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52208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 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教案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春江花月夜》教案

一、教材分析

《春江花月夜》是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诵读中的一篇课文。

此诗是唐代诗人张若虚创作的七言长篇歌行。

此诗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运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抒写了游子思妇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以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表现了一种迥绝的宇宙意识,创造了一个深沉、寥廓、宁静的境界。

全诗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闻一多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

二、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思维发展与提升:

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文化传承与理解: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主要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

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今天我们与唐代诗人张若虚有约,请大家带上美好的心情,静心聆听。

这是一种朦胧的美,如梦似幻,幽美轻盈;这是一种纯粹的美,超凡脱俗,宁静清新;这是一场无声的细雨,浸润人间,荡涤世俗尘杂;这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打动,千年不息,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寻觅。

这就是《春江花月夜》,这就是一千年来给了无数人心灵滋养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融进这片神奇的境界,去共同感受这份优雅、享受这片宁静吧。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另外一首是《代答闺梦还》,闺怨诗、五言排律)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3.作品介绍

《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日本汉学家:

“中国古代只有两首好诗,一首是白居易的《长恨歌》,一首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

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

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余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

作者虽说也是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但却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全诗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的空洞庸俗,提高了言之有物、并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4.题材介绍:

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体裁分为乐府诗与徒诗两种。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

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

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宫体诗的主要作者是萧纲、萧绎以及聚集于他们周围的一些文人,如徐摛、庾信、徐陵等,陈后主陈叔宝及其侍从文人也是这种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

5.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份已难以确考,而对此诗的创作地点则有三种说法:

扬州文化研究所所长韦明铧认为,诗人是站在扬州南郊曲江边赏月观潮,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表现的是唐代曲江一带的景色;长期从事瓜洲文史研究的高惠年认为,此诗作于瓜洲,表现的是千年古镇瓜洲江畔清幽如诗的意境之美;长期从事大桥文史研究的学者顾仁认为,此诗作于扬子江畔,其地在今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南部。

6.朗读全诗

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代表朗读。

7.诗歌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和天空变成了一种颜色没有一点微小的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悬挂。

江边上是什么人最初看见了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们?

人生一代一代地无穷无尽,而江上的月亮一年一年地总是相似。

不知道江上的月亮在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舟在漂荡?

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不能音信,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已过了一半自己却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道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8.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点出几种意象?

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本诗写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请找出描写其状态的诗句。

明确:

意象:

江、花、月

状态:

“明月初升”、“月上中天”、“月渐西落”、“月沉江海”

诗句:

明月初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月上中天: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月渐西落: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月沉江海: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小结一:

线索:

月出—月悬—西斜—月落。

(2)全是为我们描绘了几幅图景?

可分为几个层次?

小结二:

四幅图景——春江花月图、月下沉思图、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

小结三:

月下之景:

(1——8)月色无垠、月色纯净  (景物美)

月下之思:

(9——16)人生无尽、宇宙永恒  (哲理美)

月下之情:

(17——36)思妇怀远、游子思归 (情感美)

9.探究一:

怎样让自己“置身诗境”——品景物美?

(1)春江花月图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

表达了什么情感?

意象: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水绕芳甸、月照花林、流霜不飞、白沙不见——月夜美景。

(画面:

1春之卷、2江之画、3花之容、4月之貌、5夜之景)

意境特点:

幽美恬静(壮丽高远、空灵梦幻)。

天地一体、辽阔与苍茫、寂寞空旷、色彩绚丽,静谧、朦胧、纯净、澄澈的优美诗境。

情感: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2)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并体会画面之美。

示例: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10.探究二:

怎样“缘景明情”——品哲理美?

赏析指导:

①品味意象,推敲炼字。

②要从虚处去读,去填补想象的空间。

(1)这一层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这是一幅高远澄澈宁静凄迷的图画。

(2)此景引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和思考?

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引发诗人对人生的观照,明月长在而人生不再,明月长圆而人情不圆,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暂、有待无穷的惆怅之情。

在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

(3)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宇宙生成、人类本源的探索,成为人类恒久探讨的哲学命题。

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生命呢,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

这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诗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诗句吗?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曹植《送应氏》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王羲之《兰亭集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李清照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王勃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以上这些诗的主题多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与他们比较,张若虚对人生的理解有何不同?

明确: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对天人关系的思索,超越了前人仅仅哀叹生命短暂的窠(kē)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因而,闻一多先生称赞此诗展现了“夐(xiòng)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而寥寂的境界”。

11.探究三:

诗人是如何表现思妇怀远、游子思归之情的?

——品情感美

这一部分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两幅图景:

思妇怀远图、游子思归图。

在描绘这两幅图景之前,前四句先总写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两地思念,然后再分写两幅图景。

(1)鉴赏思妇怀远图

——赏析“徘徊”“卷不去”“拂还来”词语的表达作用?

用拟人手法,写出月游移不定的动态。

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情景交融:

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把苦苦相思表现的淋漓尽致,意味深长。

“卷”与“拂”——表明思妇不堪思念之苦,徒做无奈而且无用的挣扎。

“不去”“还来”——是月光的执着,更是相思的执着。

——“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

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

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2)鉴赏游子思归图

——这段文字如何表达游子思归的感情?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梦境与实境交织在一起,从而把月夜将尽、梦境难以实现的愁怅之情烘托得缠绵悱恻;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对春光渐逝的惋惜中,表达其想要归家的心情。

五、全诗总结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期盼。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无穷、人生短暂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

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对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游子思妇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附录:

《春江花月夜》赏析

此诗题目,以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整首诗由景、理、情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

江潮连海,月共潮生。

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

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

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没有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

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

因而“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

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江天”两句写月色的皎洁、玉宇的澄明。

这是为了承上启下,由江天月色引发对人生的思索。

这时,随时间推移,月亮已升到当空。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

在此处却别开生面,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望相似”而来的。

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

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

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

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

“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

“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游子的怀念。

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

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

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

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

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鸿雁长飞光不度”,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

“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

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落寞之情。

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

“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

他思忖:

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

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情韵袅袅,摇曳生姿,有一种令人回味不尽的绵邈韵味。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

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此诗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

诗的韵律节奏饶有特色。

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

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

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

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级(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完美地体现了情、景、理、声交融的美妙诗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