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宁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海长宁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长宁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长宁区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年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测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总分值150分,做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做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做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做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
一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论语〉七那么?
〕
〔3〕?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中,“,〞两句以无际
楚天与滚滚长江触发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中文系学生小刚根据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写了几封信,以下最不得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小刚给女同学写的信,提称语用“芳鉴〞.
B.小刚给吴教授写的信,启辞用“敬禀者〞.
C.小刚给系主任写的信,结语用“如何之处,恭候卓裁〞
D.小刚给父亲写的信,开头称谓和提称语用“家父如晤〞.
〔2〕将以下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最合理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又自在又美丽?
讲述的植物知识确实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
它既讲了,也讲了;
它既讲了,又讲了.当然,它也会对这些植物的生物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①这些植物的生态习性
②许多我们司空见惯的植物
③这些植物的形态特征
④不少我们闻所未闻的植物
A.②④③①B.④②①③C.③①④②D.②①④③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美,编织于生活世界刘晓丽
①这是一朵含苞待放的玫瑰,那是一个美的世界,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
玫瑰花的美是怎么来的谁赋予事物以美其实我们如此这般提问,就把问题推向了不归之途:
事物在一边,美在一边,我们怎么把事物和美黏在一起的黏合剂是什么
②我们先不提问,更不急着思考问题的答案,看看日常生活中的实情是怎样.你送你喜欢的人一束玫瑰花,而不是送一束狗尾巴草,为什么玫瑰花是一种蔷薇科植物,狗尾巴草也是一种植物,但是你送的是玫瑰花不是送蔷薇科植物,你送玫瑰花是送美丽传达爱意,这一点你与你喜欢的人都能感到.不敢想象,你送狗尾巴草给心爱的人会有什么结果.
③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时而花团锦簇、时而凄风苦雨的世界中,这个世界中的事物带着各种价值向我们显现,构成我们生活世界的不是洗去美丑的赤裸裸的事物.我们看见西施走来,翩假设惊鸿,而不是看见一个如此这般的几何形状在移动,然后把美附加在这堆几何形状上.人类本来就生活在草木扶疏、风花雪月的世界上,没有人类,草木、日月、山川就已经存在了,但不是扶疏的草木,不是明媚的春光、壮丽的山川,当然也没有凄风苦雨,这些都是人类感到的美好和凄凉,但这些美好和凄凉却不是人类任意附加到草木、日月、山川上去的.
④退一步想,就算人类有本领可以把美丑贴到事物上去,我们还可以问:
美的世界的“蓝图〞在什么地方我们要把美贴到玫瑰花上,贴什么呢如果要修补这个世界,或者说,要把美加到这个世界上,但我们并不知道要加什么,由于我们没有一个加上美之后的世界蓝图.反过来说,如果说“蓝图〞就是世界之所是,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那么,既然世界本来的样子是一个美丑杂陈的世界,我们干嘛还要去贴美丑的标签呢,看其本来的样子不就可以了吗
⑤其实我们在“贴〞的过程中,是羞羞答答地“贴〞,先把世界复原成一些没有美丑的没有价值
的事物一一抽象事物,然后再凿补美学、伦理学等一些价值,在凿补的过程中,却把我们早已看到的、世界本来就如此向我们显现的美和蔼贴到这些抽象的事物上去,其实这些东西一直在指引着我们,虽然我们暗中知道,但是我们却不加成认或者有意遗忘了.
⑥我们反对美在主观,也反对美在客观,同样反对与之相关的两种主客观统一的思考模式:
一种是刺激模式一一这是一束玫瑰花,我是一个人,玫瑰花作用于我,在我这产生了一种感觉、一种美;一种是附加模式一一这是一束玫瑰花,或者叫做审美客体,我们人是有感情有情绪的审美主体,人们把自己的情绪、感觉涂抹在玫瑰花上,美是人附加到事物之上的属性.这两种思路其实殊途同
归.
⑦要看看我们如何和周遭世界打交道的实情.一朵玫瑰花在那儿,我们可以研究它,可以利用它,还可以迷恋它.人类祖先或者我们儿时,对世界知道不多,事物以一种有意义的或者神秘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被我们喜欢着或者恐惧着;随着人类成长或者我们自己长成大人,我们开始分析研究以至于利用这个世界上的事物,以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时事物会被洗去意义变成抽象之物,
如医生给西施做手术时,就要无视其美貌,而把她看成一个需要治疗的生理机体.但是我们对事物原有的那种迷恋从未消失过.比方初春的黄昏,我们不经意的一瞥,眼睛被一团迷雾般的景物吸引,抬头仰望,在微风吹动下雪白的花瓣,优雅灵动地飘落下来,我们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心为之一动.我们会感慨到:
好美的樱花呀,然后继续匆匆赶路.这时的美,无遮无盖无隐无藏.
⑧我们原来就有那些美的、善的观念,这些观念就编织在我们的世界中,没有这些观念,就构不成我们人类生活,是这些观念在掌控我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我们掌控或熟悉他们,真、善、美规定了生活,使生活成为可能.当然生活还有许多重要事情要做,比方研究自然、探索自然、利用自然等等.但是在我们做美学、伦理学研究时,反而不成认真、善、美本来编织在生活世界中,而是学习自然科学的思考方式,先洗去事物所有价值一一善恶美丑,再考虑其可利用性,并编织一套套抽象的理论神话:
美在主观,美在客观,美在主客观统一.
〔选自?
美在主客观统一吗?
有删改〕
3.第⑥段加点词“殊途同归〞在文中具体是指
.〔2分〕
4.以下对花之美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花可刺激人的美感,人也可赋予花美丑.B.花之美可以因人而异,也可让人有共鸣.
C.花本无美丑,其美丑是由赏花的人决定.D.花自有美丑,其美丑有一定的客观标准.
5.第④段论证了美丑不是由人类任意附加到事物上这一观点,请概述其论证思路.〔3分〕
6,能依据文意做出推断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没有人类,世界上依然会有明媚的春光、壮丽的山河.
B,美的世界不是没有“蓝图〞,而是不止一个“蓝图.
C.“美在主观〞和“美在客观〞的熟悉有着相同的问题.
D.自然科学不需要审美,其开展要能够抗拒审美的诱惑.
7.“玫瑰花〞的例子在文中屡次出现,请对其在论述中的作用加以评析.〔5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今生今世的证据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辞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
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实.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疑心.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
我真看见过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
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
直
后是紧追不舍的病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
真的
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
反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反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一—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一一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一一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噫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
一粒土样归于寂静.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
无人感知的惊恐与冲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选自?
一个人的村庄?
〕
8.有人认为第④段画线局部可以删去,你认同吗请说说你的看法.〔4分〕
9.赏析第⑨段加点词“踏踏实实〞的表达效果.〔3分〕
10.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九日渡江[明]李东阳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①九日渡江:
成化十六年,李东阳被派为应天〔今南京〕乡试考官,放榜后,由南京渡江往扬
州北上,时逢重阳,遂作此诗.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宗广德元年,官军先后收复河南河北,
安史之乱终于平息,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消息,遂作此诗.
12.以下对两首诗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分〕
A.两首诗的韵脚相同.B.两首诗都有对仗句.
C.两首诗并非都是首句入韵.D.两首诗中只有一首是七律.
13.以下对两首诗写法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九日渡江?
第一联由景入情.B.?
九日渡江?
第二联即景抒情.
C.?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以首句领起全篇.D.?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以诗人的行踪为主线.
14.“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火宿维扬〞与“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都连写四处地名表达“归心〞,请比拟其表达效果.〔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马伶传[清]侯方域
①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如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
日兴化部,日华林部.
②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
鸣风?
所谓椒山先生者.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那么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③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辙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
著.
④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日:
“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
部更奏?
鸣凤?
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⑤其夜,华林部过马伶:
“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
“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传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付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乃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⑥马伶名绵,字云将,其先西域人.
〔选自?
壮悔堂文集?
有删改〕
【注】①候方域:
明末清初散文家,复社领袖,对权奸魏忠贤及其余孽阮大钺等进行过斗争.
②顾秉谦:
明万历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依附魏忠贤.
15.写出以下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其士女之呵桃叶渡〔〕〔2〕梨园以技巧者〔〕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18.为第②段画线局部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B.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C.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未几更进/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19.本文为什么在马伶第二次竞演后才交代他三年学艺之事请写下你的想法.〔3分〕
20.本文写两次竞演,详略有别,请分析略写第二次竞演的原因.〔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吾庐记[清]魏禧
①季子礼,既倦于游一一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
“吾庐〞.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于是高低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②客曰:
“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或曰:
“其少衰口其将怀安也〞③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单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那么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假设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④客有让余者曰:
“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余笑曰:
“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
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耍越越,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那么色变不敢跳越,假设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假设是者吾不强之使守其家.孔子曰:
‘志士不忘在沟壑.’
夫假设是者,吾所不能也.吾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⑤庐既成,余为之记.
〔选自?
魏叔子文集?
有删改〕【注】①季子礼:
魏禧之弟,名礼,自号季子.②垩以蜃灰:
涂刷蚌壳粉.垩,涂刷.蜃灰,
蚌壳烧成的灰.③选耍越越:
怯懦不前.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乎B.然C.之D.矣
22.对第④段“余笑日〞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季子冒险危而游与饰其庐都要借债,所以性质相同.
B.季子本是性格懦弱的人,鼓励其出游是为了锻炼他.
C.我不赞同季子冒险危而游,但会尊重他自己的选择.
D.季子所为顺乎本心,慷慨无畏,哪怕危险我也支持.
23.对第①段画线局部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描写兼顾了远近上下,视角多变.B.色彩丰富且富有层次,虚实相生.
C.描写外景,对庐舍内景只字不提.D.用简笔勾勒概貌,用繁笔详述布置
24.本文题为“吾庐记〞,但直接写“吾庐〞的文字很少,是否脱离了记的对象请加以分析.〔5分〕
三写作70分
25.作文
带伞时不下雨,不带伞时偏偏下雨,生活中难免遇到与此类似的事.你对这类遭遇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
〔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0分〕
1.〔1〕似诉平生不得志〔2〕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3〕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5分〕2.〔1〕D〔2分〕〔2〕A〔3分选B得1分〕二〔70分〕〔一〕〔16分〕
3.答案例如:
虽然思考模式不同,但所犯的把美和事物别离开来的错误是相同的.〔2分〕
4.B〔3分〕
5.答案例如:
第④段连续两次假设分析〔或假言推理〕都以结果的不成立来否认假设的内容〔或条件〕,
从而论证观点:
先假设人类可以把美丑附加给事物,通过指出这个假设必然会导致的“存在美的世界的‘蓝图’〞这一结果并不成立,否认了这一假设.然后进一步假设“蓝图〞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通过指出这个假设必然会导致的“世界不需要人为贴上美丑标签〞这一结果来否认假设的内容.〔3
分〕评分说明:
不在概念上作要求,能用适切的语言概述出论证思路即可.
6.C〔3分〕
7.答案例如:
“玫瑰花〞的例子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是用来引出美和事物能否别离开的论题,
启发思考;第二次,是用送爱人以玫瑰的生活常识证实事物之美不是人所附加的;第三次,是用来证实美的世界的“蓝图〞并不存在;第四次,是用来阐释两种思考模式.这事例,贯穿于全文的论述过程中,使全文衔接自然,而且与论述内容紧密契合,在不同论述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事例本身贴近生活,使说理易于理解,也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趣味性.这一事例的使用在论述中有重要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5分〕评分说明:
1点1分,给满5分为止.
〔二〕〔15分〕
8.答案例如:
不可删去.画线局部细致描述了作者记忆中的生活,充分表现出他对这些生活经历的看重、珍惜,这是他看重“证实〞的重要原因.作者所感伤的是曾经的生活难以“证实〞而非难以
“记忆〞,如果删去,只留下连串的追问,会让人误认为作者是为往昔生活在记忆中日渐模糊而感伤.
而且,保存这些内容,可以减缓连串问句所形成的逼人的语势,从而与全文沉静的诗意化的〔梦吃式
的〕风格保持一致.〔4分〕可以删去.本文对往昔生活经历的细节的描述已有多处,此处再写,显得琐碎且多余.如果删去,连串的问句很有气势,有直逼人心的效果,发人深思.〔2分〕评分说
明:
答“不可删去〞的,总分值4分,答出两点即得总分值.答“可以删去〞的,总分值2分,每点1分9.答案例如:
“踏踏实实〞用叠词强化了确定的意味,强调了人在废失家园后迈入虚无之途的不可逆,流露出浓重的忧伤情绪.而且,“踏踏实实〞和“虚无〞本就有着较大的反差,引人关注,发人深思.
〔3分〕10.答案例如:
第⑥段强调了过往的生活难以被证实,像梦一样日渐虚无,照应了标题,与结尾也遥相应和,表现出作者的反思与感伤.而且,第⑥段还把文意推进了一层,由具象的生活见证谈到了抽象层面的内心的生存的见证,深化了文意.〔4分〕
11.答案例如:
本文反思了过往生活的实证之难,对生命的存在形式及其意义作了深入的思考,表现出对家园废失的深沉忧虑,这对我们思考如何对待当下的生活很有启发作用.我们要用心感受生活,
尝试体认生活细节对于生命存在的意义,经营好内心的家园.〔4分〕评分说明:
评价对象的概
括2分,具体的评析过程2分.
〔三〕〔8分〕12.D〔1分〕13.D〔2分〕14.答案例如:
两首诗都以四个地名连续转切,分别以“直过〞“更东下〞和“即从〞“便下〞等词衔
接,节奏紧凑,络合紧密,流转自如,渲染出归心之切.李诗的地名收于“维扬〞,重阳节还是免不
了漂泊在外,在归程的急迫和愉悦中,还透出一点孤独落寞之感;杜诗的地名那么直指最终的目的地,急迫回返的心情中充满了喜悦、兴奋.〔5分〕评分说明:
如果从距离的角度作答,也可酌情给分.
〔四〕〔19分〕
15.〔1〕寻访〔2〕知名〔2分〕
16.〔1〕B〔2〕A〔2分〕
17.答案例如:
马伶离开后,兴化部又不肯立即用别人替换他,竟然停止了演出,而华林部那么独领风骚.〔5分〕评分说明:
如果认为“其技〞特指?
鸣凤?
也可给分.
18.D〔3分〕
19.答案例如:
先写竞演获胜再交代学艺过程,可以防止行文的平直,增加波澜.可以制造悬念,增强叙事的趣味性,使马伶获胜的原因更引人关注.而突出获胜原因,不仅能凸显马伶学艺过程的启示意义,还能增强对顾秉谦之流的挖苦效果.〔3分〕
20.答案例如:
第二次竞演与第一次竞演有着相同的主办方、相同的竞演者和演出内容、根本相同的观众,这些内容不必重复写.而且,本文写第二次竞演,要表现的重点是取胜原因,不是取胜过程.〔4分〕评分说明:
每点2分.如果答“行文至此,马伶获胜几无悬念,所以不必详写",也可给
1分.
〔五〕〔12分〕
21.A〔1分〕
22.D〔3分选C得1分〕
23.B〔3分〕
24.答案例如:
没有脱离.本文用较多笔墨写季子的为人,就是在记“吾庐〞之“吾〞,以“吾庐〞
主人的精神风貌来表现“吾庐〞的非凡.所写的“吾庐〞主人季子“以得行其志为适〞,喜欢“举债
冒险危而游〞,具有“志士不忘在沟壑〞的精神,这种精神风貌与“吾庐〞的选址、布置及“举债而饰其庐〞的做法非常契合,使所写的“吾庐〞形神兼备,特质鲜明.从写法看,本文以“吾庐〞起,又以“吾庐〞终,前后照应,能撇得开也能收得住,操纵自如.〔5分〕三〔70分〕略马伶传①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②.金陵为明之留都③,社稷百官皆在④;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⑤、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⑥.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⑦,而其最著者二:
日兴化部,日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⑧,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⑨,与夫妖姬静女⑩,莫不毕集〔11〕.列兴化
于东肆〔12〕,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
鸣凤?
所谓椒山先生者〔13〕.迨半奏〔14〕,引商刻羽〔15〕,抗坠疾徐〔16〕,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17〕,而西肆之为严嵩相国者日李伶,东肆那么马伶.坐
客乃西顾而叹〔18〕,或
大呼命酒,或移座更近之,首不复东〔19〕.未几更进〔20〕,那么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
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21〕.
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22〕,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23〕,乃竟辍其技不奏〔24〕,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25〕,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26〕,请于新安贾日:
“今日幸为开宴〔27〕,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
鸣凤?
〔28〕,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29〕,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30〕.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31〕.
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32〕:
“子〔33〕,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34〕.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35〕,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36〕?
〞马伶曰:
“固然〔37〕,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