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837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docx

浙江省自然基金范文

同行评议组别

药物化学与生化药学

项目编号

Z206510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申请书

申报类别:

重点、重大项目

项目名称:

天然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研究

申请者:

潘远江

电话:

4

依托单位:

浙江大学/理学院

通信地址:

浙江大学化学系

邮政编码:

310027

E-mail:

申报日期:

2006-5-25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二OO六年制

基本信息

申请者信息

姓名

潘远江

性别

出生日期

1966年09月19日

最终学位

博士

获学位年份

1994

职称

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

天然药物化学与有机波谱学

E-mail

电话

4

个人网页

依托单位

浙江大学/理学院

证件类型

身份证

证件号码

申请者是否近三年调入在浙单位工作

调入时间

申请者曾主持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

298017,R00042

申请者正在主持的国家和省部资助经费在20万元及以上的研究项目名称、来源和研究期限:

抗氧化植物多酚的新型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2005.1-2007.12质谱在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成分靶向筛选中应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2005.1-2006.12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天然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研究

申报类别

重点、重大项目

研究属性

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

同行评议组别

医药科学/药物化学与生化药学

依托基地名称

预计研究年限

2007年01月-2009年12月

总经费预算

20.0万元

申请经费

20.0万元

项目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简介(限400字)

选择浙江产几种抗肿瘤药用植物--兰科植物石豆兰属和石斛属植物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kwangtungenseSchlecht)与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抗肿瘤生物活性成分进行研究,重点关注这些植物中含量低微,结构新颖的有效成分的研究。

本项目拟以基因工程获得的具有激酶活性的病毒癌基因表达蛋白v-Src作为蛋白质靶标分子,在分子水平上对来自药用植物中的若干含量低微的新的抗肿瘤活性分子进行靶向筛选,通过高分辨质谱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手段进行这些成分的分析确定,发展并建立微量水平上的天然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波谱手段结合体外药理验证,获得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与良好抗肿瘤活性、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先导,为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不超过4个)

v-Src;抗肿瘤药物先导;快速识别;质谱分析

同行评议分组说明

天然药物化学

重点资助方向

创新药物的基础与药物资源学研究

项目组主要成员

编号

姓名

出生日期

性别

职称

学位

单位名称

电话

项目分工

每年工作时间(月)(((月)

1

潘远江

1966年09月19日

教授

博士

浙江大学/理学院

4

负责人

8

2

吴晓丹

1971.07.16

高级工程师

硕士

浙江大学

5

实验研究

9

3

王丹华

1966.05.31

博士后

博士

浙江大学

0

实验研究

8

4

何山

1982.01.12

博士生

学士

浙江大学

0

实验研究

9

5

胡楠

1982.10.10

博士生

学士

浙江大学

0

实验研究

9

6

万结平

1982.01.17

硕士生

学士

浙江大学

0

实验研究

9

7

总人数

高级

中级

初级

博士后

博士生

硕士生

参加单位数

6

2

0

0

1

2

1

1

说明:

1.个人介绍部分申请者必须填写,其他人员可以不填写;

2.高级、中级、初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参加单位数由申请者负责填报,总人数自动生成;

3.第一人必须是申请者,信息从前面自动读入,但每年工作时间必须手工录入。

个人介绍:

潘远江:

学历:

1984.9—1988.6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

1988.9—1991.6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

西北产藏药翠雀花中二萜生物碱研究导师:

陈耀租院士

1991.9—1994.6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

生物活性分子的质谱研究导师:

陈耀租院士

工作经历:

1994.9—1996.5浙江大学化学系博士后

1996.7—1997.10瑞士伯尔尼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博士后

1995年11月浙江大学化学系有机与药物化学研究所副教授

1999年11月浙江大学化学系有机与药物化学研究所教授

兼任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

2000.11--浙江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导

主要学术兼职:

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与生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JournalofZhejiangUniversityScience》编委,

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

杭州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主持的主要研究项目有:

1)质谱在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成分快速筛选中的分析研究

11.5万元2000-2002,负责人已完成

2)冠心II号组成原理基础研究

38万元2001-2003,化学负责,已完成

3)质谱在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靶向筛选与分析中的应用

23万元2003-2005,负责人,在研

4)生物活性植物多酚的逆流色谱分离新方法研究

23万元2003-2005,负责人,在研

5)中药活性成分快速筛选的现代组合化学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人才基金

30万元,2001-2003,负责人,已完成

6)浙江传统中药抗癌生物活性成分快速筛选与结构测定-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万元,1999-2001,负责人,已完成。

已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被SCI收录100余篇,作为通讯作者的代表性SCI论文有:

1.Lu,XingguoGong,YuwenLu,JianjunGuo,ChenhuiWang,AndYuanjiangPan

MolecularCloningAndFunctionalCharacterizationOfACell-PermeableSuperoxideDismutaseTargetedToLungAdenocarcinomaCells:

J.Biol.Chem.,May2006;281:

13620–13627

2.CaoXj,TalYp,LiXy,PanYJScreeningForPregnaneGlycosidesWithImmunologicalActivitiesFromTheStemsOfStephanotisMucronata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

RapidCommunicationsInMassSpectrometry2006,20(3):

403-411

3.WangKw,SunCr,WuXd,PanYJNovelBioactiveDammaraneCaffeoylEstersFromCelastrusRosthornianus

PlantaMedica2006,72(4):

370-372

4.HuangSL,PanYJ,ZhuWL,WuAXANovelThree-ComponentOne-PotReactionInvolvingAlkynes,UreaOrThiourea,AndAldehydesOrgnaicLetters2005,7(17):

3797-3799

5.LuYB,SunCR,WangY,PanYJ.Preparative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TwoPhenylbutenoidsFromTheRhizomesOfZingiberCassumunarByUpright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

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5,1089(1-2):

258-262

6.WuSH,SunCR,PanYJPreparative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PurificationOfValrubicin(AD-32)FromCrudeSyntheticDrugUsingUprightCoilPlanetCentrifugeWithFourMultilayerCoilsConnectedInSeries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5,1076(1-2):

207-211

7.ZhuYL,HuangSl,WanJP,YanLAndPanYJTwoNovelDiastereoselectiveThree-ComponentReactionsOfAlkenesOr3,4-Dihydro-(2H)-PyranWithUrea/Thiourea-AldehydeMixtures:

[4+2]-CycloadditionVsBiginelli-TypeReactionOrg.Lett.,2006,ASASArticle.

8.WuSH,SunCR,PeiSF,PanYJPreparative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AmidesFromTheFruitsOfPiperLongumL.ByUpright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AndReversed-PhaseLiquidChromatography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41040

(2):

193-204

9.WuSH,SunCR,WangKW,PanYJPreparativeIsolationAndPurificationOfCelastrolFromCelastrusOrbiculatusThunb.ByANewCounter-CurrentChromatographyMethodWithAnUprightCoilPlanetCentrifugeJournalofChromatographyA2004,1028

(1):

171-174

10.ZhangH,GuQ,LiangXl,PanYJScreeningForTopoisomeraseIBindingCompound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

AnalyticalBiochemistry2004,329

(2):

173-179

 

申请经费预算20.0万元

计划开支项目名称

计算根据及理由

金额(万元)

1.信息费

10000文献调研,联机检索与查新等

1.0

2.专题学术活动费

15000出席国内外会议

1.5

3.仪器和设备购置费

15000色谱柱与进口渗析膜等

1.5

4.能源材料费

130000药材采集、药品购置、正反相材料购置、玻璃易耗品、化学试剂与NMR、MS等测试费

13.0

5.计划管理费

10000按规定,用于水电补贴

1.0

6.人员费

20000硕、博士生劳务补贴,发表论文补贴

2.0

注:

开支范围和标准参见《浙江省省级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暂行办法》(浙财教字[2002]20号)。

申请者承诺:

我保证:

(1)申请书内容是真实的;

(2)恪守科学道德,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3)项目组成员知晓申请书内容,并自愿参与研究工作;

(4)已如实填报申请者正在主持的国家和省部资助经费在20万元及以上的研究项目名称、来源和研究期限;

(5)如果获得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有关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工作,按时报送有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或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签字:

日期:

项目依托单位承诺:

已按规定对申请人的资格和申请书内容进行了审核。

申请项目如获资助,我单位保证对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有关规定,督促项目组遵守科学道德和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督促项目负责人和本单位项目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依托单位公章

日期

.

正文撰写提纲

1、项目名称

天然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研究

2、研究工作对浙江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意义

中草药(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研究是发现与创制新药的一条重要途径,一直令人关注。

长期以来,该研究获得了许多极具应用价值的新型药物如紫杉醇等或其他药物先导化合物如鬼臼毒素等,为人类健康做出了贡献。

数十年来,我国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天然药物的创新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由于中草药化学成分一般都十分复杂,传统的研究模式(科技条件限制)往往只关注含量较为丰富的主要化学成分,且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与药效验证实验往往是脱节的;这种方式经常会形成费时费力的无效分离;既大大降低了从中草药有效成分出发创制新药的效率,又往往会忽略一些含量极其低微的新型有效成分;而这些新的微量有效成分很可能是新型药物先导的重要源泉。

因此,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借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发展与建立微量水平上的生物活性成分快速识别的新方法,才能突破传统研究模式的制约,加大寻找与发现新型药物先导的可能性。

在药物(西药)的研究中,曾发展通过筛选化学库(组合库、化合物库)来寻找及优化药物先导(西药)的新技术[1],这一研究途径可改变传统的逐一合成或分离提取、逐一纯化及逐一识别的模式,从而加快了药物先导化合物出现的速度,这一技术也为中草药有效成分(天然的复杂的化合物库中的某些特定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在快速筛选化合物库的新技术中,基于生物亲合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析的靶向筛选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其中一些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酶或蛋白等常常作为靶标分子而被研究;这种基于靶标分子与药物分子(配体或抑制剂)的相互作用的体外生物活性筛选,便形成一种十分灵敏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快速发现的途径,这一研究方法的成功应用除一是要选择合适靶标分子,二是要寻求与之匹配的活性分子定性检测的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飞速发展的现代质谱技术如电喷雾电离结合高分辨技术质谱(ESI-HRMS)等因其具有快速,灵敏度高以及易与分离手段(如HPLC)联用等特点正成为现代药物研究最重要的分析手段之一[3-4]。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创制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重大课题之一,而从中草药出发寻求与发现高效低毒的新型抗肿瘤药物一直是医药行业极为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如前所述,在传统的中草药有效成分研究基础上,尽快开展微量水平上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将大大丰富抗肿瘤药物先导的新源泉,在我们前期的研究中,本课题组曾以拓扑异构酶以及微管蛋白作为靶分子,结合质谱分析对一些抗癌药物分子进行了成功的筛选与分析[5-6],然而由于拓扑异构酶,微管蛋白的活性保持较为困难,因此基于这些靶标分子的活性成分筛选的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探讨并建立更具应用前景的微量新型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成分筛选与分析一体化的新途径,合适靶标分子的选择与应用一直是我们极为关注的问题。

近年来癌基因蛋白产物Src的发现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由于Src蛋白含有两种主要形式即病毒癌基因表达蛋白v-Src与细胞原癌基因表达蛋白c-Src,c-Src蛋白的表达和活性异常是某些肿瘤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而v-Src蛋白本身就能诱导细胞的转化与肿瘤的发生;因而研究开发Src蛋白抑制剂作为强效肿瘤抑制剂已成为目前国际医药界广为关注的亮点[7-8]。

为此,本项目拟以基因工程获得的具有激酶活性的病毒癌基因表达蛋白-v-Src作为蛋白质靶标分子,在分子水平上对中草药中的一些新的微量抗肿瘤活性分子进行靶向筛选,结合高分辨质谱及液质联用分析手段,对这些活性分子进行分析确定,从而发展并建立微量水平上的天然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新途径。

浙江省药用植物资源分布极其丰富,对这些药物,除需要充分发挥传统的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方法优势外,还需尽快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研究方法,开辟新的研究思路,将为我省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奠定扎实基础并提供一条可行的捷径。

本项目研究将为寻找发现新药先导提供新途径,为促进我省乃至我国医药事业的振兴与发展做出贡献,课题的实施既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本项目研究目标及与申请者研究工作长期目标的关系;

项目研究目标:

本项目拟以浙江民间抗癌药用植物体为研究对象,以v-Src蛋白作为靶分子,对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分子进行快速筛选,结合高分辨质谱及液质联用技术对这些分子进行分析确定,以建立微量天然来源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新途径,并应用该途径寻找发现一系列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先导。

与申请者研究工作长期目标的关系:

申请者长期从事(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围绕新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寻找与发现这一研究方向,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1)近几年通过10余种药用植物的植化研究,分离得到80多种新化合物,其中10余种是具有应用前景的新的生物活性分子,在国际知名专业学术期刊《Phytochemistry》、《Steroids》、《JournalofNaturalProducts》,《Tetrahedronletters》(影响因子均大于2.0)以及《PlantaMedica》上发表了多篇论文;2)在天然来源生物活性成分分离与分析研究中进行大量的积累:

进行了新的逆流色谱技术研究与开发并应用于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的研究中,其成果在《JournalofChromatographyA》(影响因子:

IF为3.35)发表了论文6篇;负责承担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抗氧化植物多酚的逆流色谱分离方法研究”(2005-2007)项目;应用质谱及其联用技术开展了生物活性分子筛选与分析研究等一系列探索工作,分别在《AnalyticaChim.Acta》,《RapidCommunicationsinMassSpectrometry》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3)发展与建立了生物活性分子在线分离分析的新途径,进行了抗癌药物分子的靶向筛选与快速鉴定等研究探索,其研究成果已在《AnalyticalBiochemistry》,《科学通报》,等杂志上发表,目前有一篇论文已递交美国《AnalyticalChemistry》(影响因子:

IF为5.45);负责承担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质谱在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快速筛选与分析中的应用”(1999-2001)与“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成分靶向筛选与质谱分析”(2004-2006)项目。

4)课题组通过绿色合成途径开展了天然活性分子的合成与衍生以及目标生物活性分子的药物合成等研究工作,迄今已在《OrganicLetters》(影响因子:

IF为4.19)发表论文3篇;在《BioorganicandMedicinalchemistryLetters》、《Tetrahedron》、《European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影响因子均大于2.0)等其他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

5)基于靶向筛选必须拥有高效的新型蛋白靶标的原则,近期与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相关课题组开展了合作研究,并于2006年在国际著名杂志《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影响因子:

IF为6.35)发表论文一篇。

总之,寻找与发现新的药物先导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顺利实施该课题,发展与建立新的研究途径与方法,归纳总结科学规律并促进学科发展,一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长期目标。

天然来源抗肿瘤化合物是我们在长期的天然药物研究中极为关注的一类活性成分,这不仅是因为抗肿瘤活性成分在天然药用植物中分布较广泛,具有复杂的结构多样性,对其研究必将大大促进天然药物化学(有机结构分析)研究技术与方法的发展与更新,既可丰富天然有机(药物)化学理论内容,更重要的是对这类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可大大丰富抗癌药物先导的源泉(为药物合成提供靶标)从而为创制新药奠定良好基础,为我省、我国的医药事业做出贡献。

在我们近期的相关研究中,我们从一些药用植物中得到的一系列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并申报了专利,这些化合物拥有多类结构骨架如萜类、糖苷以及黄酮等,多数新结构含量甚微,其分离分析颇为艰难,常规的正反相层析与高效液相制备要么效果不佳要么代价太大,因而发展微量水平上新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分析的新途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项目拟以v-Src蛋白作为靶标分子,基于该靶分子与抗肿瘤活性分子的相互作用进行中草药中抗肿瘤活性成分的靶向筛选,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上述筛选出的成分进行在线分离分析与鉴定,从而发展与建立关于天然来源抗肿瘤活性成分快速识别的新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是我们长期研究目标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4、项目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研究内容:

浙江省原生的兰科植物石豆兰属和石斛属植物广东石豆兰(BulbophyllumkwangtungenseSchlecht)与细茎石斛(Dendrobium.moniliforme)等几种植物根茎的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抗肿瘤实验中,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人宫颈癌细胞和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等细胞株呈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已展开的植物化学研究中,我们从几种植物的富含成分中分离得到一系列9,10-二氢二苯并[b,f]氧杂卓类化合物与单体毛兰素(Erianin)、毛兰菲(Confusarin)等,这些化合物均显示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9,10-二氢二苯并[b,f]氧杂卓类

毛兰素(Erianin)毛兰菲(Confusarin)

本项目即以这几种植物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这些植物中含量低微,结构新颖的有效成分的研究,拟以基因工程获得的具有激酶活性的病毒癌基因表达蛋白v-Src作为蛋白质靶标分子,在分子水平上对上述一系列新的微量抗肿瘤活性分子进行靶向筛选,通过高分辨质谱分析及其联用手段进行分析确定,发展并建立微量水平上的天然来源新型抗肿瘤药物先导的快速识别新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发现若干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药物先导,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一:

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