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91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docx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共11页文档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若干意见的说明

  农业是保民生、安民心,保发展、安天下的基础产业。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基石,也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按照德江书记提议,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会,并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

这个《意见》是市第四次党代会相关要求的具体化。

下面,我对《意见》作简要说明。

  一、关于总体要求

  农业现代化,包括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农民等诸多方面。

它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和最终结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直辖以来,我们坚持实施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展机制逐步健全,农业质量效益有所提高。

2011年,全市农村经济总量达到2702亿元,是直辖之初的5倍;农产品保障了3000多万人的生活供应,还略有盈余。

农民人均纯收入进入快速稳定增长阶段,近五年,年均增长17.7%,2011年达到6480元,是直辖之初的4.4倍,农村改革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

  必须清醒看到,重庆人多地少、山高坡陡,“巴掌田”、“鸡窝地”居多,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都较低,特色不显著、效益不高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重庆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

农村生产力的滞后,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拉大。

“三化”同步协调中,农业现代化成了一条“短腿”。

坚持“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我们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尽快补上这一“短板”。

  《意见》结合重庆实际提出,重点从优化布局、强化科技、活跃流通融通、深化改革和夯实基础五个方面,来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幅超过城镇居民。

到2017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处于西部领先水平。

努力实现三个“一千亿”的目标:

即农业总产值净增1000亿元,达2000亿元以上;有组织的农产品流通销售额达1000亿元以上,占到农业总产值的50%;农村“三权”抵押融资累计达到1000亿元。

  走出一条符合重庆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五个更加突出”:

一是更加突出城乡统筹。

城乡互动、资源共享、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这是中央对重庆的要求。

二是更加突出供给保障。

守住口粮基本自给、耕地面积稳定、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条底线”。

这是重庆对中央的郑重承诺,也是保民生的基础。

三是更加突出效益优先。

坚持将优质、高效作为发展取向。

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实现农工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

四是更加突出改革创新。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障碍,不能靠小打小闹的修修补补。

要通过系统化的改革,建立健全保障农民权益、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繁荣的体制机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五是更加突出农民主体。

要培育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通过他们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进农业现代化。

这是发展的根本,也是活力的源泉。

  二、关于发展效益农业

  目前,世界农业发展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人少地多、资源丰富,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主要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第二种,人多地少、资源紧缺,以以色列等为代表,主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第三种,介于两者之间,以德国、法国为代表。

我市人均耕地仅1.17亩,山地丘陵占95%,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有效灌面不足耕地面积的30%,且经营分散,农产品特色难以彰显,产业链难以拉长,效应也不理想。

为此,《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效益农业。

到2017年,农产品优质率要从66%提高到73%,商品率要从62%提高到67%,农业土地产出率要在现有基础上增长40%以上。

  第一,向特色要效益。

就是要合理调整粮油和其他种植业的用地布局,瞄准市场种地,调整结构挣钱。

在保证基本口粮和食用油的前提下,要重点发展柑橘、蔬菜、畜牧、渔业等11项特色产业。

《意见》对全市农业进行3个大的功能分区。

主城郊区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渝西地区大力发展蔬菜、畜禽、生态渔业和优质粮油;“两翼”山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

各区县资源禀赋不同,发展效益农业要各显神通。

每个区县都要有一两个有市场、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如忠县的柑橘、丰都的肉牛、黔江的蚕桑、秀山的金银花、潼南的蔬菜等等,形成“一县一特”、各展独秀的局面。

  第二,向科技要效益。

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科技进步如影随行。

中国以不足世界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靠的就是科技,主要是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世界农业强国无一例外都是农业科技强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都在70%以上。

我国江苏等农业强省,达到了60%以上。

我们只有53%。

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以科技为先导,加快形成“产学研推”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推进体系,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挥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综合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

要围绕主导特色产业,在培育新品种、使用新技术、采用新手段和培养新农民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推出一批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有效地传播、普及到农民手中。

  第三,向加工要效益。

在农业发达国家,70-80%的农产品是通过加工后进入市场的。

目前,国内农产品的供给,已从丰年有余转向常年有余,农产品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农产品加工之后,一般可增值2-3倍,高的甚至可达十几倍。

比如,水产品可达3倍,蚕茧可达5倍,烟叶可达10倍以上。

我们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突破口,依托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

有条件的还应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到2017年,要打造5个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10个过10亿元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和农民增收。

  第四,向品牌和质量要效益。

目前,农产品市场,正逐渐从价格竞争演变为品牌竞争,价格刚性正在提高。

据调查,品牌农产品至少有20%的价格提升空间。

2011年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排行榜我市有11个上榜。

涪陵榨菜以122亿元的价值,列第二位;荣昌猪以22亿元价值,列养殖类第七位。

要全力打造三峡生态鱼品牌,由此可带动10万库区农民增收。

优质才有优价。

要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从田间到餐桌全程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

到2017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全部实现标准化生产。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到4000个以上。

  三、关于农村流通、融通

  流通难、融通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两大瓶颈。

要从基本面上着力,让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与现代市场、现代金融有效连结。

  农村流通方面。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关键环节。

流通不畅,是导致“卖难”和“买贵”并存的根本原因。

韩国农业土地规模小,主要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

美国、法国等主要以农场化经营为主。

无论哪种经营方式,都通过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有效解决了生产与市场之间的流通问题。

没有现代流通,就没有真正意义的现代农业。

在发展农业现代流通方面,要着力抓三点。

一要围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形成较为完善的主城—区域性中心城市—区县城—乡镇四级农产品市场体系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城乡互通。

二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市场流通主体。

培育壮大一批农业流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专业流通大户、农民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

到2017年,发展100个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培育100万名农村经纪人,有组织的第三方农产品销售量,占到总销售量的一半以上。

三要强化农商信息服务。

大力发展农业领域的电子商务,建立起覆盖全域、联通全国、延伸全球的农商信息网。

要加强市场监测、分析和调度,提高生产组织的前瞻性和高效性,使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订单率达到60%以上。

  农村融通方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金融需求越来越大。

中国农民资金融通最大的问题是,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财产及抵押物。

没有抵押物,就丧失了金融信用的基础,也就失去了融资的能力。

重庆农民有3400万亩承包地、5600万亩集体林地和7亿多平方米的房屋,价值至少1万亿元,如果10%向银行抵押,就能贷款1000亿元之多。

这些资金滚动投入,将有力推动我市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0年下半年以来,我们通过一系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和林权等农村“三权”抵押质押功能,有效激活了农村资产,不到两年时间,农户贷款就由30多亿元增长到250多亿元。

下一步,要深入开展农村“三权”抵押融资,加快评估、流转、抵押物处置等融资配套制度建设,构建1000亿元以上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推动农户生产经营性融资达到1000亿元。

同时,要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探索建立起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减损机制。

  四、关于农村改革

  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以调整土地关系为引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30多年过去,各方面形势和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已进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

作为全国的试验区,我们按照中央要求,结合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的特殊市情,与时俱进地积极探索推进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改革的城乡统筹和综合配套。

这方面要继续深化。

  第一,深化农村产权确权。

改革开放后,农民获得并将长期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

但是这之后的几次确权中,农民承包权证总面积只有1900多万亩,与卫片显示的重庆3400万亩耕地出入较大。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投影与原实际丈量的差异,其次是土地肥瘦平衡时的折算,还有以前农业税按面积缴纳,有有意少算面积的现象。

不再交农业税以后,如果少算面积,不但会影响农民的征地补偿、土地流转收益和惠农补贴等,抵押贷款量也会大打折扣。

近年来,我们以国土部门测绘的实际面积为基础,全面开展并基本完成了农村“三权”的确权颁证,将权属固定下来,农村产权关系更加明晰。

实践证明,确权颁证的面积与实际面积基本一致,充分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下一步,重点要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产权明晰完整、资产量化到人、管理科学规范的集体资产管理运营机制。

  第二,推动农村经营权流转。

加快农村承包地和林地经营权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实现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要积极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进行合理流转。

需要做到的是“三个坚持”。

即坚持农户自愿,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户在流转中的主导地位;坚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方向,切实避免农村土地非农化流出;坚持服务于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

到2017年,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集中度要从30%提高到40%左右。

  第三,改革农业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经营中,组织化程度低,无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求。

要按照“产权明晰、平等民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探索建立新的合作经营模式。

比如,在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行“龙头+基地+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最重要的是完善利益连结机制。

再如,鼓励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土地附着物等多种要素以股份化为基础,发展农村股份制农业企业和混合所有制经济。

又如,围绕播、管、收,储、运、销或农机、植保、动物防疫等生产经营环节作若干细分,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专业化作业和服务水平。

到2017年,农民组织化率从32%提高到50%以上。

  第四,扩大“地票”交易。

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我们利用级差地租原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办法,创设了“地票”制度,破除了交易限制,在确保耕地总量不减的基础上,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具有同等收益。

地票交易产生的净收益,85%归农民,15%和复垦的耕地归集体组织。

自2008年底以来,已累计交易地票8.86万亩,成交金额175亿元,农民从中获取收益124亿元。

到2017年,地票交易额要达到1000亿元,使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占比从3%提升到5%。

  第五,减少农民。

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

根据我市城镇化发展的人口布局,到2020年,全市3000多万人,大体1/3在主城,1/3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区县城、1/3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从事农业劳动或农村户籍人口比直辖初期将减少约1000万人。

由于耕地、林地等农村资源量不变,农民数量的减少将使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将随之提高,农民收入也就会相应增加。

  五、关于政府投入支持

  推进农业现代化除必须具备制度条件和生产力条件外,还需要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条件。

农业的高风险性和弱质性,决定了任何国家和地区,对农业都进行政府支持和保护。

这些年,我们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多方面加大投入,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我们要继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努力提高农业农村投入的引导性和有效性。

  一要加大投入。

要坚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的“三优先一高于”原则,并在税收、金融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二要保证重点。

市财政除了每年三农专项转移补助150亿元以外,还设立特色效益农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保证财政每年用于特色效益农业的资金10亿元以上,并力争每年增长20%,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各区县也要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建设。

  三要整合资源。

从市级层面开始,大力整合涉农资金,按照“预算不变、渠道不乱、用途集中”的原则,“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不再“撒胡椒面”,集中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彻底解决一些大事、急事、难事。

  六、关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影响极大,建设强大而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掌握农业生产主动权,有效抵御各种自然灾害,有效保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农村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

  生产条件方面。

要大力发展农村交通,加快开展县乡联网和行政村通畅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和城乡运输一体化。

深入实施水利“千亿投入计划”,彻底解决农村工程性缺水和饮水安全问题。

大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推进农业耕种收机械化。

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

到2017年,行政村通畅率要达到90%以上,完成土地治理420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700万亩,新增有效灌面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7000平方公里。

  生活条件方面。

加强乡村规划,引导农民合理、集约建设住宅。

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质、同价。

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改善农村通信条件。

实施动态扶贫,进一步做好扶贫帮困,将扶贫项目和资金重点投向特色产业。

要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清洁能源,继续实施荒山和庭院绿化。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农村医疗、养老等保障水平。

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向善、向上的农村社会风尚。

  加快推进重庆农业现代化,事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败,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达成。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德江书记的重要讲话,脚踏实地,把《意见》提出的要求,件件落实,桩桩到位,加快把重庆农业推向现代化的新阶段。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

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