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63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

工程西起四川普光气田,跨越四川、重庆、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6省2市,管道总长2170千米,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川气东送线路示意图

(1)指出影响川气东送工程线路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

(2)简述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与乙地区相比,甲地区发展工业的地理优势有哪些?

【答案】

(1)城市分布(消费市场) 乙经济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甲经济区天然气资源丰富,但经济欠发达,人口密度小,对能源的需求量小,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2)缓解乙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优化该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减轻乙地区的环境污染。

(3)甲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

劳动力丰富廉价;经济发展潜力大;政策支持;市场广阔。

【解析】第

(1)题,从线路图可以看出,川气东送工程沿着城市分布,说明了线路布局的主要因素是城市分布。

分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的原因主要从能源生产和能源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甲经济区位于西部内陆,天然气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小。

乙经济区位于东部平原地区,区能源相对贫乏,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

(2)题,川气东送工程对乙地区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改善大气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甲地区比乙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主要结合工业区位因素从能源、土地、劳动力价格和、政策、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在沿海滩涂上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

资料二 “皖电东送”工程每年可从安徽淮南(我国重要能源基地)向上海输电500亿度。

资料三 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地图

(1)分析盐城湿地广布的原因。

(2)说明盐城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的理由。

(3)分析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4)说明实施“皖电东送”工程对上海市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沿海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海水倒灌;降水较丰富;河水泛滥等。

(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

河湖众多;临近上海等大城市有利于渔业发展。

(3)地处我国中东部,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但能源缺乏的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4)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等。

【解析】第

(1)题,盐城地处沿海地带,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丰富,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海水倒灌以及河水泛滥等原因,使得湿地广泛分布。

(2)题,盐城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加上劳动力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

长江三角洲河湖密布,临近上海等大城市,有利于渔业发展,成为鱼米之乡。

第(3)题,淮南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淮南地处我国中东部地区,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由于东部沿海地区能源缺乏,能源市场需求量大,淮南煤炭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

第(4)题,“皖电东送”工程从安徽淮南向上海输电,缓解上海市能源供应紧张,调整上海市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上海市经济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产业发展。

由于电力清洁,“皖电东送”工程有利于改善上海市大气环境质量。

3.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左图“四大工程示意图”和右图某输气管道二线走向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

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我国积极参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        

A.扩大出国劳工规模,缓解就业压力        B.拓展国外市场,赚取外汇

C.保证我国的油气进口,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D.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援助友好邻邦

(4)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

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

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答案】

(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2)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3)C

(4)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解析】

(1)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

(2)结合图示中四大工程的分布图可以看出只有“西气东输”工程东西跨度最大,经过了我国的季风与非季风区,沿线的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青藏铁路”完全集中在青藏高原之上,是属于四大工程中经过地地形单元最为单一的工程。

(3)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相对短缺,积极开发中亚的油气资源,可保障我国的能源进口,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第(4)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说明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能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说明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促进减排降污。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17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①                 

②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③                 

④                      

原因

⑤                 

⑥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3)要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还应采取哪些节水措施?

 

【答案】:

(1) 

调水工程

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

水资源南北差异的气候原因

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

北部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少雨

单位调水量耗能

大小

原因

地势起伏较小(或地势南高北低)

地势南高北低,向南调水需要逐级调水

(2)满足生活用水(或促进社会发展);促进工农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适当提高水价;提高节水意识等

【解析】: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调整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均匀,结合题目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美国加州北水南调工程并参考题目所给图文信息获取回答题目的有效信息进行两个工程的对比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水资源调配对调入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缓解供水紧张状况的主要措施包括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节流是主要的分析角度,除了产业结构、技术措施外还包含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5.下图中a、b、c三条线代表途经江苏的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图示地区而言,属于资源调出的是________工程,属于资源调入的是________工程。

(填字母)

(2)a、b、c三大工程中,全程沿线地区植被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____工程,沿线植被的变化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3)请简述b、c两工程的建设对江苏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

解析:

读图可知,a线代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b代表西气东输工程,c代表西电东送工程。

西气东输全程沿线地区植被变化最显著,沿线植被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对调入区来说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答案:

(1)a b、c

(2)b 从沿海到内陆

(3)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工业结构调整等。

6.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南四湖地理

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南四湖及周边地区1982年与2012年各景观类型面积统计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南四湖水量增加,使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增加,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缓解用水紧张局面;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调整工业结构,减少水污染企业比重;完善法律法规,污水达标排放;发展科技,更新设备,改善生产工艺,实行清洁生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解析】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增大,会对周边地区的气候、湖区生态环境、湖区通航以及发展水产养殖业和旅游业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2)由材料可知,南四湖沿湖地区的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可能带来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沿湖地区工业发展措施可以从清洁生产、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等方面作答。

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江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流域生态环境建设是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关键。

上游流域存在着水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除此之外还有经济落后,治污能力差;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任务重;移民安置遗留问题多,解决较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中线工程给该地区提出了高标准的环境要求,同时给该地区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

材料二  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简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河南郑州到焦作段走线发生较大弯曲最可能的自然原因。

(2)依据材料一分析水源地为保障水质安全应做的工作。

【答案】

(1)避开山地地形,使水能自流。

(2)做好污水处理和达标排放;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做好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封山育林;加强库区的绿化和美化。

【解析】

(1)主要从地形方面进行分析。

(2)水源地为保障水质安全应做的工作应从预防和整治两方面进行思考,可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回答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中俄原油管道示意图。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过去选择铁路运输,现在选用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3)简要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答案】

(1)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好,管理方便。

(2)冻土、低温、地形地质复杂、生态脆弱。

(3)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渠道,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中俄的经贸往来。

【解析】本题考查管道运输的特点和修建困难以及修建意义,以及读图分析能力。

 

(1)管道运输在地下,一般适合长距离输送石油、天然气、水,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好,管理方便。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的困难,应从沿线地理环境特征角度分析。

据图可知,中俄输油管道纬度高,气温低,存在冻土层,且穿过大兴安岭,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

 

(3)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应从环缓解能源紧张、保证能源安全角度分析。

即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渠道,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缓解我国能源紧张,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中俄的经贸往来。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煤炭预测资源总量为2.19 万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0.6%,“疆电入川”是新疆煤炭资源大力开发及能源外运的重要举措,每年可转化煤炭3300万吨,向四川输送1000 万千瓦的电力。

锦苏特高压输电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它代表了当今世界直流输电技术的最高水平。

(1)从地形、气候、植被方面,简述“疆电入川’’输电线路沿线的自然地理特征。

(2)说出新疆大力开发煤炭资源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3)说明建设“疆电入川”输电工程的原因。

(4)简述锦苏特高压输电工程对东部地区的意义。

【答案】

(1)地形:

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气候:

由东南向西北,降水逐渐减少,年均温逐渐降低,年温差逐渐增大。

植被:

由东南向西北,由森林向草原再到荒漠变化。

体现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变化规律。

(2)生态问题:

地表沉降;土地退化,沙尘暴频发;煤矸石污染环境等。

措施:

回填采空区;保护好表层土;及时进行复耕;开展煤矸石等废弃物的再利用。

(3)四川能源结构以水电为主,水电因径流的丰枯水期而不稳定。

“疆电人川”可充分保障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及西电东送电力的稳定输送。

(4)为东部长三角地区及沿线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改善大气质量。

【解析】第

(1)题,从地形上看,新疆的盆地地形,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大巴山,进入四川盆地。

沿线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从气候上看,新疆属于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川盆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气温均有明显差异。

从植被上看,由新疆的温带荒漠到温带草原再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植被变化分异规律。

(2)题,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会造成地表沉降,土地退化,植被破坏,沙尘暴频发,煤矸石也会污染环境等。

第(3)题,四川省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水电生产基地,也是西电东送工程中线输电线路的能源输出地。

水电局因径流的季节变化而不稳定,“疆电入川”可充分保障四川枯水期电力供应及西电东送电力的稳定输送。

第(4)题,锦苏特高压输电工程给东部地区提供清洁能源、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