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676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项目建议书.docx

农业项目建议书

农业项目建议书

生态农业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xx农业生态园

  项目地址:

xxxx

  项目负责人:

  二、项目背景及条件

  xxxxxx是农业村,山清水秀,远离城市、远离工业污染,南溪所处区域,属长江河谷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兼有南亚热气候属性。

气候条件是当今人们公认的最佳居住人文环境。

气候温和,雨量适中,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种养的最佳适生区。

  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一直是我村农业经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生猪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落后,一家一户养殖,规模效益差,一直制约着我村养殖业的发展,为了尽快适应养殖业的新形势,充分发挥我村养殖业的传统优势,打出特色牌,我们经过市场调研、论证,拟招商投资兴建农业生态园。

通过规划论证休闲农业生态园的可行性,使其成为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观光农业的发展项目。

  三、主要产品

  主要从事生猪养殖、水产养殖、优质瓜果种植等农业生产经营,其中种植蔬菜,种植西瓜,养殖良种猪,养鱼1等。

农业生态园以果、猪、鱼立体农业开发模式,在山上种植果树,树下套种西瓜,林内养殖生猪,水面养殖鱼。

  四、项目开发条件

  

(一)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良好

  宜庐快速通道的修建,加强了与周边城镇的交通。

乡村公路的完善,

  

(二)市场前景:

  猪肉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肉食品,是我国人民最喜欢吃的传统肉食品,市场需求大。

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蛋质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对猪肉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生猪生产发展较快,纵观整个生猪消费市场,那些无公害的,瘦肉率高,品质好的猪市场十分紧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目前以饲养三元杂交猪为代表的生猪饲养已成为生猪生产的亮点。

该项目将按公司+农户的方式运作,按合同生产,市场较为稳定。

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猪养殖和水产养殖,是落实菜篮子工程,发展畜牧水产业,调整农业结构,保护生态治理环境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西瓜种植一直是我乡主要农业产业,也是我乡的特色农业产业,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优质梨肉质细嫩,特甜,具有良好市场前景。

  无公害蔬菜是当今人们关乎健康的主题。

我们着力于环境治理圈舍夏季冲洗两次,每头种猪日平均排粪水30公斤,育肥猪日平均排粪水15公斤,建沼气处理池,粪池发酵,制成生物有机肥。

俗称农家肥,用于蔬菜及果园区处理。

养殖场远离居民区,自成体系,经过科学设计和建设,合理利用,无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五、选址定点

  农业生态园拟建于xxx村,生态园主体工程建于xxx组,

  六、项目规划

  生态园计划占地总面积300余亩,生猪栏舍占地200平方米,办公楼占地500平方米,成立生猪养殖公司,园区建1个规模养殖示范场,扶持规模养殖或百户示范户,形成集饲养、饲料加工、环境保护、生猪繁殖多功能为一体的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

  生态园采用生态园模式进行观光园内农业的布局和生产,将农业活动、自然风光、科技示范、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集观赏、娱乐、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园区,打造地区具影响力的主题生态景区。

  主要划分为几个功能板块:

养殖区、种植区、观赏、百果园、观赏小道1000米、百果园2500M2

  蔬菜大篷前期300平x5个,逐渐辐射整个村;

  修建观赏小道,突出园林式风格,增加景观性设置;

  果园:

种植特色农作物,设置游客采摘项目,丰富园区产品类型,集中展现当地特色。

七、结论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开发建设是可行的,是低风险,高回报、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

园区分期投入运营后,可通过边收益、边投入的方式,形成良性资本环链。

项目实施单位不断加强宣传,提高园区知名度,同时积极争取纳入县级旅游规划,加强与周边景区的合作,共同开发壮大市场。

并成为宣传地区生态旅游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平台。

因报告是建立在扎实的调研基础上,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以此为基础,争取得到银行资金支持,目前已经开始启动该项目。

  

  观光农业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背景

  黄山区地处黄山北麓,是华东四名(上海名城、杭州名湖、苏州名园、黄山名山)国际旅游线的重要一极,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黄金旅游区的集散地和休闲度假中心。

是集名山、胜水、茂林、幽谷、奇洞、飞瀑于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每年游客量达150多万人次。

仙源镇距离黄山区城区6公里,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历史古迹纵多,生态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仙源镇也是一个农业大镇,是黄山区蔬菜花卉主产区。

  随着全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不再满足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模式,而更加提倡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产生了很多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园区。

观光农业就是利用农业生产过程的知识性、趣味性、可参与性,开发规划出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满足游客需求,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模式。

仙源镇龙山千亩蔬菜基地位于103省道边,拥有500亩钢管大棚蔬菜基地、50亩花卉苗木基地和30亩大棚葡萄园,非常适合开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并以此为契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不仅有利于做大做强黄山区的生态旅游项目,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丰富黄山区旅游项目的需要。

黄山区的旅游项目多以自然风光为主,很少有参与体验性项目,特别是农业体验性项目没有。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游客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增加了黄山区旅游项目,丰富了旅游的内涵。

  2、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需求。

休闲观光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

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拓展农业功能,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

  3、是建设现代化蔬菜基地的需要。

通过完善基础设施、设施装备的集成应用、提升集成配套生产技术水平、示范辐射联动,达到一流的生产水平、一流的产品质量、一流的生产效益,使龙山蔬菜基地成为我区高效生态农业的核心区。

通过展示农业成果、普及农业知识、弘扬农耕文化、传播农业文明,成为我区教育实践的科普区。

  4、是仙源镇旅游兴镇的需要。

旅游兴镇是仙源镇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开发高质量的体验性、参与性、多样性现代农业旅游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产品和独特性卖点,推动全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项目区的现有基础条件

  1、龙山千亩蔬菜基地地位于103省道旁,麻川河沿岸,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生态优美。

  2、基地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现水、电、机耕路、生产用房基本配套;大棚设施齐全,拥有550多亩钢管大棚设施和5亩连栋温室。

  3、基地现有蔬菜、花卉、苗木、果木等产业,品种较为丰富,一年四季产品不断,可满足游客周年观光、体验生活的需要。

  4、基地从xx年开始摸索发展农业旅游模式,近二年到基地采摘或体验农业生产的游客约有xx多人,且多为铜陵、芜湖等外地游客。

  四、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是在龙山千亩蔬菜基地的基础上规划建设一个

  集生产、示范、旅游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休闲旅游现代农业基地。

项目建设集生态农业开发建设、科学管理示范运作、观光了解农业生产,互动参与农事劳作、农产品采摘、获取农业知识为一体,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基地的布局:

  1、以连栋温室为核心的新奇特生产区:

主要生产新奇特蔬菜;

  2、以葡萄园为核心果蔬采摘区:

主要体验采摘樱桃番茄、葡萄为主;

  3、花卉区:

以观赏花卉为主。

  4、生产区:

以钢管大棚为主的蔬菜生产区。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完善。

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和休闲观光旅游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基地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2、引进新的园艺设施装备。

改造连栋温室,新增加温、通风设备,基地配套全部喷、滴灌设备。

  3、科普文化长廊建设:

沿主干道建设拱型科普文化长廊,制作相关的农业知识及黄山区和仙源镇的文化历史知识展板。

沿途建设一些石椅、石桌。

  4、农产品销售店。

主要以销售本基地生产的蔬菜花卉水果为主,兼营其他旅游商品。

  5、附属设施建设。

主要包括大门、停车场、厕所、管理房、休息亭等建设。

五、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估算1、基础设施建设:

30万元;2、园艺设施装备:

20万元;3、科普文化长廊建设:

30万元;4、农产品销售店:

20万元;5、附属设施建设:

30万元;1-5项合计共130万元;

  

(二)资金筹措

  镇、村自筹80万元,申请贵单位资金扶持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1、黄山区每年平均接待游客150万人次以上,保守估计园区每年将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每人在园区消费50元计算(包括特色产品和休闲娱乐),一年旅游收入将达到500万元。

  2、园区通过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发展精品农业,农产花卉、水果、蔬菜品销售收入有望达到1000万。

  3、项目实施后,将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企业,树立黄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特色生态观光旅游,带动乡村旅游业,完善黄山旅游产业链,提高当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增加当地财政税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开发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王坡乡下观村地处平山县东北部山区,天台山南麓,距平山县城22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下观水库移民村。

全村辖2个村民组,28户,110人。

共有丘陵地1600亩,耕地200亩。

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是平山县较为贫困村之一。

  项目区地处下观水库北岸下观村二队自然庄,现有丘陵地900亩,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区至今尚没有通水泥路和动力电,丰富的丘陵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

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核桃生产和散养鸡养殖,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发展步伐。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区地质由于历经多次的地壳运行和长期的剥蚀堆积,形成了南邻水库,东西北三面,北高南低簸萁状的地貌轮廓。

地貌属山地类型,低山、丘陵、海拔500-600米的低山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季节性强,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夏暑冬寒,温差较大。

受大气环流分布的制约表现为春暖夏热秋爽冬寒。

年平均气温12.7度。

年平均降水量560毫米,分布不均,7--9月份降雨占全年降雨量70%.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2750小时,日照率为60%,全年无霜期130190天。

项目区地处滹沱河流域南甸河支流,现有下观水库一座,水资源以地下水、降雨和库存水为主,较为丰富。

项目区植被丰富,没有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良,适合核桃生长发育和散养鸡养殖,是绿色食品的理想生产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主要表现在:

一是交通条件较差。

通往项目区的道路由天台山旅游路桃林村南向东,途径二队自然庄,止于东岭,全长4.5km,仍然是泥土路,宽2至4米不等,蜿蜒曲折,坎坷不平,拖拉机都难以通行,特别是每年三伏多雨季节,更是无法通行,经常断交。

只有拓宽硬化,才能为立体农业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电力较差。

由于资金困难,项目区仅有照明电,没有动力电。

只有架设动力电,才能为浇地、饲料加工等提供廉价动力。

  项目区资源丰富。

一是丘陵地资源丰富。

现有丘陵地900亩,沙土壤土质,有机质丰富,适合核桃树等果树生长。

二是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紧邻下观中型水库,该水库流域囊括天台山,面积达50平方公里,四季有水。

只要修建扬水设施,就可以实现引水上岭,增产增收,造福于民。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小麦玉米养猪等等传统种养业为主,收入较低,仅处于温饱状态。

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行情相对底下、基础设施较差等诸多原因影响,农业效益大幅度下降。

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立体农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1)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交通条件非常优越,项目区距平山县县城22公里,距王坡乡政府所在地东王坡1公里,背靠天台山景区和藤龙山景区,有天台山旅游路、藤龙山旅游路和孟王出县路绕行,只要把项目区内道路宽开硬化,与上述公路对接,项目区就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所在王坡乡又是林业大乡、养殖大乡,东与灵寿县相靠,南有南甸、东王坡集贸市场相邻,西与西柏坡接壤,北与天台山藤龙山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项目区是建设立体农业发展优质种植业的有利区域。

  

(2)自然资源丰富。

项目区内有丘陵地900亩,沙土壤质,土地肥沃,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就可以成为抗旱防涝良田。

同时,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紧邻下观中型水库,四季有水。

可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足够水源

  生态环境较好。

项目区地处滹沱河流域南甸支流,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

有丰富的农业种植、养殖和果树管理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

下观村是移民村,王坡乡对该村发展非常重视,明确了林业站、畜牧站、水利站等涉农部门支持该村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已经形成了支持该村发展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的依据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也是平山县县政府xx年工作重点,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开发丘陵地,强化设施配套,发展林业养殖业循环经济,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的丘陵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由于交通、电力,资金等多方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浪费。

加快移民村科学发展步伐,就必须要依托资源优势。

开发丘陵地无疑是下观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所以,加大投入,尽快开发丘陵地,造福于民,既是下观村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移民群众的具体表现。

开发改造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1)、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3)、项目区坚持岭水林牧路综合治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2、水电措施

  

(1)、灌溉工程:

灌溉系统科学规划,扬水站、机房、管道、阀门、蓄水池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同时,修好排水系统,做到抗旱防涝。

  

(2)、电力工程:

架设动力电,配套机房、变压器等设施,满足扬水、饲料加工等电力需求。

  3、交通措施

  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水泥硬化,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牧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4、林业措施

  丘陵地开发要因地制宜,坚持岭水林牧路综合治理,便于机械作业和果树管理,工程以开水平沟、打鱼鳞坑为主,树种以核桃为主,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5、牧业措施

  立足于鸡粪还田鸡食昆虫相互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以核桃林为活动场地在东岭建设散养鸡基地。

要按养殖场建设设计方案标准,充分考虑风向、排污和生产管理实际需要,搞好选址,建设鸡舍。

  6、科技措施

  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

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7、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架设动力电、宽开硬化道路、兴建水利设施,综合开发丘陵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2)、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核桃、散养鸡鸡蛋等绿色食品,并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3)、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

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全市移民村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建设内容

  1、水电措施:

  

(1)、新建扬水站1座;

  

(2)、新建机房1座;

  (3)、新建200立方米蓄水池4座;

  (4)、铺设管道20km;

  (5)、架设电力线路2.5km;

  (6)、新增100KV变压器1台套

  2、交通措施

  

(1)宽开硬化主干路4.5㎞,设计路宽5m,厚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建桥2座。

  

(2)架桥2座。

  (3)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2km;

  3、林业措施:

开发丘陵地500亩,栽植植核桃树3万株。

  4、牧业措施:

工程设计养殖规模10000只,占地320亩,其中建筑面积1000㎡。

  5、其他:

建设办公室2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

  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420万元。

  其中:

水电措施80万元;

  交通措施200万元;

  林业措施60万元;

  牧业措施50万元

  其他30万元;

  2、资金筹措:

  投资420万元,其中,申请移民专项资金380万元,村集体自筹30万元,群众以劳带资解决10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丘陵,发展核桃树3万棵,五年后,每棵结果至少5kg,年共计增收300万元。

发展散养鸡1万只,每只鸡年产蛋至少10kg,年共计增收100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400万元,人均4万元。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核桃150万kg;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散养鸡鸡蛋1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农业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项目实施后,将促进当地绿色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当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项目实施后,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

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7、项目实施后,极大的增加了广大移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移民村的扶持和关怀。

  8项目实施后,可依托毗邻天台山景区、藤龙山景区的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吸引顾客,成为平山县的有一个亮丽景点。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

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下观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由王坡乡人民政府有关涉农部门和下观村两委要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工程施工和技术指导。

  2、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