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475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docx

桩基检测方案南区污水厂提标改造

 

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濠江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

 

 

汕头市南区广业环保有限公司

2019年1月

 

1编制依据

1.本工程施工图纸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4.《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

5.本工程试桩及桩基施工记录表。

2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濠江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

建设单位:

汕头市南区广业环保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

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珠海市城市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达濠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内容及规模:

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濠江分厂一期工程位于广澳港西北侧,南临规划中的疏港路,西临濠江;按远期规模总征地面积26.28公顷(394.18亩),围墙内占地面积21.95公顷(329.27亩);一期征地面积7.95公顷(119.25亩),围墙内占地面积6.9782公顷(104.67亩)。

该污水处理厂规划远期总规模36万m3/d,一期建成规模10万m3/d,现状设备安装(投产)产规模为5万m3/d,于2013年11月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近期将安装另外5万m3/d的设备。

本次提标改造规模为10万m3/d,提标改造完成后,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8)中的一级A标准及《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中较严者。

桩基础统计如下:

桩基础均采用PHC500AB型管桩,管径500mm,壁厚125mm。

 

序号

构(建)筑物

桩数

(根)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

有效桩长

约(m)

1

磁混凝沉淀池

164

1000

400

20.0

2

二次提升泵房

50

1000

400

27.3

3

加药间(包括)

12

1000

图纸无要求

28.5

4

液体矾储存池

9

800

图纸无要求

28.5

合计

235

本工程桩承台形式只有单桩承台,具体数量如下:

序号

构(建)筑物

单桩承台

(个)

桩数

1

磁混凝沉淀池

0

164

2

二次提升泵房

0

50

3

液体矾储存池

0

9

4

加药间

12

12

合计

12

235

3工程地质情况

3.1地形地貌

拟建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濠江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位于汕头市濠江区,地貌形态为三角洲沉积平原,原始路基平坦。

3.2工程地质综合剖面及力学性质

根据测量结果,钻孔孔口标高为0.31~3.56m(1985国家高程基准)。

岩土层的地质成因及形成时代可划分如下:

1、杂填土:

主要由砂土、黏性土组成,为新近填筑场地而成,填筑年限约5~10年。

2、浅海~海湾相沉积土:

主要由土黄色黏土、深灰色淤泥、灰黄色中砂组成,形成于第四纪全新世。

3、海陆交互相沉积土:

主要由灰色粉质黏土及灰白色细砂组成,形成于第四纪晚更新世。

4、残积层:

由土灰黄色、黄褐色花岗岩残积土组成,形成于第四纪。

5、燕山期侵入岩:

主要由浅灰、灰黄色全风化、强风化花岗岩组成。

场址在勘探深度内的土层根据其地质成因、沉积韵律及工程物理力学性质特征等,自上而下可划分为5个层次,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

灰黄色、黄褐色、杂色,干~湿,松散,主要由砂土、粉质粘土组成。

仅见于ZK1~ZK4、BZK3~ZK5号钻孔。

厚度0.80~2.10m。

第②层细砂:

灰黄色,饱和,稍密,以细砂为主,含较多泥质,级配不良。

本层ZK8~ZK10、BZK2号钻孔缺失。

层顶埋深0.00~2.10m,层底埋深0.90~5.10m,层厚0.70~3.6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0次,标准贯入数为10.8~13.8击,平均值为12.2击,标准值为11.6击;取扰动砂样1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详土工试验报告。

第②-1粘土:

灰黄色,杂色,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含砂粒,粘性一般。

仅见于ZK6、ZK7、BZK1号钻孔。

本层属第②层细砂层夹层,层厚1.30~1.4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3次,标准贯入数为4.9~6击,平均值为5.6击;取原状土样1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土工试验报告。

第③层淤泥:

深灰、灰黑色,流塑,以粘粒为主,含少量贝壳、砂粒。

全场地分布。

层顶埋深0.00~5.10m,层底埋深7.60~11.15m,层厚5.60~9.25m。

本层取原状土样6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3-1。

第④层粘土:

灰黄色,杂色,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含砂粒,粘性一般。

全场地分布。

层顶埋深7.60~11.15m,层底埋深20.30~31.60m,层厚3.90~15.6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25次,标准贯入数为4.8~8.5击,平均值6.50击,标准值6.10击;取原状土样7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3-1。

第④-1层粉质粘土:

灰黄色、砖红色、杂色,可塑,以粉粘粒为主,局部含较多砂粒,粘性一般。

本层ZK5~ZK10、BZK1、BZK2号钻孔缺失。

本层属第④层粘土过渡层,层厚3.60~11.3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次,标准贯入数为6.3~9.3击,平均值8击,标准值7.4击。

第④-1-1层中砂:

灰褐色,饱和,密实,以中砂为主,多泥质,级配良好。

仅见于BZK3、BZK4号钻孔。

本层属第④层粘土夹层,层厚1.40~2.6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9次,标准贯入数为6.3~9.30击,平均值8击,标准值7.4击。

第⑤层砂质粘性土:

灰黄色、黄褐色,可塑~硬塑,系花岗岩风化残积土。

全场地分布。

层顶埋深21.60~31.60m,层底埋深31.20~33.20m,厚度1.30~11.6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18次,标准贯入数为13.9~20.2击,平均值为16.4击,标准值为15.7击。

本层取原状土样6件进行室内土工试验,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详见表3-1。

第⑥层全风化花岗岩:

灰黄色,原岩组织结构已被破坏,花岗结构尚可辨认,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

仅见于BZK1~BZK5号钻孔。

层顶埋深31.20~32.20m,层底埋深33.10~35.90m,厚度2.20~3.70m。

本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5次,标准贯入数为35~37击,平均值为36.1击,标准值为35.2击。

第⑦层强风化花岗岩:

灰黄色、黄褐色,由长石、石英、云母及暗色矿物组成,岩石风化强烈,岩芯以半岩半土状为主,局部呈碎块状,原岩结构清晰可辨,遇水易软化崩解,属软岩。

仅见于BZK3~BZK5号钻孔。

层顶埋深34.50~35.90m,层底未揭穿,揭露厚度0.60~2.90m。

4检测方案

4.1检测依据

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规定及《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桩基检测要求如下:

工程桩应进行单桩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抽样检测。

根据国标JGJ 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第3.3.4条第2款,桩基完整性(小应变)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20%,且不得少于 10 根;单桩承台的桩都应进行检测。

第3.3.6条,预制桩可采用高应变法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验收检测,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 5%,且不得少于 5 根;

第3.3.8条,抗拔桩的抽检数量不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4.2本工程采用的桩基检测方法及抽检原则

4.2.1用于本工程的桩基检测方法

1.低应变:

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2.高应变:

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

3.抗拔试验:

用于检测单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

4.2.2抽检原则

1.全面满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及《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要求;

2.全面满足工程要求;

 

4.3桩基检测

按规范要求本工程采用低应变、高应变、抗拔检测手段进行工程桩的检测,以保证桩基质量及桩基础具有充足的结构安全储备。

表4.3.1桩检测低应变法汇总表

桩基础位置

承台类型

承台数量(个)

桩数(根)

检测数量

低应变法

(≥20%)

磁混凝沉淀池

底板

0

164

33

二次提升泵房

底板

0

50

10

液矾储存池

底板

0

9

2

加药间

柱下单桩

12

12

12

表4.3.2桩检测高应变试验法汇总表(总桩数235根)

桩基础位置

桩径(mm)

桩数(根)

检测数量

高应变试验法

磁混凝沉淀池

500

164

9

二次提升泵房

500

50

3

合计

214

12

表4.3.3桩检测抗拔试验法汇总表(总桩数235根)

桩基础位置

桩径(mm)

桩数(根)

检测数量

抗拔试验法

磁混凝沉淀池

500

164

2

二次提升泵房

500

50

1

合计

214

3

4.4检测要求

1.当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时,受检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且不小于15MPa。

2.当采用高应变检测时,受检桩的应满足规范规定的静置时间要求。

4.5检测流程

不合格

 

5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桩基处理

1.当基桩低应变法检测结果有怀疑或争议时,可采用高应变动力试验或直接开挖进行验证;

2.当基桩承载力或成桩质量未达到设计要求时,不得仅对不合格桩进行处理即予以验收,应由建设单位组织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单位及监督机构,认真分析原因并按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桩数加倍扩大抽检,然后由设计单位根据检测报告进行复核,出具书面复核意见,并经设计、复核人签名,加盖设计出图章。

如需加固补强的,须由设计出具加固补强方案,并报质量监督机构,然后由施工单位加固补强,对补强进行检测。

3.对桩基检测报告有异议时,必须向质量监督机构反映,然后委托仲裁检测机构进行重新检测。

4.凡对质量有怀疑或经加固补强后的桩基,应有经设计部门认可的文件,并附入竣工验收资料。

5.桩基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按《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的要求实施。

 

汕头市南区广业环保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