相互之间有较大区别的第二、三产业,上述现状与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状况紧密相连的。

三次产业中以郑州市生产总值最高,其他地区与其有差距,特别是第二、三产业有较大的差距,如鹤壁市,濮阳市,漯河市。

作为农业大省的河南,一些市相对应显得突出,如南阳市、商丘市、周口市、信阳市,对于此现状,排除其他因素,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主要原因,在保持稳定粮食生产前提下,再去发展。

产值比重分析

鉴于各地级市三次产业的产值良莠不齐,不具有可比性。

我们可以用产值比重来做对比,通过分析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0年的GDP中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了解各地级市的产业现状,寻找其中共同发展点,区别各地的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决策。

从附1图表中可以看到各地级市第二产业占的比重都比较突出,其中平顶山市、安阳市、鹤壁市、焦作市、许昌市、漯河市等,第二产业都超过了60%。

这基本上确立了河南省是一个工业大省。

而具有普遍差异性的第三产业,在各地级市有所不同。

这体现这些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附1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0年的GDP中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表 6 河南省17个地级市2010年的GDP中三次产业的产值

地级市

生产值(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生产总值

郑州市

124.56

2269.91

1646.43

4040.89

开封市

219.31

400.65

307.20

927.16

洛阳市

187.62

1396.21

736.42

2320.25

平顶山市

114.72

869.43

326.68

1310.84

安阳市

159.07

809.29

347.22

1315.59

鹤壁市

48.83

301.95

78.34

429.12

新乡市

157.15

686.48

346.31

1189.94

焦作市

101.30

855.31

289.32

1245.93

濮阳市

107.62

515.33

152.45

775.40

许昌市

149.96

901.98

264.55

1316.49

漯河市

86.66

474.58

119.26

680.49

三门峡市

70.00

599.18

205.23

874.42

南阳市

401.18

1017.07

535.11

1953.36

商丘市

299.51

532.13

312.16

1143.79

信阳市

288.04

460.87

342.93

1091.83

周口市

365.64

557.90

304.77

1228.30

驻马店市

290.67

441.28

321.77

1053.71

 

3、河南省2001-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分析

通过对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量及比重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劳务分配对GDP总量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出决策指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建设。

表7河南省2001-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

年份

从业人数(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计

2001

3478

997

1042

5517

2002

3398

1038

1086

5522

2003

3332

1084

1120

5536

2004

3246

1142

1200

5588

2005

3139

1251

1272

5662

2006

3050

1351

1318

5719

2007

2920

1487

1366

5773

2008

2847

1564

1424

5835

2009

2765

1675

1509

5949

2010

2712

1753

1577

6042

从表7可以看出2001-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总数连年增长,第一产业人员数量下降,第二、三产人员数量上升。

表8河南省2001-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率

年份

比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1

63.04%

18.08%

18.88%

2002

61.54%

18.80%

19.67%

2003

60.19%

19.57%

20.24%

2004

58.09%

20.44%

21.47%

2005

55.44%

22.09%

22.47%

2006

53.33%

23.62%

23.05%

2007

50.58%

25.76%

23.66%

2008

48.79%

26.80%

24.41%

2009

46.48%

28.15%

25.37%

2010

44.89%

29.01%

26.10%

 

通过表8可以看出2001-2010年间第一产业一直是从业人数最多的产业,几乎是第二、三产业的总和,近年来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是由于劳务的向外输出造成的,以及从业人员的产业转移,从而产生人员的小幅下挫。

第二、三产业在这10年间都呈小幅增长的趋势,态势较为平缓,与第一产业下降幅度大致抵消,这种小幅增长的方式,说明河南省在近10年来城市化的进程是缓慢的。

附2河南省2001-2010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率

 

4、基于时间序列的产业变动分析对河南省2011年GDP的预测

 

4.1、求时间序列的三点滑动平均

年份

产业

t

产值

三点滑动平均

2001

1

1

1234.34

2

2

2510.45

1844.34

3

3

1788.22

1862.34

2002

1

4

1288.36

1948.44

2

5

2768.75

2011.83

3

6

1978.37

1981.94

2003

1

7

1198.70

2162.40

2

8

3310.14

2289.23

3

9

2358.86

2439.43

2004

1

10

1649.29

2730.08

2

11

4182.10

2851.26

3

12

2722.40

2932.17

2005

1

13

1892.01

3376.18

2

14

5514.14

3529.14

3

15

3181.27

3537.38

2006

1

16

1916.74

3940.87

2

17

6724.61

4120.93

3

18

3721.44

4221.24

2007

1

19

2217.66

4740.64

2

20

8282.83

5004.15

3

21

4511.97

5151.19

2008

1

22

2658.78

5810.25

2

23

10259.99

6006.18

3

24

5099.76

6042.93

2009

1

25

2769.05

6293.10

2

26

11010.50

6493.49

3

27

5700.91

6656.50

2010

1

28

3258.09

7395.13

2

29

13226.38

7697.45

3

30

6607.89

 

4.2求产业性指标

产业系数

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5533.01

1.361166887

0.960198889

6035.48

0.661225

1.376236853

0.998198735

6867.70

0.554337

1.445960074

0.966971793

8553.79

0.604117

1.466753334

0.928459128

10587.42

0.560399

1.562459976

0.8993286

12362.79

0.486374

1.631818546

0.881599468

15012.46

0.467797

1.655191088

0.875907718

18018.53

0.457602

1.708239526

0.843921449

19480.46

0.440014

1.695622031

0.85644261

23092.36

0.440573

1.718279985

指标总和

2.993669

校正系数

1.002115

产业指标

0.51916

1.56217283

0.912336488

校正产业指标

0.520258

1.565476446

0.914265858

 

4.3求预测模型。

其中取平滑指数α=0.5

年份

产业

t

产值

三点滑动平均

S

(1)

S

(2)

at

bt

2001

1

1

1234.34

1234.34

1234.34

1234.3400

0.0000

2

2

2510.45

1844.34

1872.40

1553.37

2191.4225

319.0275

3

3

1788.22

1862.34

1830.31

1691.84

1968.7775

138.4700

2002

1

4

1288.36

1948.44

1559.33

1625.59

1493.0819

-66.2519

2

5

2768.75

2011.83

2164.04

1894.81

2433.2700

269.2281

3

6

1978.37

1981.94

2071.21

1983.01

2159.4020

88.1961

2003

1

7

1198.70

2162.40

1634.95

1808.98

1460.9245

-174.0284

2

8

3310.14

2289.23

2472.55

2140.76

2804.3290

331.7825

3

9

2358.86

2439.43

2415.70

2278.23

2553.1729

137.4696

2004

1

10

1649.29

2730.08

2032.50

2155.37

1909.6281

-122.8685

2

11

4182.10

2851.26

3107.30

2631.33

3583.2649

475.9666

3

12

2722.40

2932.17

2914.85

2773.09

3056.6079

141.7587

2005

1

13

1892.01

3376.18

2403.43

2588.26

2218.5992

-184.8304

2

14

5514.14

3529.14

3958.78

3273.52

4644.0472

685.2624

3

15

3181.27

3537.38

3570.03

3421.77

3718.2799

148.2525

2006

1

16

1916.74

3940.87

2743.38

3082.58

2404.1881

-339.1956

2

17

6724.61

4120.93

4734.00

3908.29

5559.7056

825.7088

3

18

3721.44

4221.24

4227.72

4068.00

4387.4336

159.7152

2007

1

19

2217.66

4740.64

3222.69

3645.35

2800.0322

-422.6570

2

20

8282.83

5004.15

5752.76

4699.05

6806.4663

1053.7067

3

21

4511.97

5151.19

5132.36

4915.71

5349.0207

216.6559

2008

1

22

2658.78

5810.25

3895.57

4405.64

3385.5042

-510.0682

2

23

10259.99

6006.18

7077.78

5741.71

8413.8487

1336.0693

3

24

5099.76

6042.93

6088.77

5915.24

6262.2995

173.5298

2009

1

25

2769.05

6293.10

4428.91

5172.07

3685.7448

-743.1650

2

26

11010.50

6493.49

7719.70

6445.89

8993.5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