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14659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2.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docx

针灸秘方及十二经脉穴位定位

自学针灸学

 

第一大杼二风门,三椎肺腧四厥阴,五心六督七膈腧,九肝十胆脾胃俞,腰一三焦腰二肾,腰三气海四大肠,腰五腰眼,腰骶小肠与八髎。

颈椎病:

风池、肩井、夹脊、曲池、列缺、颈痛、中诸

腰椎病:

肾俞、志室、腰眼、夹脊、环跳、委中、承山、昆仑、丰隆、承扶、殷门、风市

肾俞:

第二腰椎旁开1.5寸

志室:

第二腰椎旁开3寸

腰眼:

感冒

辨证分型:

风寒:

恶寒重,发热轻或者不发热,无汗,鼻塞、流清涕、痰液清稀,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风热:

伟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流浊涕,痰液粘黄,咽喉肿痛,口渴,头痛昏胀,苔薄黄,脉浮数。

夹湿:

多见于梅雨季节,以身热不畅,头胀如裹,骨节酸痛,胸闷纳呆、口淡或甜等为特征。

夹暑:

汗出不畅,心烦口渴为特征。

夹燥:

鼻咽干燥,咳嗽无痰,口渴、舌红为特征。

治疗原则:

祛风解表,风寒以辛温发汗,风热以辛温解表,针灸以:

手太阴肺经,阳明经及督脉为主。

针灸治疗:

主穴:

列缺、合谷、太阳、风池、大椎

风热:

尺泽、曲池、鱼际(鱼际:

手太阴肺经: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风寒:

风门、肺腧(风门:

督脉,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腧:

督脉,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鼻塞:

迎香、印堂

体虚:

足三里、关元、气海(关元:

任脉: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小肠募穴;气海,任脉: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盲之源)。

全身酸痛:

身柱(督脉,定位:

俯卧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夹湿: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主治健脾祛湿)

夹暑:

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利水消暑)。

咽喉肿痛:

少商(手太阴肺经,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内科治疗:

风寒证

治法:

辛温解表。

方剂;荆防败毒散加减

方组:

风热:

治法,辛凉解表

方剂:

银翘散

方组:

方歌:

连翘30g银花30g苦桔梗18g薄荷18g竹叶12g生甘草15g芥穗12g淡豆豉15g牛蒡子18g芦根6g

【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热,竹叶荆牛豆薄荷,甘桔芦根凉解表,发热咽痛服之康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暑湿伤表证:

清暑祛湿解表。

方剂:

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6克银花9克鲜扁豆花9克厚朴6克连翘6克

【歌诀】新加香薷银花翘,鲜花扁豆厚朴飘。

暑温口渴汗不出,清热化湿又解表。

气虚感冒:

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咳嗽无力,平素身疲体弱,气短懒言,苔淡白,脉浮无力。

治则:

益气解表。

方剂:

参苏饮

人参6g紫苏叶6g葛根6g姜半夏6g前胡6g茯苓6g木香4g

枳壳4g炙甘草4g陈皮6g

方歌;参苏饮中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阴虚感冒:

少汗、头晕,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则:

滋阴解表。

方剂:

加减葳蕤汤。

生葳蕤9g生白葱6g桔梗5g东白薇3g淡豆豉9g苏薄荷5g炙甘草1.5g红枣1枚

歌诀: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头痛

八纲辨证分型:

外感头痛:

为时短暂,多为风邪所致,每多兼寒夹湿,兼热,上犯清窍,阻遏经络所致。

内伤头痛:

为时较久,可因意志、情愫引发,多体虚久病所致,有虚实之分,

辩证:

外感头痛:

头痛连及项背,发病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

1.风寒头痛:

恶寒,口不渴,苔白,脉浮紧。

2.风热头痛:

呈胀痛,发热,口渴欲饮,苔黄,脉浮数。

3.风湿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酸困,苔白腻,脉濡。

内伤头痛:

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楚绵绵,时发时止,与劳或者情绪激动时发作或加重。

1.肝阳上亢:

目眩,烦躁易怒,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2.血虚头痛:

头痛兼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劳则加重,舌淡,脉细弱。

3.痰浊头痛:

头痛昏蒙,脘腹胀满,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

4.瘀血头痛:

头痛迁延日久,或有外伤史,痛处固定,痛如锥刺,舌暗,脉细涩。

经络辩证:

前额:

阳明经头痛;

颞部:

少阳经头痛;

头顶:

厥阴经头痛;

枕后:

太阳经头痛。

针灸治疗:

外感头痛:

治则:

祛风通络,止痛,取穴:

督脉,手太阴经、足少阳经。

主穴:

太阳、百会、风池、列缺。

配穴:

风寒头痛配:

风门。

风热头痛配:

曲池、合谷、大椎;

风湿头痛配:

阴陵泉。

经络辩证

前额头痛(阳明头痛):

印堂、攒竹、合谷、内庭(足阳明胃经,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少阳头痛:

率谷(足少阳胆经,在耳尖直上,如发际1.5寸处)、外关、足临泣(足少阴胆经,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太阳头痛:

天柱(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后溪、申脉(足太阳膀胱经,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厥阴头痛:

四神聪、太冲(足厥阴肝经,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内关。

内伤头痛:

实证:

治则:

疏通经络、清利头窍,取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阴经为主。

主穴:

百会、头维(足阳明胃经,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风池

配穴:

肝阳上亢:

太冲、太溪(在内踝与跟腱及、之间的凹陷处)、侠溪(足少阳胆经,在足背外侧,当第4、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痰浊头痛:

太阳、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

阿是穴、血海(屈膝,髌骨底上2寸,股四头肌腱隆起处)、膈腧(第7胸椎旁1.5寸)、内关、三阴交(足太阴脾经,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注意:

瘀血者皆可选:

血海、膈腧、三阴交,因为皆有祛瘀作用。

虚证:

疏通经络,滋养脑髓,取督脉及足阳明、足少阴经为主。

主穴:

百会、风池、足三里

配穴:

血虚头痛:

三阴交、肝俞、脾俞

肾虚头痛:

太溪、肾俞、悬钟(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

注意:

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疼痛皆可选取:

脾俞、肾虚皆可选取太溪。

风池用平补平泻法,其他穴位用补法。

偏头痛:

指一侧头痛,反复发作,伴恶心、呕吐,对声、光刺激敏感。

治则:

疏泄肝胆,取足厥阴及足少阳经穴。

取穴:

太冲、足临泣(在第4、5跖骨结合部前方,小趾伸肌腱外侧凹陷中)、外关、丰隆、头维、风池、率谷(耳尖直上入发际1.5寸处)、角孙(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增强免疫力

艾灸:

足三里、气海、关元

手术麻醉后尿潴留:

曲骨、三阴交、中极

 

十四经筋

全身穴位

1寸=大拇指的宽度;1.5寸=食指、中指并拢的宽度;2寸=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3寸=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4寸=五个手指并拢的宽度

任脉

主治要点:

下腹部穴:

主治下焦病:

其中会阴主治溺水、窒息的急救,曲骨、中极主治膀胱病,关元气海主治肝脾肾及妇科疾病、都有强身保健作用,但关元偏补虚,气海偏理气,关元、神阙主治下焦虚寒、腹痛腹泻,并回阳救逆治虚脱。

上腹部穴:

主治中焦病,其中中脘治一切胃病,水分治水肿,下脘,建里治食谷不化,腹胀、鸠尾治癫痫。

胸部穴:

主治上焦病,凡心胸满闷疼痛,咳嗽、气喘结课选用,其中膻中为气之会穴,善治气病及产后缺乳。

曲骨: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主治:

癃闭、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曲骨+三阴交+中极+关元,治疗手术麻醉后尿潴留

中极: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耻骨联合上1寸)。

(膀胱募穴)

主治:

癃闭、遗尿、小便不利、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

关元: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小肠募穴)。

主治:

中风脱证,元气虚损,腹痛、泄泻、痢疾、脱肛、癃闭、遗尿、小便不利

气海

定位: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盲之源)。

主治:

中风脱证,脏气虚疲,腹痛、泄泻、便秘、遗尿、小便不利

神阙

定位:

仰卧位,在腹部,脐中央。

只灸不针,一般隔物灸。

主治:

久泻久痢,虚脱

荨麻疹:

可闪罐神阙穴,每日1次,连线治疗3次。

下脘

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2寸。

建里:

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3寸。

中脘

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胃之募穴)。

主治:

胃疼、呕吐、反酸、呃逆、腹胀、泄泻

上脘

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5寸。

鸠尾

定位:

仰卧位,在上腹部,当胸剑联合下1寸,络穴。

dan膻zhōng中

定位:

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两乳连线中点与前正中线交点处(心包募穴)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胸闷、心悸、心痛。

天突

定位:

仰卧位,在胸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正中。

承浆

定位:

在面部,当骸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督脉

长强

定位:

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络穴)

腰俞

定位:

俯卧位,在骶部,当后正中线上,对于骶管裂孔。

命门

定位:

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悬枢

定位:

俯卧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筋缩

定位:

俯卧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灵台

定位:

俯卧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身柱

定位:

俯卧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大椎

定位:

俯卧位,在胸部,当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亚门

定位:

俯卧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

风府

定位:

俯卧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0寸,第一颈椎下。

百会

定位:

正坐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两耳连线中点。

上星

定位:

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直上1.0寸。

神庭:

定位:

正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直上0.5寸。

素髎

定位:

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水沟

定位:

正坐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府穴、止于少商穴  

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环绕胃口,通过膈肌,属肺系横行出中府,向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行至肘窝,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出拇指内侧端(少商);另一支处列缺,直行至食指内侧端(少商)。

手太阴肺经起中府,云门尺泽孔列缺,经渠太渊鱼少商

【临床表现】

肺胀、咳喘、胸部满闷;缺盆中痛;肩背痛,或肩背寒,少气,洒淅寒热,自汗出,臑或臂内前廉痛,掌中热,小便频数或色变等。

【证候分析】

肺者生气之源,其脉循胃口上膈属肺。

肺合皮毛,肌表受邪,内传于肺,失其宣降,致胸闷胀满,咳喘气逆;缺盆为十二经通络,与肺接近,肺气不畅,故见疼痛;肺经行于胸臂间,其经气不利,则肩背及臑、臂内侧前缘疼痛,掌中热;邪客于肌表,卫气郁闭,故是恶寒发热;腠理不固,则汗出;外邪入里化热,或肺经有热,可见烦渴、咽干;肺为肾母,邪伤其气,故小便频数或色变。

中府

主治:

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肩背痛

在胸部的外上方,云门下1寸,平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处。

云门

在胸前壁的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尺泽

主治:

咳嗽,咯血,舌干,胸胁胀满,肘臂挛痛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孔最

主治: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头痛,肘臂挛痛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列缺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掌中热,偏、正头痛,项强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

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经渠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1寸。

太渊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鱼际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少商

主治:

喉痹,中风昏迷,癫狂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手阳明大肠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二廉手三里,

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齐,禾髎迎香16齐

【临床表现】

齿痛、颈肿;咽喉肿痛,鼻衄,目黄口干;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手阳明大肠经的支脉,从缺盆上颈贯颊人齿,故病则齿痛、颈肿、咽喉肿痛,大肠经之别络达目,邪热炽盛,则目黄口干;热盛迫血妄行,故鼻衄;病邪阻滞经脉,气血不畅,则肩臂前侧疼痛;拇、食指疼痛及活动障碍,均为本经经脉所及的病变。

商阳

主治:

咽喉肿痛,下齿痛,中风昏迷,发热

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二间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三间

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合谷

主治:

(主治面部一切疾病——面、口合谷收)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口、眼歪斜,咽喉肿痛,上肢病变。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阳溪

主治:

头痛,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耳聋,癫痫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下廉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

上廉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

手三里

主治:

肘挛不伸、手臂麻木、腹胀,吐泻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

曲池

主治:

手臂肿痛,上肢瘫痪;热病,腹胀,吐泻,痒疹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肘髎:

曲池上1寸

手五里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臂臑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

连线上,曲池上7寸。

肩髃

主治:

肩臂疼痛,手臂挛急,肩中热,半身不遂,风热瘾疹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巨骨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口禾髎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水沟穴旁0.5寸。

迎香

主治:

鼻塞,口、眼歪斜,鼻衄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起于承泣穴、止于厉兑穴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地仓,大迎颊车连下关,

头维承泣迎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犊鼻6寸上巨虚,

腿中条口与丰隆,解溪陷骨庭兑齐。

【临床表现】

壮热、汗出、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或口角歪斜,鼻流浊涕;或鼻衄;惊惕狂躁;或消谷善饥,脘腹胀满;或膝腹肿痛,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足中肢活动受限。

【证候分析】

胃经多气多血,受邪后易从阳化热,则见里实热证。

里热内盛则壮热;邪热迫津外出致汗出;胃火循经上炎,则见头痛、颈肿、咽喉肿痛、齿痛,口唇疮疹;若风邪侵袭,可见口角歪斜,鼻流浊涕;热盛迫血妄行,则鼻衄;热扰神明,则惊惕发狂而躁动,胃火盛,致消谷善饥;胃中有寒,则脘腹胀满;胃经受邪,气机不利,则所循行部位如胸乳部、腹股部、下肢外侧,足背、足中趾等多处疼痛,且活动受限。

承泣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四白

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巨髎

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

地仓

在面部,口角旁约0.4寸,上直瞳孔。

大迎

在下颌角前下方约1.3寸凹陷处。

颊车

主治:

口、眼歪斜、齿痛、颊肿、口噤不语、牙关紧闭

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下关

在面部耳前方1横指,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头维

主治:

头痛、目眩

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人迎

在颈部,结喉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之后。

气户

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前正中线旁开4寸。

库房

在胸部,当第1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屋翳

在胸部,当第2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膺窗

在胸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乳中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乳根

在胸部,当乳头直下,乳房根部,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天枢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梁丘

主治:

膝肿痛、下肢不遂、胃痛

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

犊鼻

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足三里

主治:

(主治一切胃、肠病——肚腹三里留),胃痛、呕吐、噎嗝、腹胀、泄泻、痢疾、便秘、下肢痹痛、水肿、虚劳羸瘦、喘咳痰多

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上巨虚

当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条口

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下巨虚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9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丰隆

主治:

痰多、咳嗽、咳喘、下肢痿痹

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

解溪

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冲阳

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陷谷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内庭

主治:

上齿痛、咽喉肿痛、口歪

在足背,当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厉兑

在足第2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隐白穴、止于大包穴

足太阴脾经起隐白穴,

【临床表现】

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身体皆重。

舌本痛,体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泻、泄、水闭、黄疸,不能卧,股膝内肿,足大趾不用。

【证候分析】

脾经血少气旺,如果经气发生变动,因其脉连舌本,所以发生舌根强硬现象。

脾病失运,所以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若阴盛而上走阳明,故气滞而为嗳气;脾主肌肉,湿邪内困,故身体皆重。

脾不健运,筋脉失养,则舌本痛,肢体关节不能动摇。

足太阴的脉,上膈注心中,故为烦心,心下急痛。

脾经有寒,则为溏泄;脾病不能制水则为泄,为水闭,为黄疸,不能卧。

足太阳脾经起于大趾。

上膝股内前廉,故为肿,大趾不用等病

隐白

主治:

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

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

太白

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公孙

主治:

月经不调、腹脘痛、上吐下泻、肠鸣、消化不良

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

商丘

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三阴交

主治:

腹胀腹痛、腹泻、脾胃虚弱、饮食不化、月经不调、崩漏、经闭、不孕、难产、产后恶露、遗精、遗尿、小便不利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

主治:

尿失禁、癃闭、阴痛、腰脚痛、遗精、阳痿、月经不调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血海

主治:

荨麻疹、皮肤瘙痒、月经不调、崩漏、痛经、经闭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手少阴心经极泉起,少海通里与神门,少府、少冲心经齐。

【临床表现】

心胸烦闷疼痛、咽干、渴而欲饮、目黄、胁痛、挠臂内侧后缘痛厥,掌中热。

【征候分析】

心属火脏,故心经病变多见热证。

心火内盛,则心胸烦闷疼痛;本经的支脉从心系上挟于咽部,放心火上炎,心阴耗损,则咽干,渴而欲饮;手少阴支脉系于目系,又出于胁下,故目黄胁痛。

心脉又循挠臂内侧入掌中,故而可见挠臂内侧后缘痛和掌中发热之征。

极泉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少海

主治:

前臂麻木、肘关节痛、心痛、腋痛

屈肘,在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通里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神门

主治:

  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烦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少府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少冲

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少泽穴、止于听宫穴

【临床表现】

耳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

颈项肩臑肘臂外后廉痛。

【证候分析】

小肠经属阳,其病多热。

小肠经支脉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即入耳中,故出现聋、目黄、咽痛;肩似拔,挠似折,乃由于手太阳之脉循挠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的缘故。

热邪侵袭小肠经脉,则肩、肘、臂外侧后缘等处疼痛。

少泽

在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后溪

主治:

头痛、腰痛、落枕、肩臂痛

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阳谷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小海

主治:

头痛、耳鸣、项强、肘臂痛等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的凹陷处。

肩贞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听宫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睛明穴、止于至阴穴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头痛,项背强痛;目似脱项如拔,腰似折,(腘)如结,踹如裂;癫痫、狂证、痔疮;腰脊、(腘)窝,腓肠肌、足跟和小趾等处疼痛,活动障碍。

【证候分析】

膀胱经行于背部,易受外邪侵袭。

邪客体表,卫阳郁滞,故是发热,恶风寒,鼻寒流涕。

本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故是头痛,项背痛;又因足太阳经起目内眦,还出别下项、抵腰中、过髀枢、下合(腘)中、贯踹内,故本经有病,疼痛得眼珠好象要脱出一样,颈项好象被人拉拔一样,腰好象要折断一样,膝弯部位好象结扎一样不能弯曲,踹部(即小腿肚)象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属各曲不利,其所过部位均疼痛,足小趾不能随意运动;热邪极盛则发生癫痫、狂证;热聚肛门,气血壅滞,则酿生痔疮。

睛明

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攒竹

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眉冲

在头部,当攒竹直上入发际0.5寸,神庭与曲差连线之间。

曲差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旁开1.5寸。

五处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承光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5寸。

通天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络却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5寸,旁开1.5寸。

玉枕

在后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陷处。

天柱

在项部,大筋(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中,约当后发际正中旁开1.3寸。

大杼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八会穴之骨会。

风门

主治:

 伤风咳嗽、项强、胸背痛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

主治:

支气管炎、哮喘、肺炎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的背俞穴。

厥阴俞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包的背俞穴。

心俞

主治:

 心胸烦闷、心痛、失眠、健忘

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的背俞穴。

督俞

在背部,当第6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

主治:

心痛、胃痛、咳血、吐血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八会穴之血会。

肝俞

主治:

 胁痛、吐血、黄疸、背痛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的背俞穴。

胆俞

主治:

口苦、干呕、腹胀、胁痛、黄疸

在背部,当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胆的背俞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