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4956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东城初三历史一模试题及答案

东城区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初三年级统一测试

(一)

初三历史2018.5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考古工作者在浙江发现距今约7000年的远古人类遗址。

下面两幅图片所示文物是这个遗址中出土的炭化稻谷和猪纹陶器。

据此判断,当时在这里生活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2.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西周宜侯夨(cè)簋(guǐ)内壁铭文记载了周王册封夨为宜地之侯,并赏赐他土田、人口等。

这一铭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周时期的()

A.世袭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兼爱…………………………………《》(107)

非攻……………………………………《》(114)

《孟子》三章…………………………《孟子》(118)

齐桓晋文之事

天时不如地利

民为贵

逍遥游…………………………………《庄子》(130)

秋水……………………………………《庄子》(137)

3.右图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

的目录截图,图中两个空白书名号

中应填写的是()

A.老子B.孔子

C.墨子D.韩非子

4.《史记·秦始皇本纪》提到:

“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贾谊《过秦论》提到: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蕃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秦朝实行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兴修水利B.奖励军功C.兼并诸侯D.巩固统一

5.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A.魏、蜀、吴、西晋、东晋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D.蜀、魏、吴、东晋、西晋

6.《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这段话反映的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B.整顿吏治C.改用汉姓D.禁穿胡服

7.唐朝杜佑所撰《通典》中记载:

“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名通济渠。

西通河洛,南达江淮。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这段史料体现了隋朝大运河开通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B.提高了隋朝造船技术

C.便利了隋炀帝巡游玩乐D.结束了南北分裂局面

8.右面是唐太宗和大臣魏徵的一段对话,从中能够

看出唐太宗()

A.重视农业生产

B.善于用人纳谏

C.重视官吏选拔

D.关注百姓生活

9.唐代诗歌兴盛。

下列诗句最能表现唐朝盛世景象的是()

A.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B.九天阊阖(chānghé,皇宫正门)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miǎnliú,皇帝)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D.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北宋后期,人口数量超过20万的州郡,南方44处,而北方仅11处。

北宋时期引进了早熟的占城稻。

宋代水利建设的记载共有1116次,其中黄河流域只有78次,长江流域达1038次。

北宋布帛南方比北方多100多万匹,南宋时期江南丝绸业发展起来。

10.下面是某位同学阅读《中国历史地理学》后摘抄的资料,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两宋时期()

A.北方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

B.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C.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

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11.某位同学在朋友圈中分享了去西藏旅游的图片并配文:

“在拉萨见到了清朝驻藏大臣衙署。

”清政府设置这一重要机构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西北边疆B.册封达赖和班禅

C.加强中央对西藏的管辖D.平定回部叛乱

12.下面一组连环画分别取材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若想了解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可以选择阅读()

13.右图是广东虎门广场上的烟枪雕塑,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中英勇捍卫中华民族尊严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邓世昌

C.李鸿章D.梁启超

14.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将中国人知不足后进行的探索活动填在下面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中国人的探索

A.①戊戌变法②辛亥革命③洋务运动

B.①辛亥革命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

C.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新文化运动

D.①新文化运动②洋务运动③辛亥革命

 

15.以下是上海《申报》对一重要历史事件的报道,这一事件标志着()

时间

新闻标题

1919年2月4日

《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

1919年5月3日

《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

1919年5月7日

《北京学生示威行动之别报》

1919年5月27日

《上海学生已罢课》

A.中国近代史的开端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D.新中国的成立

16.1948年毛泽东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文中写道: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有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于()

A.1919年B.1921年C.1927年D.1949年

17.下面《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中,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在()

 

A.①B.②C.③D.④

18.在《毛泽东诗词全集赏读》一书中收录有一首《七律·忆□□□□》,诗中写道:

“有田有地皆吾主,无法无天是为民。

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屎不黄金。

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

”据此判断诗词题目中的“□□□□”应填写的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重庆谈判D.渡江战役

19.下面这组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A.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B.初建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D.改革开放之路

20.大河流域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人类璀璨的文明。

右图的古代文明遗迹出现在()

A.尼罗河流域B.黄河流域C.两河流域D.印度河流域

21.“我已经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在那里你更容易凝视世间万物;……你就是自己尊贵而自由的形塑者,可以把自己塑造成任何你偏爱的形式。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皮科的这段话反映的是()

A.理性主义B.古典主义C.人文主义D.浪漫主义

22.比较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其相同点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23.1789年颁布的《人权宣言》宣称: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

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人身安全和反抗压迫。

”以上表述体现的《人权宣言》关于人与公民权利的原则有()

①人生来自由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③议会拥有立法权④人人平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24.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美国内战相关的是()

A.处死查理一世

B.签署《独立宣言》

 

D.审阅《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攻占巴士底狱

25.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

“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阶级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B.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C.实行“文明开化”政策D.加入“三国协约”集团

26.学者们喜欢这样形容德国:

“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

当它用思想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

”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体现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相对论的提出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D.完成工业革命

27.英国伦敦环球剧院的建成是为了表达对一位天才的怀念之情,他的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被全世界公认为经典剧作。

这位天才是()

A.但丁B.达·芬奇C.彼特拉克D.莎士比亚

28.观察下面《1913—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表》,其中1923年和1925年俄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

1普特=16.8千克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D.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

29.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与其影响对应正确的是()

A.莫斯科保卫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演变为全球性战争

B.日军偷袭珍珠港——英美开辟第二战场

C.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争的转折点

D.诺曼底登陆——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0.2012年欧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颁奖词称:

“欧盟在过去的60年中为促进欧洲的和平与和解、民主与人权作出了贡献。

”下列事件能够为颁奖词提供依据的是()

①世界贸易组织成立②“欧洲煤钢联营”成立③“欧洲共同体”成立④欧元诞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31题11分,32题15分,33题9分,34题10分,共45分)

31.舌尖上的中国(11分)

材料一宋代饮食文化蓬勃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

①据记载,当时汴京有大酒楼72家,宾朋满座,气势不凡,小型的饭馆酒家不计其数,多为特色经营。

②特色饭馆中著名的有:

王楼包子、曹婆婆肉饼、梅家鹅鸭、张家乳酪、万家馒头等等。

③《武林旧事》一书在“果子”一项中介绍了玉屑糕、琥珀蜜等42种食品,在“菜蔬”一项中介绍了脂麻辣菜等21种,在“粥”一项介绍了七宝素粥、五味粥等8种。

④“元宵”这种食品名称,据说出现于宋代,正月十五又叫“上元节”,上元之夜是新年中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天上一轮圆月朗照,人间则聚食形如满月的元宵,表达了人们合家团圆幸福的心情。

——摘编自侯彦喜《宋代饮食文化初探》

(1)将材料一中体现宋代饮食文化特色的句子前面的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

酒楼众多节日饮食文化内涵丰富

食品种类多种多样

(2)结合所学,分析宋代饮食文化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一直是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为了“强国强种”,有关饮食研究和改造的大讨论在全国兴起,尤其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为救国首先要从增强国人的体质入手,而要增强国人的体质,就应改善国人的饮食结构,增加营养。

有人针对亟待研究的饮食问题提出:

“饮食丰美者,体必强壮,精神因之以健,出而任事,无论为国家,为社会,莫不能达完美之目的。

故饮食一事,实有关于民生国计也。

——摘编自尉麒珺《近代西方饮食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依据材料二,说明近代中国探索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1分)甲午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重视饮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三漫笔改革开放四十年饮食的变迁

 

当年“吃喝”凭票购

独家经营就餐难

望穿饭锅等下勺

 

天下佳肴任品尝

讲究营养碗变小

四季蔬菜满柜台

(4)任意选取材料三所提供的图文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