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9336350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docx

纺织专业材料剖析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5

第二部分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7

1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7

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7

1.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10

1.3人才培养规格10

1.3.1知识目标10

1.3.2能力目标11

1.3.3素质目标11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1

2课程体系和结构14

2.1课程结构设计14

2.2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强化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15

2.3遵循技术技能的养成规律,突出实践教学16

2.4课程形式灵活多样18

2.5整合课程内容19

2.6科学、规范人才培养方案22

2.6.1适应市场需求,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22

2.6.2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27

2.7实施“双证书”教育28

3科目课程28

3.1规范课程标准28

3.1.1编制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28

3.1.2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28

3.1.3课程标准编制28

3.2推进课程项目化改革31

3.2.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基于纺织企业生产过程的项目化设计31

3.3选用优秀高职教材36

3.4开发校本教材36

4教学环节36

4.1规范专业教学管理36

4.1.1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36

4.1.2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方案37

4.2改革考核方式38

4.3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38

4.3.1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38

4.3.2教学手段改革40

5职业素质教育41

5.1加强职业素质教育41

5.1.1构建满足职业素质要求的课程体系41

5.1.2强化企业的职业理念41

5.1.3开发职业拓展课程41

5.2职业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41

5.2.1“择业指导”教育,介绍职业标准41

5.2.2建设实训室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42

5.2.3以实际的纺织产品为载体,了解产品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和规范42

5.2.4严格考核标准,精选教学案例,进行职业道德与职业情感教育43

5.3职业素质教育改革成效43

5.4开展学生心理咨询44

5.4.1宣传模块:

建立广泛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网络44

5.4.2干预模块:

通过心理干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44

5.4.3活动模块:

利用对活动的参与体验和感受心理的成长45

6教学环境45

6.1加强实训基地建设45

6.1.1校内实训室45

6.1.2校内实训基地48

6.1.3校外实训基地49

6.2加强实训基地利用50

6.2.1增强软实力,提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

50

6.2.2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50

6.2.3以满足职业能力需求为目标,设计实训项目51

7产学合作开展53

7.1专业优化合作53

7.1.1成立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53

7.1.2调研分析,把握需求,准确定位53

7.1.3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54

7.2技术服务合作54

7.3社会培训合作56

7.4校企人员互兼互聘合作57

7.5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合作57

8教学改革与创新57

8.1.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57

8.1.2重构以能力培养为目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58

8.1.3突出实践教学环节改革58

9师资队伍58

9.1优化师资队伍整体梯队结构58

9.2加强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骨干教师建设59

9.3提升教师科研及教改能力59

9.4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62

9.5加强师资队伍保障62

9.6健全专业教学及学生管理队伍63

10学生素质63

10.1近三年该专业录取报到情况63

10.2近三年学籍处理情况64

10.3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显著提升64

10.3.1毕业设计能力64

10.3.2顶岗实习情况65

10.4学生计算机、英语水平考试及应用能力不断增强65

10.5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扎实开展66

10.5.1学生科技活动成果丰硕66

10.5.2社会实践扎实推进68

11学生就业69

11.1建立健全就业保障体制机制69

11.2近三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70

11.3加强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较高71

12专业特色73

12.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73

12.1.1按纺织企业岗位群要求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73

12.1.2实践“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73

12.1.3实施“能力递进,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73

12.2专兼共融,打造了一流的教学团队73

12.3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了实训中心,保证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实施73

12.4社会培训运行管理机制创新,社会服务功能显现74

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76

第一部分专业基本情况

我院纺织学科始建于1982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被列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有深厚的历史积淀。

《纺纱工艺设计》始终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在滨州职业学院建院前身的滨州工业学校建校初开设了本课程,已经为滨州地区及周边地市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纺织工程技术人才。

1995年,根据纺织企业发展的需要,我院开始对《纺纱工艺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学校投资200万元,购买了纺纱实训设备,满足学生生产认识实训、设备保全实训、工艺设计、质量控制训练的需要。

2002年滨州职业学院建院以来,于2003年投资1000余万元建立了纺织实训车间、纺织实验室,购置了国内较先进的纺织设备和实验仪器,主要用于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学生进行纺织生产认识实训、纺织设备的结构及原理实训、典型设备的操作实训等内容,基本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训的需要,目前设备及设施情况良好,利用率高。

多年以来,我院在本课程的课程建设、设备投入、师资力量的培养、课程资源整合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和完善的实验手段,培养了老中青三代教学经验丰富的团队教师,使该课程成为一门教学历史悠久,教学基础厚实,教学体系完整,教学大纲合理,教学特色显著的课程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010年10月滨州职业学院以山东省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家骨干院建设单位,经过三年建设,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秉承“责任”校训,实践“与市场共舞、助群雁起飞”的办学理念,“对接纺织、服务园区”,创新了“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技术共享、成果共享”的四共机制,课程建设中实施五个融合,即:

学习场所与实训车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学生学习内容与企业生产产品融合,实现课岗直通的建设理念。

2.专业教学团队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聘任1名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6人,100%专任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建成了33人的企业兼职教师库,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教学时数比例达到了57.2%,建成了一支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共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人,兼职教师10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1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100%;45岁以上11人,31~40岁10人。

团队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年龄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

近年来纺织专业教师申报纺织新材料、新工艺应用纵向科研课题10项、同企业共同合作纺织新产品横向科研课题4项,申请纺织设备专利2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实现技术服务收入94.4008万元;为行业企业培训员工累计8313人次。

3.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依托骨干校建设的契机,投资1004.5万元扩建了原料实验室、小样织机室,新建纺纱检验室、织造检验室、纺织品质量分析室,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在了合作企业(山东惠民宏润纺织有限责任公司),共投资855.02万元,建成了一套年产1000吨的纺纱生产专线,实现了校企深度融合。

通过市场化运作,优化了现场教学和实训,满足纺织专业学生纺织认识实训、纺织运转操作实训、纺织设备保养与检修等生产性实训项目的教学需要。

4.毕业生培养质量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初次就业率达100%,专业对口就业率从70%提高到80%以上,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对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

根据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在车间主任、轮班长、技术员岗位上的学生已分别占对口就业毕业生的6%、22%和38%,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本专业学生的起薪值逐年平均提高8%。

5.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建设成果

2005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被山东省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骨干院重点建设专业。

专业对口就业率达8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度达到100%,双证获取率100%;为企业开展培训,年培训规模达到8000人次以上;技术服务收入91万元。

第二部分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

1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1.1.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

(1)现代纺织技术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纺织产业是滨州市的支柱产业,位居滨州十大产业之首,在全省乃至全国纺织产业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2010年滨州纺织协会统计,全市共有1100万纱锭,占全国的十分之一;65000台织机,占全国的二十分之一;共有446家纺织企业,其中规模以上有236家,直接从业人数达35万之多。

目前我省高等院校每年能向社会提供的纺织专业毕业生不足500人,但仅滨州市的纺织企业每年就需要1000余名纺织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突出。

为进一步满足滨州市和山东省纺织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要,项目组对滨州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了纺织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同时,对省属高职院校同类专业进行了调查,以此作为专业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依据。

被调研的企业有滨魏创业集团、滨州华润、淄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等;调研对象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主管以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与座谈相结合。

调查结果显示,纺织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从事企业中高层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工作;高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纺织企业工艺技术、质量管理与基层管理工作,主要岗位是工段长、伦班长、调度员、工艺员、技术员、试验员等技术管理岗位;中职毕业生主要从事纺织纤维检验、设备保全、挡车操作等一线操作工作。

(2)现代纺织技术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以滨州华润、魏桥工业园为例)

滨州华润是总部位于香港的华润公司的子公司,其前身是滨州第二棉纺织厂。

该企业目前的生产线全部改为紧密纺纺纱生产线,有职工2000人,其中纺织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3人,纺织专科学历79人,中专学历142人。

该公司目前只有1名纺织专业高级工程师、12名工程师,一般挡车工月工资在1200—2500元之间。

魏桥生产基地(第二及第三生产区工业园)职工18000余人,中专以上学历600余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23人,一般职工月工资在2000—2500元之间。

企业对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见下表1:

表4-1工作岗位与学历要求

工作岗位

学历要求

职业资格证书

备注

纺部试验员

高中及以上学历

中级纤维检验工技能证

纺部工艺员

专科及以上学历

纺部操作员

高中及以上学历

中级操作工和中级保全工技能证

纺织产品质量管理(质量员)

专科学历

中级纺织产品检验工

对等纺织企业的岗位分布做了调查,工艺设计、设备调试与维护、运转操作、质量控制、计划调度、车间管理、产品开发所涉及的人员需求比例见下图。

(3)纺织企业近三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 

从企业调查得知,多数企业近三年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人数成增长态势。

企业近三年所需的岗位人数情况如图1-1所示。

图1-1显示目前最需人员的岗位有:

纺织质量分析与控制、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运转基础管理。

(4)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对多家纺织企业工作工作岗位的职业资格进行调研,对纺织检验、原材料检验、纺织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等技术性较强的岗位,没有明确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更注重从业人员的实际技能水平,但是多家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表示对于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会优先安排到相应岗位。

其中纺织纤维检验工、纺织部试验工、纺织部保全工等企业需求较大。

(5)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通过对纺织行业企业专家、实习就业学生等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等形式,征求对专业培养目标、岗位能力需求、课程开设合理性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纺织行业企业专家到校参加岗位能力分析会,进行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对课程开设合理性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培养规格要求确定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

掌握纺织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和性能,熟悉现代纺织生产工艺过程;

具备纺织原料检测与选配、纺织半制品及成品检测、纺织工艺设计与管理、纺织半制品及成品质量控制、纺织生产计划与管理、纺织生产基层管理等工作能力;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纺织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

1.1.2专业设置的灵活性

本专业以滨州及周边地市纺织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纺织质量分析与控制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项目化教材建设、双师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高职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纺织质量分析与控制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纺织行业中多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

此外,本专业也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认识实习—纺织原料检测—典型设备维修实训—仿样实训—纺织工艺设计实训—纺织质量控制实训—顶岗实习等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纺织专业毕业的学生既能从纺织产品质量分析与控制的工作,又能够胜任相关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设备维修与运转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1.1.3专业设置的适应性

广泛的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掌握因纺织企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信息,根据企业需求确定纺织专业的培养定位,兼顾针对行的同时考虑专业的适应性。

围绕培养目标明确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了2011级、2012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使用与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材料形成“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流程。

按照“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构建以纺织企业岗位能力为目标、融入职业资格标准和企业技术标准、基于生产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专业能力核心课程体现专业的“专”,以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能力拓展课程体现专业的“宽口径”,使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专业设置具有适应性。

1.2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滨州及周边地区纺织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纺织设备与工艺原理、纺织产品规格与标准等专业知识,具备纺织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纺织生产一线能从事纺织工艺设计与管理、纺织品质量检测与质量控制等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1.3人才培养规格

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以下知识、能力与素质:

1.3.1知识目标

(1)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

(2)掌握纺织材料的性能与检测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

(4)掌握纺织主要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5)掌握织物组织与纹织、织物技术规格等纺织品设计的基础理论;

(6)熟悉纺织原料及其制品的性能、结构、特点及用途;

(7)掌握纺织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与控制方法;

(8)熟悉纺织品生产的加工工艺及产品质量控制的相关知识;

(9)掌握纺织工艺参数的设计方法;

(10)掌握常用纺织纤维及其制品、新型纺织纤维及其制品染色原理、方法、工艺、染色设备、染色牢度有关知识;

(11)掌握常用纺织纤维制品、新型纺织纤维制品印花原理、方法、工艺、设备、牢度有关知识;

(12)掌握印染生产工作质量控制要素及现场生产中易出现疵点的解决办法。

1.3.2能力目标

(1)能熟练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

(2)能分析订单,根据订单对纱线和织物进行生产设计;

(3)能检测纺织纤维性能,并根据产品要求正确选择纺织原料;

(4)能正确选择纱线与织物生产的工艺流程、设备型号;

(5)能根据原料性能、纱线质量要求设计纺纱工艺并组织实施;

(6)能根据织物要求设计织造工艺并组织实施;

(7)能针对具体纺织产品进行产量计算与机器配台计算;

(8)能对纺织原料、半制品、成品进行质量分析与检测,并能根据质量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9)能胜任轮班组等基础管理工作;

(10)能对常用纺织品印染工艺设计、实施、调整及工艺控制;

(11)能进行现场对色及色光调整;

(12)能根据客户来样仿出染色小样;(13)能对常用染化料进行性能分析。

1.3.3素质目标

(1)现代纺织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2)具有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认真负责、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4)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生产任务。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从2010年开始每年的11~12月在广泛的企业调研基础上召开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专家座谈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围绕培养目标明确能力目标,围绕能力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围绕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模式。

在此基础上共同开发了2011级、2012、2013级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使用与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材料形成“循环进行、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开发流程。

(2)实施“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0年以前,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纺织企业培养纺织工艺设计的技术人才,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针对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召开纺织专业校企合作董事会会议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了使学生能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学生员工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工厂教室一体化,工作内容教学内容一体化,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一体化,形成并不断完善“产学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被调研的企业有滨魏创业集团、滨州华润、淄博鲁泰纺织有限公司、滨州亚光集团、东方地毯有限公司、山东惠民宏润纺织有限公司等;调研对象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主管以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和技术骨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与座谈相结合。

 

图1-1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校企互动、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考虑企业需求、课程特点与师资、设施条件等因素,制定了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方案把人才培养的过程按四个教学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专业认知和基本技能培养。

教学在教室和实训室交叉进行,并结合企业参观。

通过基础学习领域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机械识图、纤维材料检测、棉纱综合评定、棉布综合检验的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