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50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字经》全文解释2.docx

《三字经》全文解释2

《三字经》全文解释

(2)(2008-10-0511:

50:

02)

标签:

历史 译文 帝位 《三字经》 孔子 中国 文化 

分类:

古文观止

《三字经》全文解释

(2)

 

曰国风,曰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启示〗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诗集叫《诗经》,共汇集了周代诗歌三百零五篇,所包含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反映复杂的社会形态,有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状况及一般百姓的思想和感情等。

  【译文】《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启示〗我们读春秋,除了能够了解当时一般政治和人民生活情况,更重要的是累积前人的经验,成为自己做人处事的借鉴。

  【译文】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启示〗《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内容十分精采,但文字记事都非常简洁。

加之年代久远。

所以必须详读三传,才能研读明白。

  【译文】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启示〗学习和掌握各门类的知识都要牢记一条原则,学习历史更是如此,这就是提纲挈领,掌握主要脉络。

对于重点历史事件要记住它的起因和结局,才能很好地掌握这门学问。

  【译文】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

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启示〗五子当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恐怕只有老子和庄子,他们博学广闻,象老子,就连孔子都曾向他请教过礼的问题。

庄子则经常用寓言的形式表达思想,是非常有趣的。

  【译文】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启示〗我国的春秋战国时代,是各种哲学思想百家争鸣的时代。

像荀子的人性本恶说、扬子的自利说、老庄的顺其自然说等等。

这些思想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皇,居上世。

 

  〖启示〗历史学家大体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即上古、中古、近代。

中国历史从商代以后才有了较可靠的记载,这以前的历史是个神话和传说的时代,即上古。

  【译文】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启示〗尧是位很贤德的帝王,他把帝位禅让给有贤能的舜做继承人。

当然舜也不负众托。

在他们所处的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上古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译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启示〗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合称三代,每一代的时间都很长,夏朝统治四百年,商朝统治六百年,周朝统治八百年。

这一时期的历史仍然掺杂了许多神话和传说。

  【译文】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

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启示〗从禹把帝位传给儿子启之后,一个家族统治国家的历史持续了几千年,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最后一位满皇帝,家天下的统治才最后真正结束了。

  【译文】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

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启示〗周朝的历史分为两部分:

幽王被杀以前是西周,平王东迁以后是东周。

从各朝各代的兴衰中我们可以看出“仁政必兴、暴政必亡”的道理。

  【译文】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启示〗周王室衰落,使各诸侯失去了控制,都想要称王、称霸,战争连年不绝。

使老百姓饱受了战争的苦难。

  【译文】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

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启示〗东周时期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前后出现五个霸主,历史上称为春秋五霸;战国时期有七个诸侯国实力最强,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译文】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的齐恒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

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

 

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启示〗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专治国家。

虽然秦朝统一的时间只有十五年,但其苛政却是其他朝代所不能及的。

然而其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以及统一度量衡等方面仍有它不可抹灭的贡献。

  【译文】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

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个人的行为准则要符合于社会发展的法则。

否则即便得力于一时,但终究会以失败而告终。

  【译文】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

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启示〗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末期,由于外戚、宦官互相攻击,王室无能,到汉献帝时就灭亡了。

  【译文】王莽篡权。

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启示〗《三国演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了解到古代战争的动人画面。

  【译文】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

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懿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启示〗南北朝时的南朝包括宋齐梁陈。

这里所指的宋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不可混淆在一起,这里的宋的开国皇帝是刘裕,所以也称为刘宋,刘宋统治的时间只有五十九年。

  【译文】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兴高齐。

 

  〖启示〗世界上最伟大的帝王,都是那些开创天下的帝王。

至于那些继承祖业的皇帝,除了少数几个能在文治武功方面有特殊成就,其他多数总是平平凡凡。

  【译文】北朝则指的是元魏。

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启示〗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

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

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

  【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

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启示〗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

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

  【译文】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启示〗唐玄宗统治的前期人称“开元盛世”,但后期却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从此开始衰落。

对于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人们常把罪责归到杨贵妃和安禄山两人身上。

其实唐朝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译文】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

到唐哀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

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启示〗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割据的时期,由唐末的藩镇割据演变而来。

这些朝代名都是以前有过的,所以各冠一个“后”字来区别。

这是五个很短的朝代,一共只有五十三年。

  【译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启示〗宋朝的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臣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抗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译文】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

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启示〗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

  【译文】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

 

舆图广,超前代。

九十年,国祚废。

 

  〖启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

  【译文】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

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启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

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迨成祖,迁燕京。

十六世,至崇祯。

 

  〖启示〗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译文】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

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权阉肆,寇如林。

李闯出,神器焚。

 

  〖启示〗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败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译文】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清世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

 

  〖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译文】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由康雍,历乾嘉。

民安富,治绩夸。

 

  〖启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建立起空前统一和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在内地设立了十八个行省,从而确立起比较巩固而稳定的政权。

  【译文】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道咸间,变乱起。

始英法,扰都鄙。

 

  〖启示〗自鸦片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

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译文】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

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同光后,宣统弱。

传九帝,满清殁。

 

  〖启示〗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手中,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

  【译文】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革命兴,废帝制。

立宪法,建民国。

 

  〖启示〗中国发展了五千年,经过了各个朝代的治乱兴衰,第一位由人民选出的总统诞生了。

  【译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古今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启示〗“读史使人明智”。

如果把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家谱,那么当我们回顾前人的经验时,可以从中吸取许多有用的东西。

  【译文】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

 

史虽繁,读有次。

史记一,汉书二。

 

  〖启示〗《史记》是我国汉代大思想家司迁所写,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到汉武帝时代共几千年的历史。

《汉书》是东汉时期思想家班固所著,它记载的只是西汉这一时代的历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断代史”。

  【译文】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

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

 

后汉三,国志四。

兼证经,参通鉴。

 

  〖启示〗《后汉书》讲述东汉时期的历史;《三国志》写的是东汉灭亡后,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局面,直到被晋统一;《资治通鉴》叙述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多年的历史,有以史为鉴戒的的思想,所以叫《资治通鉴》。

  【译文】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启示〗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前面提到的不过是一个简单轮廓,要想真正掌握必须翻阅各朝各代的历史资料,深入进行了解和研究。

历史是面镜子,我们可以从这面镜子中吸取许多宝贵的历史教训。

  【译文】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启示〗我们应该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

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

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

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启示〗孔子曾经拜郯子学礼仪;拜长弘和师橐学乐曲;拜老子学人生哲学。

孔子曾说过:

三个人一起同行,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值得我向他学习和效法的”。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启示〗人的学问是永无止境的,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是不可中途终止的。

活到老、学到老,一个人应该好学不倦,直到死为止。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启示〗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启示〗要想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必须自觉地刻苦读书。

因为求知识这件事任何人也代替不了,只有通过自己努力才能学到。

现在我们有父母、老师的关心和教导,就更应该好好学习才是。

  【译文】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启示〗古人这种求学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呀!

在那样恶劣、贫困的情况下,能够克服困难,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努力学习。

今天我们有方便舒适的环境,如果不知道珍惜,那真是惭愧啊!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

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启示〗朱买臣和李密,一个打柴一个放牛,生活都非常贫苦,但能自己发奋读书。

后来都成为很出色的人。

我们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怎么能不努力学习呢?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启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洵和他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是我国文学史上十分有名的人物,他们的学问都很高,文章也都写得很好。

被后人合称为“三苏”,也是唐宋八大家里的三位人物。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启示〗苏洵到了二十七岁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我们年纪轻轻,现在开始用功是绝对来得及的。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译文】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廷,魁多士。

 

  〖启示〗有志者事竟成,凡是立定的志愿,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去做,是一定会成功的。

年轻人应首先立下志愿,失败了不要气馁,仍坚持努力、百折不回是一定会成功的。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启示〗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为强大。

你要使自己变为一个强者吗?

那么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

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

光明的前途也会属于你。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

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启示〗祖莹和李泌两人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这和他们的智慧是分不开的。

但只是聪明而不学习终究还成不了才。

祖莹和李泌学习非常刻苦,每天几乎是手不释卷。

已经把读书看成是生活中的最大乐趣。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启示〗虽然祖莹和李泌从小就特别聪明,但是如果不知努力,聪明反而会被聪明误的。

所以我们现在求学,也应该效法他们,除了运用聪明才智外,更要努力用功求进步,才能有所作为。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蔡文姬,能辩琴。

谢道韫,能咏吟。

 

  〖启示〗在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人们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女孩子要读书学艺是非常困难的,蔡文姬和谢道韫两人都是女子,可以想见她们在当时学习是多么不容易。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

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启示〗当然,现在男女平等了,女孩子也能上学读书,这是社会的进步。

而我们更应该珍惜社会给我们创造的良好的学习环境,无论男孩、女孩都应刻苦努力,多学知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译文】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启示〗刘晏有一次回答唐玄宗提出的问题时,曾说臣凡《四书》《五经》都能正,只一个“朋”字正不了。

后来玄宗一查证才知道,原来当时朝延里很多人朋比为奸,所以刘晏说无法正“朋”字,就是这个道理。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彼虽幼,身已仕。

有为者,亦若是。

 

  〖启示〗刘晏长大以后,他当了唐代宗的宰相。

在他任职期间,非常爱民,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这和他从小立下的志向是一致的。

我们也应该和他一样从小立下志向,长大后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译文】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启示〗万事万物都有自然界所赋予的特质,如狗能看门、鸡会报晓。

而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又该如何呢?

人类是有思维能力的,所以,自然赋予人的使命当然是掌握各门知识去征服自然。

  【译文】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启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

动物的活动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是无法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相比的。

  【译文】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

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启示〗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如何把学到的知识为大众服务,不枉费自己一生所学,对后人也有所帮助,首要的问题是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译文】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启示〗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奉献的精神,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对人民、对他人的奉献精神,我们的学识是奉献的资本,谁的学识越多,谁的奉献就越大。

人民就把更多的荣誉献给他们。

  【译文】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唯一经。

 

  〖启示〗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做父母的再有钱,如果子孙不求长进,又有什么用呢,钱总有用完的一天。

到那时,一无所长什么也不会干,反而害了他们。

而书中自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这才是取之不竭的财富。

  【译文】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