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3396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1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docx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

骨伤科环境形象范例

(浙江省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

一、门诊:

一)门诊大厅候诊区:

建有“大医精诚”主题浮雕(如图1-1-1)及“博学、精诚、传承、创新”的八字院训(如图1-1-2),“广施仁术,福泽民众”的医院宗旨(如图1-1-3),“仁心仁术、业精于勤”的医院精神(如图1-1-4)的文字。

浮雕展现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为中医药文化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大医”,在医务人员中倡导“大医精诚”的奉献精神,让员工深刻理解“欲救人而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的道理。

(图1-1-1)

(图1-1-2)(图1-1-3)(图1-1-4)

廊柱上中医格言、名句

(如图1-1-5)

门诊大厅廊柱内容:

1、理伤续断2、仁心仁术3、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4、悬壶济世5、大医精诚6、医乃仁术7、天人合一8、上工治未病9、致中和10、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11、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12、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13、至重惟人命,最难确是医14、医之良,在工巧神圣;医之功,在望闻问切;医之学,在脉药方症15、不为良相,必为良医二)门诊骨伤科宣传展板

1、中医骨伤溯源(如图1-2-1):

中医骨伤科是研究防治由于外伤和其它原因导致的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和疾病的学科,古称疡医、金镞、折伤、正体、正骨科等,近代称伤科学,现统称骨伤科。

其治疗范围包括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内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骨质增生、骨髓炎等各种骨组织及其软组织病变,而其治疗理论与方法的适用范围则更加广泛。

中医骨伤科源远流长,萌芽于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成形于战国、秦汉时代,发展于隋唐宋元,兴盛于明清。

从《黄帝内经》到《伤寒杂病论》,从第一部骨伤科专著《仙授续断秘方》到《世医得效方》,从《正体类要》到《医宗金鉴》,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医骨伤科文化,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的传奇。

(图1-2-1)

2、杉树皮夹板的制作说明(如图1-2-2左):

应用根据所取夹板大小先予以去除粗皮,厚度以固定的骨干、肢体粗细选样,一般以2mm~5mm左右,下肢骨干较上肢骨干厚,上臂较前臂厚。

夹板宽度以伤肢周径的1/4减去1~1.5cm为宜。

 夹板的四缘应予以削光滑,并塑形。

张氏特色杉树皮夹板常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桡尺骨干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小儿股骨干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股骨粗隆(颈)骨折及掌足指趾骨折等。

(图1-2-2)

3、杉树皮夹板主要优点(如图1-2-2右):

1)质轻,透气、价廉、个体化制作。

2)一般仅固定骨折远端1个关节,便于功能锻炼,达到动静结合。

3)符合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

4)取材方便、制作简单、可塑形又能防止骨折移位,能保持复位后的骨位。

5)轻便透气,各夹板间有一定间隙,便于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对固定松紧度可及时调整,可减少因固定而引起的循环障碍,较石膏固定肿胀消退快,疼痛缓解早。

治疗中并发症较少。

6)取材方便,简单经济,治疗费用较低,便于临床护理、拍片观察,适用于各级医院。

 

4、杉树皮的特性(如图1-2-3):

杉树皮的韧性,杉树皮在弯曲时不易折断,具有良好的韧性。

临床中,我们用杉树皮小夹板、桃花纸、绷带、胶布组成的外固定器,能有效起到骨折修复期间所需的外部支

撑架作用,且质轻,固定后影响骨折愈合的剪力小。

杉树皮的可塑性:

杉树皮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制成各种规格的外固定夹板,完全个体化制作。

新鲜树皮制成的夹板,固定后能够按照外伤肢体的轮廓自然塑形,能够适应肢体的生理弧度,尤其对关节间和近关节骨折的固定,它既能够起到牢固的固定作用,又可以避免因固定对关节骨突的压力,亦不影响关节的定向活动。

杉树皮的弹性:

它能够承受肌肉的张缩压力,随肌肉张缩所产生的变化形成弹性变形。

这种弹性变形的反作用力同固定的束缚力构成了矫正断骨残余移位的矫形力和维持对位的固定力,有效维持固定并能进行功能锻炼。

临床应用证实,杉树皮作外固定材料,对皮肤无不良刺激,不会产生皮肤过敏。

(图1-2-3)

5、整骨复位手法(如图1-2-4):

整骨复位手法整骨复位手法,古名正骨法,接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

“谓使已断之骨合拢一处,复归于旧也。

”这里也包括关节脱位复位手法在内,为医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进行技术操作,使移位的骨折端还复到解剖位或功能位;使脱位的关节归还原位。

由于用复位手法治疗古镇和关节头尾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组织损伤少,骨折愈合快,功能恢复好,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等优点,故为治疗有移位骨折和关节脱位重要手法。

(图1-2-4)

6、整骨推拿法(如图1-2-5):

祖国医学推拿有数千年的历史,在骨伤科疾病的应用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骨伤科的诊疗素以手法与药物并重见称,推拿亦名按摩,时术者主要用双手在患者体表的经络、穴位、筋骨、关节等各种疾病,整骨推拿法,是用推拿法治疗出骨折,关节脱位之外的各种急慢性损伤性疾病和因损伤兼感受风寒湿而败的筋骨痹症,并有助于损伤急证的应急救治和伤骨的康复。

(图1-2-5)

7、张氏治伤接骨技术精髓整体辩证手法整复杉皮固定内外兼治骨筋并重动静结合功能锻炼 (如图1-2-6)

8、张绍富骨伤学术特点(如图1-2-6)

一、诊伤特色:

重全身、察局部、详查病情;

二、手法特色:

重手法,求灵巧,以巧胜拙;

三、固定特色:

超关节、小夹板、固定灵便;

四、用药特色:

审部位、辨虚实、注重胃气。

 

(图1-2-6)

9、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杉树皮夹板制作与固定固定方法(如图1-2-6):

骨折复位满意后,前臂衬桃花纸,然后在患肢掌、背、尺、桡侧放置杉树皮夹板,夹板近端达肘横纹下二指,桡侧块达第一掌指关节,尺、掌侧块平腕横纹。

夹板间均留有1cm间隙,用橡皮膏胶带螺旋粘贴固定夹板,外用中号绷带包扎固定。

使腕关节掌屈150~300,患肢屈肘900,掌心朝上,用三角巾悬挂于胸前。

 

10、桡尺骨骨折夹板制作方法

(如图1-2-7):

   

杉树皮夹板4块,上端与肘横纹下2cm平,背侧板下平掌指关节,掌侧板下平腕横纹,桡侧板下至第一掌指关节,尺侧板下平腕横纹。

  

固定方法:

   

整复后,术者将前臂处于旋后位,适当牵引,助手站于患肢外侧,在患处敷贴伤膏,用桃花纸包2~3层。

按背、掌、(图1-2-7)

尺、桡侧的顺序放夹板。

然后用胶布从上而下螺旋型固定。

再用绷带自上而下螺旋型包扎至远端,绷带从背侧绕过虎口、掌面多圈,后用胶布加固。

然后用三角巾兜住患肢前臂、掌腕部,悬挂90度前臂旋后位于胸前。

 

注意事项:

   

1)注意前臂手指血运及皮肤是否有麻木感。

2)注意前臂于旋后位固定(手掌心向上)。

    

11、肱骨外科颈骨折夹板(如图1-2-8):

制作方法:

取杉树皮夹板四块,内、外、前、后各一块,前、后、外侧板上至肩峰下至肘部,其中前侧板长度以肘关节屈曲不受限为度,内侧板上至腋窝,下至肘部。

夹板长、宽、厚度制作好后,根据肢体粗细、肩关节形状予以塑形,使固定的杉皮小夹板与肢体贴切。

固定后观察事项:

1)注意腋窝部是否卡压,是否有前臂手指皮肤麻木及手指血运障碍等情况。

2)屈肘时前侧夹板是否对肘部皮肤压迫。

3)绕过胸壁绷带是否太紧,致胸闷、气急。

(图1-2-8)

12、骨伤常用手法

    

   

        

拔伸手法 折顶手法回旋手法端提手法

                                                                     

 

  

     

 捺正手法         分骨手法            屈伸手法           纵压手法

 

二、病区:

一)走廊:

利用门诊、医技和住院部的连廊形成中医文化廊,展示了中医发展历史、中医养身保健、张氏骨伤特色疗法等。

包含展板、展柜和院史展示区三部分。

 

1、展板区展示中医历史、养生保健等知识(如图2-1-1、如图2-1-2、如图2-1-3),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弘扬中医文化,传播中医理念。

(图2-1-1)(图2-1-2)

(图2-1-3)

2、展柜区展示百草膏(如图2-1-4)、太乙针等张氏特色制剂,杉树皮夹板(如图2-1-5)、张绍富先生处方、中药饮片(如图2-1-6)等,以实物形式来普及中医药知识、宣传富阳骨伤特色。

(图2-1-4)(图2-1-5)(图2-1-6)

3、院史展示区(如图2-1-7)24小时开放的全天候院史馆:

展示了张氏骨伤与医院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图2-1-7)

二)病房:

悬挂杉树皮小夹板治疗肱骨、前臂、指骨等骨折的图解和张绍富先生研制的艾火薰针及益肾糖浆、丹参蔓荆散等中药图谱(如图2-2-1)。

(图2-2-1)

文字示例:

1、骨折病人的饮食原则骨折病人三个不同时期的饮食原则  

早期(1-2周):

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瘀为主。

中医认为:

“瘀不去则骨不能生”。

饮食配合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品,如骨头汤、肥鸡等。

在此阶段,食疗可用三七10克,当归10克,肉鸽1只,共炖熟烂,汤肉并进,每日1次,连续7-10天。

中期(2-4周):

此期治疗以和营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续筋为主。

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高营养补充,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食疗可用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或牛排骨250克,炖煮1小时以上,汤肉共进,连用两周。

后期(5周以上):

此期通过补益肝肾、气血,舒筋活络,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灵活运动康复。

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能饮酒者可选用张氏养血舒筋露等。

食疗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苡米50克。

将骨碎补与续断先煎去渣,再入余两味煮粥进食。

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2、骨折病人康复有“三忌” 

一忌多吃骨头:

肉骨头主要成分是钙和磷,若骨折后过多吃排骨、喝骨头汤,就会促使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高,有机质比例失调,就会对骨折的早期愈合产生阻碍作用。

二忌多补钙质:

钙是构成骨骼的重要原料。

骨折不是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并不缺钙,增加钙的摄入量并不能加速断骨的愈合。

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还有引起血钙增高的潜在危险。

所以,只要按医嘱加强功能锻炼和尽早活动,就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利用,加速骨的愈合。

三忌少喝水:

由于卧床病人活动少,肠蠕动减弱,如饮水减少,就很容易引起大便秘结;长期卧床,小便潴留,也容易诱发尿路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所以,卧床的骨折病人应尽量多喝水。

 

3、骨折病人怎样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关节活动障碍最主要的措施。

所谓早期,是指受伤或手术后3周或6周以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年龄、骨折的部位及程度来决定。

首先是抬高患肢,消除肿胀,同时进行未固定的关节锻炼。

上肢或下肢骨折时,必须每天活动手指或足趾等未固定关节。

此外还应作肌肉收缩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主动多次做固定肢体的肌肉收缩,每次约20分钟,这样可以消除肿胀,减少肌肉粘连、萎缩,给骨折部位造成一定的生理压力,促进骨折愈合。

总之,病人骨折后在医院作了复位、固定后,不要以为万事大吉了,必须根据医生指导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才有利于肢体的康复。

 4、骨折后长不好是什么原因

人体骨骼具有很强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一般经过3~6月后,都能长好。

但也有少数病人不能如期长好,医学上称为骨折延迟愈合或骨折不愈合。

其原因颇多,主要有:

一是病人年龄大,体质差,营养不良;二是伤情严重,局部血液供应差;三是骨折部位特殊。

如胫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腕舟骨中间及股骨颈,血液供应较差,骨折后有相当比例不能如期愈合;四是骨折端之间有肌肉、肌腱或其他组织嵌入,影响对位;或治疗不及时,处理不妥当等医源性因素。

五是骨质本身病变。

病理性骨折,即骨骼本身有肿瘤、感染等病变,如果不针对病因处理,骨折不易长好。

 5、骨折后功能锻炼很重要  

骨折治疗三步曲“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有人用“三分治疗,七分锻炼”来形容功能锻炼,可见其重要性,那么功能锻炼到底有哪些意义呢?

1)促进消肿,防止关节粘连和僵硬。

功能锻炼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肿胀消退,减少关节液渗出。

同时防止了因关节本身及软组织粘连所造成的关节僵硬。

2)促进骨折愈合。

伤肢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可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骨折部更为稳定,同时改善骨折部的营养促进骨折的愈合。

3)促进血液循环。

功能锻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4)减少并发症。

经常活动锻炼,可以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关节僵直及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 

6、骨折后慎防肌肉萎缩  

骨折的治疗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三个基本步骤。

其中骨折的固定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这就意味着患肢将在数周、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被限定于某一体位而不能活动。

患肢的骨骼肌因得不到足够的力学刺激,新陈代谢大大降低,废用性萎缩,出现肌肉萎缩的并发症。

而骨骼肌的萎缩同时又限制了关节、肢体功能的恢复。

防止肌萎缩最有效的方法即是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最大限度减轻肌肉的萎缩。

骨折愈合后,随着全身情况的改善和积极的功能锻炼,萎缩的肌肉可恢复正常的形态和肌力。

 

7、怎样预防“牵拉肘”

小儿桡骨头半脱位俗称“牵拉肘”。

因小儿肘部韧带松弛,牵拉前臂不当,可使韧带卡在关节内而出现半脱位,多见于4~5岁以下的幼儿。

表现为幼儿手臂牵拉后患手不肯取物和肘部活动,拒绝别人触碰,肘略屈位,不敢伸直于旋前位,桡骨小头处略隆起,局部有压痛,但无明显肿胀和畸形。

例如下台阶时为防止幼儿跌到而牵拉前臂,冬春时为使幼儿胳膊穿过衣袖而牵拉前臂等等,这些动作稍有不当,即可出现牵拉肘。

牵拉肘预防的关键在于避免用力牵拉幼儿前臂。

牵拉肘一旦发生,则易复发,经复位后,注意1周内避免再次牵拉患臂。

 8、颈椎病的几个信号      

猝倒:

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可很快清醒站起,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

可伴有头晕、恶心、出汗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这是由于颈椎增生性改变压迫椎动脉引起基底动脉供血障碍,导致一时性脑血供应严重不足所致。

  

高血压:

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增高或降低,但以血压增高为常见,称为“颈性高血压”。

这与颈椎病所致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和交感神经受刺激发生功能紊乱有关。

  吞咽障碍:

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异物感,少数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这是由于颈椎前缘骨质直接压迫食管后壁而引起食管狭窄,或因颈椎病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食管痉挛或过度松弛而出现的症状。

  

视力障碍:

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不等大,甚至视野缩小、视力锐减。

这与颈椎病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发的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性病损有关。

  

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早搏等心律失常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误认为冠心病。

这是颈背神经后根受颈椎骨刺激和压迫所致。

 

9、前臂骨折功能锻炼功能练习分以下四式:

(1)握拳:

外固定后,即鼓励病人作握拳活动。

握拳时,伸屈手指必须尽量用力。

待手部肿胀基本消退,可以握紧拳头时,开始做肘关节活动。

(2)小云手:

患侧下肢向前方跨半步,患手紧握拳,前臂中立位,健手托患腕,送患肢斜向健侧的前外方伸出。

此时患侧膝伸直,健侧膝屈曲。

然后前臂由健侧转向患侧,患侧膝由伸变屈,健侧膝由屈变伸。

两臂亦由伸变屈。

回到胸前。

如此反复练习,逐步增大肩、肘关节的活动范围,待患肢有力,不需扶托时,再做大云手活动。

(3)大云手:

两足分开与肩同宽,患手紧握拳头,以健侧带动患侧,两臂交替做云手动作,一直练到骨近达到临床愈合。

(4)反转手:

去除夹板后,做反转手锻炼以恢复前臂旋转功能。

下肢前弓后蹬,手指伸开,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位,由腋后伸向前出。

而后外展内旋,从背后收回至腋下。

在此活动中,前臂由旋后经旋前又回到旋后位,上下肢体配合动作,上左腿出右手,收左手。

上右腿出左手,收右手,召引反复运动,以健侧带动患侧。

 

10、中医骨伤科主要治则手法:

无论对骨折、脱位、筋伤、内伤等,手法是正骨之首。

系缚:

手法复位后,需固定一段时间,需用杉木板、竹帘、小夹板等系缚固定。

药治:

即药物疗法。

可分内治、外治,外治又可分外敷和熏洗,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筋等。

手术:

手术治疗为我国历代骨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

春秋战国,扁鹊已开始做“剖胸探心”手术,并有“以刀刺骨”的手术记载;东汉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唐蔺道人用快刀“取开”使骨折复位等,在史书与医书上均有记载。

导引:

导引乃古代医家用来治病和防病之重要手段。

如华佗所创“五禽戏”等,发展至今即为功能锻练。

 

11、最早的全身麻醉文献危亦林(1277——1347年)所著的《世医得效方》中记载:

在施行金疮与正骨手术时,大量运用了乌头、蔓陀罗等中药麻醉。

据《世医得效方》卷十八所载,有麻药方“草乌散”,药物主要有:

猪牙皂角、木鳖子、紫金皮、白芷、半夏、乌药、川芎、当归、川乌、茴香、木香、草乌等,书中不仅说明施行某种手术需要某几种麻醉药,而且提出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和出血情况来决定剂量。

其内容之详细是《后汉书.华佗传》所不能比拟的。

华佗虽然最早发明了麻醉术,使用“麻沸散”进行手术,但华佗著作及其“麻沸散”方皆早亡佚。

欧洲19世纪中叶发明现代麻醉药以前,日本外科医生华冈青州曾于公元1805年使用蔓陀罗做手术麻醉剂,当时被誉为世界麻醉史上的先例,其实他比危亦林晚了四百五十多年。

可见危氏所著,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全身麻醉文献。

 

三)住院大厅壁画(如图2-3-1):

设有富阳张氏四代行医图(如图2-3-2),中国古代骨伤故事图(如图2-3-3)。

(图2-3-1)富阳市中医骨伤张氏医术历史悠久,经世代传承,其古代传承谱系已无可追溯。

从清代迄今,至今已一百五十余年,大抵为宗族传承和师徒传承:

张永积→张士彬、张士芳(张郎生,1855-1924)→张清高(张阿毛,1889-1952)→张绍富(1922-1992)→张玉柱(1948-)、张培福(1940-)、张培祥(1942-)、张玉明(1953-)、张玉良(1962-)、孟春(1963-)、毛权(1963-)、王国平(1956-)等。

(图2-3-2)

(图2-3-3)

 

三、标识

1、院徽(如图3-1)

院徽设计采用古代文字“骨”为主题,加以现代行书体,“富阳骨伤”组合而成,图案与院名表达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主题鲜明。

刻印“骨”字取古代籀(音zhou宙)文,属大篆与小篆之间,寓意中医骨伤历史悠久,既富有古意,且动感性强,字形笔划中多次出现“人”字,意示医院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敢为人梯,福泽民众的道德理念,意示继承传统中医文化和传承文明。

 

(图3-1)  

 2、标准院名(如图3-2) 

       

(图3-2)

 3、标准色系:

主色调(如图3-3):

石绿色,代表生命活力与健康 

(图3-3)

 辅色调:

褐红色代表中医药传统文化。

色彩来源(如图3-4):

    

                   

   

(图3-4)

使用于文化建设标识(如图3-5)。

(图3-5)

 

四、设计

设计理念:

我院通过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努力用有形的形象来寓意和展现无形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范,展现富阳骨伤的传承创新发展,宣扬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

设计元素:

医院装饰设计中充分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元素(如图4-1)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特色的符号(如图4-2),渲染浓厚中医文化氛围。

(图4-1)(图4-2)

设计特点:

1、中国元素显现:

从整体建筑到内部陈设装修装饰都蕴含着中国传统建筑和装饰的元素。

2、中医内涵丰富:

我院建筑群楼相互之间融合一体,彰显了中医“天人合一”的理念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图板等内部宣传内容都有丰富的中医内涵。

3、有形蕴含无形:

努力用有形的形象来寓意和展现无形的核心价值与行为规范。

4、总体结合自身:

结合医院特色和条件来设计。

 

五、标志:

标志性构筑物:

建有张绍富先生铜像(如图5-1)、“理伤续断”石、“苍生大医”雕塑(如图5-2)。

张绍富(1922-1992)先生为张氏正骨术第四代传人,系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浙江省名老中医、主任中医医师、富阳市中医骨伤医院创始人。

他自幼从父习医,刻苦钻研,使祖传医术发展成为理论体系完善、学术内涵丰富、疗法独树一帜的中国中医骨伤科的重要学术流派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慕名就医者来自全国各地、港澳地区和日美等国。

他把高超的医术无私奉献给成千上万的骨伤患者,把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代。

他生前有“富春江畔活华佗”、“白求恩式好医生”之称。

(图5-1)(图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