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4992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药剂学位考试.doc

中药药剂编辑

一、填空题

1.《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共规定了9种药筛筛号,6种粉末规格。

2.液体药剂根据分散相粒子大小及分散情况的不同,可分为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液型、乳状液型四类。

3.软膏剂目前常用的基质可分为水溶性基质、油脂性基质、乳剂型基质三类。

4.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压制法和滴制法两种。

5.片剂包衣的种类主要分为糖衣、薄膜衣和肠溶衣三种。

6.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7.中药的浸提过程一般可分为浸润、渗透、解析、溶解、扩散等几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8.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30分钟,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60分钟。

9.片剂的崩解机理主要包括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酶解作用。

10.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

11.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是《新修本草》;我国历史上由官方颁发的第一部制剂规范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2.干燥过程分为等速阶段和降速阶段。

13.注射剂常用的渗透压调节剂为氯化钠和葡萄糖

14.泛制法制备水丸的关键工序是起模,塑制法制备蜜丸的关键工序是制丸块。

15.水溶颗粒目前最常用的辅料是糖粉和糊精

二、简答题

1.简述中药药剂学的任务

(1)继承和整理中医药学中有关药剂学的理论、技术与经验,为发展中药药剂奠定基础;(2分)

(2)充分吸收和应用现代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成果,加速实现中药剂型现代化;(2分)

(3)加强中药药剂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是加快中药药剂学“从经验开发向现代科学技术开发”过渡的重要研究内容;(2分)

(4)积极寻找药剂新辅料,以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1分)

2.简述水提醇沉法的操作要点

操作要点是:

(1)浓缩:

最好采用减压低温;(2分)

(2)加醇的方式:

分次醇沉或以梯度递增方式逐步提高乙醇浓度,且应慢加快搅;(2分)

(3)冷藏与处理:

加乙醇时药液温度不能太高,含醇药液应慢慢降至室温(2分),静置冷藏后,先虹吸上清液,下层稠液再慢慢抽滤。

(1分)

3.简述热原的含义及其基本性质

热原:

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2分)

基本性质:

水溶性(1分);耐热性(1分);滤过性(1分);不挥发性(1分);其他性质,如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氧化等(1分)。

4.简述在片剂制备过程中,压片前常需要先制成颗粒的目的

(1)增加物料的流动性(2分)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的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2分)

(3)避免粉末分层(2分)

(4)避免细粉飞扬(1分)

5.简述增溶的原理及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增溶:

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

(1分)

增溶原理:

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后,其疏水部分会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胶束,被增溶的物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结合。

(2分)

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

(1)增加难溶性成分的溶解度;(2分)

(2)用于中药提取的辅助剂。

(2分)

6.简述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1分)

(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1分)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1分)

(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

(1分)

缺点:

(1)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需要特定的条件与设备,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1分)

(2)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1分)

(3)一旦注入机体,其对机体的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易发生危险。

(1分)

7.请对下列徐长卿软膏进行处方分析,分别指出处方中每味药物在此制剂中的作用。

【处方】丹皮酚1g,硬脂酸15g,三乙醇胺2g,甘油4g,羊毛脂2g,液状石蜡25mL,蒸馏水50mL

【功能与主治】抗菌消炎。

用于湿疹、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

丹皮酚:

主药;(1分)

(丹皮酚)、硬脂酸、羊毛脂、液状石蜡:

油相(O相);(2分)

三乙醇胺、甘油、蒸馏水:

水相(W相),其中,甘油又起到保湿的作用。

(2分)

硬脂酸与三乙醇胺反应生产的硬脂酸胺皂:

为乳化剂。

(2分)

8.简述滴丸的含义及滴丸发挥速效作用的原因

滴丸的含义:

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2分)

滴丸发挥速效作用的原因:

药物在基质中的分散呈分子状态、胶体状态或微粉状结晶,为高度分散状态(2分)。

而基质为水溶性的(1分),则可增加或改善药物的溶解性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度和吸收速度(2分),故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9.简述混合的目的及混合操作在制剂生产中的意义

混合的目的:

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匀一致。

(2分)

混合操作在制剂生产中的意义:

混合操作在制剂生产中应用广泛,意义重大,混合结果直接关系到制剂的外观及内在质量。

(3分)

如在散剂、片剂等的生产中,混合不好会出现色斑、崩解时限不合格等现象,而且影响药效。

特别是一些毒性药物如果未混匀,不仅给治疗效果带来影响,甚至带来危险。

(2分)

10.简述大孔树脂纯化处理中药提取液的特点

(1)可提高提取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2分)

(2)减少固体制剂的吸湿性;(2分)

(3)无需静置沉淀、浓缩,缩短生产周期,节约生产成本;(1分)

(4)去除重金属污染,提高成品的国际竞争力。

(2分)

11.简述增溶和助溶的区别

区别:

(1)定义上

增溶:

药物在水中因加入表面活性剂而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增溶。

(1分)

助溶:

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加入第二种物质而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的现象,称为助溶,该第二种物质称为助溶剂。

(2分)

(2)机理上

增溶原理:

被增溶的物质以不同方式与胶束相结合。

(2分)

助溶机理:

助溶剂与难溶性药物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或通过复分解反应形成可溶性盐类,而起到增加溶解度的作用。

(2分)

12.简述胶囊剂的特点

(1)整洁、美观、容易吞服;(1分)

(2)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1分)

(3)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高;(1分)

(4)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1分)

(5)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1分)

(6)可弥补其他剂型的不足;(1分)

(7)可使胶囊剂着色,外壁印字,便于识别。

(1分)

五、计算题

1.配制3%盐酸普鲁卡因溶液500ml,需加氯化钠多少,才能使之成为等渗溶液?

(1%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冰点降低度为0.12℃,1%氯化钠溶液的冰点降低度为0.58℃)

W=

(0.52-a)(2分)

b

b=0.58(1分)

W=

(0.52-0.12*3)*5

0.58(3分)

=1.379(g)(2分)

2.制备氨茶碱栓100粒,每粒含氨茶碱0.25g,用可可豆脂为基质,模孔重量为2.0g,氨茶碱对可可豆脂的置换价为1.1。

求需基质多少克?

每栓的实际重量是多少克?

f=

W(2分)

G-(M-W)

W=0.25g,G=2.0g,f=1.1(1分)

代入公式,

1.1=

0.25

2-(M-0.25)(3分)

M=2.02(g)(2分)

故每栓的实际重量是2.02g。

需基质的量:

(2.02-0.25)*100=177.27g。

3.将某中药复方制成汤剂时需每日按90g剂量,日服三次始有效。

现取1000日剂量,经提取、分离、浓缩、制粒、加辅料混合后共得2700g混合物,问应将混合物压成单片重量多重的片剂?

每次服用多少片才能与原给药方案相当(不考虑工艺中的损耗)?

总单服次数1000*3次=3000次(2分)

单服重量2700g/3000=0.9g/次(2分)

片重及数量,若为0.3g/片,则需服3片。

(2分)

若为0.45g/片,则需服2片。

(2分)

一、名词解释

1、制剂:

根据药典、部颁标准,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

2、“返砂”:

煎膏剂、蜜丸存放期间,可见到糖的结晶析出,该现象称为返砂。

3、表面活性剂:

凡用量小、能显著降低两相间或多相间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的物质,总称为表面活性剂或界面活性剂。

4、胶剂:

以动物的皮、骨、角、甲为原料,用水煎取胶汁,浓缩后制成干膏状,供内服的固体制剂。

5、注射用水:

无热原的重蒸馏水。

6、生物利用度:

服用药剂后,制剂中的主药到达体循环的相对速量及相对速率。

二、填空

1、软胶囊的制法有(压制法)和(滴制法)。

2、狭义上的丹药是指用(汞)和(矿物类药物)在高温下烧炼而成的不同结晶形状的化合物。

3、气雾剂的抛射剂作用有二,一是(喷射药物的动力),二是(主药的溶媒和稀释剂)。

4、缓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

(一)级,控释制剂动力学模型为(零)级。

5、水丸的制备关键是(起模),黑膏药的制备关键是(炼油)。

6、片剂润滑剂的作用有(助流)、(抗粘附)、润滑。

7、除菌滤材及滤器常用的有(6号垂熔玻璃滤器)、(0.22mm或0.30mm的微孔滤膜)。

8、植物药材的浸提过程包括浸润、渗透,(解吸、溶解)和(扩散、置换)三个阶段。

9、湿法粉碎包括(“水飞”)法和(加液研磨法)法。

10、药剂学配伍变化包括(物理)和(化学)两方面。

三、单选

1、中药浓缩液直接制成浸膏粉的方法是(B)。

A、减压干燥B、喷雾干燥C、沸腾干燥D、吸湿干燥

2、毒剧药材制成酊剂应采用(C)。

A、煎煮法B、浸渍法C、渗漉法D、蒸馏法

3、润湿、糜烂性的、有大量渗出液的皮损宜选用哪种基质(D)。

A、油溶性、B、O/W型乳剂基质C、W/O型乳剂基质D、水溶性基质

4、注射剂精滤一般选用哪种滤材(A)。

A、0.6~0.8mm的微孔滤膜B、0.22~0.3mm的微孔滤膜C、2号砂滤棒D、1号垂熔玻璃滤球

5、甘油在膜剂中的作用是(B)。

A、成膜材料B、增塑剂C、脱膜剂D、填充剂

6、表面活性剂HLB值在多少可作增溶剂(D)。

A、7~9B、3~8C、8~16D、15~18

7、脂质体在体内的吸收机理是(C)。

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吞噬D、膜孔转运

8、适用于固体制剂灭菌的方法是(D)。

A、热压灭菌法B、干热灭菌法C、紫外线灭菌法D、g¾射线灭菌法

9、b-环糊精,它连接的葡萄糖分子数是(C)。

A、5;B、6;C、7;D、8;

10、药物溶解于熔融的载体中,呈分子状态分散者称为(B)。

A、低共熔混合物B、固态溶液C、玻璃溶液D、共沉淀物

四、多选

1、休止角的测定方法有(②③④⑤)

①液体置换法②固定漏斗法③固定圆锥槽法④倾斜箱法⑤转动圆柱体法

2、微囊制备属于物理化学法的方法有(①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