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735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docx

八年级上册寒假语文练习

寒假语文练习

(一)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12分)

(1)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

(2)予独爱莲之______________,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3)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

(4)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杜甫《望岳》)

(5)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休将白发唱黄鸡。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这学期要求阅读的名著,你读了吗?

故事取材于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

小说主人公是:

小说中有一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请你填充完整。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

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能够不因,也不因。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3.文言文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译文: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文:

(2).甲文采用仰视、俯观两种视角写景的句子“”;乙文描写月色的句子是“”这句话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色的__________

(3).“一切景语皆情语。

”甲文描绘秀美山川,表达作者______之感;乙文借溶溶月色,传达了种种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

“此又非所以处子也。

”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 (选自《列女传》)

注:

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

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其舍近墓()

(2)遂迁居市旁()(3)遂居焉()。

5、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6、翻译句子:

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译:

7、孟母多次搬迁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文

可能你曾流连过桂林的奇山异水,可能你还沉醉过江南的灵山秀水,也可能你更神往家乡的青山绿水。

总之,生活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仍衷情那自然界的山山水水。

因为它,人们终于发现了自己心灵深处的山水情结,听到了山水的自述和呐喊,陶醉于山那边、水一方的某个感人故事;因为它,我们的眼亮了,心活了,情也真了……也许我们会纵情山水;也许我们会感悟山水、寄情山水;也许,我们还会去赏山水之画,品山水之诗;也许……

请以“山水”为话题,联系自身生活积累和思想感情,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800

寒假语文练习

(二)

1.现代文阅读

(一)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

(试用原文回答)

(2).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3).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

(4).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

(5).请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

(二)

谁与我同行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

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路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悚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

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

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

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

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桠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毛发尽力往上梳,露出亮亮的额头来。

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捉魔。

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

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

“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

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

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

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

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

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

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

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

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

“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

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

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

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

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

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

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题目中的“同行”既指,又指

(3).小说的主人公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

寒假语文练习(三)

1.圈出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到田字格中

张惶失措大廷广众唯妙唯肖消声匿迹

物竟天择无动于中频临绝种炯然不同

2、把下面一句格言抄在方格里,并做到全卷书写工整、美观。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诀。

——爱默生

3.作文

同学们:

寒假到了,老师想去你家看看,但不知道该怎样走,你能为老师当当向导吗?

要求:

1、介绍去你家的路线,写成说明文 2、题目自拟3、突出特点,采用恰当的说明顺序,条理清楚   4、采用多种说明方法 5、600字以上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800

4.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万里长江第一塔

在古城安庆,有一座巍然屹立的迎江寺振风塔。

它是长江沿岸的罕见的古代建筑,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塔”。

这座著名的振风塔,从明代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开始兴建,隆庆四年(1570年)建成,迄今已有400年多年的历史。

塔高82.74米,八角八层,为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建筑。

据史志记载,主持建筑的是安庆知府王鹅泉(江西泰和人),图纸是北京白云观老道人张文彩依据白云观天宁塔的结构加以改造而设计绘制的。

振风塔脚踏浩浩长江,头顶蓝天白云,庄重挺拔,气宇非凡。

古塔如同一个直立的圆锥体,塔身浑厚坚固,由块石构成。

从底座向上各层,周宽和高度均相递减小,皆有腰檐平座和二跳斗拱。

古塔拔地而起,重檐上仰,嵌空玲珑,设计精巧。

塔的每层八个飞檐的翘角上部悬有一个金黄色的铜铃,风吹叮当悦耳,令人心旷神怡!

底层建有光彩夺目八角飞檐木制回廊。

由此入塔的小门,沿光滑而陡峭的石阶168级盘旋而上。

每层塔门多变幻,游人往往迷失出入。

塔内用古砖垒砌空心八方形厅室,无塔心柱,有精致的砖雕花门、斗拱,迥异多变。

塔外有两尺高的白石雕栏环卫,供游人凭临眺望。

登塔,可纵览大江风光,俯瞰安庆全景。

观赏之余,陶然欲醉,给人以超拔升腾之感。

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

还有碑刻五十余块和多幅浮雕图案,刻画精致,古朴典雅。

塔的第6层有一根单人难以合抱的圆形刹杆直通第7层和塔顶,塔顶是八方体“须弥座”,上接半圆体“履钵”,和五个铁球“相轮”与葫芦“宝瓶”串在一起构成的塔刹,耸入云际,极为壮观。

振风塔结构奇特,建筑工艺独树一帜。

它既吸收了历史佛塔的优点,又融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有浓厚的东方建筑风格,是华夏儿女智慧和艺术才华的结晶。

每逢晴空月夜,宝塔的倒影映置江中,虚实交辉,景色瑰丽非凡,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画。

它深受游人赞赏,被誉为“塔影横江”,是安庆八景之一。

400多年来,振风塔不知经历了多少狂风暴雨和雷霆地震,至今仍完好无损,巍然挺立在江岸。

它作为长江航道上的一个重要灯塔,给夜航的船舶指明了航向。

现在,振风塔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

它在十年内乱中遭受摧残,如今已修葺一新,以雄伟壮丽的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享有“过了安庆不看塔”的美誉。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三段可以分为二层,请在原文上用“||”分开。

第一层是按_________顺序具体介绍振风塔的建筑结构的。

第二层的层意是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塔身内外有彩色砖雕佛像六百余尊,古称万佛塔。

”这句话中的“余”字是否可以去掉?

为什么?

(2分)

(4)、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请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2分)

(5)、文中哪句话扣住了振风塔是“万里长江第一塔”?

(2分)

寒假语文练习(四)

1.默写下列古诗。

①.,一览众山小。

《望岳》杜甫

②.白头搔更短, 。

《春望》杜甫  

③.晨兴理荒秽,。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

⑤.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王维

.存者且偷生,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壕史》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木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陈与义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李白

.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浣溪沙》苏轼

.欲济无舟楫,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鞋架

夜深了,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

随着职务的提升,不仅工作忙碌,应酬也多了起来,我回家再无规律。

妻子渐渐习惯了,我每每回家太晚,她抱怨几句便不再理睬我。

一次深夜回家,看到母亲在她的房门口,显然是在等我。

我带着责备地说她:

“娘,不用惦记我。

您这么大年纪了,该多休息。

”母亲结巴着说:

“娘知道,娘担心你……”

那以后,再没有看到母亲等在房门口。

母亲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因为父亲早亡,我结婚后,母亲便跟着我和妻子同住。

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牵挂着我爱着我,却最大限度地给我飞翔的自由。

这一天,夜里回到家门口时,屋里传来了清脆的钟声---是大厅墙上老式挂钟报时的声音。

抬手看看表,12点。

“她们应该都睡了吧。

”我想着,轻手轻脚地开门关门,脱鞋进房间……第二天吃早饭时,母亲突然对我说:

“你昨天晚上怎么回来那么晚?

都12点了吧?

这样不好……”我一下愣住了,不知道母亲怎么会这么清楚。

我边往母亲的碗里夹菜,一边敷衍着:

“娘,我知道了。

”以后,每次我回家晚了,第二天母亲总会大概地说出我回家的时间,但不再多说什么。

我知道---母亲是在提醒我别回家太晚,提醒我不能对家过于疏淡。

而我心头的疑问也越来越大:

我每次晚归,母亲是怎么知道的呢?

母亲在她43岁那年,因为一场意外,双眼失明,此后便一直生活在无光的世界。

那晚,我又是临近12点才回到家中。

因为酒喝的太多,我没有回房间睡觉,悄悄地去了阳台,想吹吹风,清醒一下。

站了一会,大厅又传来报时的钟声,十二下,清脆而有节奏感,我开始踱回房间。

刚到门口,我呆住了,在月光下,母亲正俯身在鞋架前,摸索着鞋架上的一双双鞋---她拿起一双放到鼻子前闻一闻,然后放回去,再拿起另一双……直到闻到我的鞋后,才放好鞋,直起身,转回她的房间。

原来,母亲每天都是等待我的回来,为了不影响我和妻子,她总是凭借鞋架上有没有我的鞋来判断我是否回到家中,总是数着挂钟的钟声来确定时间。

而她判断我的鞋子的方法竟然是依靠鼻子闻。

我的泪水悄然滑出眼眶。

我已经习惯以事业忙碌为借口疏淡了对母亲的关心,但母亲却像从前一样时刻牵挂着我。

一万个儿子的心能不能抵得上一位母亲的心呢?

那以后,我努力拒绝一些应酬,总是尽量早回家。

因为我知道,家中有母亲在牵挂着我。

母亲是63岁时病逝的,她去世后,我依然保持着早回家的习惯。

我总感觉,那清朗的月光是母亲留下的目光,每夜都在凝视着我。

又是深夜,下了整整一天的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敲打着楼外的玻璃窗,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

母亲从我的记忆深处蹑手蹑脚地走出她的小房,走到鞋架前,弯下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