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64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docx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新版人教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和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参与组织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关爱健康的意识,使其能自觉注意保护视力.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新课标网

  培养学生用前面所学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知识,加深对眼睛的了解.

  ●教学难点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挂图、眼睛模型、投影仪、球、书、石块、冰块、盐水杯.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摸这些东西,每摸一样,说出这是什么?

  教师在教室里走动,拿着不同东西,让学生们摸.

  [师]为什么不用眼睛,用手摸也能知道某一物体的形状、大小、凉热等特点?

  [生]因为我们有触觉、味觉、视觉、嗅觉、听觉,能摸出来是触觉的作用.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对,其实这些东西的特点,除了用手摸,用眼睛一下就看出来了.眼睛是一个既复杂又奇妙的器官,它帮助我们认识身外的世界.判断物体的大小、距离、质感、颜色及长、宽等.你们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上节课我布置收集关于眼睛的资料,来说给大家听.

  二、新课教学

  [放投影片,课本图3.4—1,眼球的结构,让同学们通过挂图和投影片讲叙]

  [生甲]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眼球近似球体.此外,还有一些附属结构.

  [生乙]眼球由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生丙]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生戊]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师]大家鼓掌,对他们精彩的讲解进行鼓励,谁还有不明的问题,请提出来.

  [生甲]眼睛的睫毛、眼皮不属于眼球的构造,属于什么?

  [生乙]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生丙]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生丁]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生戊]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师]请从你们收集到的资料中来解决这些问题.

  [生甲]眼球的附属结构:

有使眼球运动的肌肉,保护眼球的眼睑、睫毛、结膜、泪器.

  [生乙]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生丙]眼睛瞳孔的作用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生丁]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生戊]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像,但我们看见的物体都是直立的物像,是因为受生活经验的影响.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说明在课下做了不少工作,说明准备得很充分,我们的眼睛就是这样:

光线由我们所观看的物体发出,经过瞳孔再由角膜及晶状体,再会聚在视网膜上.

  [生甲]远视眼镜是凸透镜,是利用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的特点,在眼睛前放一个凸透镜,就能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生乙]近视眼镜是凹透镜,使入射的平行光线经过凹透镜发散后再射入眼睛.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

请继续提问.

  [生甲]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

  [生乙]老花眼是怎么形成的?

  [生丙]怎么预防近视眼?

  [生丁]眼镜的度数是怎么来的?

  [生戊]什么是假性近视?

什么是真性近视?

  [师]请同学们根据搜集的资料,找出答案.

  [生甲]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

  [生乙]儿童、青少年眼睛中的晶状体弹性强,睫状体的调节能力大,但是如果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书本放得离眼太近,或采光、照明条件不好,或持续用眼的时间过长,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凸度增大,久而久之,一旦看远方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肉就不能放松.变凸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生丁]发生假性近视以后,如仍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变凸的晶状体不能恢复正常,就会变成真性近视.

  [生戊]预防近视要做到:

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33c.②看书一小时后休息,要远眺几分钟.③要认真做眼睛保健操.④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⑤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⑥不躺卧着看书.⑦不在走路时看书.

  [生己]老花眼产生的原因是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弹性变差,调节能力减弱的缘故.是生理性变化引起的,看远物不需要晶状体的调节,但在看近物时,需要配戴凸透镜.

  [生庚]透镜焦距f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即

  Φ=

  如果远视很严重,所戴花镜的折光本领应该大一些,透镜焦度就要大一些,平时说的眼镜片的度数,就是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例如:

100度远视镜片的透镜焦度是1-1,它的焦距是1.

  凸透镜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的度数是负数.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近视眼是怎么形成的了,但如何预防?

如何矫正?

  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从无穷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线会聚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的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平行光的会聚点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三、小结

  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主要由瞳孔、角膜及晶体、视网膜组成.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四、布置作业

  P64动手动脑学物理①②③.

  P65科学世界①②.

  [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参考答案]

  甲图平行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是正确的.

  过焦点的光通过凸透镜后应成为平行光,而乙图的光线向外发散,是错误的.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应发散,而丙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向主光轴靠近成为平行光.

  丁图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是错误的.

  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度数深的眼镜镜面弯曲得较多,度数浅的眼睛镜片相对较平.

  让学生们各自测出自己眼睛的近点并且相互比较,正常眼、近视眼、远视眼的近点是不同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短,而远视眼的明视距离相对正常眼要长.

  +300度是远视镜片,-200度是近视镜片.焦度是3-1,焦距是3,眼镜度数越深,说明眼镜镜片焦距越短.

  五、板书设计

  近视眼:

凹透镜

  远视眼:

凸透镜

  教学反思: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

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生丁]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增大物体的亮度.

  [生戊]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生己]物体通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生庚]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生辛]物镜使物体成放大、实像,物距在二倍焦距和焦距之间;目镜使物体成放大、虚像,物距在焦距之内.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显微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

  一、显微镜;克;毫克。

  进率: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克=1000毫克。

  看P103表中一些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测量——天平

  介绍常用测质量的器具:

案称;杆称;台称;电子称;天平

  托盘天平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构造:

底座;横梁;托盘;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标尺

  天平的使用

  天平的调节: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A.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B.这时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和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教师强调:

1、调节平衡螺累母按:

指针左偏就向右调;右偏向左调。

  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取砝码时一定要用镊子。

  往盘里加砝码应先估计被测物的质量,再从大到小加砝

  码,当加到最小一个砝码时太重了,则应改用移游码。

  游码的读数是读游码的左边所对标尺的刻度值。

  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A.不能超过称量。

  B.取砝码要用镊子,并轻拿轻放。

  c.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节质量

  一、质量

  .什么叫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单位:

国际单位:

千克

  其他单位:

吨;克;毫克

  进率:

1000进

  二、质量测量

  .实验室测量质量工具:

天平

  .天平的使用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调节横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并调节游码,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物体质量=砝码总质量+游码读数

  三.使用天平注意事项:

P103:

1;2

  教学反思:

  第二节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用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学会测量固体和液

  体的质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

  难点:

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新课教学

  .建立密度的概念

  实验:

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

  质量体积质量/体积

  木块15100.5

  木块210200.5

  石块11042.5

  石块22082.5

  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

ρ=/V;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

千克/米3;克/厘米3

  g/c3=1000g/3=103g/3

  例题:

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

=1.97t=1.97×103g;V=0.253

  求:

ρ

  解:

  答:

铁块的密度是7.9×103g/3

  .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g/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思考与讨论

  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和V的关系。

  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

这说明什么?

  公式的物理意义。

  .巩固练习:

《学物理》

  小结: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密度

  .密度的定义:

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ρ”表示

  .密度公式:

  .密度单位:

千克/米3

  克/厘米3

  g/c3=1000g/3=103g/3

  .密度物理意义:

ρ水=1.0×103g/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教学反思:

  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熟悉天平构造及其使用;

  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对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这种科学方法有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使学生对测量性探究方法,从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到得出结果,分析实验误差有初步认识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记录、处理的体验,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体验,使学生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物理意义加深理解。

  教学课时:

1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

  .复习: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计算密度的公式是什么?

要求出物质的密度要知道哪些量?

  .出示小石块和1杯盐水,指出用天平可以称出石块与盐水的质量,但刻度尺却无法测出它的体积。

本实验我们学习用量筒.

  新课教学

  引导学生看课本实验的“目的”,对照实验的器材将桌面上的用具对照检查。

  讲述量筒的使用方法。

  介绍量筒和量杯,L是体积单位“毫升”的符号,1L=1c3。

  学生观察量筒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学生观察图7-6、图7-7量筒或量杯使用时怎样放?

怎样读出液体和体积?

看样测固体的体积?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测量时量筒或量杯使用时应放平稳

  读数时社,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

  测固体体积的方法:

  ①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读出体积V1;

  ②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

  总体积V2

  ③用V2-V1,得到侍测因体的体积。

  .学生分组实验:

测石块的密度

  提问:

测石块的密度合理的实验步骤是什么?

  教师强调:

这了减小实验误差,应该先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实验:

测盐水的密度

  提问:

测盐水的密度的步骤是什么?

  教师指出:

本实验测盐水的质量的方法与第二节测液体质量的方法不一样。

为了计算方法,盐水的体积应尽量取整数。

  学生实验操作。

  把两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填入黑板的表格内。

分析数据是否合理。

  .讨论课本:

想想议议

  小结:

  板书设计:

  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原理:

据密度公式:

  .器材:

天平和砝码,量筒,烧杯石块,细线,水,盐水。

  .步骤:

参书本

  教学反思:

  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目的

  .知道密度知识的应用.

  .知道物质的密度还与温度有关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千克的铅球、水桶、体重计、纸风车、酒精灯、细线、圆底烧瓶、水槽.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已知铁的密度为7.8×103千克/米3,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铅的密度为11.3×103千克/米3,与铁的密度不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引入新

  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

密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重要的价值。

在解决不同的实际问题时,密度知识是如何应用的.

  .密度与物质鉴别

  讨论的问题如下:

  教师出示学生体育课上用的4g的铅球,问学生:

你如何判断,这种铅球是否用铅制成的?

请说出你的办法来.

  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作答:

先分别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它的密度,判断它是否是铅组成的。

  又提问:

如何利用家里能找到的器材,测出测量出铅球的质量和体积呢?

  用体重计测出铅球的质量,可以用水桶做排水器材测出铅球排开水的质量,即可算出铅球的体积。

  实验:

  计算:

  总结:

用密度鉴别物质问题,如果我们计算出某一物体密度和密度表中某一物质密度相同,我们只能说可能是这种物质,如果前边例题中你不知道是铜球,这样用计算出的密度值

  一分析就会错误地认为是铁球.而且从密度表中可以看到花岗石的密度在之间,如果一块花岗石密度恰好是,我们能说它是铝吗?

显然不能.所以在用密度进行物质鉴别时往往还要配合利用物质的其他特性,比如颜色、硬度等等.更科学的鉴别物质的方法,应采用化学分析或光谱分析,鉴别组成它的化学元素成分.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变的,如一瓶水用去一半,剩下一半水的质量是原来的二分之一,但密度不变。

  问题:

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变吗?

如果某物体的质量不变,而它的体积改变了呢?

  实验:

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介绍实验装置:

圆底烧瓶上用带有注有一小段红墨水的玻璃管的橡皮塞密闭空气。

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

  现象:

烧瓶放在热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外移动,说明瓶内气体受热体积膨胀了。

  而放在冷水中时,里面的红墨水向里移动,说明瓶内气体遇冷体积收缩了。

  同学们回家可做类似实验:

两个吹胀的气球分别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和炉火附近。

观察现象。

  上面的实验说明最物质的密度与温度有关。

  .密度与温度

  自然现象中风的形成也是因为密度与温度有关形成的

  做风形成的实验:

教材P22

  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热空气上升后,温度低的冷空气就从四面八方流过来从而形成了风。

  思考:

教材P24

  根据气体的密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现象,试分析房间里的暖气一般都安装在窗户下面的道理。

  暖气周围的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升,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密度大,下沉到暖气周围,又受热上升,利用这种冷热空气的对流,可以使整个屋子暖和起来。

  人们很早就利用风力了,例如:

利用风力来取水,灌溉、磨面,推动帆船、滑翔机等,近代大规模应用风力,主要在发电上。

  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密度。

固体、液体的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小。

  设问:

难道所有的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水的凝固点是0℃,北方的寒冷冬天,气温在0℃以下,湖面结成了冰,行人可以在湖面上行走。

湖底还有鱼存活吗?

  00多年前,人类就已知道水在4摄氏度时密度最大这一现象。

在冰湖中作的测试表明,表面冻结的湖里,冰面以下的水体中密度从上至下递增,温度也是由上至下递增,从表层水体的0℃至底层水体的4℃。

正是因为这个特性,湖里的鱼类能够在严寒的冬天躲在底层水体中,不至于被冻成冰块。

  水在0—4℃之间,是热缩冷胀,在4℃以上是热胀冷缩。

  水的反膨胀现象,给人们带来了好处,江河湖面的水结冰时,因为冰的体积膨胀,密度比水小,总是浮在水面上;而水到了4℃,密度最大,总是沉在下面。

这样,冰块就成了一层天然的防寒屏障,使江河湖海不至于一冻到底,使大量的水下生物得以生存。

  水的反常膨胀,给人类生活也带来不方便。

北方的冬天,放在户外的自来水管将冻裂。

所以对自来水管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

  观看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的影片。

  教学反思:

  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一、质量

  质量

  定义:

物体所今物质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质量。

  单位:

g,g,g,t

  质量的测量

  工具:

天平,秤

  方法:

  质量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