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477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docx

选矿车间提高排尾浓度

 

一、前言……………………………………………………2

二、小组简介………………………………………………3

三、选择课题………………………………………………4

四、制定活动计划…………………………………………4

五、现状调查………………………………………………4

六、确定目标值……………………………………………6

七、原因分析………………………………………………7

八、制定对策………………………………………………8

九、对策的实施……………………………………………8

一十、效果检查………………………………………………10

十一、无形效果…………………………………………12

十二、巩固措施……………………………………………13

十三、今后计划……………………………………………14

 

提高尾矿排放浓度

一、前言

邯邢矿山管理局北洺河铁矿选矿厂于2003年由中国冶金建设集团秦皇岛冶金设计研究总院设计,2005年10月建设完成,并投入试生产。

选矿厂排尾系统主要由2个φ53米的浓缩池,4台100gmb型隔膜泵,5台型环水泵等设备组成。

原设计进料浓度6.06%,排尾浓度40%,每小时排放195m3。

由于近几年生产量的加大,排尾量也由每年75万吨大幅增加到110万吨。

原设计的生产指标已完全不能满足当今生产的需要。

为增大尾矿排放浓度,减少排尾体积,降低排尾用电量,增加回水量,最终达到节能增效的目的。

我们成立了以矿长为首的QC小组。

二、小组简介

QC小组概况表

小组名称

北洺河铁矿质量QC小组

课题类型

攻关型

组建日期

20004年8月3日

注册编号

8-3

小组组成

以矿领导及技术人员为主要人员

平均TQC受教育时间

64学时

小组课题

提高尾矿排放浓度

活动次数

10

活动时间

2010年2月-2010年4月

出勤率

95%

序号

姓名

性别

文化程度

工种、职称

组内职务

小组分工

1

李庆倩

大学

矿长

组长

组织领导

2

乔永山

大学

生产矿长

副组长

组织领导

3

李爱国

大学

总工程师

副组长

技术指导

4

杨宗利

大学

高工、调度长

组员

技术指导

5

罗世勇

大学

高工、选矿车间主任

组员

实施

6

柏东

大学

工程师、车间技术主任

组员

实施

7

原明亮

大学

技术员

组员

实施

8

宋瑞杰

大学

技术员

组员

实施

9

张宁宁

大学

技术员

组员

实施

10

汤云广

高中

排尾班长

组员

实施

三、选择课题

2010年1月至2010年2月,选矿车间技术员对北洺河铁矿排尾浓度作了抽样检查。

在最终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从主厂房中排放出来的尾矿浓度为8.0%,比原设计的排放浓度6.06%高了2%。

隔膜泵平均排尾浓度为35%,比原设计低了5%,浓度从29%~43%,变动范围大且不稳定。

因此,我们本次活动的课题选定为“提高尾矿排放浓度”。

四、前期生产调查

2010年3月份尾矿浓度抽查记录表

抽查日期

浓缩池编号

隔膜泵编号

隔膜泵频率(Hz)

底流浓度(%)

抽查人

2010.03.02

1#

3#

50

31.5

刘世敏

2#

2#

50

34

2010.03.04

1#

3#

50

39

刘世敏

2#

1#

50

40

2010.03.08

1#

2#

30

39

宋瑞杰

2#

1#

50

34

2010.03.10

2#

1#

50

43

宋瑞杰

1#

3#

50

41

2010.03.15

1#

1#

50

36

张宁宁

1#

3#

50

32.5

2010.03.17

1#

3#

50

28.5

张宁宁

2#

1#

50

30

2010.03.21

1#

3#

50

40.5

原明亮

2#

1#

50

37

2010.03.23

2#

1#

50

36.5

张宁宁

1#

3#

50

30

2010.03.26

2#

1#

50

29

宋瑞杰

1#

4#

50

30

平均

35.08

从前期调查中可以看出,尾矿平均排放浓度在35%左右,浓度在40%以上的概率为20%左右,浓度低于30%的概率为28%左右。

五、确定目标及目标值可行性分析

目标值:

提高尾矿排放浓度从35%提高到38%以上。

可行性分析

1.由前期生产调查可以看出,浓度在40%以上的概率为22%。

这证明排尾浓度可以达到40%以上;

2.可以增加40%以上的浓度出现的概率,使平均排放浓度相应提高。

3.经过努力实现上述目标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QC小组成立了五年,在数据的统计及工艺设计的研究上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

通过反复的实践,小组集思广益能找出病症所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六、原因分析

七、确定主要原因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方法

小组分析、验证

是否要因

1

设计不合理

周边选厂调查

国内普遍使用此种技术,设计上没有问题

2

尾矿粒度分布不同

实验室检验

矿石性质变化不大、精矿品位比较稳定

3

作业现场温度不同

现场调查

邯郸3月份平均温度≥10℃,基本能够满足现场生产要求。

4

岗位人员操作不熟练

现场调查

90%的人员从事岗位工作已有五年时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基本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5

对工艺理解不透

现场调查

经过两年的生产,排尾工基本掌握了开停泵的时机

6

监测人员能力不高

现场调查

浓度监测人员都经过培训,能够满足要求。

7

测量结果不准确

现场调查

化验设备、仪器、仪表等符合要求

8

浓缩池效率低

现场调查

五、制定活动计划

五、现状调查

二次干选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岩石在经过一次振动筛干筛处理后,排岩中带走有用粉矿非常少,全铁含量约为4.5%,所以暂停使用水冲洗。

物料由皮带输送经过二次干选磁滑轮后,粉矿进入粉矿仓,岩石被抛入格筛,再沿格筛滚动滑入10.9m平台电振筛,岩石通过电振筛时,不停的振动翻滚,使岩石和粘附在岩石上的粉矿很好的分离。

粘附在岩石上的粉矿透过筛条到振动筛经振动后进入粉矿仓,大块岩石进入岩石仓。

为了能在电振筛上起到分离效果并进入下道设备,电振筛型号选为ZZS1437型轻型振动筛,座式安装,设计坡度为20°,筛条采用30mm方钢设计,间距为25mm。

2008年5月5号

 

我们抽查2008年5月粉矿全铁品位: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粉矿原矿品位并不高,全铁品位不到25%。

六、目标值确定及可行性分析

 

七、原因分析

1.因果分析

2.要因确认

 

八、制定对策

序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措施

负责人

地点

完成日期

1

振动筛筛条间隙大

减小筛条间隙

减少粉矿中的混岩

把原来的筛隙减小到8mm

杨计军、罗世勇

选矿车间

2008年7月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确定了造成粉矿回收不彻底的要因,并针对上述要因,根据5W1H原则我们QC小组制定了如下对策措施:

九、对策的实施

减小筛条之间的间隙

改造前:

筛条间隙为25mm

改造后:

筛条间隙为8mm,这样当岩石与粉矿有效分离时,就会减少岩石的混岩效果,更好地回收粉矿,提高粉矿品位。

粉矿由于颗粒细,粘矿现象严重,所以筛条由方钢改成螺纹钢后再次改为圆钢。

这样可以更好的与岩石分离,使下矿更利,增加金属回收量。

筛子改造前

 

筛子改造后

十、效果检查

活动后我们对11月份粉矿品位进行了跟踪检验,并将统计结果如下:

粉矿筛析情况表

粒级

(mm)

产率%

产率累计%

品位%

(+)

(-)

2

-10+5

22.30

22.30

100

5.82

3

-5+0.9

53.72

76.02

77.7

35.21

4

-0.9+0.074

16.23

92.25

23.98

37.32

5

-0.074

7.75

100.00

7.75

25.01

合计

100.00

28.21

 

二次甩岩筛析情况表

粒级

(mm)

产率%

产率累计%

品位%

(+)

(-)

1

+100

53.07

53.07

100.00

2.93

2

-100+50

21.53

74.60

46.93

2.61

3

-50+10

18.75

93.35

25.4

3.62

4

-10+5

1.92

95.27

6.65

11.27

5

-5+0.9

1.51

96.78

4.73

31.61

6

-0.9+0.074

1.68

98.46

3.22

38.34

7

-0.074

1.54

100.00

1.54

23.58

合计

100.00

 

 

4.497

2008年11月7号

我们抽查2008年11月份粉矿全铁品位

11月份粉矿化验结果

日期

原矿品位

日期

原矿品位

日期

原矿品位

11月1日

28.5

11月11日

27.55

11月21日

27.10

11月2日

25.96

11月12日

25.78

11月22日

25.56

11月3日

26.32

11月13日

26.59

11月23日

26.13

11月4日

29.87

11月14日

28.69

11月24日

27.88

11月5日

28.01

11月15日

26.37

11月25日

28.47

11月6日

27.44

11月16日

26.55

11月26日

26.79

11月7日

27.29

11月17日

27.69

11月27日

26.67

11月8日

26.98

11月18日

27.86

11月28日

28.99

11月9日

26.77

11月19日

28.21

11月29日

27.66

11月10日

28.73

11月20日

28.34

11月30日

28.53

2008年5月份与11月份粉矿品位对比折线图如下:

通过以上甩岩筛析情况表和粉矿筛析情况表可见:

1、回收粉矿品位提高到了28%左右,超出了预期效果。

2、甩岩中未造成额外的金属流失。

通过以上质量跟踪分析,二次干选回收粉矿量约占原矿量的2.5%,现场采样粉矿品位约28%,按年生产铁矿石200万吨计算,年预计可回收粉矿5万吨,按提高一个原矿品位5元计算,年收益约125万元。

十一、无形效果

1.通过本次活动,使小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树立了信心、增强了大家的团队意识与凝聚力,为今后运用QC手法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奠定了基础。

2.我们从团队精神、个人能力、工作热情、QC知识、创新意识五个方面进行了自我评价:

小组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1

团队精神

70

85

2

质量意识

70

90

3

进取精神

85

90

4

QC工具运用技巧

60

90

5

工作热情和干劲

80

85

6

改进意识

65

85

3.从雷达图可以明显看出,小组的QC工具运用技巧通过实践有了很大提高,其次,改进意识、质量意识、团队精神也因此得到提升。

十二、巩固措施

在上述活动中,采取了各种有效措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选矿控制系统,取得了各项科学控制参数和可行的工艺流程完成了课题目标。

为了使该成果得以巩固和推广,对活动中的各项具体操作及措施进行规范化;对各环节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和参数进行标准化;对所采取的各种有效管理办法进行制度化;并且时时监督整个巩固过程。

十三、今后计划

虽然QC小组对粉矿进行了定性、定量控制和完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粉矿回收过程中存在的物料衔接、皮带掉矿、漏斗堵矿、粉矿回收选址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质量管理方面还要向先进单位借鉴学习,以求质量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

今后,QC小组主要在以下方面打算

1、继续跟踪、调研磨矿自动化系统,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不断完善磨矿自动化系统,积累和收集更多科学数据,充分发挥磨机的最佳工况。

2、加强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以便今后更科学、合理的控制、稳定铁精矿质量和产量。

3、研究探索更为先进科学的全面质量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