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
《整理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针灸穴位常用配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理针灸穴位常用配方
针灸穴位常用配方
第一章内科疾病
1、感冒
冶疗方法
取穴内池、列缺、风门、外关。
伴身体重浊不爽,II淡腻者加阴陵泉;伴乏力者加足三里;伴周身疼痛者加大杼;伴头痛者加太阴。
注意事项
患者治疗完毕,应避内寒,多饮开水,恢复前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2、哮喘
治疗方法
取膏肓及气海穴,在夏季三伏天时化脓灸,每年1次,连续3年为1疗程。
注意事项
初次灸可不选在三伏天,随了随灸,但到夏天时定补灸1次,算第1次治疗。
3、胃腕痛
治疗方法
化脓灸中皖及双侧足三里穴
注意事项
热度、时间长短以患者感觉最强为度。
4、呃逆
治疗方法
新证、急证,可先灸内关、足三里,再灸中皖穴15分钟,重证、久病或继发于其他疾病之后者,直接灸膈俞、气海穴。
注意事项
呃逆可单独发生,其证轻微,属正常生理现彖,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可不治自愈。
此外,还可以用下述方法自行治疗暂时性呃逆。
以草刺鼻,嚏出呃止,捏住鼻子,一饮而尽250亳升左右温开水。
采取立正一一弯腰一一仰头一一喝水的系列动作止呃逆。
5、不寐
治疗方法
主穴选申脉、照海(均内侧)。
配穴:
心脾两虎者加百会:
阴虔火旺者加涌泉;胃腑不和配足三里;肝火上扰者加行间。
飞翅穴
从上飞翅至卞飞翅依次灸,飞翅穴位置:
上飞翅在肩胛冈内端上边缘,平第2胸椎棘突,距背正中线3.2寸。
翅根在肩胛冈内侧边缘,平第4、第5胸椎棘突之间,距背正中线3寸。
下飞翅在肩胛冈内缘,平肩胛骨下角,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4寸。
注意事项
部分不寐患者为精神紧张引起的短期失眠,町不予治疗,调理心绪即可愈,但若失眠持续1周以上,就应采取治疗。
失眠患者治疗期间应放松心情,减少疑虑,积极配合治疗。
6、水肿
诊断要点
阳水:
①头面先肿,渐及全身,腰部发上肿甚,按之凹陷。
恢复较快,皮肤光泽,小便短少,伴恶寒发热,肢体疼痛。
咳嗽气粗。
②偏于风寒者,形寒无汗,舌苔薄黄,脉浮数。
③偏于风热者,咽喉肿痛,舌苔薄黄。
脉浮数。
阴水:
①足附先肿,渐及周身,腰部发下肿甚,按之凹陷。
恢复较慢,皮肤晦暗,小便短少。
②偏脾虚者,伴皖痞便澹,四肢倦怠,舌苔白腻,脉濡缓。
③偏肾虚者,兼腰痛脚酸,肢冷、神疲,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疗方法
阳水:
隔姜灸犬椎、肺俞、三焦俞、肾俞。
灸至皮肤潮红。
以不起泡为度。
偏风热者,宜点刺少商出血,以助散热。
阴水:
直接无瘢痕灸水分、脾俞、肾俞穴,每穴7壮。
偏脾虚者,灸三阴交;偏肾虚者,灸太溪;至局部穴位皮肤潮红,触之温热为度。
注意事项
水肿后期,必须采取综合治疗,而继发性水肿,灸法宜作为辅助治疗方法,当病情稳定时,可单独依靠此法治疗。
7、泄泻
诊断要点:
寒湿(风寒)型
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腕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
,脉濡缓。
湿热(暑热)型
泄泻腹痛,泻卞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II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
无论何种类型腹泻,均先"腹泻特效穴”(取穴:
足外踝最高点直下,赤白肉际之处,采用温和灸法,每穴每次各灸10至15分钟,每口灸2至3次,治愈为止。
主穴取天枢,神阙。
其中,风寒型配合谷、上巨虚;湿热型配阴陵泉、内庭:
食滞肠胃型配中皖、足三里,肝气乘脾型配合肝俞、行间;脾胃虚弱型配脾俞、足三里;肾阳虚衰俞、命门。
注意事项
严重失水患者或由恶性病变引的腹泻,采用综合疗法。
8、便秘
诊断要点
热秘
人便干结不通,腹部痞满,按之有块作痛,矢气频转,终难排出,烦热II渴,面赤,或伴小便黄,口臭,舌苔黄燥,脉滑实。
气秘
人便秘而不甚干结,腹部胀痛连及两胁,II苔,目眩,舌质红苔白,脉弦。
虚秘
腹无胀痛,但觉小腹不舒,有便意而努责乏力,多汗,疲惫,面色少华,无力排出大便,粪质松散如糟粕,舌淡白,脉细弱无力。
2008-6-717:
02回复
shirtS88
1位粉丝
2楼
冷秘人便艰涩不易排出,甚则脱肛,腹中或冷痛,面色白,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腰冷酸软,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疗方法
热秘、气秘均选人肠俞、天枢、上巨虎、支沟穴无瘢痕灸:
热秘加悬灸曲池、合谷穴:
气秘加悬灸阳陵泉、太冲穴。
虚秘、冷秘无瘢痕灸人肠俞、天枢、脾俞、足三里;虚秘加悬灸气海、胃俞;冷秘加悬灸神阙、关元穴。
注意事项
便秘患者应注意改变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进行适当的活动,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有些患者单独用艾条灸大肠俞就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9、中风
化脓灸人:
椎穴及患侧肩、曲池、环跳、足三里。
若上肢功能障碍,选取肩制、曲池;卞肢功能障碍,则取坏跳,亦可配阳陵泉,足内翻严重者,取丘墟。
患病后长时间不能恢复,自觉体力虚弱者,可多灸大椎。
注意事项
中风口期,尤其是有神志症状的患者,应注意综合治疗,不宜单独使用灸法。
中内后遗症可单独使用灸法治疗,配合适当的功能锻炼,能很好地促进病体恢复。
初次中风恢复及平口自觉头晕指麻的患者,中内几率较正常人高,故尤应注意保持情志平和,饮食清淡,起居有常,锻炼有度,以防再次中风。
数次中风者,将一次比一次严重,一次较一次难以恢复。
由于中风后遗症时劳动力损伤极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所以,应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
10、中暑
治疗方法
中暑较轻
选人椎、中皖穴,予艾条悬灸,并以温水擦拭身体,直至症状缓解,微微出汗出为止。
中暑重症
选神阙穴隔盐灸,关元、气海穴悬灸,同时温水擦身或30%酒精擦身。
注意事项
对于中暑较症,还可以用挑刺、刮痂等方法,效果也不错。
中暑重症者,应严密观察,及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危重病例,必须抢救,否则,中暑亦会危及生命。
中暑者,应以温水擦身,不宜使用凉水,同时,应嘱温盐水频频饮之,症状缓解后注意休息。
11、虚劳
治疗方法
取大椎、膏肓穴。
注意事项
膏肓直接灸后应配合针足三里穴,以便引热下行。
灸后宜多饮开水,多休息,少数病人可出现烘热感觉,不必在意,一二口内多会自行消失。
有出血症状的虚劳患者应慎用此法;气虎、阳虚患者此法最佳。
治疗中还需注意生活起居及饮食调摄,并保持乐观情绪。
12、头痛
治疗方法
风湿头痛取穴百会、风池、上星、太阳、大椎;肝阳头痛取穴百会、太冲、足三里;痰浊头痛取在!
»、印堂、丰隆、曲池;血虎头痛取百会、血海、三阴交、;瘀血头痛取百会、阿是穴。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应忌酒,防止症状加重。
灸法能良性地调节人脑皮层的功能活动,改善脑血管舒缩功能,促进脑血液循环,使脑功能恢复正常。
比起药物治疗。
灸法副作用外小,疗效巩固,无危险性,便于人使用。
13、冠心病
治疗方法
中皖、足三里各灸30分钟;期门、太冲各灸25分钟;下皖、天枢、气海各灸30分钟:
心俞、神门各灸25分钟;膈俞、膻中、巨阙各灸30分钟;厥阴俞、少海各灸25分钟:
天池、间使灸25分钟;关元、中极、三阴交各灸30分钟;肾俞、照海各灸25分钟,各穴均取双侧,1天灸1组穴,9天灸完,每天灸后,用温灸器内余热灸肚脐30分钟。
麦粒灸
取心俞、厥阴俞,均双侧。
内关、三阴交双侧。
注意事项
直接灸法疼痛刺激较为剧烈,町诱发心绞痛,故操作前应备好硝酸甘油,或在局麻的条件下施灸,或一穴灸完再灸一穴,在2至3天内完成麦粒灸。
温灸器法治疗时间长,周期长,注意坚持。
14、高血压
治疗方法
双侧中三里。
注意事项
灸疗法对血压有一定控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控制,必要时服用降压药物,防止高血压危彖的出现。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供钠饮食,少食油腻,多仓蔬菜水果,适当体育锻炼,以改善高血压病的症状。
传统治疗高血压主要是依靠合适的降压药物,灸法及其他一些生物疗法,不能完全控制好血压,但可使降压药需用量减少、脑卒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减低。
精神调节在控制血压方面也有积极的作用,清心寡欲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使交感神经张力减?
?
?
低,而达到降压作用。
2008-6-717:
02回复
shiilS88
1位粉丝
5楼
第三章,儿科疾病
1、惊风
治疗方法慢惊风取神阙穴急惊风
灸上星、陶道穴。
注意事项
患儿皮肤娇嫩,灸时不宜过长,慢惊风除可悬灸神阙穴外,还可选取人椎、脾俞、命门、关元、气海、百会、足三晨等穴交替使用。
饮食方面应禁食油腻厚味,以素食流质为主。
夏季可饮西瓜汁、番茄汁、甘蔗汁;冬季多吃鲜橘水、苹果泥;痰多可给白萝卜或苧弄汁。
2、百日咳
治疗方法
取人椎、肺俞穴。
注意事项
四缝穴、八邪穴也可。
百口咳流行期间,可每口用生大蒜汁和糖水II服1至2次,连服5至7天。
对幼小患儿阵咳时要抱起,轻拍背部不要抱紧,以防窒息。
3、小儿哮喘
治疗方法
取神阙、天突、肺俞和膻中、定喘两组穴位,选人椎穴。
注意事项
取穴频率较高的几个穴位为:
定喘、肺俞、天突、大椎、神阙、膻中、气海、足三里。
4、疳积
治疗方法
灸鸡内金、苍术、肉果、香附、胡黄连、砂仁、神曲、麦芽。
内关穴上,穴取双侧。
注意事项
针刺四缝穴或捏脊疗法在本症的治疗上也有较好疗效。
小儿喂养,要掌握先桶(菜汤、米汤)后干(奶糕、蛋黄),先素(菜泥、豆制品)后晕(鱼、肉末),先少后多的原则。
5、小儿泄泻
冶疗方法
中皖、下皖、神阙、天枢、足三里。
注意事项
小儿皮肤稚嫩,又不易配合,应防止烫伤。
6、小儿厌食症
治疗方法
取穴身柱、中皖,配合背部捏脊,晚上临睡前捏1次。
注意事项
禁止饭前吃零食和糖果。
患病后发现食欲不振,应及时检呆原因,采取对应治疗。
7、痒腮
治疗方法
取双耳角孙穴(一侧腮肿灸患侧,双侧嗯肿灸两侧)
注意事项
8、小儿疝气
治疗方法
灸患侧人敦、独阴及气海穴,热疝不宜用灸法。
狐疝、关元分型不明显、仅存在睾丸、阴囊肿大者,可仅直接灸患侧大敦、独阴穴。
一般用于年龄较大患儿。
注意事项
热证慎用法。
无论何种疝气,均不宜作剧烈运动。
狐疝如小肠坠入阴囊不能回收,甚至发生嵌顿,以及睾丸积水久久不能吸收的病例,应采用手术治疗。
9、小儿遗尿
治疗方法
每天临睡前在关元穴、三阴交穴灸
注意事项
纸尿裤的使用不宜超过1周岁
10、鹅口疮
治疗方法
取神门、涌泉穴。
注意事项
第四章、外伤科疾病
1、疔疮
治疗方法
取肺俞、灵台、委中为穴,生于颜面部者加合谷,发于手臂部者加曲池,背部者加肩井,F
肢部加足临泣。
注意事项
初起患者切勿挤压及过早切开排脓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灸法较适用于疔疮初起,肿硬未溃或已溃不敛者,如己成脓同,应及早切开排脓,伴有高热者,应酌情使用抗生素。
饮食宜清淡,忌食烟酒、辛辣、肥厚之品。
如发生败血症(疔疮走黄),症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2、寤肿
治疗方法
放置于疗肿上灸
注意事项
3、急性肠梗阻
治疗方法
取神阙穴
注意事项
本疗法只适用于单纯性机械肠梗阻和动力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阻患者(有腹膜刺激征)应采取手术治疗
4、疝气
治疗方法
主穴取人敦、三角灸,属寒疝者配取关元、神阙、湿热疝加取膈俞、三焦俞、狐疝加足三里、提托。
5、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方法
灸会阴穴、伴腰舐困者加灸肾俞、次醪、:
伴少腹不利者加灸关元、三阴交;卞午灸治,灸后嘱患者注意休息,不饮茶、不食物以养气血。
注间事项
避免过度劳累,戒除手淫,节制房事,忌长时间骑车,忌食辛辣、烟酒等刺激物。
6、褥疮
治疗方法
对准褥疮处灸,灸后疮面覆盖有一薄层黄色油状保护膜,不须擦去,可保护疮面。
注意事项。
7、痔疮
治疗方法
灸八醪穴
注意事项
对痔疮伴有出血的病人,应常规进行肛门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果,以排除直肠癌、直肠自息肉、直肠炎等疾病。
平时少食辛辣刺激物,治疗期间忌饮酒,防过劳,避免潮湿及用力负重,保持大例通畅,以减少痔疮了作。
2008-6-717:
02回复
shiilS88
1位粉丝
7楼
3、咯血
案中用吐法先泻其实,灸肺俞后补其虚,用吐法有邪去正安之理,灸肺俞寓金能生水之意,有的放矣,步骤井然。
瘵
《千金要方》口:
“膏肓俞无不治,主贏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惑忘误。
”故灸膏
肓穴治瘵,效如檸鼓。
案中取膏肓穴法,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疟疾
脾俞内应脾脏,这脾气转输、输注之穴,故灸脾俞治疟有显效。
今人针灸大家承淡安灸大椎、间使、复溜、神道治疗疟疾,也有明显疗效。
口眼?
斜
「I眼?
斜,病由气虎风入,然兼寒者多。
无论病之新久,急当灸之,新病灸之,意在散寒家祛风;病久则气血凝滞,意在活血祛风。
神志病
百会又称三阳五会,有清热开窍、镇惊宁神之功,神志病灸之,多能获意外之效。
呃逆
考其穴位“乳下一指许,正与乳相直,骨间陷中”,当为足阳明胃经之乳根穴。
<玉龙赋A
去:
“乳根、俞府疗敕气痰哮。
”
二便失禁
仓公辨病,多与V内经〉殊别。
<灵枢〉口:
“厥阴根于大敦,结于玉英,终于膻中”。
而仓公言“厥阴之终结小腹”,邪犯腹结,动而腹肿,灸足厥阴之脉,寒气散而愈。
针灸之要,重要谙熟人身经络终根结,若不明终始根结,正职<灵枢•根结〉所云,会有“折关败枢”、
“针道成绝”之虚。
10、脾胃虚弱
此案以艾灸为主治疗脾胃虚寒症。
杨氏对脾脏的生理、病理论述颇为精辟。
脾属土,主健运,能化气生血;脾不健运,则各种脾胃证侯随之而生;且脾喜甘而恶燥,用药过于燥热而伤阴,用药过于寒凉则有脾胃运化功能,颇感肘。
杨氏深谙此理,于用药之外,另辟蹊径,采用艾灸为主结合针刺补法治疗脾胃疾患,如此则助阳而伤阴,补阴而不碍胃,解决了这一矛盾。
腹痛,腹泻
腹痛,腹泻而喜按,属虎寒可知。
神阙为先天之结,又为后天之气舍。
灸之能温阳散寒,健运脾胃,寒邪得温则散,气不拘急而缓,脾胃得温则运,清升浊降而痛泻自除。
水肿
水分穴位小肠下|丨,能分清泌浊,使水液流入膀胱而无水肿之患,气海为人气之所归,气行则水不横逆,水肿自消。
自汗
本案自汗缘于房事后饮冷伤脾气,为血气虎不能卫外所致,灸命关补脾脏之真气,以冀气旺卫固而汗止。
脚蹙
来脊穴别名华佗夹脊,这华佗所发明,位于脊柱棘突旁0.5寸或1寸。
临床上用于治疗腰痛、四肢酸痛常能获效。
遍身青
足趺指胃经原穴冲阳穴。
脾统血,脾旺则血无外溢。
本案不选脾穴却灸胃之原穴,因胃为五脏六腑之本,其经别“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
”温灸之,本强经通,心脾得调,血脉得运,故体青退而纳食增。
冷疾
以艾火治病,常法也;以口光灸之,奇思也。
以太阳真火灸之,行气活血、温经散寒、回阳通脉、冷疾痼病,自内而出矣。
肘尖,经外奇穴,位于肘后部,屈肘成90度角,鹰嘴突起之类端。
肩尖,即肩關穴,瘪病在临床上不少见,其病机《景岳全书》分析说:
“若元气强则正胜邪,正胜邪则毒在腑,在腑者便是阳毒,故易发易收而易治;元气弱在邪胜正,邪胜正则毒在脏,在脏者便是阴毒,故难起难收而难治”。
治瘵病光凭药力,恐难奏效,若配以区灸,常能收功。
肘尖、肩尖为治瘵病要穴。
痰核
本案为胸前痰核,其治疗颇具特色。
首先是在取穴方面,既然病机为痰结肺经,并未取肺经之穴,而取了肾经的俞府、任脉的膻中,道理何在?
此乃局部近取法,况肺主一身之气,膻中穴又称上气海,为一身宗气之会,故取之可鼓动宗气,宣畅肺脉之气,以消散积聚之痰。
其次是在治疗操作方面,针行六阴之数自然是泻法,意在祛除痰邪,更灸5壮可以温气行血以散结,外用药膏贴者,乃痰拔毒之法,三法合用,其功益著。
痞块
本案所述痞块一病当属今之积聚范畴,其病机不外乎“痰”、“食”、“瘀”三字。
杨氏直取块中,以盘针之法攻其邪,积其气,复以中皖、食仓之灸培补正气,扶正以祛邪,攻补兼施乃能收功。
盘法首载于《针经指南.手佛补泻》,专用于腹部,明.汪机称其为“和气”之法,而杨氏此处尚有行气散结之意。
其中中皖、食■仓之选穴亦含标本同治、病症兼顾之意。
中皖为胃之募会,腑之会穴,健脾和胃,化湿除痰;食■仓为经外奇穴,出《医经小学》,在中肮旁开3寸,专治腹中血块,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其近胃旁,又有辨病取穴、治标之意。
2008-6-717:
02回复
shuts88
1位粉丝
8楼
痔血
长强会于肛门之上,尾骨尖之卞,并为督脉之络别出之处,古今均用为痔疾要穴,故取本穴针灸并用,以活血祛瘀,经络和通,则唐消便血自止矣。
臀痈
患者为一儒者,又因饮食劳倦,其气虎可知,虽臀痈肿械痛甚,以隔蒜灸、葱熨法治之,益气托毒也。
22、脱疽
隔蒜灸乃治脱疽常法,然辨脱疽须知顺逆,脱熾痛赤者顺色此不痛者逆,前者灸之多愈,后者灸之一定应。
23、发背
灸治发背,疗效确凿,案中所述方法太繁,不如直灸疮上便捷。
惟此法几近失传。
录之供参考。
24、脚气
脚气不肿者,谓干脚气,乃风邪所致,觉如虫行,以风性善行故也。
风市为治外风要穴,灸之则风邪外出矣,因风邪入里既久,须下艾方愈。
25、蝎螫伤
以隔蒜灸治诸灯虫伤,古已有之,一直治用至今,唯治之宜早,若毒之内侵,灸之效不显矣。
26、崩
清沈金鑿《妇科玉尺》说:
“风热郁于肝经,血得风而妄行。
”从本案例重,张公夫人血崩由风热所致,故先以活汤退热祛风而崩自止,再灸膏肓、三里复元气。
27、难产
脚小指尖头即至阴穴也,灸至阴催产效果确凿,今口农村亦广为沿用,灸时可取双侧,不必拘泥于右脚。
28、产后昏厥
灸中皖治产后昏厥,可见灸疗回阳救逆之功之一斑。
古人还常用烧红的秤陀放入米醋中,以强烈的醋味刺激产妇,治疗后昏厥,可供参考。
29、疳疾
本案系疳证,疳有两种含义:
一为“疳者,甘也,”谓其病由于多食所致;二是“疳者,干也”,上泛指全身消瘦,肌肤干瘪,气血津液不足的临床征象。
本证初起,病情尚轻,仅表现为脾胃不和,运化不健的证候,名口“疳气”;如进一步脾失健运,积滞而停,滞气机,轩为“疳气”;病久则脾脏虎损,津液消亡,导致''干疳”。
疳症是一种虎实夹杂之病,正确判断其虚实强弱、邪正盛衰是治疗的关键。
本案因“腹内有积块”,当为中期"疳积”之证。
古人云:
“壮者先云其积而后扶胃气,衰者先扶胃气而后消之。
杨氏认为患儿尚可耐攻,故针块中以消其积:
灸章门穴既可消积又可健脾:
再配以药物内服,故疳枳消,形体渐盛。
30、目痛
厥阴属肝,少阴属肾,以黄连膏点之目益痛,可知患者目痛属寒,故灸之获效,因邪侵之既深,须夏枯草、香附子清肝、疏肝以清余邪。
31、牙痛
阳溪为手阳明大肠经脸穴,手阳明经气汇聚之地,灸阳溪治牙痛,为前人经验,临床十分常用。
32、鼻渊
三里祛痰,合谷散热,上星开窍,再佐以清热宣肺、化痰活络之品内服,为治鼻渊经典法也。
33、健身防病
常灸关元常年健康,在神阙行隔盐灸,亦且延年。
气短、气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