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888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46.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2019-201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北京人

A.能够直立行走B.能制作各类工具C.已经学会使用火D.能采集植物果实

2.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  )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山顶洞人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一些兽牙和磨光石珠,还发现一枚骨针,这说明()

①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 

②他们已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他们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 

④他们懂得爱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请先在各图标号下面的括号内填如图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A.

B.

C.

D.

5.判断原始人类是否进步了。

主要看他们的()

A.体质特征B.生产工具C.居住条件D.食物来源

6.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D.饲养水平的提高

7.要了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历史信息,最佳的探究对象是()

A.大汶口遗址B.半坡遗址C.元谋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

8.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

下列你不能够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肉B.穿简单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水稻D.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

9.“民以食为天”。

我们的先民最早种植和食用的两种粮食作物是(  )

A.水稻和粟B.水稻和小麦C.水稻和玉米D.粟和小麦

10.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

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

其中“?

”部分应填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

11.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中国河南安阳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把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

A.商汤B.盘庚C.武丁D.商纣

12.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

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  )

A.以排行为氏B.以山河之名为氏C.以封地(国)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

A.分割诸侯的兵力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室的统治D.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14.《诗经》中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反映了西周时期

A.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

B.周王只拥有都城及周围地区的土地,其他地区属于贵族和平民

C.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分不到土地

D.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得到的土地,可以转让和买卖

15.《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这说明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见周天子,汇报政务B.进献贡物

C.服从周王调兵D.定期服役

16.我国铜器的出现最早是在

A.半坡原始居民时期B.原始社会后期C.商周时期D.秦汉之际

17.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18.在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中,制度的改革、生产工具的发明、文化的出现等等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嵌绿松石的铜牌

②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④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⑤商代铜爵。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②C.④③②①⑤D.④③②⑤①

19.如图,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具,对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

20.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诸侯王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齐桓公②晋文公③楚庄王④秦穆公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①@④D.①④②③

21.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2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朝齐11次,朝晋20次。

材料说明()

A.周王室地位衰落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D.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23.2021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将青铜国宝“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及其内部文字应该是

A.商朝;金文

B.商朝;甲骨文

C.西周;金文

D.西周;甲骨文

24.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对“青铜文明”的表述

A.手工业生产中青铜铸造业工艺高高超

B.农业畜牧业得到发展

C.商业比较繁荣

D.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

25.春秋战国时期,使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B.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广泛提高

C.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D.诸侯国掀起了改革的风潮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材料二:

从太阳升起的地方跑到太阳落山的地方,不顾风吹雨打,不怕艰险劳累,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

经过13年,终于把洪渊填平了,河道疏通了,洪水由高处流入低处:

一块块平原露出水面,人们又重新搬回了陆地,修房盖屋,垦荒种地,养牛牧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杨思华、陈鲁编著《画说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中华文明五千年就是从文中“轩辕”开始的,请问“轩辕”指的是谁?

他生活在什么流域?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哪场战争,又是和什么人合作的?

(2)请列举传说中“轩辕”的发明两项。

(3)清明节时,有海外侨胞和我们一起来到黄帝陵、炎帝陵祭奠他们,为什么?

(4)材料二中,用13年从事治水的人是谁?

他在治水过程中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你在这故事中体现了什么精神?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

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

尧曰:

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请回答:

材料二:

山东省简称鲁,也有人称之为齐鲁大地。

其中齐、鲁就是西周时期出现的诸侯国。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四:

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

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

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齐、鲁等这些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是通过什么制度建立起来的?

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3)材料三说的是哪一时期的情况?

这一情况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特征?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

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

(至少一位)

(5)根据材料三并结合上述问题,怎评价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北京人遗址中的灰烬、烧石和烧骨,表明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能制作各类工具、能采集植物果实,故ABD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灰烬、烧石和烧骨”是解题的关键,考查北京人。

2.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最早解决吃水问题,学会开挖水井的原始人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3.B

【详解】

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据考古测定,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他们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他们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选项②④符合题意;因为一万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现在基本相同,远离大海,因此,在山顶洞穴里发现海蚶壳,不能认为山顶洞人以捕鱼为生,这只能说明山顶洞人已经走得很远了,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选项①不符合题意;选项③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3万年的山顶洞人已经能够人工取火,是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故D符合题意;元谋人、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故AC不合题意;现代人与题干无关,故B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D。

5.B

【解析】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标志,生产力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判断原始人类是否进步了。

主要看他们的生产工具;原始人类体质特征、居住条件、食物来源是生产力发展,社会进步的主要表现,故选B。

点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原始人类是否进步,可以根据原始人们的生产工具做出判断。

6.A

【解析】

根据题干“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始人最初居住在洞穴里,但是洞穴里潮湿阴暗,不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而且洞穴生活可能存在水淹、野兽侵扰、等不安全因素;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改进,原始农业出现,原始居民有了固定的衣食来源,这为定居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决定了他们必须过稳定的定居生活,在这些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的改进,所以答案选择A

7.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浙江,要了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历史信息,最佳的探究对象是河姆渡遗址,D项符合题意;大汶口遗址在山东;半坡遗址在陕西;元谋人遗址在云南。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8.C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种植的农作物是粟,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用石刀收割水稻在半坡居民生活的地方不能体验到,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半坡居民时期都已出现,是能够体验到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A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典型代表,河姆渡人会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半坡人会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B

【详解】

由年代尺的“公元前1046年”,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所以B项符合题意;盘庚迁殷是发生在商朝中后期的一次历史事件,是指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今殷墟遗址,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11.B

【详解】

A项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定都于亳;B项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河南安阳小屯村),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故B符合题意;C项商王武丁励精图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史称"武丁盛世";D项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又是一个暴君;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2.C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以及居民分赐给受封的诸侯,叫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内建立诸侯国,他们以自己的封地为姓氏。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3.C

【详解】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意思是,通过分封制封立亲戚让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邦国,以各邦国来保卫周王室,因而可知“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巩固西周统治,C符合题意;分封制是分封诸侯,不是分割诸侯的兵力,A不符合题意;保证国家的兵源、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是分封制的最主要的目的,BD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排除ABD,故选择C。

14.A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知,此内容体现了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全国土地归周王所有,各级贵族和平民从周王那里分到的土地,只有使用权,不能转让和买卖,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5.C

【详解】

依据“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即诸侯以为有倭寇来犯,带兵来支援。

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候代表周天子治理诸侯国,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等。

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虽也是诸侯的义务,但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故选择C。

【点睛】

题干“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是解题的关键,可知西周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服从周王调兵。

16.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甘肃、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现了铜器;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光辉时期,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故B符合题意;ACD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三皇五帝、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

相传东方的蚩尤部落强大,黄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

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这些都是传说,远古传说时期还没有文字。

武王伐纣,商朝灭亡,西周建立是史实,发生在商朝末年。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故选择答案C。

18.C

【解析】

①项是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的嵌绿松石的铜牌;②项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所代表的时期是距今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时期;③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所代表的时期是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④项北京人头像复原图所代表的时期是距今70万年~20万年的北京人时期;⑤项商代铜爵所代表的时期是公元前1600年~1046年的商朝时期;因此题干中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④③②①⑤,故选C。

19.B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原始社会时期使用石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甘肃、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出现了铜器;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青铜文明的光辉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广泛使用;故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②①③;ACD排列顺序错误,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0.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春秋争霸战争中首先称霸的是齐国的齐桓公,其后分别是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故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

21.A

【详解】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属于远古居民,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属于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是远古传说,题干材料都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

故选A。

22.A

【详解】

分析题干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而大得诸侯国乘机争霸,相继出现了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五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题干反映了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的次数竟然少于向齐国、晋国朝贡的次数,可见周天子的权势日渐衰落,力量较小的诸侯国不得不依附于力量较大的诸侯国,A符合题意;B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择A。

23.B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品,是商王武丁为纪念其母亲而铸造的;商朝出现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因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而得名的文字,可以推算,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应与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一致,B项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D

【解析】

夏、商、西周时期,在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出现了繁荣的奴隶制物质文明,称为“青铜文明”。

手工业方面出现了高超的青铜制造技术,司母戊鼎是其代表。

农业和畜牧业也发展和繁荣起来,表现为“五谷”种植和当今大多数家禽的出现。

这些共同构成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同时灿烂的青铜文明是由过着非人生活的奴隶创造的。

中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由此可知,ABC三项的表述符合史实,D项“农民是青铜文明的创造者”不符合史实,“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劳动人民,但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青铜文明”的表现,属于理解层面,难度比较大。

“青铜文明”是指夏、商、西周时期,在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出现了繁荣的奴隶制物质文明,而“农民”是封建社会的劳动人民。

25.A

【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使土地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使小农个体生产成为可能,故选A。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大变革的时代·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26.

(1)黄帝;黄河流域;涿鹿之战;炎帝。

(2)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3)因为他们是华夏族的主体,是人文始祖。

(4)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开放性题目,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小家,不达目的不罢休。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轩辕”指的是黄帝;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生活着黄帝部落;第三问依据材料信息“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结合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已经出现部落联盟。

为了扩张势力,争夺已开发的地区,不同的部落联盟之间,经常爆发惊心动魄的战争,黄帝和炎帝曾经涿鹿之战中联合打败蚩尤;故“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指的是涿鹿之战;第四问依据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结合打败了蚩尤。

(2)依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的黄帝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

(3)依据所学可知,距今约4000年左右的黄河流域,生活着黄帝和炎帝部落,他们为了争夺中原已开发地区,以炎帝为首的部落和以黄帝为首的部落在“阪泉之野”大战,炎帝战败,归附黄帝,两个部落不断繁衍,形成了日后华夏族的主体;海外侨胞和我们一起来到黄帝陵、炎帝陵祭奠他们,因为他们是人文始祖。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用13年从事治水的人是大禹;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传说中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第三问开放性题目,为了集体利益不惜牺牲小家,不达目的不罢休。

27.

(1)禅让制;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

(2)分封制;分封制的实行,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春秋时期的状况;周王室地位衰落,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国,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互相称雄。

(4)齐国;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等。

(5)给社会带来了灾难;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实行的禅让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禅让制的实质是推举贤能的人做部落联盟首领。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齐、鲁等这些西周时期的诸侯国是通过分封制度建立起来的;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分封制的实行,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

……王卒大败”,结合所学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状况;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候,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周王室地位衰落,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国,迫使各国承认其首领地位,成为“霸主”,互相称雄。

(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首先称霸诸侯的是齐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虽然给社会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数量逐渐减少,各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