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8983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docx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中学历史科目](满分为120分)第一部分历史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不定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选错、少选均不得分。

1.一堂好课,不仅要有良好的开端,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好的结尾需要注意

()

A.语言精炼,紧扣中心B.前后一致,首尾呼应

C.形式多样,新颖别致D.升华主题,承上启下

2.历史教学资源包括与历史教学活动相关的诸多要素,一般分为()

A.人类资源B.非人类资源C.公共资源D.私人资源

3.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查阅文献资料法

4.教学评价可分为()

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

5.在设计有效的问题时,应注意()

A.与教学目标相适应B.与学生年龄相适应

C.照顾到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经验D.问题表述要清晰二、填空题(10分,每空2分。

6.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六个层次:

识记、理解、、、、。

7.导入应启发、引导学生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的教学内容。

第二部分历史专业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4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1.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B.轮船招商局C.发昌机器厂D.耶松船厂

2.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

梁启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

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内部培训

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水平很高

C.科学技术在世界大战中成为战争的工具

D.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减慢

3.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4.价格革命给16世纪的欧洲带来的变化有()

①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②新兴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

③封建主势力加强④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限制封建剥削B.解放广大农民C.保护封建剥削D.废除封建剥削

6.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

①贵人御馔,尽供胡食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

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下列表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史实不符的是()

A.汽船的发明改变了水上运输的状况

B.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成为一种新能源

C.无线电报的出现增强了各国的联系

D.内燃机的创制推动了石化工业的发展

8.“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9.亚洲的觉醒时期,唤起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运动,除了下层人民的斗争外,还有()

A.以土兵为主要力量的民族起义

B.以中下级武士为主体的改革运动

C.以殖民者后裔为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D.以知识分子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

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C.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11.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2.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

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B.政策扶持C.科技领先D.资源丰富

13.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1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B.肯定人的价值C.强调知识的作用D.推崇君主权威

15.“尽管他衣着简便,不事张扬,但蒋仍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统领一切的气势,

而不是和布尔什维克过于亲密的同志。

他谨慎运用各种方式(包括布尔什维克主义)来实现其目标,只要它适合于中国是中国人的口号。

”美国《时代周刊》的这段报道,把蒋介石描述成()

A.民族主义者B.专制主义者

C.自由主义者D.布尔什维克主义者

16.“人间处处倡民主,天上谁人奉玉皇。

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堂。

”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17.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发表诗篇。

歌曲《春天的故事》中所指的诗篇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哪一篇历史文献?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D.《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18.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①楚失华夏②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③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④长夜难明赤县天

⑤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⑤

19.《人民日报》:

48年时间,67本日记。

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

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

留地。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20.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

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濒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二、材料分析题(20分,每小题10分。

21.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大约已达百万,其中大部分是广东

人。

由于他们的媒介作用,加上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频频东来,不少西方文化都是通过广东传入的。

例如,中国第一间西式学堂马礼逊学堂是在1835年开始筹

办并于1839年正式在澳门(当时属广东管辖)成立的。

容闳和中国第一位西医黄宽都出自这间学校。

l827年至1829年间则有西式医院先后在澳门、广州建立。

种牛痘是1805年传入广州的。

世界上第一部《华英字典》则于l817-1823年间在广东编成和出版。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三十年间,这种开放性没有发展成为当时岭南(主要指广东)

文化的主流。

当时岭南文化的主流实质就是清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

从鸦片战争结束至太平天国覆灭、洋务运动兴起的二十多年中,岭南文化显示出难以想象的封闭性。

正因为跳不出官方的意识形态牢笼,在岭南文化圈内没有培育出杰出的思想家,也没有写出像《海国图志》那样震撼人心的著作。

岭南地区的文化基础本来就不深厚。

岭南这个曾是中国唯一内外交通的孔道不但没有成为现代化赖以起步的基地,反让排外情绪占了上风。

材料三:

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一些岭南人,成了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巨子。

在鸦

片战争结束半个世纪以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一颗颗启明星在岭南的地平线上接连升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现代与传统》第一辑回答:

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西学是怎样传入中国的?

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3

分)

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后一段时间内岭南文化仍然表现出封闭性,原因主要有哪些?

(3分)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后,岭南文化能孕育出无愧于时代的文化巨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他们对清朝晚期的政治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

(4分)

22.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

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规模的工业。

没有工业,

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

1840年鸦片战争

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

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

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连接的。

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

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

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如无巩固的经济作它的基础,如无进步的比现实发达得多的农业,如无大规模的在全国经济比重上占极大优势的工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交通、贸易、金融等事业作它的基础是不能巩固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

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1949年3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的讲话

回答:

材料一中,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

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

灭?

(3分)

材料三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为了完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什么目标?

完成得怎样?

西柏坡之前,我们党的农村指挥所还有哪里?

是怎样建立

的?

(4分)

材料二阐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材料三中,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3分)

三、问答题(20分,每小题10分。

23.1924年后,国共两党的关系始终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三四十年

代的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就体现了两党的复杂关系,中国共产党处理这两次事变的策略方针不尽相同。

据此回答:

中共处理这两次事变的策略方针有什么不同?

(2分)

结合两次事变发生的历史背景,说明运用上述不同策略的原因。

(5分)

中共对这两次事变不同的处理策略说明了什么?

(3分)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期间有哪三个重大事件对这一统治的确立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3分)指出各事件在其确立过程中的作用。

(7分)

四、教学技能(20分,每小题10分。

25.请解析以下试题:

公元751年,唐朝军队在中亚败于阿拉伯军队,被俘往阿拉伯的士兵中有不少技术工匠,这次战役客观上促成了中阿之间一次技术转移。

这时中国传入阿拉伯的技术应该是()

A.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

B.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

26.地点和时间、人物一样,是人类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是

历史演出舞台。

不讲清楚历史发生发展的地点,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就无法形成正确的、完整的历史知识。

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请举例说明,如何讲述地理环境对历史的影响。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考卷[高中历史科目(七)]第一部分历史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解析】略。

2.AB【解析】历史教学资源一般分为人类资源和非人类资源,人类资源包括

历史教师、学生、课外辅导员和社会成员,非人类资源包括学校基本的教学设施、校外教育机构与公共设施等。

3.ACD【解析】教师历史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查阅文献资料法。

观察法指学校领导、年级组长等根据历史教学评价指标的要求,有计划、

有目的的直接对历史教师进行观察,从而获取相关的评价信息的方法;调查法是

对评价对象有计划的获取有关评价资料的一种常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法是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的要求,通过查阅有关文字资料获取评价资料的方法。

4.ABC【解析】按评价的功能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5.BCD【解析】略

二、填空题

6.应用分析综合评价

7.发现问题

第二部分历史专业基础知识一、选择题

1.B【解析】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该企业为官督商办类型。

A为官办军事工业;B

为洋务派最早、规模最大的民用工业;C为民族工业;D为外商企业。

2.C【解析】本题的时间限制是1920年,《欧游心影录》主要涉及第一次

世界大战大量新式武器的使用。

这些新成果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体现了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3.A【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所谓一条鞭法是将原来的

田赋、徭役、杂役,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这种纳银代役的办法,适应了商品经济发

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故A项正确。

而地丁银把

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地丁银制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废除了汉唐以来的人头税,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农民人身地位

提高,故B项表述错误。

C项中出超不能造成白银外流,只有入超才能造成白银外流,C项错误。

自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白银开始大量外流,鸦片战争后愈发不可

收拾,造成银贵钱贱,因此,铜钱和白银的兑换比值肯定会发生变化,D项也错误。

4.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

价格革命导致金银价值

下降,物价上涨。

而封建统治阶级把掠夺来的金银用来购买奢侈品,这就落入到新兴资产阶级手中,使资产阶级得以壮大,而封建统治阶级则逐渐衰落下去,故

③表述错误,排除含③的选项,正确答案为C。

5.A【解析】在抗战时期,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这就要团

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所以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的土地政策。

一方面减轻了农民的负担,限制封建剥削,另一方面又可以团结封建势力一起抗战。

6.C【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

饮茶是中原的饮食文化,

和民族融合无关;甘薯原产于美洲,是明代传入中国的,反映的是中外交流。

妇女盛行穿男装是受西域习俗的影响、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则是受边疆民族影响。

故C正确。

7.A【解析】本题考查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

制成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试航成功,因此汽船是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之一,故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8.A【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

首先理解材料的含义:

贤者指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通过推举可以成为官长,即尚贤;不肖者指的是没有才能的人,没有才能的人只能是贫穷的人。

这正体现了战国时期墨子兼爱、尚贤的思想,爱一切人,不分王公大人和万民的阶级差别,都要同等地爱;任人

唯贤,反对王公贵族的任人唯亲,故选A。

9.D【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A、B项中的分别属于印度民族大义和日本的倒幕运动中的主力,不符合亚洲觉醒运动力量的共性,予以排除,而C项不符合史实。

故只有D项正确。

10.C【解析】人文主义者主要是发现人的力量,强调人的能力。

11.B【解析】从1958年开始,由于在经济工作中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了长达三年的严重困难局面,为了扭转困局,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

高的方针。

所以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12.B【解析】珠海作为我们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地之一,在改革初期享受到特

有的政策扶持,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所以说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扶持。

13.B【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A项进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才奉行不结盟政策;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实行的是一边倒

的外交策略,国际上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敌对封锁政策;D项

1950年没有涉及,只能选B项。

14.D【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推崇君主的权威,而苏格拉底推崇的是知识分子。

15.A【解析】略。

16.B【解析】这首诗歌里有两个关键词民主和五色,五色代表五色旗,所以最有可能出现在辛亥革命时期。

17.B【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1978发表的;《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是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

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即著名的南方谈话;《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邓小平1984

年6月22日、23日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谈话

的要点;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

18.A【解析】华夏、九州、神州、赤县天都是中国的别称。

19.C【解析】中国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民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归村集体。

20.A【解析】洋装代表西方文化,孔子代表中国文化,穿洋装谒孔子是中

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21.

(1)传入:

华侨的传播,西方商人和传教士的传入。

主要内容:

西方的教育、医学、语言等。

(2)官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束缚;岭南地区文化基础不深厚。

(3)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22.

(1)中国近代要解决的问题即任务是:

争取民族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近代化,争取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

史实:

农民阶级的太

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虽取得过重大的成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2)目标:

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获得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

通过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解放区连

成一片,为解放长江以南地区奠定了基础。

农村指挥所:

陕北延安。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打开了。

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3)主要问题:

革命和建设的关系,革命胜利后应抓紧搞经济建设;经济对巩

固新政权的重要性;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的任务。

原因:

当时中国革命处于全国胜利的前夜。

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

这次会议规定了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告诫全党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三、问答题历史教师招聘考试试卷内部培训

23.

(1)策略方针:

①西安事变:

和平解决;②皖南事变:

坚决回击。

(2)和平解决的原因:

①日本不断扩大侵略,损害了英美和蒋介石的利益,蒋介石集团有转向抗日的可能;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共的迫切任务;③张杨发动西安事变也是为逼蒋抗日;④事变

发生后以何应钦为首的亲日派妄图置蒋于死地,夺取统治权,扩大内战,有利于日本的侵略。

坚决回击的原因:

①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的诱降,国民党政策重心由抗日转向反共,但日本灭亡中国的政策没有改变,因而蒋介石集团虽想投降,

又不能放弃抗日;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②国际上,无论苏联或英美都不

希望国共合作破裂,都向蒋介石施加压力;③在这种情况下,中共采取坚决回击

的方针,既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又有利于维护国共合作,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说明的问题:

①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②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③中共走向了成熟,能够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中的突发事件。

24.

(1)新航路的开辟。

它使西方开始殖民时代,一方面使欧洲得以进行资本

的原始积累,加速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它不但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且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

(3)工业革命。

它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各国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资

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实行自由经营和竞争的贸易;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在世

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在加剧当地贫困的同时,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因此,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四、教学技能

25.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A造纸术是东汉时代宦官蔡伦于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发明的。

B活字印刷术是北宋中期平民毕昇发明,时间与题干不符,予以排除,而C指南针,D火药与火器都是元朝13世纪才外传的,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A项。

26.在讲古代文明时,可以结合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推而广之,引导

学生认识古代河流对于四大文明古国的作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地理因素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在讲世界近代史中新航路的开辟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发现新大陆、寻找新航线的探险家们多出自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等国,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与这些国家地处水陆要冲的自然条件有密切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