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568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docx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范文模版]》

——苏州四中王颖雯

今年寒假过得有些特别。

在常规的放松活动之外,又增加了一项读书的任务。

回想过去一年的高中教学,有看到学生取得进步的兴奋和喜悦,也有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和无奈。

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在假期阅读了相关教育类读物,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语言朴实易懂,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书我对叶老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叶老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众所周知。

但他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我们却知之甚少。

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自要创新教学方法,拒绝灌输式教学

书中“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

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

“这段话让我感受到了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何谓“授业”:

“业”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是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指导思想。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拥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最基本的技能,教学过程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挥洒知识”的过程,但有些知识和灌输知识的过程有时确实是很枯燥的,所以,作为老师,除了自己要拥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掌握和擅长利用灵活恰当的教授方法,将枯燥化为灵动,将无趣化为吸引,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完全的吸收,掌握,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成为其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老先生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

怎样才算养成好习惯了呢。

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

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他的生活。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公民。

叶老还认为这种教育不是靠教师的指令来实现的。

他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师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

老师要做到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老师一定要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老师自己一定不做。

我们常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为,要保持卫生。

老师就首先要保持卫生整洁。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为社会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三、要引导学生自学,创新思维

叶老认为。

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所谓的这个“不需要教”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让你学的你必须会,我教给你的知识你必须要背的滚瓜烂熟。

实则我们都陷入了把“学习”当做“记诵”的误区。

我们都被各种考试所束缚,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实际功效及学习的目的所在,不免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

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尤其应该重视的。

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学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能理解的,就不必教了。

而当学生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再加以指点,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分析问题的创新精神。

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从爱出发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我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从这段话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叶先生对孩子爱心,耐心和责任心。

在日常上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

缺少父母疼爱的孩了,由于感受不到爱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分享不到父母及他人的真情,容易失去自爱、自信和对社会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冷淡,对人冷漠,对前途无望,对未来失去想象和憧憬。

反之,生活在父母用爱筑成的小家中的孩了,对生活热情乐观,在他们好奇的眼里,一切都是美好的。

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营造爱的氛围,孩子才能体验和感受到爱的存在,沐浴若爱的阳光,享受被爱的欢乐和幸福。

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本书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种子,确是很贴切的,种子要发芽必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学生能茁壮成长,我们必需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充足的养份。

因此我们必须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

要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老师的关怀教育下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换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六、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倡导“以身立教,其身亡而其教存”,反之“其身虽存则其教已废”。

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品德高尚、专业精湛、举止有礼、仪表端庄,处处为人师表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必然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教师应努力在各方面对学生施加积极、正面的影响,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应成为教师的终身追求。

就像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总的来说,叶老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思考,而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理念,首先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有尊严的人来看待,一句“小朋友”是那么的亲切动听,无形中拉近了师生距离。

其次,还应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想方设法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这就要求我们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教育过程中,转变授课方式,融洽师生关系,研究学生心理,探索教育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从《如果我当老师》一文中,既看到老师的辛苦和责任,又看到了老师的快乐和意义,同时,还学到了教育的原则与智慧。

如此经典的文章,每次阅读都会给你新的收获。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智慧去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谨记叶老的教导,时刻谨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二篇: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有感于叶老的《如果我当教师》

寒假里,我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文中详细地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为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的工作。

虽然这篇文章是叶老在1941年所写,距今70多年了,但仍然对我们,对现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一读。

【摘录】

如果我当小学教师,„„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

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

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的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感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透露出宝贵的教育财富,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

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一个个“战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

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

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

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不懂就问习惯,等等。

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

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教”。

叶老说:

“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

譬如,我想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

”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并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

样。

因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伴随终生。

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

“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

”(叶圣陶《小学教师的工作》)

【摘录】

如果当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

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

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到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

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

并且,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显得可厌。

我是一个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对着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呢。

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费了吗。

以后的努力不将不产生效果吗。

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

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

这样想的时候,我即使感情冲动到怒不可遏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感悟。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他们都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把每一位孩子们当作爱的天使。

他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身上的毛病太多、太大、太难纠正。

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而又不服管教的孩子,倍感讨厌和排斥。

因此,在管理中,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心罚、变相心罚等现象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孩子们的自尊心时刻都在被伤害中。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把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孩子当做孩子看待,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没有通过“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而是简单粗暴地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在发育期的孩子们,说到底,是我们的有些教师缺乏爱心。

没有爱心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至少是不合格的教师。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第三篇: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是叶圣陶关于教育的座右铭,我也是。

我最羡慕的状态就是每天都是新生。

试想一下,今日的我,新的面貌,新的精神,新的认识,每天不是克隆技术下的产物,我们不能“明日复明日,万事成蹉跎”。

不要让昨日的情绪破坏新的美好的一天。

就如我们幼儿园的生活,孩子们的嬉笑打闹有时会让我们觉得厌烦,而如果我们把今天的厌烦带到了明天,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教学质量与孩子的一日生活。

但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我们的状态,第一天把自己的“恶气”通过各种方式来发泄掉,那么我们就会以饱满的新状态来迎接新的一天。

书中有两种观点:

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两者看似独立,实则互通。

能使学习者一辈子受用的当然就是良好的习惯。

只有习惯能如影随形跟着我们一生,这一点也是我所注重的。

在一日生活中,例如入园环节中,个别孩子没有向我问好,我就会对他说:

“哎呀,这是哪位小朋友,我怎么不认识了呢。

”孩子会说:

“老师,我是某某某。

”“哦,你看,你一来不跟老师问好,老师都不记得你了。

”没有问好,可能是孩子一时忘记,但是问好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孩子忘记的,就是需要我们去帮他记住并提醒的事。

时刻重复好的习惯,不仅要求作为幼师的我们以身作则,而且要将良好的习惯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比如在洗手环节,我们不仅要单独展开学习洗手的活动,例如学洗手的儿歌(配合动作),或者阅读《洗手》的绘本。

而且我们还要在孩子洗手环节前,重复提醒洗手的步骤。

不仅仅是口头提醒,可以以游戏形式或者制作步骤图等多种方法,这些都是让好习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教育方式。

这些都是《如果我当教师》的观点所反映在现实中的事例,所以教育其实是互通的,无论任何年龄段,教育总是以幼儿为本的。

第四篇:

《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如果我当教师》读后感

叶圣陶先生在这篇中分别假设了自己作为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时应该怎样面对学生。

读完之后,心绪难平,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当这样做:

一、真心与学生做朋友

在这一点上,我现在当然没有做到像叶老先生那般对学生胜似亲人,或者说对全部学生做到。

来到xx已经五年多了,每带一个班,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很喜欢小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加之自己年纪不大,所以很能和小孩子们打成一片,同时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

现在的三年级有一名学生特别喜欢我(自信),每次见到我都会和我打招呼向我问她,我当然非常开心,其实这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当时恰好代她写字,到现在她仍然称呼我“写字老师”。

上学期她过生日,专门留了一块蛋糕,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习,把蛋糕交给我之后就跑了。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

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

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

与学生作朋友要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具体怎么做。

以心换心。

二、培养学生各种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

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

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懂得孝顺,而且总是“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顾不上吃饭,舍不得穿衣,所以你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之类,可是学生并不能很理解,或者说只是听听而已。

而且作为教师,你要是天天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并且自以为很有用的话,结果可能会令你失望的。

因为他嫌你太啰嗦,我觉得可以这样:

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地去看一看那里的人是怎样干活的;到敬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学生到那里亲身感受一下,可能要胜过你的一卡车谆谆教导。

再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

我们总在宣传,但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

怎么办呢。

让学生劳动。

学校的菜地就是非常好的训练场。

不过遗憾的是,老师和学生似乎有点反感。

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一一事情上,做总比说要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好。

三、让自己和学生同时爱上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xx老师都再清楚不过。

但我们还总抱怨学生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

其实这病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我自己都不喜欢阅读,我的学生怎么爱阅读呢。

所以第一得是老师喜欢阅读,第二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丝毫没有用处。

四、不打骂、体罚学生

打学生犯法。

——这一点不用解释了吧。

阅读之后个人的一点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不敢与人共勉,文中有涉及谁人利益之不当言语,并非本人有意为之,请谅解。

第五篇:

《如果我当老师》读后感郑大贺

为了让自己在教学方面获得更多的方法和经验,我刚放假就去书店挑选一些通俗易懂并且操作性强的教育类读物,最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假如我当老师》深深地吸引了我。

这本书没有华丽的封面和插图,但是它的内容足以给我许多宝贵的教育启示和建议。

乍一看到这个书名时,我还以为叶圣陶从未当过老师,于是就想:

一个从未做过教师的人又怎能在教学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里面的内容充其量也就是一切冠冕堂皇的大话、套话。

但是由于在很多教育杂志上都见到过叶圣陶这个名字,所以还是忍不住拿起书翻看起来。

这一看我才知道,叶圣陶不仅仅是一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更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在本书中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对于人类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具体的方面进行教育。

前面两个方面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这两点虽然是独立的两点,但其实是相通的。

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

在这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上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自己过去的教育漏洞。

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令人满意。

答案就在这里。

我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所传授的知识也只是在口头上进行强调。

有时虽然说要检查但总不能坚持下来,以致于学生也产生了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不管完成的怎么样老师都不会真正地较真。

长此以往,我两个班的学生分别出现了断层和没有尖子生的情况。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已经太晚了,再想把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改正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因为考试就在眼前。

所以在这个假期期间,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新学期的一开始就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值得欣慰的是,在这本书里我也找到了答案:

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

叶老先生举了一个最通俗的教学生关门窗的例子。

让学生学会轻轻地关上门窗,而不是“砰”的一声去惊扰别人。

这个小事的教育不仅要反复更要坚持,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时总是轻轻的,这样才能算是养成了良好习惯。

生活中原本没有小事,正是因为我们轻视了它,它才成为了所谓的小事。

之前每次都有学生作业不交或是在听写时抄袭,而同组的其他同事都说:

“你何必那么较真,哪个班没有这样的学生,有的学生你就是把他的作业收上来了也都是抄的,有什么意义呢。

”一次次过去了,我也逐渐接受了这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心想反正就那么几个学生也影响不了什么。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不交作业或迟交作业,甚至一些成绩好的同学在听写时也开始交头接耳。

我越发感到情况不妙,当我再采取措施时,基本上很难再使学生产生飞跃式的进步了。

所以,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成为我工作的重心,事事无小事,只有在小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才有可能在大的方面有所突破。

接下来两点分别是“教是为了不教”和“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

这两点是以上两点的再续,也是相辅相成的。

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从中尝到了甜头,自然而然就会自觉地把这种好习惯继续下去。

相反,如果学生一直都未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他的行为只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也许是好的,也许是有危害性的。

所以,受教育者就像是一粒种子,他究竟能长成参天大树还是永远没有破土而出的机会只有播种的人才能知道。

种子只有被人用科学的方法播种到地里才能生根发芽,不断壮大。

如果永远被忽略那他的命运将会是充满遗憾。

所以,在教育者的眼里,所有的受教育这都应该是饱满的,充满生机的种子,只有我们用心去播种,他们才有可能还给我们一片荫凉。

而不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去歧视或忽视学生。

“德育总是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和“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

这两点虽然我很赞同,但是前一点主要是靠班主任和学校才能实现,而后一点是跨学科的,所以关于这两点我没有太多发言权,就不再啰嗦。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师表,在我理解是教师和表率。

唐代诗人韩愈在《师说》中对老师有了这样的概括: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只是对教师在教学方面的阐述,而新时期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光要为师还要为表。

因为老师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会有意无意地去模仿。

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否则我们教出的将是一批批缺乏诚信的知识机器。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