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5340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docx

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习题及答案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01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窜向(cuàn)  确凿(záo)  攒成(cuán)

倘若(tǎnɡ)啄食(zhuó)白颊(jiá)

斑蝥(máo)后窍(qiào)脊梁(jǐ)

脑髓(suǐ)竹筛(shāi)蝉蜕(tuì)

盔甲(kuī)荡寇(kòu)倜傥(tìtǎnɡ)

菜qí(畦)bǐ(秕)谷书shú(塾)

寻mì(觅)长yín(吟)轻jié(捷)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签赏。

/一贯表情严肃的女市长今天和蔼可亲。

B.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

/会场上雷鸣般的掌声响彻云宵。

C.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

/乔治看似申士、温柔,实则平庸、懦弱。

D.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这位葛君便很恭敬地向他作揖问候。

(解析:

A.“签”应写作“鉴”;B.“宵”应写作“霄”;C.“申”应写作“绅”。

3.写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排比)

(2)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比喻)

(3)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拟人)

4.文学常识填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本文选自他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

5.央视有一则关于教育的公益广告非常巧妙,广告的宣传语为“关注孩子,不要管住孩子”。

请你根据下面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教育问题,也来拟写一则公益宣传语。

【示例】①“压”苗也不能助长。

②减轻课业负担,关爱孩子成长。

③书包的重量,成长的阻力。

④书包轻一些,身体棒起来。

6.你和同学打算一起去参观“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完成下列任务。

(1)“百草园”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作者童年读书学习的地方。

请仿照上联,根据课文内容拟写出下联。

上联:

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下联:

三味书屋读书行礼打手掌枯燥乏味

(2)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请结合图片完成题目。

①下面对匾上“三味书屋”书法的欣赏,恰当的一项是(B)

A.采用隶书,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B.采用行楷,笔道流畅,潇洒多姿。

C.采用楷书,字形方扁,有折无转。

D.采用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②假如你是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和图片为同学们写几句解说词。

【示例】同学们,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

书屋中间挂着一块大匾,上书“三味书屋”几个大字;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书屋正中是几张桌子,其中一张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1~2段,完成后面题目。

7.第1段“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一句中,“似乎”“确凿”是否矛盾?

为什么?

不矛盾。

“似乎”表示不确定,因为有七八年未见百草园了,记忆有些模糊。

“确凿”表示肯定,因为追忆童年在百草园的生活,又都历历在目。

8.第2段文字前半部分对景物的描写层次十分鲜明,“不必说”侧重于对景物的静态描写,描写顺序是由低到高;“也不必说”侧重于对景物的动态描写,描写顺序是由高到低。

这两个“不必说”是对百草园的整体描写,“单是”则是对局部的描写。

后半部分主要叙述了“我”在泥墙根一带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乌、摘覆盆子四件趣事。

在描写动植物时,作者从它们的颜色、形态、声音、动作、味道五个方面入手,使人感受到了百草园的多姿多彩和无穷乐趣。

9.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

为什么?

【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不能。

“伏”字准确地表现出黄蜂因肥胖而趴在菜花上的情态,而“停”字就无法表现出这种情态。

(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不能。

“窜”字写出了叫天子飞的速度很快,又来得突然,而“飞”字则无法表达出这种意思。

10.“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句话有何作用?

内容上:

说明百草园里趣味之多,表达了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结构上:

承上启下,引出后文对百草园“趣味”的描写。

03  拓展阅读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方 华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

”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

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④春天来了,椿树发芽。

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

一溜烟,就窜上了树的半腰。

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味儿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⑤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

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⑥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

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

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⑦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手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

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

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

“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

”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

“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

”天呀,半块啊。

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

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

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⑧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

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⑨还有,记得刚上学时,校园边有一棵我双手抱不过来的梧桐树,在房檐高的地方开始分叉,分叉处像一张天然的躺椅。

我几乎每天都早早来到学校,爬到“躺椅”上舒舒服服地靠着,或翻看小人书,或闭着眼打瞌睡,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

那天尿急,又不愿从树上下来,就地解决,恰被几个同学看见了,大喊着“流氓”报告了老师。

这件丑事让我好长一段日子在班上抬不起头来。

⑩没人理我的日子,一个人也能在树上寻找乐趣。

拿出父亲打水的井绳、母亲洗衣的捶棒,拴吊在树丫上荡秋千;或爬到山坡上的那棵大树上,鸟瞰村庄或校园里小伙伴们的身影;或将一只只蝉捉入书包里,“知了知了”地博取同学的欢心……

B11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B12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

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1.文章前⑦段围绕童年写了哪两件让“我”得意的事?

(4分)

“我”攀上椿树用竹棍打香椿头;“我”为了得到铁蛋的糕片,攀上大三角枫树梢上取下鸟窝。

(一点2分)

12.根据括号内的提示,回答问题。

(4分)

(1)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结合语境,品味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芬芳的四月”指散发着纯净香气的槐花(1分),表达了“我”对槐花的喜爱以及“我”攀树的愉悦之情(1分)。

(2)听鸟鸣啾啾,感觉绿莹莹的阳光在眼皮上跳动。

(“鸟鸣啾啾”和“绿莹莹”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鸟鸣啾啾”写小鸟的叫声,生动形象,且增加了音韵美,让人身临其境,表现了躺在树上的“我”的惬意情状(1分);“绿莹莹”侧面写出了树叶的茂盛,运用叠词,增加了音韵美(1分)。

13.第⑧段为什么要写“在树上吃的苦头”?

(3分)

丰富文章内容;从侧面衬托了“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在对比的事件中突出“我”攀树的乐趣);引出下文“我”在树上小便的丑事。

(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文题“攀在树梢上的童年”蕴含了作者的哪些情感?

(4分)

对儿时快乐生活和家乡的怀念之情;攀树的得意之情;童年走远的淡淡忧伤之情。

(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王璐琪《那时候有多美》 纪效成《永远的铃声》

动词的表达效果

【典型例题】赏析下列加点动词的表达效果。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参考答案】这段话连续使用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描写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表现出儿童在捕鸟时感受到的巨大乐趣,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技法点睛】动词的运用,无论是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或事物的形象,都能取得形神兼备的表达效果。

赏析动词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联系文章主题思想。

品析动词在句中的作用,首先要考虑这个动词与文章中心的关系,看看是否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2)联系具体人物形象。

在刻画人物形象的文章中要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去把握这些动词的作用。

(3)结合作者思想感情。

好的文章总是有感而发的,品析词语时,要考虑这个词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格式:

(1)运用××动词,描写(展现)了……过程,表现出……。

 

(2)××动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表达了……。

10* 再塑生命的人

01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B)

A.涨红/水涨船高  混淆/混为一谈

B.悔恨/诲人不倦戳破/截然不同

C.抚弄/弄假成真模仿/一模一样

D.桑葚/不求甚解奥秘/懊悔不已

(解析:

A.zhànɡ/zhǎnɡ,hùn/hùn;B.huǐ/huì,chuō/jié;C.nònɡ/nònɡ,mó/mú;D.shèn/shèn,ào/ào。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雾霾天气时很多人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呼吸系统,戴上防尘口罩。

B.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街道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自己上当受骗了。

C.近日,位于福州北峰山区的千年古刹林阳寺的梅花相继绽放,在云雾缭绕下美不胜收。

D.珠中江三地消委会联合发布2016年家电售后服务调查报告称,逾六成人对家电售后规定不求甚解。

(解析:

D.“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此句应用“一知半解”。

3.仿照前面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

(提示:

请以“大海”“天空”为喻体)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朵飘浮的淡淡的云。

4.为迎接即将来临的教师节,你所在的班级准备举行一次以“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1)同学们要在班级门口张贴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请根据所给内容,把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启迪千秋智慧;

下联:

三尺讲台,四季沐雨,传递万世文明。

横批:

百年树人

(2)为了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同学们打算制作一份手抄报,作为送给老师的特殊礼物。

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设计一个报名和四个栏目名称。

示例:

报名:

园丁颂 栏目:

课堂内外

①报名:

园丁之歌

②栏目:

A.老师的一天 B.给老师的话

C.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