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2372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docx

高中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育原则

(杨刚华)

面向全体 强化基础  培养感情  掌握能力

考虑差异 满足需求  开发潜能  发展个性

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思维品质  文化品位

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高尚情操  健全人格

遵循身心发展规律      突出语言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经验世界      提高语言实践能力w

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愉悦感、成功感

快乐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与教学

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概况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

2001年,《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陆续颁布,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至九年级)开始试验。

目前,教育部正在对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情况进行调研、修订。

年底将完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

届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也将进行修订。

2003年初,教育部对2000年颁布的试验修订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作了修订,已成为正式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

与此相应,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也进行了修订和调整。

修订后的高中语文教材将于2003年秋季开始,逐册替换从2000年秋季开始使用的试验修订版高中语文教材。

2003年5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已正式颁布。

7月,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立项准备编写普通高中语文实验教材的15家出版社提交的立项报告和样稿进行了评审,通过了6家出版社的立项申请。

目前,各家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2004年初,将组织有关专家对这6家出版社提交的高中一年级教材进行审查,审查通过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将于2004年秋季开始进行新一轮高中教材实验。

中学语文教学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和勃勃生机。

 

(一)高中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课程。

高中教育是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

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分三个阶段:

分别是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

根据2002年10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了全国普通高中教育工作会议提供的数字,我国目前的高中学生在校生140万人,到2005年,将达到190万人。

高中教育将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高中教育是一个独立的教育阶段。

既不是高校的附属教育,也不是就业前的培训教育。

(二)高中教育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

使每一所学校获得成功,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具体目标:

1.保证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

必修与选修相结合。

2.学术性课程与日常生活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

3.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的发展结合起来。

培养善学、好学的品质,养成批判性思维的习惯。

(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更新内容,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需要美,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未来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目标,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参与社会生活所必需的语文素养;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五)课程设计思路

1.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遍获得进一步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和实施机制。

2.高中语文课程结构。

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部分,用学分进行调节和管理,必修课程10学分,选修课程可达14学分。

必修课突出课程的基础性,使学生具有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同时,引导学生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选修课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

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3.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

半个学期(约36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4.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系列的目标,组成“语文必修一”至“语文必修五”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鉴赏和探究等方面比较均衡地发展,为以后有选择地学习打下基础。

必修课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5.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诗歌与散文(语文选修1),小说与戏剧(语文选修2),新闻与传记(语文选修3),语言文字应用(语文选修4),文化论著研读(语文选修5)。

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开设选修课。

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通实施。

具体课程的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6.高中生的语文水平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必修课程10学分;

  第二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8学分;

  第三层次,必修10学分+选修14学分。

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

7.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就业的需要或所报考学校的要求,确定相应的水平层次,选修有关课程。

学生可以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中任意选修4门,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的10学分,共计18学分,达到报考高等学校的最低要求。

达到第二水平层次的学生,从自己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出发,或根据某些院校、专业招考和某些用人单位的要求,可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门课,获得24学分,达到第三水平层次的要求。

二、2003年版高中语文教材的修订情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修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这次修订,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阅读

1增删了一些课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

“课文应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要引导学生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

”根据这一精神,我们这次在修订时,删去了一些文化内涵不十分丰富或时代气息不太浓厚的课文,例如《琐忆》《内蒙访古》《杜鹃枝上杜鹃啼》《简笔与繁笔》《过万重山漫想》等。

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体现多元文化的课文,例如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史怀泽的《我的呼吁》,托马斯·刘易斯的《这个世界的音乐》等;第五册安排了一个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单元,包括《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待戈多(节选)》《百年孤独(节选)》等四篇课文。

尤其是增加了一些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课文,例如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赵鑫珊的《人是什么》、鲍鹏山的《庄子:

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黄仁宇的《孔孟》、齐民友《数学与文化》等。

2.课文编排作了改进。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负担,这次修订时在课文编排上作了一些改进。

(1)原教科书第一、二册各有三个单元现代文,没有文学作品,这就难免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乏味。

现在,前两册也编选了约25%的文学作品。

(2)原教科书第一、二册各有三个单元是文言文,文言文的编排显得过于集中,学生普遍感到负担太重。

现在这两册各有一个文言文单元调整至第三、四册。

尽管仍按历史顺序编排,但先秦部分尽量选用文字比较浅易的文言文。

全套教材编排见下表:

阶段教学目标册次单元①单元②单元③单元④单元⑤单元⑥

一阅读实用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1新诗散文演讲词序言史传散文诸子散文

2小说杂文科技文随笔汉魏晋文唐代散文

二继续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诗经、楚辞唐诗宋词 散文宋代散文明清散文

4现当代小说古代白话小说现代戏剧古代戏曲古代散文、小说

三培养阅读文化论文的能力,培养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5哲学论文文艺学论文现代派文学阿Q正传李白杜甫孟子

6科技论文语言学论文红楼梦史记

课文提示和练习力求“少而精”,以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原教科书第一、二册六个现代文单元的单元提示,有按知识点、能力点作线性编排之嫌,现在全部删去,按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重新编写。

原教科书每篇课文前或有学习重点,或有阅读提示,现在全部删去,给学生留下更大的阅读和思考的广阔空间。

课文后的练习量减少,精读课文不超过四道题,略读课文不超过三道题。

按教学大纲的规定减少背诵题量。

力戒大题套小题。

增加富有开放性练习的比例(每篇课文后至少有一道这样的练习题)。

遵照大纲精神,为帮助学生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每篇古代作品至少有一道这方面的练习题。

此外,为减轻学生负担,同时为适应从2003年起高考提前一个月的教学实际需要,这次修订,删去了一些艰深难懂的课文,并减少课文总量,高中第六册由原来的六个单元减少到四个单元。

(二)写 作

全套教科书的写作教材分为两个系统,其中一个系统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体现在课文后的写作练习中,以笔记作文为主。

另一个是独立的写作系统,就是这次写作教材修订的重点。

1.调整了教材内容

具体安排见下表:

第一册  第二册   第三册  第四册  第五册  第六册

感受与思考 写出人物 议论要有 作点辩证  综述 立意与选材      的个性   理有据   分析

想像与联想写出事件 议论要有札记随笔科学小品 思路与结构  的波澜  条有理

再现与表现条理清楚  散文小小说 自然科学 文体与文风地说明事物           小论文

个性与创新 生动形象 诗歌 寓言故事社会生活 本色与文采地说明事物    与科幻小说 评论

自由写作实践自由写作实践自由写作实践自由写作实践自由写作实践自由写作实践

 从上表可以看出,遵照大纲的精神,这次修订在教材内容上作了如下调整:

第一,倡导“自由作文”,“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在全套写作教材中贯彻这个精神,每册安排一个“自由写作实践”单元。

在第一册安排一个作文单元“个性与创新”。

第二,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作文兼顾,全套教材中分别安排了这三类作文。

第三,对每个单元作文教材的内容作了增删,删去一些陈旧的或不易操作的内容,增加了一些新鲜的结合学生实际的内容,尤其是把当前社会上新概念作文等作文改革成果的精髓融入教材。

第四,新编写了一些作文单元,主要放在第六册。

2.改进了教材编排

从上面表格也可以看出,全套教科书的写作教材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册),从写作本体出发进行编排;第二阶段(第二至五册),按照写作方法兼顾文体进行编排;第三阶段(第六册),按照写作过程编排。

第一阶段主要解决写作态度和写作材料问题;第二阶段主要学习常用文体的写作,把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第三阶段带有总结性质,可以说是为整个中学阶段的写作教学做一个小结。

此外,为减轻学生负担,每学期作文次数从六次减到五次。

(三)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教材也分作两个系统,其中一个系统是与阅读结合在一起,体现在课文后的练习中。

另一个系统是独立的口语交际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原教科书后一个系统即独立的口语交际教材全部删去,编写了新的口语交际教材。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

大胆开口倾听劝说辩论

文明得体应答讨论演讲

口语交际教材大体上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一册),引导学生把握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大胆开口,文明得体。

第二阶段(第二册),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

倾听、应答。

第三阶段(第三、四册),培养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能力:

劝说、讨论、辩论、演讲。

口语交际教材的特点是:

1.教材目标兼顾三个维度,重视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文明态度和负责精神。

例如第三册“讨论”单元,就要求学生“在讨论中尊重、理解他人”。

2.教材内容中,注意设置口语交际的具体情境,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口语交际知识尽量少而精,使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每个单元教材,都是从具体事例出发,适当阐明一点规律性的东西,然后设置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练习口语交际。

3.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扩展到课外,鼓励学生在各学科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各单元教材一般都编写了这方面内容。

(四)综合性学习

按照教学大纲规定,这次修订时,我们在每一册教材中,都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内容。

具体安排见下:

第一册拥抱文学的骄子——诗歌民居文化

第二册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理解《兰亭序》与书法文化

第三册解意象,品诗歌山水与文化

第四册感受小说的魅力编剧与演剧

第五册我说鲁迅感受儒家文化

第六册缤纷多彩的语言世界到图书馆去

 综合性学习专题,围绕着语言、文学、文化三个方面设计,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拓展。

意在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文学、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力图体现综合性、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重过程而不重结果。

文字简明扼要,给师生留下自由发挥的广阔空间。

三、高中语文教学建议

稳中求变 稳中求新

(一)2003年试题的启示

2003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与2002年大体相当。

在内容方面,有变化的是:

①文言虚词由20个减少为18个。

②在阅读方面,将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要求的"概括中心思想"改为"概括中心意思",并且首次在现代文阅读中提出了信息"整合"的概念。

在试卷结构方面,2003年考题与2002年完全相同,相信考生拿到这份试卷不会感到陌生。

 2003年试卷中的语言知识题继续体现出对语言基础知识以及语文基本能力的考查。

其中部分试题在考后引起了一些争议,主要涉及到现代汉语文字、词语使用的规范问题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和应用的一些问题。

不过这些争议恰恰给中学老师和学生这样一些提示:

使用现代汉语的文字和词语一定要注意规范的写法和用法,有些字的写法虽然在古代存在,或者在有关古代汉语的字典、词典中可以查到,而现在再这么写、这么用就不规范了。

比如在现代汉语中,"伶俐"就不能写作"伶利",这就像"海湾"的"湾"不能再写作"弯","暮色"的"暮"不能再写作"莫"一样,所以"伶牙利齿"或"灵牙利齿"就应该看作是不规范的或者说是错误的写法。

这一点提醒大家今后碰到类似的问题也同样如此。

而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法问题,也应该明确,实际上在中学阶段只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最简单最基础的语法知识,或者说只需要让学生做到凭借正常的语感能判断出几种常见的语病就可以了(这一点在"教学大钢"和"考试说明"中都有明确提示)。

而一些更复杂的语法分析内容是没有必要都教给学生的,甚至老师讲了也不一定都能讲清楚。

因此无论是考试还是教学,如果过多纠缠在一些似是而非的细节问题上,不但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误人子弟,对中学生正确和灵活地使用语句反而是一种消极的引导。

对有些人关心的语法分析问题,试题分析中虽然做了详细说明,但目的其实倒不在于让大家去搞懂这些问题,而更多的是提醒大家没有必要去无谓地争论这样一些问题。

2003年的作文题仍然是话题作文,并且继续体现了高考作文的开放性原则。

考试结束后许多人对作文题发表了评论,有的认为好,有的则认为不好,这个现象是正常的。

应该明确的是,高考作文既有选拔的功能,也还有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

关于选拔功能,要为高等学校选拔出合格的新生,把真正语文水平高的学生挑选出来。

至于导向功能,其中又包括两点:

一方面要给中学作文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一点从作文的开放性和评分的要求上已经体现得很明确了。

但还有另一方面过去说得不够,这就是高考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所给的提示作用。

在形式上,高考作文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等,各种形式的作文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有区别的。

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对于检验学生在掌握某种文体和对某些事物的认识上具有长处,而话题作文则是在一定限制的情况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从而检测学生在作文能力上所达到的高度,也就是说让学生们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在内容上,高考作文的题材也应该尽量开阔,触及的面应该尽量宽广。

以近几年的考题为例,1999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涉及到科学发展和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2000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涉及到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认知方法问题;2001年高考作文的题目"诚信"涉及到对人的道德品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注;2002年高考作文的题目是"心灵的选择"涉及到人的思想和感情活动;而2003年的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则是让考生从感性或理性的层面探讨在面对事物时我们是否受到感情的影响。

可以看到,高考作文每年都在变换内容,这一点就提示我们,学生作文可写的内容的面是很宽的,也应该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锻炼,为他们走上社会铺平道路。

如果高考作文题目在内容上一成不变,今年出个"山",明年出个"水",后年出个"桥",结果只会使教学变得单一,学生的写作能力就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二)明确语文考试的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考查的能力可分为五个方面,它们是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和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正好由低到高形成一级级台阶,其中,最高一级应用和鉴赏是并列的。

因此,我们也称之为五个能力层级。

为什么要分五个能力层级呢?

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首先,将语文的能力划分为五个能力层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创举。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对语文能力的界定是非常模糊的,如,听说读写,如,了解、掌握等等。

听说读写是一个大的范畴,什么是听的能力?

什么是说的能力?

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

这对于使用者来说都是模糊不清的,因此在教学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异;而了解、掌握这一类要求也是模糊概念,到什么程度才算了解?

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合适?

同样也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为了解决高考中能力考查的合理性问题,命题者首先在考试说明中提出了能力层级的概念。

能力层级是将学习和考试中所涉及到的学科能力因素进行分解,得出在各项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整合而成。

也就是说,一个科目中的学习能力因素是分散的、多方面的,有些能力还互有交叉,这就不便于学习者掌握。

高考语文科能力的划分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五个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依次排开,既反映了学科能力的主体,同时又清晰明了,使学习者易于掌握。

其次,语文的能力层级明确了各级能力之间的关系。

在五个能力中,识记是最基本的层级,它的主体内容是在语文学习中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如字的读音、字形、文学常识以及名句名篇等内容,这些知识最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功底,是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指的是在阅读时能领会文章的内容或文句的含义,并能作出解释。

分析综合则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它是指在阅读中能够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文章的内容。

表达应用指的是语言应用方面的能力,包括对句子和整篇文章的驾御能力,它是在前三种能力基础上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它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以上各能力层级所起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都已明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高一级的能力包含了对低级能力的要求,也就是说,高级别的能力不是架空的,它是从低级能力发展而来的。

举个例子说,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需要识字、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学文化知识背景、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来表达我们对作品的艺术价值、思想内容的认识和情感。

有人会问,既然高层次的能力包含了低层次的能力,我们在考试中只考高层次的能力不就可以了吗?

这涉及到考试区分和学习过程两方面的原因。

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和区分,只考高层次的能力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