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3362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docx

《古代汉语》下纲要汇编

《古代汉语》(下)纲要

一、语音

(一)破读

食:

拿食物给人吃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子路从而後》p.606)

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五蠹》p.666)

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齐桓晋文之事》p.638)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许行》p.640)

无衣无褐。

(《诗经·豳风·七月》)

冠:

“许子冠乎?

”曰:

“冠。

”曰:

“奚冠?

”曰:

“冠素。

”(《许行》p.641)

(二)通假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劝学》p.651)

逝将去女。

(《硕鼠》)

“逝”通“誓”,发誓。

“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

(《七月》)

“剥”通“攴”,击、打。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孟子·梁惠王上》p.1077)

“直”通“特”,仅仅、只。

古音:

定母职部。

在现在汉语普通话里,“直”的声母是zh,“特”的声母是t。

但两者在上古是同音的,这反映了“古无舌上音”。

二、词汇

(一)实词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齐桓晋文之事》p.632)吝惜,吝啬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p.633)吝惜,吝啬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602)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行行重行行》p.957)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鲍照《拟行路难》p.969)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p.978)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持、拿着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范仲淹《岳阳楼记》)持、拿着

五音比而成韶夏。

(《情采》)并列,这里是配合的意思

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天论》p.655)迫近

尧舜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

(屈原《哀郢》)迫近

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

(宋玉《风赋》)迫近

冥火薄天,兵车雷连。

(枚乘《七发》)迫近

南薄鷰派,北极雷澱。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p.754))迫近

然。

诚有百姓者!

(《齐桓晋文之事》)真、果真

是诚何心哉?

(《齐桓晋文之事》)真、果真

滕君,则诚贤君也。

(《许行》)真、果真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谋攻》)危险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危险

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

(《东门行》)只,仅仅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李白《蜀道难》)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只,仅仅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许行》p.643)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

(《谋攻》)匹敌、相当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

(《劝学》p.651)

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焦仲卿妻》)如此、这样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如此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蜀道难》)此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卫风•氓》915页)

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30页)

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

(曹植《赠白马王彪》)

吾自发寒雨,全行日少。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王勃《滕王阁序》)刚、才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

(《许行》)背

南则积山万状,负气争高。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恃、倚仗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吴均《与朱元思书》)依仗、倚仗

出东门,不顾归。

(《东门行》)返回、归来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行行重行行》)返回、回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与、和

三子者出,曾晳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动词,后出

子路从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从而后》)动词,落在后面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屈原《离骚》)君主、帝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回旋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燕歌行》)回转、扭转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李商隐《安定城楼》)回转、扭转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

(杜甫《北征》)回荡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运转

西则回江永指,长波天合。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p.752)迂回、曲折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p.1015)迂回、曲折

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曹植《赠白马王彪》)就,走上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屈原《离骚》)动词,跟上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王勃《滕王阁序》)动词,到尽头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王勃《滕王阁序》)动词,穷尽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高适《燕歌行》)动词,穷尽

南薄鷰派,北极雷澱。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动词,到达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屈原《哀郢》)动词,至、到

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

(曹植《赠白马王彪》)渡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渡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王勃《滕王阁序》)雨雪停止天放晴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雨雪停止天放晴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五蠹》)希望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

(屈原《离骚》)希望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借,凭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

(《齐桓晋文之事》)走向

修橹、轒辒,具器械。

(《谋攻》)预备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郑伯克段于鄢》)备办、准备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横渡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岭。

(李白《蜀道难》)渡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边庭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高适《燕歌行》)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陶渊明《桃花源记》)

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七月》)很、非常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采薇》)很、非常

皇父孔圣,作都于向。

(《十月之交》)很、非常

毅武孔猛,袒裼身薄。

(枚乘《七发》)非常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生民》)满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屈原《离骚》)更加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王安石《孤桐》)更加

夫古之让天下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五蠹》)离开

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

(屈原《哀郢》)离开

严霜惨节,悲风断肌,去亲为客。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离开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距离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氓》)渡水

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

(屈原《哀郢》)渡水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谋攻》p.612)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五蠹》p.664)

曰:

“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齐桓晋文之事》p.636)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王勃《滕王阁序》)优美的、雅的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王勃《滕王阁序》)优美的、雅的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王勃《滕王阁序》)盛大

神物怪疑,不可胜言。

(《七发》p.825)

凌跨长陇,前后相属,带天有匝,横地无穷。

(《登大雷岸与妹书》p.751))

曰:

“奚冠?

”曰:

“冠素。

”(《许行》p.641)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焦仲卿妻》)白色的丝织品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伐檀》)白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劝学》p.650)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屈原《离骚》)脚印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

(《生民》)足迹,脚印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焦仲卿妻》)辞别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焦仲卿妻》)

舜其信仁乎!

乃躬藉处苦而民从之。

(《历山之农者侵畔》)确实、的确

苟余情其姱信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屈原《离骚》)诚然、的确

苦辛何虑思?

天命信可疑。

(曹植《赠白马王彪》)确实、的确

信可以神居帝郊,镇控湘、汉者也。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真的、的确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诚然、的确

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齐桓晋文之事》)换,更换

否,以粟易之。

(《许行》)换,交换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

(《五蠹》)轻视

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

(《生民》)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屈原《离骚》)过错、罪责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屈原《离骚》)过错、罪责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动词,赞同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等待

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

(宋玉《风赋》)顺着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齐桓晋文之事》)攀缘,攀登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

(屈原《离骚》p.795)脚后跟

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

(《许行》)走到

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

(萧统《〈文选〉序》)继续

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屈原《离骚》)动词,合

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原《离骚》)动词,合

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

(《焦仲卿妻》)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

(《情采》)凭借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起,站起来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兴起

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起,发生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王勃《滕王阁序》)创制

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由于

仰观天色改,坐觉妖氛豁。

(杜甫《北征》)副词,顿

(二)虚词

连词,用在主谓结构中间,表示该主谓结构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例如: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从而后》)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逍遥游》)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逍遥游》)

代词,这。

例如: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代词作定语

连词,相当于“而”。

例如:

玄黄犹能进,我思鬰以纡。

(曹植《赠白马王彪》)

代词,这。

例如:

是诚何心哉?

(《齐桓晋文之事》)

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齐桓晋文之事》)

否,吾何快于是?

(《齐桓晋文之事》)

吾惽,不能进于是矣。

(《齐桓晋文之事》)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代词,复指前面的“尔”。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逍遥游》)

是心足以王矣。

(《齐桓晋文之事》)

(三)同源词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氓》)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

(《诗经·魏风·伐檀》)

三、语法

(一)词类与句法

1、词项跨类衍生

(词类活用)

动词的双系用法与单系用法:

动词的双系用法就是通常所说的使动用法。

“系”和“向”的含义:

吕叔湘(1946《从主语、宾语的分析谈国语句子的分析》)提到动词的“系”。

他说:

一个具体的(《汉语语法论文集》469页)朱德熙提到动词的“向”,吕氏的“系”和朱氏的“向”含义相同。

我们区分“系”和“向”。

“系”的含义不变,而“向”就是动作的方向。

古汉语某些动词既可以是双系的,又可以是单系的,但后来只继承了其单系用法,而且古汉语中动词的双系用法表示的动作的方向与其单系用法表示的动作的方向正好相反。

因此人们往往把动词的双系用法称为“使动用法”,认为动词表示的动作是主语促使宾语发出的,动词的宾语是动作的施事。

对于同一动词的双系用法和单系用法,我们似乎可以认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施事成分作宾语和施事成分作主语的不同。

但古汉语里双系用法一般总是出现与单系用法不同的主语。

也就是说,与单系用法相应的施事宾语句并不是无主语句。

现代汉语中的单系动词(不及物动词)带施事宾语一般是无主语句。

例如:

来客人了。

台上坐着主席团。

客人来了。

虽然汉语的主宾语不是依据施受关系而定,施事成分也可以作宾语。

但在动词的双系用法中动词表示的动作仍然是主语指向宾语,只不过其方向与单系用法表示的动作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已。

换句话说,这属于词法问题而不是句法问题。

例如:

“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来”是“招徕”、“招致”,动作是隐含主语发出的,而不是它后面的宾语。

王力《自动词与使动词的配对》区分词法和句法问题,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也采用这种处理办法。

刘又辛《使动、意动说商榷》认为通常所谓使动用法就是词法问题而不是句法问题。

刘又辛举了下面的例子:

君子远庖厨。

是“人远离庖厨”,而不是“君子使庖厨远”,因为庖厨是不能移动的。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谋攻》)使动用法,分别是“使……完整”、“使……破”保全、攻灭、

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齐桓晋文之事》)使动用法,“使……朝见”朝服、臣服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宋玉《风赋》)使动用法,使来,招致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形容词作使动降伏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远离

襟三江而带五湖。

(王勃《滕王阁序》)襟:

上衣的前摆。

带:

衣带。

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秋水》)少、轻:

形容词作意动,分别是“认为……少”、“认为……轻”的意思。

轻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小国寡民》)形容词作意动

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

(《历山之农者侵畔》)“以……为贤”、“以……为圣”

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为什么不应看成词类活用?

三子者出,曾晳後。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路从而後。

(《论语·微子》)

雩而雨,何也?

(《天论》p.657)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p.650)

非曰能之,愿学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p.600)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劝学》p.652)

 

2、名词作状语

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

(《谋攻》)蚂蚁,名词作状语。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秋水》)按时,按季节。

名词作状语。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

(《五蠹》p.666)在山上、到山谷里

栈石星饭,结荷水宿。

(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p.751)在星星下面、在水边

(二)句式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居则曰:

“不吾知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p.600)

臣未之闻也。

(《齐桓晋文之事》p.631)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p.631)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齐桓晋文之事》p.638)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许行》p.646)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逍遥游》)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p.793)

代词“是”复指它前边的成分,该成分为动作的受事。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p.603)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齐桓公伐楚》134页)(剔除。

此句不是复指)

岂不穀是为?

先君之好是继。

(《齐桓公伐楚》136页)

被动句

受事主语句不是被动句: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郑伯克段于鄢》)

文王拘而演周易。

(司马迁《报任安书》)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五蠹》p.665)

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庄子·胠箧》)qūqiè

“于”字句不是被动句:

虽然“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施事者,但它不能直接放在动词之前。

(王力《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例如:

郤克伤于矢。

(《鞌之战》p.138)

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秋水》p.628)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许行》p.642)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齐桓晋文之事》p.634)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p.627)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左思《离骚咏史》)

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

(《韩信破赵之战》p.210)

今有搆木钻燧於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

(《五蠹》p.664)

今兄弟被侵,必攻者,廉也;知友被辱,随仇者,贞也。

(《五蠹》)

 

判断句

根据下列材料简要说明为什么“是”不是判断词。

代词“是”作主语,名词性词组作谓语:

名词性成分直接作谓语。

例如:

A

是炎帝之少女。

(《精卫填海》p.6)

B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季氏将伐颛臾》p.603)代词,这,指颛臾。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p.604)代词,这。

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天论》)

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

(《西门豹治邺》p.231)

有时副词修饰名词性谓语。

例如:

A

是乃仁术也。

(《齐桓晋文之事》)

B

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

(《许行》p.640)

代词“是”作主语,动词性词组作谓语:

A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齐桓晋文之事》)

B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许行》p.642)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许行》p.646)

夫古之让天子者,是去监门之养而离臣虏之劳也。

(《五蠹》p.666)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

(《许行》p.641)

代词“是”作主语,句子作谓语:

夫星之队,木之鸣,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物之罕至者也。

(《天论》p.657)

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於古而不用於今也。

(《五蠹》p.668)

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历山之农者侵畔》)

必为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谏逐客书》p.389)

很明显,B类与A类的“是”都是代词,不同的是A类的“是”是一般的指代,B类的“是”表示复指。

把B类的“是”看成判断词,是用现代汉语的眼光看待古代汉语。

“是”只能是代词。

如果把它看成判断词,其后面的副词就没有着落。

例如:

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

(《许行》p.640)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

(范缜《神灭论》p.463)

这些“是”都不是判断词(系词)。

其理论依据是语法的系统性和时代性。

在先秦,“是”都是代词,而不是系词。

判断词(系词)“是”是代词“是”经过重新分析演变而来。

其演变的句法条件是:

表示复指的代词“是”作主语、名词性词组作谓语、代词“是”复指的内容由较长的成分变为较短的成分。

在“是禹桀之所同”这个主谓结构中,“是”(主2)和“禹桀之所同”(谓2)构成判断。

但因为“是”是复指“日月星辰瑞历”的,所以在意义上,“日月星辰瑞历”(主1)和“禹桀之所同也”(谓2)也可以构成判断。

这样,“是”的作用就逐渐变为联系一个判断中的主谓两项的“系词”。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四、文字

字形结构

形声字:

以下形声字反映了汉语语音在上古时期的什么特征?

播、排、负、闻

在现在汉语普通话里,“播”的声母是b,其声符“番”的声母是f;“排”的声母是p,其声符“非”的声母是f;“负”的声母是f,其声符“贝”的声母是b。

这反映了“古无轻唇音”,即上古的唇音声母只有重唇音(双唇音)“帮滂並明”,没有轻唇音(唇齿音)“非敷奉微”。

填、

这反映了“古无舌上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