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50213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docx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学年七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教师版

初一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2018-2019清华附上地学校七年级上期中】

语文

1、基础·运用(共22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澄清(chéng)应和(hé)莅临(lì)绽开(zhàn)

B.济南(jǐ)静谧(mì)嫩芽(nèn)秕谷(bì)

C.搓捻(cuō)分歧(qí)欹斜(qī)觅食(mì)

D.棱镜(léng)菜畦(wā)蝉蜕(tuì)荫蔽(yīn)

2.下列每组词语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把它挑出来,将正确的字依次写在方格内。

(2分)

A.花团锦簇不求甚解喜出忘外混为一谈

B.翻来复去人迹罕至废寝忘食疲倦不堪

C.截然不同人声顶沸迫不及待各得其所

D.众目睽睽和霭可亲美不胜收感慨万分

D

C

A

B

 

【参考答案】

1.C

2.A.望B.覆C.鼎D.蔼

句——语句表达

3.结合语境,在下列两段文字横线处填入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1)母亲进来了,①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②般的神色。

(2)牵牛花不论在篱笆上,在阴湿的沟边,都是抬头挺胸,仿佛要③人世的风景;番薯花则通常是④地依着土地,好像在嗅着泥土的芳香。

A.挡央求探知卑微

B.遮请求探索卑下

C.遮请求探知卑微

D.挡央求探索卑下

【参考答案】A

文学常识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龙须沟》,话剧《茶馆》《四世同堂》等。

B.《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郎、尊君、贤侄等是尊称,而家父、舍妹、鄙人、愚兄等是谦称。

【参考答案】A

【解析】老舍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话剧《茶馆》《龙须沟》。

句——语句表达

5.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这句话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比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B.“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理想比作黄金梦和自私心,表明理想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

C.“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这句话使用了比拟的手法,把宏儿写成小鸟,用“飞”写出了宏儿的活泼灵巧。

D.“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这句话使用了夸张的手法,以“铜牌都要晒化了”突出体现了阳光之烈、温度之高、天气之热。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中作者把“理想”比作成“闹钟”和“肥皂”。

 

传统文化

6.对联要求上下联词类相对,下列四副对联中,不符合要求的一副是()(2分)

A.低头观落日引手摘飞星B.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

C.一派白虹起千寻雷浪飞D.绿柳盈山道奇花涧渠满

【参考答案】D

【解析】D选项“盈”和“满”是动词,无法对应。

 

古诗默写

7.古诗文默写。

(共10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1分)

(2),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分)

(3)曹操《观沧海》中“,;,”虚写大海吞吐日月的壮阔景象,表现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4分)

(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将游子羁旅漂泊的忧愁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的句子是:

,。

(2分)

(5)孔子《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态度的句子是:

,。

(2分)

【参考答案】

(1)影入平羌江水流。

(2)回乐烽前沙似雪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名著

二、名著阅读(共9分)

8.本学期我们阅读了名著《西游记》,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把连环画的情节补充完整。

(2分)

(2)“三”在中国古代也被赋予了吉祥、完美的象征,故宫有“三大殿”,新婚拜堂讲究三拜”,敬酒讲究“三巡”。

中国古代小说在形式上也多有三次才能完成的情节,以此加强小说情节的曲折性。

例如:

《水浒传》中有“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施恩三入死囚牢”,《三国演义》中有“刘玄德三顾茅庐”,《西游记》中有、、三探无底洞”等。

(3)在《西游记》中选择一个你最喜爱的人物形象,请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他的性格特征。

(5分)

【参考答案】

8.

(1)须菩提祖师,想要拜师学艺

(2)孙悟空三调芭蕉扇、三打白骨精

(3)例:

孙悟空。

从孙悟空大闹地府,撕碎阎王爷的“生死簿”以及大闹天宫时,高喊玉帝为“玉帝老儿”等情节可以看出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具有反抗精神;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情节可以看出他的机智、勇敢、忠诚。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的了解。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要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答案语言组织合理即可。

文言文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①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②,二人进火③,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箅④,饭落釜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⑤?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⑥。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⑦不?

”对曰:

“仿佛志⑧之。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⑨,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

①诣:

拜见。

②论议:

这里指谈论玄理。

③进火:

烧火。

④箅bì:

蒸饭的器具,使米不至于落水中。

著箅,放竹箅。

⑤馏:

蒸饭。

⑥糜:

粥。

⑦识:

所收获的知识。

⑧志:

记得。

⑨更相易夺:

互相改正错误。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太丘舍去()

(3)俱委而窃听()(4)尔颇有所识不()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元方、季方都有过错,结合两则文段谈谈元方和陈太丘面对他人的错误时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方式。

(2分)

【参考答案】

9.

(1)约定,相约

(2)离开

(3)舍弃,丢下

(4)同“否”,句末疑问词

10.

(1)友人(感到)惭愧,下了车拉元方。

(2)如果这样的话,只吃粥就行了,何必一定要吃饭呢!

11.友人自己“日中不至”还“对子骂父”,元方有理有据地批评了他,“入门不顾”;元方、季方偷听父亲与友人的议论,煮饭成粥,陈太丘为孩子勤奋好学而欣慰,不再追究他们蒸饭成粥的责任。

记叙文阅读——课外

四、现代文阅读(共19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共11分)

一日的春光

冰心

①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的特别的晚,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阴,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的远去了。

②天下事都是如此——

③去年冬天是特别地冷,也显得特别地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

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和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安慰自己说:

“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

④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地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

“春天来了!

”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忿怒的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黄了,院里的桃花开了,可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淡的黄云,跟着千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漢的黄尘里……

⑤九十天看看过尽——我不信了春天!

⑥几位朋友说:

“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了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⑦我想,春去了就去了罢!

归途中心里倒也坦然,这坦然中是三分悼惜,七分憎嫌,总之,我不信了春天。

⑧四月三十日的下午,有位朋友约我到挂甲屯吴家花园看海棠,“且喜天气晴明”——现在回想起来,那天是九十春光中惟一的春天——海棠花又是我所深爱的,就欣然地答应了。

⑨东坡恨海棠无香,我却以为若是香得不妙,宁可无香。

我的院里栽了几棵丁香和珍珠梅,夏天还有玉簪,秋天还有菊花,栽后都很后悔。

因为这些花香,都使我头痛,不能折来养在屋里。

所以有香的花中,我只爱兰花、桂花、香豆花和玫瑰,无香的花中,海棠要算我最喜欢的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

花后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俯树梢。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烘烘的在繁枝上挤着开……

看见过幼稚园放学没有?

从小小的门里,挤着的跳出涌出使人眼花缭乱的一大群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这一大群跳着涌着的分散在极大的周围,在生的季候里做成了永远的春天!

那在海棠枝上卖力的春,使我当时有同样的感觉。

一春来对于春的憎嫌,这时都消失了。

喜悦地仰首,眼前是烂漫的春,骄奢的春,光艳的春——似乎春在九十日来无数的徘徊瞻顾,百就千拦,只为的是今日在此树枝头,快意恣情的一放!

看得恰到好处,便辞谢了主人回来。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

过了三四天,又有友人来约同去,我却回绝了。

今年到处寻春,总是太晚,我知道那时若去,已是“落红万点愁如海”,春来萧索如斯,大不必去惹那如海的愁绪。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酬报,不再怨恨憎嫌了。

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撅着嘴说:

“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12.根据行文思路,将文中描摹的景象和作者的情感补充完整。

(3分)

景象

情感

黄尘漠漠

盼望、失落

海棠怒放

13.请你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3分)

这四棵树上,有千千万万玲珑娇艳的花朵,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

赏析:

14.下面句子中的“吞咽”一词用得好,请作简要说明。

(2分)

这春天吞咽得口有余香!

赏析:

15.充分利用整齐匀称的句式,根据事物特点采用一定的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参考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自选一种植物进行仿写。

(3分)

海棠是浅浅的红,红得“乐而不淫”,淡淡的白,白得“哀而不伤”,又有满树的绿叶掩映着,秾纤适中,像一个天真、健美、欢悦的少女,同是造物者最得意的作品。

仿写:

【参考答案】

12.①菊花残败;②悼惜、憎嫌③欣喜、满足

13.“乱哄哄地在繁枝上挤着开”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棠花的茂盛,写出了海棠花鲜活的生命力,流露出欣喜之情。

14.巧用“吞咽”一词,把春天当作能用舌头品味的食物来写,表现出了作者尽情享受春光的烂漫浓郁,表达着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5.略

记叙文阅读——课外

(二)阅读下文,完成16-18题。

(8分)

笛声

①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的,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著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②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

父亲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时分,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地上放牛。

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从背后的草篓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声最美。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④我到外地上学去了。

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

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

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

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

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

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

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父亲。

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父亲答应了。

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响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的回忆。

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

父亲爱我,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能产生如此强烈地共鸣!

⑤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

月是路的魂,而父亲的笛声则是我的心魂。

16.说说第①段中的“亲手”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分)

17.“我”在回家路上“遇到了等我的父亲”,为什么“忽的一下子哭出来”?

(4分)

18.本文多次写到父亲的笛声,联系全文,说说笛声的作用。

(2分)

【参考答案】

16.不能。

“亲手”一词指明了小路是父亲一首铺就的,表现出了父亲的勤劳。

17.因为“我”终于理解了父爱的深沉和伟大,又想起了自己对父亲的冷漠,感到非常后悔,突然看到父亲,情绪一时失控。

18.笛声是全文的线索,起贯穿全文的作用,笛声也是父爱的象征,父爱也像笛声一样的优美含蓄。

作文

五、作文(共40分)

19.你们已经来到清上生活两个多月了。

国防教育中,骄阳下挥洒汗水历练意志的情境仿佛在昨日;清华园拉练时,铿锵的誓言依然在耳畔回响;运动会上,奋力拼搏的场面仍让你激动不已;建队时的飘扬的红领巾,演讲比赛时飞扬的神采,滑雪时挑战自己的勇气,足球比赛中完美的配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你悄然长大。

请以你的初中生活为题材,以“我的成长”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字数不少于700字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19.参见作文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参考标准(含提纲)

项目

等级

内容、表达(36分)

说明

书写

(4分)

一类卷

(40-34)

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2处以下语病。

赋分范围:

36-30分

以3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4分

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2个以下,格式规范。

二类卷

(33-29)

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3-4处语病。

赋分范围:

29-25分

以27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3分

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3-4个,格式规范。

三类卷

(28-24)

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5-6处语病。

赋分范围:

24-20分

以22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2分

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5-7个,格式大体规范。

四类卷

(23-0)

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7处以上语病。

赋分范围:

19-0分

以13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1-0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8个以上,格式不规范。

说明:

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2分。

2.字数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4分。

 

附加试卷(满分20分)

古诗默写

一、古诗文默写(14分)

1.总为浮云能蔽日,。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3.,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4.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5.,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6.,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7.子曰:

“,鲜矣仁!

”(《论语·学而》)

8.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9.自古以来,诗歌总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游兴盎然,流连忘返时有酒: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思家难归时,将士借酒消愁: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失意孤寂时,“诗仙”邀月同饮:

“,。

”(李白《月下独酌》)可谓诗中有酒,酒中寄情。

10.古代诗人写秋的诗句很多,如杜甫在《登高》中“,。

”两句以壮阔的秋景传达出时间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参考答案】

1.长安不见使人愁

2.天生我材必有用

3.相看两不厌

4.家书抵万金

5.野径云俱黑

6.出师未捷身先死

7.巧言令色

8.患不知人也

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古诗阅读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14题(共6分)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2.对此诗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此诗第二句写雨景,勾勒了水乡特有的景色。

运用“如烟”的比喻,绘出了雨的形态。

B.第三、四句歌咏农事的悠闲,“才”“又”两字的搭配使用,气氛轻松,节奏舒缓。

C.《乡村四月》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的景象,表现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D.这首诗色调鲜明,意境朦胧,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13.“子规”是一种什么鸟()(2分

A.啄木鸟B.杜鹃鸟C.画眉鸟D.八哥鸟

14.校刊向大家征集有关描写春雨景象的诗句,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

(2分)

诗句:

【参考答案】

12.B

【解析】通过“闲人少”“才”“又”等词表现了四月农忙时节农家农务的繁忙与紧张。

13.B

14.例: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