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4884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9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docx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

矿山救护队救灾预案

D

6、调节风流

(三)火风压

井下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流流经有标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称为火风压。

其特点:

1、高温火烟流经的井巷始末两端的标高差愈大,火风压值愈大。

2、火势愈大,温度愈高,火风压就愈大。

3、火风压的方向,永远向上。

(四)均压灭火

均压灭火就是降低采空区和已采区两侧的风压差,减少漏风,以达到预防和消灭火灾的措施。

具体方法有:

①调整风路系统,利用并联网路,改变有关风路的风阻,减少通风压力和压力差;

②利用调节风窗和局部通风机增、减火区风压;

③利用调压风管和调压气室;

④利用角联网路进行调节风压。

(五)一般原则

1、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救护队,根据火灾的位置,小队执行紧急任务的顺序如下:

①进风井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应派1个小队去处理火灾、封盖井口;另1个小队去井下救人和扑灭井底车场可能发生的火源。

②井筒和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应派1个小队去灭火,派另1个小队到危险地点救人。

③当火灾发生在矿井进风侧的硐室、石门、平巷、下山和上山,而燃烧的火灾气体可能扩散到另一个采区时,应派1个小队去灭火,派另1个小队到最危险的采区救人。

④火灾发生在采区平巷、石门、硐室、工作面、通风平巷、人行眼和联络眼中,应派1个小队以最短的路线进入回风道去救人,另1个小队从进风侧进去灭火,并在必要时抢救灾区人员。

⑤当火灾发生在回风井井口建筑物、回风井筒、回风井底车场以及毗连的巷道中时,应派1个小队去灭火,派另1个小队到这些巷道中救人。

2、处理火灾事故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和煤尘,观测灾区气体和风流变化。

当瓦斯浓度达到2%以上,并继续增加有爆炸危险时,矿山救护队必须将全部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然后采取措施,排除爆炸危险。

灭火工作必须从火源进风侧进行。

用水灭火时,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逐渐逼向火源的中心;必须有充足的水量和畅通的回风道,防止水煤气爆炸。

3、用水或注浆的方法灭火时,应将回风侧人员撤出。

4、用水灭火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火源明确。

②水源、人力、物力充足。

③有畅通的回风道。

④瓦斯浓度不超过2%。

5、扑灭电器火灾时,必须首先切断电源。

电源无法切断时,严禁使用非绝缘灭火器材灭火。

6、扑灭上、下山巷道火灾时,必须采取防止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的措施。

7、扑灭硐室火灾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①爆炸材料库着火时,应首先将雷管运出,然后将其它爆炸材料运出;因高温运不出时,应关闭防火门,退至安全地点。

②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火源下方的矿车固定,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③蓄电池电机车库着火时,必须切断电源,采取措施,防止氢气爆炸。

8、采用隔绝法封闭火区救灾时,应遵守下列原则:

①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缩小火区范围。

②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时,应设置防爆墙,在防爆墙的掩护下建立永久密闭墙。

③火区临时封闭后,人员应立即撤出危险区。

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时,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

④密闭的密闭墙发生爆炸密闭墙被破坏时,严禁派救护队恢复密闭墙或探险,应在较远的安全地点重新建造密闭。

9、在建造和封闭密闭墙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中的密闭墙应同时建造。

多条巷道需要进行封闭时,应先封闭支巷,后封闭主巷。

②火区主要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中的密闭墙应开有门孔,其它一些密闭墙可以不开门孔。

封堵门孔时必须统一指挥,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封堵,在建造防爆墙也应遵守这一规定。

10、在隔绝火区时必须做到:

①密闭墙的位置应选择在围岩稳定、无断层、无破碎带、巷道断面小的地点,距巷道交叉口不小于10米。

②拆掉压缩空气管路、电缆,使之不通过密闭墙。

③在密闭墙中装设注惰性气体、采气样测量温度用的管子,并装上有阀门的放水管子。

④经常检查瓦斯,在火区瓦斯迅速增加时,为保证施工人员安全,可进行远距离、大面积封闭,当火区稳定后,再缩小火区。

11、火区封闭后,必须遵守下列原则:

①人员立即撤出危险区,进入检查或加固密闭墙时,要在24小时之后进行。

②密闭后应采取均压通风措施,减少火区漏风。

③如果火区内氧含量、一氧化碳含量及温度没有下降趋势,应查找原因,采取补救措施。

(六)扑灭不同地点火灾的方法

1、进风井口建筑物火灾

①立即反转风门或关闭井口防火门,必要时停止主要通风机。

②按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规定引导人员出井。

③迅速扑灭火源。

2、井筒中的火灾

①进风井筒中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火灾气体侵入井下巷道,必须采取反风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的措施。

②回风井筒发生火灾时,风流方向不应改变。

为了防止火势增大,应减少风量。

其方法是控制入风防火门,打开通风机风道的闸门,停止通风机或执行抢救指挥部决定的其它方法(以不能引起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危险为原则)。

必要时,撤出井下受危及的人员。

当停止主要通风机时,应注意火风压造成危害。

多风井通风时,发生火灾区域回风井的主要通风机不得停止。

3、井底车场的火灾

①当进风井井底车场和毗连硐室发生火灾时,必须进行反风或风流短路

不使火灾气体侵入工作区。

②回风井井底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风向,在可燃气体不会聚集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进入火区的风量。

③矿山救护队要用最大的人力、物力直接灭火和阻止火灾蔓延。

④为防止混凝土支架和砌碹巷道上面木垛燃烧,可在碹上打眼或破碹,施设水幕。

⑤如果火灾的扩展危及关键地点(如井筒、火药库、变电所、水泵房等),则主要的人力、物力应用于保护这些地点。

4、井下硐室中的火灾

①着火硐室位于矿井总进风道时,应反风或风流短路。

②着火硐室位于矿井一翼或采区总进风流所经两巷道的连接处时,则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短路通风,条件具备时也可采用局部反风。

③火药库着火时,应首先将雷管运出,然后将其它爆炸材料运出,如因高温运不出时,则关闭防火门,退往安全地点。

④绞车房着火时,应将火源下方的矿车固定,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

⑤蓄电池机车库着火时,为防止氢气爆炸,应切断电源,停止充电,加强通风,并及时把蓄电池运出硐室。

5、倾斜巷道中的火灾

①倾斜进风巷道发生火灾时,可采取风流短路或局部反风、区域反风等措施。

②火灾发生在倾斜上行回风风流巷道,则保持正常风流方向。

在不引起瓦斯积聚的前提下应减少供风。

③扑灭倾斜巷道下行风流火灾,必须采取措施,增加进入的风量,减少回风风阻,防止风流逆转,但决不允许停止通风机运转。

如有发生风流逆转的危险时,应从下山下端向上消灭火灾。

在不可能从下山下端接近火源时,应采取综合灭火法扑灭火灾。

④在倾斜巷道中,需要从下方向上灭火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冒落岩石和燃烧物掉落伤人,如设置保护吊盘、保护隔板等。

⑤在倾斜巷道中灭火时,应利用中间巷道、小顺槽、联络巷和行人巷接近火源。

不能接近火源时,则可利用矿车、箕斗,将喷水器下到巷道中灭火,或发射高倍数泡沫、惰气进行远距离灭火。

6、平巷、石门和其它水平巷道中的火灾

①位于矿井或一翼总进风道中的平巷、石门和其它水平巷道发生火灾时,要选择最有效的通风方式(反风、风流短路、多风井双区域反风、正常通风等),以便救人和灭火。

在防止火灾扩大采取短路通风时,要确保火灾有害气体不致逆转。

②在采区水平巷道中灭火时,一般保持正常通风,视瓦斯情况增大或减少火区供风量。

如火灾发生在采煤工作面运输巷道时,为了迅速救出人员和阻止火势蔓延,使遇险人员自救退出,可进行工作面局部反风或减少风量。

若采取减少风量措施,要防止造成灾区贫氧和瓦斯积聚。

7、采煤工作面火灾

①采煤工作面发生火灾时,一般要在正常通风的情况下进行灭火。

②急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着火时,不准在火源上方灭火,防止水蒸汽伤人;也不准在火源下方灭火,防止火区塌落物伤人;而要从侧面(即工作面或采空区

方向)利用保护台板和保护盖接近火源灭火。

③采煤工作面瓦斯燃烧时,要增大工作面风量,并利用干粉灭火器、砂子、岩粉等灭火,全小队人员分布开,对整个燃烧线进行喷射灭火。

④在进风侧灭火难以取得效果时,可采取局部反风,从回风侧灭火,但进风侧要设置水幕,并将人员撤出。

⑤采煤工作面回风巷灭火时,必须采取有效方法,防止采空区瓦斯涌出和积聚。

上述方法无效时,应采取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

8、独头巷道的火灾

①独头巷道发生火灾时,要在维持局部通风机正常通风的情况下,积极灭火。

矿山救护队到达现场后,要保持独头巷道的通风原状,即风机停止运转的不要随便开启,风机开启的不要盲目停止,进行侦察后再采取措施。

②矿山救护队到达井下,已经知道发火巷道有爆炸危险,在不需要救人的情况下,指挥员不得派小队进入着火地点冒险灭火或探险;已经通风的独头巷道如果瓦斯含量仍然迅速增长,也不得入内灭火,而要在远离火区的安全地点建筑密闭墙。

③平巷独头巷道迎头发生火灾,瓦斯浓度不超过2%时,要在通风的情况下。

采用干粉灭火器、水等直接灭火。

灭火后,必须仔细清查阴燃火点,防止复燃引起爆炸。

④火灾发生在平巷独头煤巷的中段时,灭火时必须注意火源以里的瓦斯,严禁用局部通风机风筒把已积聚的瓦斯经过火点排出。

如果情况不清应远距离封闭。

⑤火灾发生在上山独头煤巷的迎头。

在瓦斯浓度不超过2%时,灭火中要加强通风,排除瓦斯;如果瓦斯超过2%仍在继续上升,要立即把人员撤到安全地点,远距离进行封闭。

若火灾发生在上山独头巷道的中段时,不得直接灭火,要在安全地点进行封闭。

⑥上山独头煤巷火灾不管发生在什么地点,如果局部通风机已停止运转,在无需救人时,严禁进入灭火或侦察,而要立即撤出附近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

⑦火灾发生在下山独头煤巷迎头时,在通风的情况下,瓦斯浓度不超过

2%,可直接进行灭火。

若发生在巷道中段时不得灭火,要远距离封闭。

六、安全技术措施

1、在进行事故处理时,必须组成统一的抢险救灾指挥部,防止乱指挥和多点指挥。

2、切断通往灾区的电源;

3、应在靠近灾区的安全地点设立井下基地。

井下基地电话应有专人看守并做好记录,注意检查风流和有害气体浓度。

4、设立安全岗哨,防止不佩带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灾区。

5、进入灾区时,行动要轻,防止扬起煤尘,引起煤尘爆炸;

6、如果进行反风,应在火区的原进风侧设置水幕,阻止火灾蔓延。

7、在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时,应携带不少于遇险人员120%的自救器;

8、时刻检查灾区瓦斯,在不超过2%时可进行直接灭火;

9、在不引起瓦斯积聚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供风量,减少火势,防止因风速过大造成煤尘飞扬,引起煤尘爆炸;

10、灭火工作必须从火源进风侧进行。

用水灭火时,水流应从火源外围喷射,逐渐逼向火源的中心,同时要注意灭火后的积水问题,火源下方必须有畅通的泄水渠道,并派专人站岗,防止积水伤人和影响生产。

11、在处理事故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顶板变化,防止因燃烧支架损坏造成顶板垮落伤人,或者顶板垮落后造成风流方向、风量变化,而引起灾区一系列不利于安全抢救的连锁反应。

12、小队在井下基地的新鲜空气地点时,只有经小队长同意才能将氧气呼吸器从肩上脱下。

脱下的氧气呼吸器应放在附近的安全地点,离小队工作或休息的地点不应超过5米,而且要有队员管守。

13、在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地点,必须由救护队员佩带仪器完成工作任务,

严禁其他人员进行工作。

14、在窒息区工作时,必须遵章作业,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严禁通过口具讲话或摘掉口具讲话。

15、在处理事故中,必须防止火风压逆转,必须严密观察火烟的逆退、回流现象,必须防止水煤气爆炸,必须严禁随意开启通风设施。

 

                  

矿山救护队处理瓦斯、煤尘爆炸事故预案

 

一、接听电话

1、矿山救护队电话值班员接到事故电话后,立即发出警报。

2、电话值班员应问清和记录事故地点、类别、遇险遇难人员数量、通知人姓名及单位。

3、立即向值班指挥员报告。

二、事故出动

1、值班指挥员立即向公司领导汇报。

2、救护中队立即向集团公司总调度室,并做好记录。

3、按照爆炸事故携带装备。

4、立即出动两个小队。

三、到达事故矿井

1、到达事故矿井后,小队人员立即进行战前检查,整理好携带装备,做好下井准备。

2、领队指挥员必须向事故矿井详细了解下列情况:

事故发生的时间、范围、遇险人员数量及分布位置,事故区域的通风、有毒有害气体、巷道支护等情况,与周边矿井的联接关系,矿山救护队到达前采取的措施。

3、建议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协助事故矿井制定抢救方案,参与抢救指挥。

4、指挥员接受任务后,立即向各小队下达任务,并说明事故情况、完成任务的要点、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侦察工作

1、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对灾区进行全面侦察,查清遇险遇难人员数量及分布地点,巷道、通风设施破坏情况、通风状况以及有毒有害气体等情况。

2、井下要设基地和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与侦察小队保持不断联系,只有在抢救人员的情况下,才可不设待机小队。

3、在进入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队列之后。

返回时与此相反。

在搜索遇险、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中线斜交式前进。

4、侦察小队要有明确的分工,分别检查通风、气体含量、温度、顶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

5、发现火源,要立即扑灭,发现幸存者要立即佩戴自救器救出灾区,对遇难人员要统一编号并在发现地点做好标记。

6、侦察结束后,小队长应立即向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侦察结果。

7、区别瓦斯与煤尘爆炸的特征:

①煤中含有不可燃物质,煤尘爆炸时又缺乏氧气,因此煤尘爆炸是不完全的:

一部分煤尘被燃烧,另一部分煤尘被局部焦化,并粘附在支架上、巷道壁或煤壁上,形成一种燃焦的皮渣与粘块,而瓦斯爆炸则没有结渣。

②由于煤尘不完全爆炸,生成的co浓度很高,而瓦斯爆炸则比较彻底,co

浓度相对比煤尘爆炸要低。

8、煤尘爆炸强弱的判别:

①弱爆炸时,火焰与爆炸波慢速传播,皮渣和粘块在支柱两侧出现,爆炸传

来的方向堆积较密。

②中等强度爆炸时,火焰与爆炸波的传播速度很大,皮渣与粘块在支柱的进

风侧。

③强烈爆炸时,火焰与冲击波的传播速度极大,皮渣与粘块在支柱的背风

侧,迎风侧有火烧痕迹。

五、灾变处理

1、进入前切断灾区电源。

2、井筒、井底车场或石门发生爆炸时,应派一个小队救人,一个小队恢复通风。

如果通风设施损坏不能恢复,应全部去救人。

3、爆炸事故发生在采掘工作面时,派一个小队沿回风侧、另一个小队沿进风侧进入救人。

4、在查清确无火源的基础上,尽快恢复通风。

如果有害气体严重威胁回风流方向的人员,为了紧急救人,在进风方向的人员已安全撤退的情况下,采取区域反风或局部反风。

这时,救护队应进入原回风侧风引导人员撤离灾区。

5、在独头巷道较长、有害气体浓度大、支架损坏严重的情况下,确知无火源、人员已经牺牲时,严禁冒险进入,要在恢复通风、维护支架后方可进入。

6、在搬运遇难人员时,要对遇难人员的位置、倒向、气体等情况,做好标记和记录。

7、在抢救人员无法通过时,要及时清理堵塞物。

8、进入灾区时,要有专人检查瓦斯,当浓度达到2%仍在迅速上升时,救护队要立即退出灾区。

六、安全技术措施

1、必须保证井上、下通讯联系畅通,并有救护队员专人看守。

2、应在靠近灾区的安全地点设立井下基地,安设电话,值班员要做好记录,并注意检查风流和有害气体浓度。

3、设立安全岗哨,防止不佩带呼吸器的人员进入灾区。

4、小队在井下基地待机时,只有经小队长同意才能将氧气呼吸器从肩上脱下,存放地点离小队工作或休息的地点不应超过5米,而且要有专人看守。

5、在处理事故中,必须认真检查气体,当气体超过仪器使用范围时,不得盲目蛮干,冒险作业,在无须救人的情况下,必须先恢复通风,再搬运遇难人员。

6、处理事故时,一定要查明是否存在二次爆炸危险,如果不能确定,应准确计算出二次爆炸的时间,否则,不得派救护队冒险进入。

7、进入探险小队必须带齐个人及小队装备,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人,必须

有中队指挥员带领进行。

8、进入灾区时,行动要谨慎,防止扬起煤尘或碰撞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9、在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时,应携带不少于遇险人员120%的自救器;

10、在有毒有害气体工作地点,必须由救护队员佩带仪器完成工作任务,

严禁其他人员进行工作。

11、穿过支架破坏的巷道时,要架好临时支架,保证退路安全。

12、通过支护不好的地点时,队员要保持一定距离按顺序通过,不要推拉支架。

13、在窒息区工作时,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严禁通过口具

讲话或摘掉口具讲话。

 

 

矿山救护队处理水灾事故预案

 

一、接听电话

1、矿山救护队电话值班员接到事故电话后,立即发出警报。

2、电话值班员应问清和记录事故地点、类别、遇险遇难人员数量、通知人姓名及单位。

3、立即向值班指挥员报告。

二、事故出动

1、值班指挥员立即向王公司领导汇报。

2、救护中队立即向集团公司总调度室汇报,并做好记录。

3、按照水灾事故携带装备。

4、立即出动一个小队。

三、到达事故矿井

1、到达事故矿井后,小队人员立即进行战前检查,整理好携带装备,做好下井准备。

2、领队指挥员要向事故矿井了解:

灾区情况、突水地点、水源、灾区范围、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进入该地点的通道等,并计算被堵人员所在地点容积、氧气、瓦斯浓度,计算出被困人员应救出的时间。

3、建议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协助事故矿井制定抢救方案,参与抢救指挥。

4、指挥员接受任务后,立即向小队下达任务,并说明事故情况、完成任务的要点、措施及安全注意事项。

四、侦察工作

1、首先到达事故矿井的小队在侦察中,应判定遇险人员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动线路,巷道及水泵设施受水淹程度,巷道冲坏和堵塞情况,有害气体(CH4、CO2、H2S等)浓度及在巷道散布情况和通风情况等。

2、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人。

3、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掉底。

4、在水中前进时,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等物,尽量避开压力水流和泄水主流,防止被流动中携带的矸石、木料等撞伤。

5、如迷失方向,应向有风流的上山巷道撤退,在沿途的交叉口,要留有明显的指示方向、标志,并注上侦察小队的名称、日期。

6、侦察结束后,小队长应立即向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

侦察结果。

五、灾变处理

1、发生透水事故后,受水威胁的地点,救护队应立即组织力量,积极创造条件进入救人,沿避灾路线引导人员撤离。

2、根据现场条件或涌水量,选择合适的排水设施,安装水泵,敷设排水管路,进行排水。

3、排水期间,救护队应加强现场情况的监护,设专人检查气体,定时测量水位,具体的测量方法可以根据现场情况确定。

测量前应选择离原始水位较近、有明显标志、便于观察的地点作为测量水位的基准点。

4、绘制水位下降示意图,汇报水位下降尺度(斜长)应以实际水位下降长度为准(当前水位距原始水位的长度)。

5、排水期间,应保证排水现场的正常通风。

随着排水工作的进展,当下部巷道口暴露时,应加强气体检测,防止气体突然涌出。

发现淤积物应及时清理,支护不完好的应加强维护,确保安全。

6、禁止由下往上进入突水点或被水、泥沙和淤泥堵塞的小眼和上山,防止二次透水、积水和淤泥的冲击。

7、上山巷道透水时,透水点下方要有能存水和存沉积物的有效空间,否则,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

8、救护小队进入逆水流方向往上部无出口的巷道时,要与基地观察水情的人员保持联系,如发现异常情况,小队要立即返回基地。

9、小队人员必须通过局部积水巷道时,要十分慎重。

应考虑到水位上升的速度、距离和有害气体情况,选择熟悉水性有一定经验的队员佩用呼吸器通过。

10、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有全矿和水平被淹危险时,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排水。

11、对于被困在井下的人员,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后水位,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后水位时,则禁止打钻,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12、在寻找遇险人员时,应仔细观察,注意巷道内的敲击声和呼喊声,以便及时发现遇险人员。

发现遇险人员时,要注意保持体温,先抬到安全地点,由医生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治疗,等适应环境和情绪稳定后,分阶段运出矿井治疗。

13、在搬运遇难人员时,要对遇难人员的发现顺序、位置、倒向、气体等情况,做好标记和记录。

搬运遇险人员要轻抬轻放,保持平衡,以免震动,要注意受伤人员的伤情变化。

六、遇险人员生存条件分析

在五大灾害所产生的事故中,水灾事故遇险的人员生存几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被堵巷道只要高于水位标高,就有人员生存的空间和条件,即使受灾部位低于水灾水位,如果水势很猛,将被堵巷道外部低洼处很快封堵,由于巷道内空气被水位压缩,总会留有一定空间为人们生存,所以,分析水灾事故被困人员的生存空间条件,是减少伤亡,制定措施极为重要的步骤。

1)生存空间的分析

A)水位比遇险地点标高低时,有生存空间。

B)水位比遇险地点标高高时:

a有生存空间。

b无生存空间。

a有生存空间:

水封堵了巷道外部低洼处,使巷道里的空气不能排出,其生存空间的大小与巷道断面和水位标高相关。

v2=p1×v1/p2   (m3)  

p1:

巷道被封闭时的气压(Pa或Mpa)

v1:

巷道被封闭时的空间体积  (m3) 

p2:

外部水位H2-H1时巷道内的气压值(实际水位差)(Pa或Mpa)

v2:

巷道受p2水压后的空间体积  (m3)

p2=p1+(H2-H1)/100

H2:

巷道受水害后的水位标高    (m)

H1:

巷道刚被水封闭时水位标高  (m)

1Mpa=100m水位高

2)巷道内空气质量分析

遇险人员生存空间的空气质量是遇险人员生存的基本条件,对其生存空间空气质量的分析,将有助于判断遇险人员生还的可能性,为制定救灾方案,采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A)氧气浓度:

生存空间在被困初期,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与正常情况一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氧气含量将逐渐降低。

影响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

a、人员的呼吸;

休息时 0.25L/min

工作时 1~3L/min  

b、周围空间的煤、岩释放出沼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造成有效空间氧气含煤、岩、坑木的氧化,这一过程进行得十分缓慢。

B)二氧化碳浓度

被困空间二氧化碳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增加,其原因:

a、被困人员呼吸放出二氧化碳;人静卧放出二氧化碳0.197L/min。

b、煤、岩或采空区涌出;

c、煤、岩、坑木氧化产生二氧化碳。

被困人员在生存空间中,二氧化碳浓度从0.5%上升到10%所需的时间是被困人员存活的时间。

C)其它有害气体浓度

对人体也有极大危害,因为这些气体增加,也就意味着氧气浓度的下降,有害气体浓度(CO、H2S、SO2、NO2等)增加到一定数值,对人体生命将是极大威胁。

举例:

山西某矿透水后,4名遇险人员被困巷道的体积估算有80m3,空气能维持他们生存的时间,可用氧含量下降到10%或CO2增加到10%两种方法计算:

Ⅰ、按氧含量下降到10%计算:

①未发生透水前,巷道空气中的氧含量为20%,遇险人员被困后,所消耗掉的氧量为:

80000升×(20%-10%)=8000升

②遇险人员被堵后,按平卧不动每人每分钟耗氧0.25L/min,四人每小时的耗氧为:

0.25L/min×4×60min=60升。

③四名遇险人员在未被水淹空间能生存的最长时间为:

8000÷60=133.3(小时)

Ⅱ、按CO2含量增加到10%计算:

①遇险人员被困后,由于人的呼吸,使CO2含量从0.5%增加到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