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924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37 大小:1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7页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7页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7页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7页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2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docx

护理药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绪言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 C )

A.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   B.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    D.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反应

E.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

2、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B)

A、药物在体代谢过程的科学

B、药物的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C、药物影响机体生化代谢过程的科学

D、药物作用及作用机理的科学

E、药物对机体功能和形态影响的科学

3、药物是(D)

A、一种化学物质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D、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E、以上都不是

多项选择题

4.药物是指(AE)

A.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功能作用的物质   B.具有滋补、营养、保健作用的物质

C.可使机体产生新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D.没有毒性的物质

E.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的物质

5.药物学是研究(BCE)

A.新药的临床研究和生产      B.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D.药物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E.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6、药物效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BC)

A.体内药物浓度变化的规律B.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C.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D.药物的生物转化规律E.药物排泄的规律

(二)名词解释

1、药物:

药物是指用于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并规定有适应证、用法、用量的物质。

1、药物学:

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2、药物效力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规律的科学。

(三)填空题

1、药物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2、药物治疗中,护士既是药物治疗的直接实施者,又是用药前后的监护者。

3、药物治疗中,护士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应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

4、根据对药物管理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四)问答题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意些什么?

护士在执行医嘱时应意①执行医嘱前,应了解病人的病情及诊断、既往史,明确用药的目的、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用注意事项。

②事项执行医嘱时务必做到七核对,即核对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床号、药物、用量、用法,尤其要关注药物应用注意事项。

③执行医嘱后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用药后各种反应,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药物作用是指(D)

A.药物产生的新的生理作用B.药物的治疗作用C.药物的选择作用

D.药物与组织细胞靶位的始初反应E.药物引起机体机能活动的变化

2.下列药物作用中属于局部作用的是(B)

A.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作用B.口服氢氧化铝中和胃酸作用

C.口服地西泮的镇静催眠作用D.肌注阿托品松驰胃肠平滑肌作用

E.皮下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

3.药物的基本作用可分为(A)

A.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B.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C.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

D.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E.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4.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B)

A.防治作用和不良反应B.兴奋作用和抑制作用C.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D.预防作用和治疗作用E.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5.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C)

A.治疗作用与预防作用B.原发作用与继发反应C.治疗作用与不良反应

D.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E.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

6.药物的副作用是(E)

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B.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不良反应

C.与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D.与遗传因素有关的不良反应

E.治疗量时产生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7.治疗量时产生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A)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变态反应D.继发反应E.后遗效应

8.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B)

A.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高B.药物作用选择性低C.药物的毒性大

D.药物脂溶性高E.药物在体内消除慢

9.药物副作用发生于(C)

A.极量B.大于治疗量C.治疗量D.中毒量E.半数致死量

10.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D)

A.与药物剂量过大有关B.与用药时间过长有关C.由抗原抗体结合后引起

D.可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E.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

11.阿托品治疗胃肠绞痛时出现口干、皮肤干燥、瞳孔散大、视力模糊等,属于(A)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继发反应D.变态反应E.后遗效应

12.注射庆大霉素后出现永久性耳聋,属于(C)

A.特异质反应B.变态反应C.毒性反应D.副作用E.后遗效应

13.广谱抗菌药物控制病情后又引起肠道感染,属于(D)

A.副作用B.后遗效应C.特异质反应D.继发反应E.变态反应

14.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停药时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属于(B)

A.毒性反应B.后遗效应C.变态反应D.继发反应E.副作用

15.红细胞内缺乏G-6-PD者,使用伯氨喹后出现溶血性贫血,属于(E)

A.继发反应B.变态反应C.毒性反应D.后遗效应E.特异质反应

16.对药物敏感性高,最易造成胎儿畸形的时期是(A)

A.妊娠早期3个月内B.妊娠中期3个月内C.妊娠晚期3个月内

D.妊娠中、晚期E.分娩期

17.后遗效应发生于(E)

A.治疗量B.极量C.最低有效浓度以上D.最小中毒浓度以下

E.阈浓度以下

18.药物变态反应的发生与(D)

A.药物剂量大小有关B.药物毒性大小有关C.病人年龄大小有关

D.病人体质有关E.遗传因素有关

19.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是(B)

A.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C.可以预知

D.首次用药不发生变态反应E.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

20.对某药有过敏史者(C)

A.再次用药时应从小剂量开始B.再次用药时应减少剂量C.禁止使用该药

D.再次用药时需进行过敏试验E.过敏反应发生已久,可不必考虑

21.反复多次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A)

A.耐受性B.耐药性C.精神依赖性D.身体依赖性E.个体差异性

22.产生耐受性后,意昧着(E)

A.药物易引起变态反应B.药物易引起副作用C.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增高

D.机体对大剂量药物失去反应的能力E.必须增大剂量以维持应有疗效

23.反复多次用药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B)

A.耐受性B.耐药性C.精神依赖性D.身体依赖性E.个体差异性

24.反复多次用药后,停止给药时可产生戒断症状,称为(C)

A.耐药性B.个体差异性C.身体依赖性D.精神依赖性E.耐受性

25.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产生(B)

A.麻醉作用的药物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C.精神依赖性的药物

D.耐受性的药物E.耐药性的药物

26.精神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能引起(D)

A.耐受性的药物B.身体依赖性的药物C.精神分裂症的药物

D.精神依赖性的药物E.耐药性的药物

27.药物的常用量是指(C)

A.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B.最小有效量与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大于最小有效量但小于极量之间的剂量D.最小有效量与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半数有效量与半数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28.药物的极量是指(E)

A.每次服用量B.每天服用量C.整个疗程服用量D.单位时间内的服用量

E.药典规定的最大治疗量

29.ED50是指(D)

A.极量的1/2B.最小致死量的1/2C.最小中毒量的1/2

D.引起50%动物出现效应的剂量E.引起50%动物死亡的剂量

30.LD50是指(C)

A.引起一半寄生虫死亡的剂量B.引起一半细菌死亡的剂量

C.引起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D.引起一半病人死亡的剂量

E.致死量的一半

31.药物的LD50越大,说明(E)

A.药物作用强度越低B.药物的安全性越高C.药物治疗指数越高

D.药物疗效越高E.药物毒性越小

32.衡量甲药毒性比乙药大的依据是(C)

A.甲药的ED50比乙药大B.甲药的LD50比乙药大C.甲药的LD50比乙药小

D.甲药的ED50比乙药小E.甲药的LD50/ED50比乙药大

33.A药的LD50比B药大,说明(E)

A.A药的效能比B药大B.A药的效价强度比B药大C.A药的治疗指数比B药高

D.A药的安全性比B药高E.A药的毒性比B药小

34.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A)

A.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B.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C.95%有效量/5%致死量

D.治疗剂量/致死剂量E.治愈率/死亡率

35.可靠安全系数是指(C)

A.LD10/ED90B.ED95/LD5C.LD1/ED99D.LD99/ED99E.ED90/LD10

36.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是(D)

A.极量B.半数有效量C.半数致死量D.治疗指数E.最小中毒量

37.判断A药比B药安全的依据是(C)

A.A药的LD50比B药大B.B药的LD50比A药大C.A药的LD50/ED50比B药大

D.B药的LD50/ED50比A药大E.A药的治疗量/中毒量比B药大

38.药物的效价强度是指(A)

A.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剂量B.引起毒性反应时所需的剂量

C.产生治疗作用和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D.产生最大效应所需的剂量

E.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39.药物的效能是指(E)

A.产生最大效应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B.产生治疗作用与毒性反应的剂量之比

C.引起毒性反应时所需的剂量D.产生最大效应时所需的剂量

E.最大效应,再增加剂量疗效不再提高

40.10mg吗啡的镇痛效果与100mg哌替啶相同,说明(C)

A.吗啡的效能比哌替啶强10倍B.哌替啶的效能比吗啡强10倍

C.吗啡的效价强度比哌替啶强10倍D.哌替啶的效价强度比吗啡强10倍

E.吗啡的安全性比哌替啶强10倍

41.以下关于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

A.受体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B.受体在细胞内有特定的分布部位

C.受体能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配体D.受体的数目是恒定不变的

E.药物通过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作用决定于内在活性

42.受体阻断药的特点是(A)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43.受体兴奋药的特点是(C)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44.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E)

A.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B.与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C.与受体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D.与受体既无亲和力,又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45.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兴奋作用还是抑制作用,取决于(B)

A.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B.药物是否具有内在活性C.药物的脂溶性

D.药物剂量的大小E.药物的作用强度

46.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C)

A.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高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47.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拮抗药浓度的增大,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B)

A.向右移动,最大效应增高B.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C.向右移动,最大效应不变D.向左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E.向左移动,最大效应不变

48.部分激动药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生(C)

A.兴奋作用B.兴奋作用增强C.阻断作用D.阻断作用增强

E.作用无明显变

49.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并使最大效应降低的药物是(E)

A.激动药B.拮抗药C.部分激动药D.竞争性拮抗药E.非竞争性拮抗药

50.可使激动药的量-效关系曲线右移,但最大效应不变的药物是(D)

A.拮抗药B.激动药C.部分激动药D.竞争性拮抗药E.非竞争性拮抗药

多项选择题

51.口服阿托品缓解胃肠绞痛是属于(BE)

A.局部作用B.吸收作用C.对因治疗D.兴奋作用E.对症治疗

5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重要意义在于(ACD)

A.临床选用药物的依据B.选择性高的药物作用强C.药物分类的基础

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少E.选择性高的药物效价强度高

53.与药物剂量或药物作用无关的不良反应是(BD)

A.副作用B.特异质反应C.继发反应D.过敏反应

E.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

54.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有(ABC)

A.副作用B.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D.变态反应E.特异质反应

55.药物变态反应的特点是(ABDE)

A.发生于过敏性体质病人B.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C.反应与药物的作用相同

D.多发生于开始用药7—10天后E.同类药物间可有交叉过敏反应

56.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有(BCE)

A.发生在特异质病人B.治疗剂量下产生,与防治作用同时发生C.可以预知D.选择性高的药物副作用多E.大多是可逆的功能性变化,危害性小

57.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AE)

A.药物固有作用的表现B.可造成机体严重损害C.剂量过大时出现

D.不可预知E.随用药目的不同可与防治作用相互转化

58.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是(BCD)

A.药物剂量过大引起的不良反应B.由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C.治疗量下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D.不严重,但难以避免

E.与病人的体质有关

59.发生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ABCDE)

A.药物剂量过大B.用药时间过长C.药物浓度过高D.注射速度过快

E.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

60.临床用药的剂量(ACD)

A.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极量B.绝对不能超过极量C.必要时可以超过极量

D.一般用最小有效量与极量之间的剂量E.不必考虑极量

61.受体激动药的特点是(CDE)

A.与相应受体亲和力强但内在活性低B.与相应受体无亲和力但内在活性高

C.与受体的结合是可逆的D.与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

E.可激活相应的受体

62.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ABDE)

A.与受体有一定的亲和力B.内在活性较弱C.无内在活性

D.单独应用可产生较弱的激动作用E.与激动药合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

63.竞争性拮抗药的特点有(ABE)

A.能与激动药竞争同一受体B.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右移

C.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平行左移D.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能

E.缺乏内在活性

64.量反应的特点是(CD)

A.药理效应表现为全或无B.药理效应只能用阳性或阴性表示

C.药理效应可用具体数量表示D.药理效应的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

E.必须用多个动物,以阳性率表示

65.判断药物的安全性可根据(ACD)

A.LD50/ED50B.PA2/PD2C.LD1/ED99D.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

E.ED5与LD95之间的距离

(二)名词解释

1.兴奋作用:

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增强的作用称兴奋作用。

2.抑制作用:

凡使机体生理功能和(或)生化代谢减弱的作用称抑制作用。

3.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适当剂量的药物仅对某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其他组织器官无作用或无明显作用的现象称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4.局部作用:

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部位产生的作用称局部作用。

5.吸收作用: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产生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

6.直接作用:

药物与组织.器官直接接触后所产生的作用称直接作用。

7.间接作用:

药物作用于某部位,通过神经反射或体液的调节引起其他部位产生作用,称间接作用。

8.治疗作用:

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9.不符合用药目的,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严重危害的作用称不良反应。

10.不良反应:

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称副作用。

11.毒性反应:

药物剂量过大或注射速度过快,用药时间过长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时产生严重危害机体的作用称毒性反应。

12.后遗反应:

当血药浓度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物效应称为后遗效应。

13.继发反应:

由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称继发反应。

14.变态反应:

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引起机体的病理免疫反应称变态反应。

15.特异质反应:

少数特异体质者对某些药物特异的反应称特异质反应。

16.耐受性:

连续使用后机体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的现象称耐受性。

17.耐药性:

连续使用后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某药的敏感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甚至失效的现象称耐药性。

18.药物依赖性:

连续使用某些药物后造成特殊的精神或身体状态,主观上产生继续用药的欲望,这种现象称药物依赖性。

19.精神依赖性:

连续使用精神药品后产生特殊的精神状态,促使用药者有周期性定期用药的强烈欲望,停止给药可造成极大的精神负担称为精神依赖性。

20.身体依赖性:

反复使用麻醉药品后不仅产生精神依赖性,突然停药可导致生理功能紊乱,出现戒断症状,这种现象称身体依赖性。

21.极量:

药典规定的允许使用的最大剂量称极量,是安全用药的极限。

22.效能:

即最大效应,增大剂量效应不能再提高称为效能。

23.效价强度:

产生一定强度的效应时所需的药物剂量称效价强度。

24.量反应:

药物效应能用数或量来表示的反应称量反应。

25.质反应:

药物效应只能用阳性或阴性表示的反应称质反应。

26.半数有效量: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出现效应时的剂量称半数有效量。

27.半数致死量:

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称半数致死量。

28.治疗指数:

治疗指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50/ED50表示。

治疗指数越大,表明用药越安全。

29.可靠安全系数:

可靠安全系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用LD1/ED99或用LD5与ED95之间的距离表示,比治疗指数更可靠。

30.受体亲和力:

药物与受体结合的能力称亲和力。

31.内在活性:

药物与受体结合后诱发效应的能力称内在活性。

32.激动药: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又有较强内在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激动药。

33.部分激动药: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内在活性较弱的药物称部分激动药。

34.拮抗药:

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无内活性的药物称受体拮抗药。

35.药源性疾病:

由药物不良反应引起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称药源性疾病。

36.向上调节:

当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后,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和效应力增强的现象称受体向上调节。

37.向下调节:

当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作用过强或长期激动受体时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及效应力减弱的现象称受体向下调节。

(三)填空题

1.根据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兴奋作用、抑制作用。

2.药物作用选择性的特点是相对的;其主要意义有药物分类的基础、临床选药的依据。

3.根据用药目的不同,药物作用可分为治疗作用、不良反应。

4.与药物作用或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有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

致突变.致畸.致癌等。

5.与机体反应性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

6.药物依赖性可分为精神依赖性、身体依赖性等二种。

7.引起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速度过快、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过高等。

8.半数致死量是衡量药物毒性大小的指标。

半数致死量越大,说明药物药物毒性越小。

9.治疗指数是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

治疗指数越大,说明用药越安全。

10.衡量用药安全性的指标有LD50/ED50、LD1/ED99、LD5与ED95的距离。

其中以LD1/ED99、LD5与ED95的距离来衡量用药安全性为更可靠。

11.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产生效应,必须具备亲和力、内在活性条件。

12.部分激动药单独存在时可产生弱的激动作用;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可产生拮抗

作用。

13.在受体激动药浓度低于正常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情况下受体可发生向上调节。

受体向上调节要可表现为

受体数目增多、亲和力或内在活性增强。

14.在受体激动药浓度过高或长期使用受体激动药情况下受体可发生向下调节。

受体向下调节要可表现为

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或内在活性减弱。

15.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竞争性拮抗药浓度增加,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向右移动、斜率和最大效应不变。

16.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时,随着非竞争性拮抗药浓度增加,可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向右移动、最大效应降低。

(四)问答题

1.药物治疗疾病时可发生哪些不良反应?

⑴与药物作用或剂量有关类:

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致突变、致畸、致癌;⑵与机体反应性有关类:

包括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⑶与连续用药有关类:

包括耐受性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和停药反应。

2.试述药物作用的可能机制。

药物作用机制可能有:

①通过受体产生作用,②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性质,③参与或干扰机体的代谢过程,④改变酶的活性,⑤影响生物膜对离子的通透性,⑥影响核酸代谢或免疫功能。

3.从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关系比较受体激动药、受体阻断药、部分激动药的特点?

受体激动药:

与受体有亲和力,并有明显的内在活性;受体阻断药:

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部分激动药:

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当部分激动药单独存在时,可产生较弱的激动作用,当与激动药同时存在时,可产生拮抗作用。

4.什么叫副作用?

副作用有何特点?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特点有①与治疗作用同时出现,②与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有关,③随治疗目的不同,可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④都是可恢复的功能性变化,危害性小,⑤可预知,因此可采取相应措施来对抗。

5.试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药物能产生防治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