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980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50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docx

高一上非金属综合复习题

高一元素化合物综合题

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呼吸作用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B.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C.含碳化合物可相互转化

D.碳元素均被氧化

2.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硝酸可用于制氮肥B.氯气可用于制漂白粉

C.硅可用于制光导纤维D.硅酸钠可用于制木材防火剂

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硫常用来漂白纸浆B.漂粉精可用于游泳池的消毒

C.晶体硅常用于制作光纤制品D.氧化铁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4.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次氯酸钠是漂白液的有效成份

C.氧化钠可用于呼吸面具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5.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可用作致冷剂

B.铁制容器常温下可盛装浓硫酸

C.氢氧化铝可用作医用胃酸中和剂

D.二氧化硅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6.纯二氧化硅可用下列流程制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B.步骤II的反应是Na2SiO3+H2SO4=H2SiO3(胶体)+Na2SO4

C.步骤Ⅱ中的稀硫酸可用CO2来代替

D.步骤Ⅲ若在实验室完成,一般在蒸发皿中进行

7.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有关实验

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反应一段时间,①中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生成

B.②中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用石蕊溶液检验SO2溶液的酸碱性

D.向①中直接加水,观察颜色,确认CuSO4生成

8.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

下列

实验不合理的是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生成SO2的量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该反应中浓硫酸体现了强氧化性和脱水性

9.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比较酸性强弱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Na2Si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B.试管①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Na2CO3+2H+==2Na++CO2↑+H2O

C.该实验可以证明酸性:

盐酸>碳酸>硅酸

D.若将盐酸换成硫酸,能证明酸性:

硫酸>碳酸>硅酸

10.某同学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C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中HCl的电离方程式是:

HCl=H++Cl-

B.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aCO3+2H+=Ca2++CO2↑+H2O

C.该实验可以证明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碳酸的酸性强于硅酸

D.若将B中物质换成浓硫酸,C中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11.某同学用右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B.向Na2SiO3饱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C.一段时间后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D.该实验能证明酸性强弱的顺序是:

硫酸>碳酸>硅酸

12.将X气体通入Y溶液中,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一致的组合是

X气体

Y溶液

预测的现象

CO2

饱和Na2CO3溶液

白色沉淀析出

SO2

Ba(NO3)2溶液

白色沉淀析出

Cl2

AgNO3溶液

白色沉淀析出

NH3

AlCl3溶液

白色沉淀析出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的现象

A

酚酞溶液

浓盐酸

无明显现象

B

淀粉KI溶液

浓硝酸

无明显现象

C

AlCl3溶液

浓氨水

有白色沉淀

D

湿润红纸条

饱和氯水

红纸条褪色

14.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①中的物质

②中的物质

预测①的现象

A

酚酞溶液

浓盐酸

无明显变化

B

浓硫酸

浓氨水

冒白烟

C

酚酞溶液

浓氨水

溶液变红

D

氯化铝溶液

浓氨水

出现白色沉淀

15.在探究新制饱和氯水成分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氯水的颜色呈浅黄绿色,说明氯水中含有Cl2

B.向氯水中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氯水中含有Cl-

C.向氯水中加入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氯水中含有H+

D.向FeCl2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颜色变成棕黄色,说明氯水中含有HClO

16.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氯气,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湿润的有色布条B.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17.将氯气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氯气通入下列溶液中

实验现象

结论

A

滴有KSCN的FeCl2溶液

变红

氯气具有还原性

B

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

褪色

氯气具有漂白性

C

紫色石蕊溶液

先变红后褪色

氯气具有酸性、漂白性

D

少量氯气通入大量水中

溶液pH<7

呈浅黄绿色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且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18.分别取四种溶液于四支试管中进行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加入稀H2SO4,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溶液变浑浊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B

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

试纸变蓝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C

加入少量双氧水,再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D

加入AgNO3溶液,振荡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19.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氨可用作制冷剂

B.氧化铝可用作耐火材料

C.晶体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硅酸钠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等

20.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溶液的NaOH溶液

溶液变为无色

SO2是酸性氧化物

B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溶液紫色褪去

SO2具有漂白性

C

将SO2通入H2S溶液中

出现黄色沉淀

SO2具有氧化性

D

将SO2通入Ba(NO3)2溶液中

生成白色沉淀

SO2具有还原性

21.将足量的新制氯水分别滴加到下列溶液或滤纸上,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合理的一组是

AgNO3溶液

蓝色石蕊试纸

Na2CO3溶液

A

产生沉淀

变红后无现象

有气泡

B

无明显现象

变红后无现象

产生沉淀

C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有气泡

D

产生沉淀

先变红后褪色

产生沉淀

22.用以下三种途径制取相同质量的硝酸铜:

①铜与浓硝酸反应;②铜与稀硝酸反应;③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再与稀硝酸反应。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③最小

B.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①>②>③

C.三种途径所消耗的铜的质量相同

D.铜与浓硝酸反应速率最快,故制取硝酸铜最佳方案是①

23.下列实验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B.NO气体遇空气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C.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稀盐酸,有透明的凝胶形成

D.向Fe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

24.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实验:

将一定量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搅拌均匀,再加适量浓硫酸迅速搅拌,产生如下现象:

①烧杯立即发热②片刻后蔗糖发黄变黑③稍后体积迅速膨胀,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象①—浓硫酸吸水放热

B.现象②—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炭化

Δ

C.现象③—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

C+2H2SO4(浓)CO2↑+2SO2↑+2H2O

D.若将③中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出现白色浑浊,可证明气体中存在CO2

25.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的气体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某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溶液中一定含Na+,

一定不含K+

D.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4+

26.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H2可在Cl2中燃烧

燃烧不一定有氧气参加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HClO酸性比H2SO4强

D

向FeCl2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在液面出现微红色

Fe2+在空气中被氧化

 

27.下列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不对应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与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产生大量白烟

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生成固体物质

B

常温下,将洁净的铁片放入浓硫酸或浓硝酸中

无明显变化

常温下,浓硫酸、浓硝酸使铁片钝化

C

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然后将导管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

产生苍白色火焰

物质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D

加热试管中的氯化铵固体

试管底部的固体逐渐消失

氯化铵受热升华

28.要证明CuSO4溶液显蓝色不是由于SO42-造成的,下列实验无意义的是

A.观察K2SO4溶液的颜色

B.加水稀释CuSO4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变成无色

D.向CuSO4溶液中滴加过量Ba(NO3)2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未变成无色

1.(12分)右图为氮及其化合物的类别与化合价对应的关系图。

(1)实验室制取氨气。

①化学方程式是。

②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的原因是。

③用水吸收多余的氨气时,如将导管直接插入水中,

会产生倒吸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2)完成下列能生成NO的化学方程式:

高温

①体现N元素的还原性:

a.汽车尾气中产生的NO:

N2+O2===2NO。

b.氨的催化氧化:

_________。

②体现N元素的氧化性:

_________。

(3)NO2易溶于水。

将体积为VmL的试管充满NO2后倒扣在水中,见右图。

①NO2溶于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②使试管中NO2完全被水吸收的操作是________。

 

2(8分)用图示装置制备NO并验证其还原性。

(1)铜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

(2)滴入稀硝酸之前,应该关闭止水夹,点燃红磷并伸入瓶中,塞好胶塞。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

(3)滴入稀硝酸后,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4)烧杯中的反应停止后,打开止水夹,通入__________可验证NO的还原性。

3.(10分)已知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室干燥氨气时,可选用的试剂是(填字母)。

a.浓硫酸b.碱石灰c.NaOH固体

(3)工业上用氨气制取NO的化学方程式是。

(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Cu与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操作及现象如下:

 

ⅰ.缓慢倾斜Y型管,将部分浓硝酸(大约0.5mL)倒入右侧支管中,立即产生红棕色气体,气球略膨胀,溶液呈绿色。

ⅱ.随着反应的进行,放出大量的热,溶液逐渐变为蓝色。

反应停止时,铜片有剩余,溶液依旧呈蓝色,同时发现左侧支管中剩余浓硝酸逐渐变为黄色。

ⅲ.将右侧支管中的蓝色溶液倾倒回左侧支管中,发现溶液重新变为绿色。

ⅳ.最后将针管中的浓NaOH溶液注入Y型管中。

①Cu和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

ⅰ中溶液呈绿色,是因为蓝色的硝酸铜溶液中溶解了红棕色的NO2气体。

那么ⅱ中溶液变为蓝色的可能原因是。

4.(12分)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的氨气并模拟工业生产硝酸,装置如下

图1、图2所示:

 

(1)A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B中盛装的固体是(写名称);在C的方框中画出用试管收集氨气的装置。

(3)工业上以氨气为原料制备NO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室用Na2O2和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1molNa2O2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为mol

(5)图2中向盛有NO的集气瓶中通入少量O2,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6)观察下图3,根据Y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Y的化学式是,

X与KOH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5.(13分)氮元素在海洋中的循环,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和关键。

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固定,其中属于固氮作用的一步是(填图中数字序号)。

(2)下列关于海洋氮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海洋中存在游离态的氮

b.海洋中的氮循环起始于氮的氧化

c.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有氧气的参与

d.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NH4+的含量

(3)有氧时,在硝化细菌作用下,NH4+可实现过程④的转化,将过程④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NH4++5O2======2NO2-+H+++

(4)有人研究了温度对海洋硝化细菌去除氨氮效果的影响,下表为对10L人工海水样本的监测数据:

温度/℃

样本氨氮含量/mg

处理24h

处理48h

氨氮含量/mg

氨氮含量/mg

20

1008

838

788

25

1008

757

468

30

1008

798

600

40

1008

977

910

硝化细菌去除氨氮的最佳反应温度是,在最佳反应温度时,48h内去除氨氮

反应的平均速率是mg·L-1·h-1。

6.(11分)某化学活动小组进行实验,制备Cl2并探究其性质。

(1)实验室常用MnO2与浓盐酸加热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下列收集Cl2的装置,正确的是(填字母)。

(3)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部分装置未画出),观察到甲中湿润的红布条褪色,丙中干燥的红布条不褪色,则乙中的试剂是。

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4)为了防止氯气污染环境,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5)实验室还可以用来吸收Cl2的试剂是(填序号)。

①饱和食盐水②浓FeCl2溶液③饱和Na2CO3溶液

7.(12分)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水并进行相关实验。

(1)装置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①中溶液呈黄绿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的一种物质是(填化学式)______。

(3)取少量装置①中的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4)下列物质能替代NaOH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b.FeCl2溶液c.饱和食盐水

(5)欲验证Cl2的氧化性强于I2,取少量装置①中的溶液加入盛有__________(填“KI”或“KIO3”)溶液的试管中,用力振荡后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8.(10分)氯气及其相关产品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

(1)氯气属于有毒气体,在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时,除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外,还应注意的问题是;若在生活中遇贮氯罐意外泄漏,应(填“顺风”或“逆风”)疏散,消防员喷洒稀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①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下列试剂也可用于吸收氯气的是(填字母)。

a.NaCl溶液b.FeSO4溶液c.Na2SO3溶液

②写出①中你选择的吸收试剂与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家庭中常用消毒液(主要成分NaClO)与洁厕灵(主要成分盐酸)清洁卫生。

某品牌消毒液包装上说明如右图。

①分析“对金属制品有腐蚀作用”的原因。

②需“密闭保存”的原因。

③“与洁厕灵同时使用”会产生有毒的氯气,写

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若空气中氯气的含量超过0.1mg/m3就会引起中毒。

某液氯生产车间在一次测定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时,测得消耗了0.001mol/L的KI溶液100mL,为了判断空气中氯气的含量是否超标,还需要获得的数

据是。

9.(10分)某化学小组为了证明SO2和Cl2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BCDE

(1)他们制备Cl2依据的原理是:

MnO2+4HCl(浓)MnCl2+2H2O+Cl2↑,应选用上图A、E装置中的(填序号)制Cl2,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试管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两个试管中的液体加热,B试管中的现象是。

(3)NaOH溶液分别与两种气体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4)该小组同学将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品红溶液,一段时间后,品红溶液几乎不褪色。

查阅资料得知:

两种气体按体积比1:

1混合,再与水反应可生成两种常见的酸,因而失去漂白作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0.(9分)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SO2的性质(夹持装置省略,装置内的空气已排除)

(1)请写出Cu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②中的现象是;⑤的作用是。

(3)③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的化学式为。

(4)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该同学设计的实验可证明SO2具有。

A.氧化性B.还原性C.漂白性D.酸性E.酸性氧化物的某些通性

11.(12分)氯元素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非金属元素。

某同学探究Cl2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把Cl2通入水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用氯水进行如下表实验:

实验

操作

现象

把氯水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

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向氯水中滴加足量AgNO3溶液,不断振荡

ⅰ.有白色沉淀生成

ⅱ.稍后,溶液变为无色

①实验Ⅰ的现象说明,氯水具有的性质是。

②实验Ⅱ:

a.ⅰ现象的白色沉淀是。

b.综合ⅰ、ⅱ现象,该同学推测实验Ⅱ发生的反应为:

Cl2+AgNO3+=HNO3+AgCl↓+(将反应补充完整)

③为探究实验Ⅰ中试纸褪色的原因及Ⅱ中另一种反应产物,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c.将少量稀硝酸点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未褪色;

d.……

上述实验d的方案是。

(3)该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最初,人们直接用氯气作漂白剂,但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

不理想。

经过多年的实验、改进,才有了今天常用的漂白粉。

①你认为“使用起来不方便,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是。

②科研人员以氯气、石灰石、水为原料制取漂白粉,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2.(16分)某小组同学为探究H2O2、H2SO3、Br2氧化性强弱,设计如下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装置的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I

打开活塞a,滴加氯水,关闭活塞a

A中溶液变为红棕色。

II

吹入热空气

A中红棕色明显变浅;B中有气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混合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III

停止吹入空气,打开活塞b,逐滴加入H2O2溶液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H2O2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操作II吹入热空气的目的是。

(3)装置C的作用是,C中盛放的药品是。

(4)实验操作III,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其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5)由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6)实验反思:

①有同学认为实验操作II吹入的热空气,会干扰(5)中结论的得出,你认为是否干扰,理由是。

②实验操作III,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写出一条即可):

 

13(10分)探究SO2的性质。

甲组同学将SO2分别通入下列3种溶液中。

(1)试管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试管b中观察到紫色褪去,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

(3)试管c中产生了能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

(4)乙组同学多做了一组实验,他们将SO2通入盛有1.0mol/LFe(NO3)3和BaCl2的混合溶液(已知1.0mol/LFe(NO3)3溶液中c(H+)=0.1mol/L)的试管d中,得到了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分析产生该白色沉淀的原因:

观点1:

SO2与Fe3+反应

观点2:

在酸性条件下SO2与

反应

观点3:

__________。

欲证明观点2,只需将试管d中Fe(NO3)3溶液替换为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

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填字母)。

a.0.1mol/L稀硝酸

b.1.5mol/LBa(NO3)2和0.1mol/LHNO3的混合溶液

c.6.0mol/LNaNO3和0.2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的溶液

14.(12分)下图为铜丝与浓硫酸反应并验证其产物性质的实验装置。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铜发生了(填“氧化”或“还原”)反应,判断依据为 。

(2)②中饱和NaH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①中挥发出的硫酸。

加热一段时间后,③中溶液依然澄清,④中溶液褪色。

想要立即终止铜与硫酸的反应,最恰当的方法是。

a.上移铜丝,使其脱离硫酸b.撤去酒精灯c.拔去橡胶塞倒出硫酸

(3)反应停止后,待装置冷却,把③取下后将其中溶液分成两份做如下实验:

加入试剂

现象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一份

加入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

第二份

加入氯水

有白色沉淀生成

____________

完成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④中棉花团的作用是。

(5)上述实验结束后,发现①中试管内有少量白色固体出现,冷却后将试管中的物质缓缓倒入水中,溶液呈蓝色。

取少量蓝色溶液于试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出现的现象是。

15.(11分)某小组同学采用以下装置验证SO2的性质:

(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1)写出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实验目的分析,试管1、4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