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9058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刑法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刑法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刑法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刑法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教学大纲.docx

《刑法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教学大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教学大纲.docx

刑法教学大纲

《刑法》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法学专业)

课程编码:

110241305X

学时:

128学分:

8

开课学期:

第二、三学期

课程类型:

学科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

教学手段:

板演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刑法是法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刑法学(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刑法总论的本体论.犯罪论.刑事责任论和刑罚论,运用刑法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将来进行刑事法学的理论研究工作和从事刑事司法实务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对分则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犯罪的罪名、性质、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的客观方面),能够结合具体犯罪深刻理解体会犯罪的形态(预备、中止、未遂与既遂),正确区分此罪与彼罪、数罪与一罪、量刑的情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等。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刑法上编

(刑法总论)

绪论(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以及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对刑法和刑法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问题,刑法的体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刑法学的概念。

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问题。

刑法学的研究对象。

2.刑法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研究刑法学的指导作用。

刑法学的具体研究方法。

3.刑法和刑法学的体系.结构

现行刑法的体系、结构,刑法学的理论体系,二者的对应关系。

思考题:

1.刑法与刑法学的关系

2.刑法的体系结构,刑法与刑法学体系结构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刑法概述(1.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的概念、性质和发展历史,掌握刑法的根据、任务、体系以及解释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我国刑法的发展,我国刑法体系的特点,刑法解释的类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刑法的概念。

刑法的阶级性质。

刑法的法律性质。

2.刑法的创制和发展

我国刑法的创制。

我国刑法的发展概况。

3.刑法的制定根据

法律根据。

实践根据。

4.刑法的任务

刑法任务的含义。

我国刑法的任务。

5.刑法的体系

刑法体系的含义。

我国刑法体系的特点。

6.刑法的解释

刑法解释的概念和意义。

刑法解释的类型。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我国刑法的目的依据?

2.怎样理解刑法的其他制定依据在刑法中的体现?

3.我国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掌握刑法的思考方式方法、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

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

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标准。

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2.罪刑法定原则

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要求。

3.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要求。

4.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要求。

思考题:

1.确定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法有哪些基本原则?

2.怎样认识罪刑法定原则?

3.怎样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4.什么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其意义如何?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世界各国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主要原则,明确我国刑法解决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和溯及力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难点:

我国刑法关于刑法空间效力、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讨论1学时

1.刑法的空间效力

刑法空间效力的概念和原则。

我国刑法关于属地管辖权.属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和普遍管辖权的规定。

2.刑法的时间效力

刑法的生效时间。

刑法的失效时间。

刑法溯及力的含义和原则。

我国刑法规定的溯及力原则及其内容。

思考题:

1.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有哪些具体规定?

2.我国刑法对溯及力问题基本上采取什么原则?

第四章犯罪概念(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犯罪概念的类型,明确犯罪的阶级本质以及犯罪概念的意义,掌握犯罪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

犯罪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犯罪概念的类型

犯罪的形式概念。

犯罪的实质概念。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

犯罪的概念。

犯罪的基本特征。

犯罪概念的意义。

思考题:

1.怎样认识犯罪的本质?

2.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有哪些基本特征,它们的相互关系如何?

第五章犯罪构成(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犯罪构成的意义及共同要件、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的概念。

犯罪构成的特征。

2.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犯罪构成的客体和客观要件。

犯罪构成的主体和主观要件。

3.犯罪构成的意义

立法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构成?

它与犯罪概念的相互关系如何?

2.怎样理解犯罪情节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3.我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构成的研究有哪些新的理论成果?

第六章犯罪客体(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犯罪客体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犯罪客体的种类以及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犯罪客体的种类;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犯罪客体概述

犯罪客体的概念。

犯罪客体的意义。

2.犯罪客体的种类

犯罪的一般客体。

犯罪的同类客体。

犯罪的直接客体。

犯罪的单一客体和复杂客体。

3.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犯罪对象的概念。

犯罪对象的意义。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联系。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区别。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客体?

研究犯罪客体的意义何在?

2.犯罪客体有哪几种类型?

分类的意义是什么?

3.怎样理解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的相互关系?

4.近年来,我国刑法理论犯罪客体有哪些新观点?

第七章犯罪客观方面(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于定罪量刑的意义、掌握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因果关系及其意义、学会运用犯罪客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难点: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

1.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2.危害行为

危害行为的含义。

危害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

3.危害结果

危害结果的含义。

我国刑法对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4.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客观性.相对性.时间序列性.条件性.复杂性等基本观点。

5.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的客观要件?

研究它有什么意义?

2.怎样认定作为与不作为?

危害结果在刑法上的意义如何?

3.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和解决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4.怎样理解客观要件的其他要素在定罪中的作用?

第八章犯罪主体(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犯罪主体的概念及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意义、了解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与意义以及单位犯罪问题、掌握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规定、学会运用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

难点:

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案例分析1学时

1.犯罪主体概述

犯罪主体的概念。

犯罪主体的分类。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共同要件。

犯罪主体的意义。

2.刑事责任年龄

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

我国刑法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3.刑事责任能力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

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

聋哑人.盲人的刑事责任。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4.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分类。

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5.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单位犯罪的处罚原则。

思考题:

1.什么是犯罪主体?

研究犯罪主体的意义何在?

2.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是怎样规定的?

3.什么是刑事责任能力?

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能力有什么具体规定?

4.怎样看待单位犯罪?

第九章犯罪主观方面(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行为人在法律上和事实上认识的错误对解决刑事责任的影响,明确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和意义,掌握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意义,学会运用犯罪主观方面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

难点:

犯罪故意及其类型;犯罪过失及其类型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案例分析,课堂讨论1学时

1.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的意义。

2.犯罪的故意

犯罪故意的概念。

犯罪故意的构成因素。

犯罪故意的类型(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

3.犯罪的过失

犯罪过失的概念。

犯罪过失的类型(过于自信过失与疏忽大意过失)。

4.意外事件

意外事件的概念。

意外事件与疏忽大意过失的区别。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概念及关系。

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的意义。

6.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法律认识错误。

事实认识错误。

思考题:

1.如何理解犯罪主观要件在犯罪构成中的作用?

2.什么是犯罪故意?

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各有什么特征及区别?

3.什么是犯罪过失?

疏忽过失和轻信过失的特征是什么?

如何区别轻信过失与间接故意?

4.什么是意外事件?

如何区别意外事件与疏忽过失?

5.怎样掌握犯罪目的与动机的概念及两者的作用?

6.怎样解决行为人对事实认识错误的行为性质?

第十章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及其刑事责任,学会运用正当防卫理论和紧急避险理论分析实际案件,了解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及刑事责任

难点:

防卫过当和避险过当的构成条件及刑事责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和意义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概念。

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意义。

2.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的概念和特征。

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

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特别防卫权。

3.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征。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

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异同。

避险过当及其刑事责任。

4.其他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履行职务的行为。

从事业务的行为。

执行命令的行为。

经权利人同意的行为。

思考题:

1.什么是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应具备哪些条件?

怎样掌握防卫适当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何谓无限防卫权?

2.什么是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应具备哪些条件?

怎样掌握避险适当与避险过当的界限?

3.如何掌握其他犯罪阻却性行为应具备的条件?

第十一章故意犯罪停止形态(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特征.种类及意义,掌握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类型.处罚原则及其相互区别,学会运用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区别

难点:

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概念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1.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种类。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

2.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既遂的类型。

既遂犯的处罚原则。

3.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4.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的类型。

未遂犯的处罚原则。

5.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概念。

犯罪中止的类型和特征。

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思考题:

1.研究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状态有什么意义?

2.什么是犯罪的预备?

犯罪的预备与犯意的表示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犯罪的未遂?

怎样理解犯罪未遂的三个基本特征?

4.什么是犯罪的中止?

怎样掌握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

5.什么是犯罪的既遂?

犯罪既遂的处罚原则怎样?

第十二章共同犯罪(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共同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形式,掌握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学会运用共同犯罪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犯罪集团及其构成条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刑事责任

难点: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犯罪集团及其构成条件;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其刑事责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1.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意义。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2.共同犯罪的形式

共同犯罪形式的概念和意义。

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

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与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简单共同犯罪与复杂共同犯罪。

一般共同犯罪与有组织的共同犯罪(犯罪集团)。

3.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共同犯罪人分类概述。

主犯及其刑事责任。

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

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

2.共同犯罪有哪些形式?

3.共同犯罪人有哪些分类方法,我国的分类以什么为基准?

4.主犯.从犯有哪些形式和特点?

5.如何掌握教唆犯的概念,构成条件和处罚原则?

第十三章罪数(1.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认定罪数的意义和标准,数罪的类型,掌握一罪的类型,学会运用罪数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想象竞合犯;连续犯;牵连犯的概念;特征与处断原则

难点:

想象竞合犯;连续犯;牵连犯的概念;特征与处断原则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认定罪数的意义和标准

认定罪数的意义。

认定罪数的标准。

2.一罪的认定

实质的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

法定的一罪(结合犯.惯犯)。

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3.数罪的认定

同种数罪。

异种数罪。

思考题:

1.一罪与数罪的区分标准是什么?

2.实质为一罪的有几种情况?

3.数行为作为一罪的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特征?

第十四章刑事责任(0.5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责任的规定概况,刑事责任的开始和终结,明确刑事责任的根据以及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掌握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难点: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责任的规定概况。

刑事责任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

2.刑事责任的根据

刑事责任的法律根据。

刑事责任的事实根据。

3.刑事责任的开始和终结

刑事责任的开始。

刑事责任的终结。

思考题:

刑事责任在整个刑法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第十五章刑罚概说(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罚的功能,明确刑罚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刑罚的目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刑罚的特征;刑罚的目的

难点:

刑罚的特征;刑罚的目的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刑罚的概念

刑罚的概念和特征。

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方法的区别。

2.刑罚的功能

刑罚功能的含义。

刑罚功能的划分。

3.刑罚的目的

刑罚目的概说。

特殊预防。

一般预防。

思考题:

思考我国现行刑罚的特点

第十六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以及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掌握各种刑罚的概念及其适用,学会运用关于死刑的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各种刑罚的概念及其适用

难点:

运用关于死刑的理论分析实际案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1.刑罚的体系

刑罚体系的概念。

我国刑罚体系的特点。

2.主刑

管制。

拘役。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死刑。

3.附加刑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

没收财产。

驱逐出境。

剥夺军衔。

4.非刑罚处理方法

非刑罚处理方法的概念和意义。

非刑罚处理方法的种类及其适用。

思考题:

1.主刑有哪几种,分别适用于哪些犯罪分子?

2.我国刑法为什么要保留死刑,适用死刑有哪些限制?

3.如何认识无期徒刑对犯罪的挽救改造作用?

4.剥夺政治权利在刑期和刑期计算方面有哪些特点?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罚裁量的特征与意义,明确刑罚裁量.刑罚裁量原则.刑罚裁量情节的概念,刑罚裁量的任务,刑罚裁量原则的基本内容,掌握刑罚裁量情节的种类及其适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刑罚裁量情节

难点:

刑罚裁量情节适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1学时+讨论1学时

1.刑罚裁量概述

刑罚裁量的概念。

刑罚裁量的特征。

刑罚裁量的意义。

2.刑罚裁量原则

刑罚裁量原则的概念。

刑罚裁量原则的基本内容。

3.刑罚裁量情节

刑罚裁量情节的概念。

刑罚裁量情节的特征。

刑罚裁量情节的种类。

刑罚裁量情节的适用。

思考题:

1.如何掌握自首的三个构成条件?

2.如何理解对累犯要从重,对自首可以从轻?

3.我国数罪并罚采用哪些原则?

4.什么是累犯?

累犯有哪些构成条件?

5.如何理解刑法设立缓刑.减刑.假释制度的意义?

第十八章刑罚裁量制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对缓刑犯的考察与战时缓刑制度,明确累犯、自首、立功、数罪并罚、缓刑的概念和意义,累犯、自首犯、立功犯的刑事责任及缓刑的法律后果。

掌握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自首的分类和成立条件,立功的分类和成立条件,数罪并罚的原则及方法,缓刑的适用条件.考验期限以及缓刑的撤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累犯的分类和构成条件;自首的分类和成立条件;立功的分类和成立条件;数罪并罚的原则和方法;缓刑的适用条件;考验期限及缓刑的撤销

难点:

自首的分类和成立条件;立功的分类和成立条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1.累犯

累犯的概念。

累犯制度的意义。

一般累犯。

特别累犯。

累犯的刑事责任。

2.自首与立功

自首的概念。

自首制度的意义。

一般自首。

特殊自首。

自首的认定。

自首犯的刑事责任。

立功的概念。

立功制度的意义。

立功的分类。

立功对犯罪分子刑事责任的影响。

3.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概念。

数罪并罚的意义。

数罪并罚的原则。

数罪并罚的方法。

4.缓刑的概念和意义

缓刑的概念。

缓刑的意义。

缓刑的考验期限。

对缓刑犯的考察。

缓刑中的减刑。

缓刑的法律后果。

缓刑的撤销。

战时缓刑制度。

思考题:

1.适用缓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什么是减刑.假释?

其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3.减刑.缓刑.假释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4.如何理解缓刑.假释的有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

第十九章刑罚执行制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罚执行的原则,减刑、假释的程序,减刑后刑期的计算及对假释犯的监督,明确刑罚执行的概念和特征,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假释的法律后果,掌握减刑的条件,假释的条件、考验期限以及假释的撤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条件

难点:

减刑;假释的概念和条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3学时+讨论1学时

1.刑罚执行制度概述

刑罚执行的概念。

刑罚执行的特征。

刑罚执行的原则。

2.减刑

减刑的概念和意义。

减刑的条件。

减刑的程序。

减刑后刑期的计算。

3.假释

假释的概念和意义。

假释的条件。

假释的程序。

假释的考验期限。

对假释犯的监督。

假释的法律后果。

假释的撤销。

思考题:

1.如何理解设立追诉时效的意义?

2.我国刑法中追诉时效期限是怎么规定的?

3.什么是时效的中断和延长?

4.大赦与特赦有什么差别?

第二十章刑罚消灭制度(4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刑罚消灭的法定原因,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明确刑罚消灭、时效、赦免的概念和我国刑法规定时效制度的意义,掌握我国刑法关于追诉期限及其计算方法的规定。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时效期限及其计算方法

难点:

时效期限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

1.刑罚消灭制度概述

2.时效

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我国刑法规定追诉时效的意义。

追诉时效的期限。

追诉时效的起算。

追诉时效的具体适用。

3.赦免

赦免的概念和种类。

我国的特赦及其特点。

思考题:

追诉时效的意义何在,是否是在放纵犯罪?

刑法下编

(刑法分论)

第二十一章刑法各论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和掌握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刑法各论的体系,罪状、罪名和法定刑。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刑法分则的特点以及分则与总则的关系;罪状、罪名和法定刑

难点:

刑法各论的体系安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一节刑法各论的研究对象

一、刑法各论以刑法分则为研究对象

刑法各论是我国刑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以刑法分则为研究对象。

二、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

 刑法总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内容;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只在内容上规定不同,但这些内容密切相联系,属于犯罪与刑罚的抽象规定与具体规定关系;就刑法总则与刑法分则的关系而言,总则指导分则的运用和研究,分则使总则的规定具体化。

第二节刑法各论的体系

一、刑法各论体系的概念

二、刑法各论体系所含内容

 刑法分则的犯罪分类,各国刑法中因犯罪分类的标准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刑法分则体系;我国刑法分则采取大类制方式,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刑法分则的犯罪分类及其排列的依据,即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十大类的主要依据标准是犯罪的同类客体,对十大类犯罪进行排列的依据主要是以各类犯罪的危害程度大小为序,由重至轻依次排列;各类犯罪中的具体犯罪的排列依据是以社会危害程度的大小内重至轻排列为主,兼顾罪与罪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节罪状、罪名、法定刑

一、刑法分则条文的基本结构

    二、罪状

罪状的概念;根据对罪状描述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简单罪状、叙明罪状、空白罪状、空白罪状与叙明罪状并存形式、引证罪状。

 三、罪名

罪名的概念;确定罪名应遵循的原则,即确定罪名应当合法、准确、简明,确定罪名应以罪状为基础并反映出罪名与罪状的关系。

四、法定刑

法定刑的概念;法定刑的种类,即大致可分为绝对确定的法定刑、绝对不确定的法定刑和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三类;相对确定的法定刑在我国刑法分则条文中有五种具体规定方式;宣告刑的概念以及与法定刑的关系。

思考题:

1.刑法分则与刑法总则的关系问题

2.罪名、罪状、法定刑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危害国家安全罪(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一般特点,重点掌握背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