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714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docx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

第九章科学发展观

【学习要求】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时代背景、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和国家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和实施的重要战略、重要举措和重要政策,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切实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第一,世界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际文化交流空前扩大,国际安全合作日趋加强,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和影响迅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向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局总体稳定。

但另一方面,国际环境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单极还是多极的斗争仍然

尖锐,各种政治力量深刻调整组合,国际战略竞争更趋激烈,地区冲突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世界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南北差距拉大,经济结构性矛盾加剧,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能源资源压力增大,经济发展中的潜在风险增多,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危害加大。

国际上的这些重要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发展。

把握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新变化,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坚持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第二,科学发展观反映了当代最新发展理念,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

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资源,导致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当代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完成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担负着增加社会财富和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社会公平的双重使命,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第三,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的阶段性特征。

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

如果不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就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远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社会活力不断迸发、各项事业不断进步情况下发展不平衡现象有所扩大的新课题新矛盾,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实践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艰辛和不懈的探索。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也曾走了弯路。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一系列推进发展的方针政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明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这些阶段性特征的全面、深刻分析,充满了辩证思维和实事求是精神。

通过对八个方面特征的现象描述和本质揭示,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同的时期会呈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而意义深远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还有两个没有改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

因此,当前我国发展呈现的种种变化和特征,并没有超出、也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的判断和立足点,从根本上来说,恰恰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认清这些阶段性特征,不是要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是要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既说明我们党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各项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又向我们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要求我们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新的挑战,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推动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节科学发展观的评价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

本方法。

发展观既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又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总的方法,是关于发展

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

的。

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是我们

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说明和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最新理论成果,因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相互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各个地域、各个方面、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等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过程,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在发展道路、发展方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

二、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范畴之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不同领域和层面,深刻论述过人类社会的发展问题,形成了关于发展问题系统而丰富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不断推进,从根本上说,都是在推动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各方面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和战略设想,并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关于发展问题的很多重要思想。

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发展问题上也曾经走了很大的弯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等一系列重要思想,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发生了一次重大的飞跃,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依法治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我们党的发展观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发展的质量要求更高。

科学发展观站在时代高度,既坚持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又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我国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地强调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以人为本;更加突出地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强调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宏观调控、注重统筹兼顾、注重改革创新,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解决关系人民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科学发展观密切结合新的发展实践,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新探索和新概括,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提出的。

理论来自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又指导实践的发展。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所提出的问题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到新世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直接来说,科学发展观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产物,根本上,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性的产物,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全面系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实践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些内容,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落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中国,我们党的历史使命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开辟的发展道路和形成的理论体系,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进程,同时又必然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整个进程中,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理论成果都属于一个科学体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但由于实践发展的阶段性,在不同的阶段必然会有相应的理论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不同阶段的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成果。

因此,从根本上来说,它们的一脉相承,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上的一脉相承;而它们的与时俱进,也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而实现的与时俱进。

在当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必须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第三,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实践。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是全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广泛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实践。

只有坚持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更加健康和快速地发展。

所以,我们一定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切实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第三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根本要求

一、第一要义是发展

党的十七大提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首先把握这一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发展。

抓住发展,就抓住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邓小平指出: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发展才是硬道理。

”江泽民同志也指出:

“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发展基础之上的。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不发展,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发展,就不可能解决我们面临的这样那样的问题。

第二,发展对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我国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新世纪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需要加以关注,都需要认真解决。

但基础,还是要靠发展。

应当充分认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要靠发展;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要靠发展;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责任,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要靠发展;解决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要靠发展;增强国防实力,维护国家安全,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

因此,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第三,全面理解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同样,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

随着实践和时代的发展,发展的内涵会不断丰富和深化,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所追求的发展,不应是孤立的、片面的、不计代价、竭泽而渔、不能持续的发展,而是在科学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是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所以,我们既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时又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七大提出: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第一,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古已有之。

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比我们党以往的任何文件都更为突出、更为鲜明地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党的十六大把人的全面发展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中。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在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的同时,鲜明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从此,以人为本成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

第二,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胡锦涛同志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带领广大人民实现自己的根本利益。

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首先,在为谁发展上,强调坚持发展为了人民,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

其次,在靠谁发展上,强调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再次,在发展成果如何分配上,强调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益上,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人,指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

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社会各阶层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

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集中起来,就是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三、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其中包含着三大文明、六个“更加”,充分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十六大之后,特别是经过抗击非典的斗争,党对社会全面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因此,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正式确立的过程清楚地显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一直清楚地定位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司持续。

所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全局,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这四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

其中,经济是基础,只有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才能为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物质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对于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只有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才能为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对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