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9480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docx

公务员社会热点资料

社会热点资料

一、物价快速上涨问题

(一)物价快速上涨的背景:

1、成本上升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资源消费需求持续增加,各类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升高,并引起劳动力、土地等价格相应上涨,而这些生产要素是计入生产成本的,其价格上涨也最终体现到了商品价格中。

2、输入性影响。

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不断扩大。

其中,棉花等大宗商品对外依存度较高,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会影响国内市场。

3、自然灾害影响。

这两年,极端天气现象较多,从西南冬春连旱到中东部持续低温,从南方多次暴雨和台风到北方小麦主产区冬春连旱,长江中下游还先后遭遇干旱和洪涝,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这给许多农产品生产带来很大困难,加剧了供需矛盾。

4、流通环节影响。

目前我国粮食、蔬菜等农产品生产正逐步向优势区域集中。

这种区域结构变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也需要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势必增加成本。

特别是自然灾害多发,增加了运输困难,推动了物价上涨。

5、流动性影响。

近两年,我国货币信贷供应规模扩张较快,2009年和2010年的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分别为9.59万亿元和7.95万亿元,加上境外“热钱”流入,流动性持续充裕,加大了物价上涨压力。

 

6、投机炒作影响。

由于市场秩序不规范,部分游资借势、借题炒作,客观上炒高了某些商品的价格,主观上强化了市场涨价预期,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推手。

(二)政府运用多种调控手段保持物价稳定的措施:

1、转稳健:

管好货币稳物价 。

中央明确要求,要将稳定物价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并将政策取向从适度宽松调整为稳健。

“治水之法,不可执一”,管好流动性这个闸门,治好货币这个“水”,应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收”、“疏”、“堵”并举。

 

“收”,就是减少货币供应量。

灵活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促进货币信贷适度增长,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疏”,就是引导资金流向。

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等,投向“三农”、中小企业和就业、助学、扶贫等,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堵”,就是严控境外“热钱”流入。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建立“热钱”流入的预警机制,加强对国际资本进入途径、投资规模和投向的监测,严厉打击“地下钱庄”等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减少“热钱”的流入。

2、保供应:

增加供给稳物价  。

重点是保障农产品的充分供应(基础性供应)

首先,大力发展生产。

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生产补贴,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其次,完善储备吞吐。

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的力度和节奏,针对个别地方“卖菜难”情况,要发挥好储备调节作用,临时收储一批可以短期贮存的蔬菜。

最后,用好进出口调节。

 

3、畅流通:

降低成本稳物价。

(降低流通成本,应着力做到“三减”)1、产销对接,“减环节”。

开展产销对接,是减少环节降成本的有效手段。

2、完善设施,“减损耗”。

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流通领域公益性基础设施,支持采后处理、冷链物流设施、批发市场建设,以降低农产品在流通领域的损耗。

3、降低费用,“减负担”。

支持农贸市场建设,化解地价上涨推高摊位费的压力。

同时加强对市场开办者的监管,规范收费行为,督促降低收费标准。

4、强监管:

规范市场稳物价。

 1、狠打击,坚决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2、严监审,强化政府定价商品的价格监管。

3、促公开,推进价格信息透明化。

5、增补贴:

雪中送炭惠民生。

1、及时发放补贴。

2、提高救助标准。

3、建立联动机制。

 

二、就业难问题

一、就业难的背景:

就业主要矛盾仍然是供大于求。

1、岗位缺口大。

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历史最高峰,为9.97亿。

城镇平均每年需就业劳动力约为2500万人,岗位缺口每年将在1300万以上。

此外,还有1亿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需转移就业约800万—900万人,可以说就业压力是长期存在的。

2、供需有错位。

我国劳动力市场不仅总量供大于求,而且存在供需不对接的矛盾。

一边是有人没事干,一边是有事没人干;一边是有事不会做,一边是有事不愿做。

3、服务不完善。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市场还不发达,中介组织不规范,信息渠道不通畅,一方面很多岗位“虚席以待”,另一方面很多劳动者“求职无门”。

就业指导和培训不到位,使劳动者求职能力和职业技能难以提升,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4、政策不健全。

由于户籍、社保等方面的政策壁垒还没完全打破,导致就业机会不平等。

各种不合理的“土政策”、潜在的就业歧视、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等,抬高了就业门槛,限制了劳动者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造成部分劳动者难以就业。

二、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十二五”规划纲要----就业优先战略)(手段:

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1、就业政策“领航”:

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1、在支持企业发展中创造更多岗位。

继续积极支持和鼓励现有企业稳定在岗劳动力,建立失业预警等机制。

同时,提供各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设立新的岗位,并根据吸纳劳动力的数量给予相应奖励。

应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切实贯彻《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税、融资、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发展环境,解决其吸纳就业不稳定的问题。

2、在帮扶困难群体中“订造”岗位。

对于大龄下岗人员、残疾登记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可通过政府向社会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方式保障其就业。

积极开发城市环保、绿化、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并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困难人员就业。

2、自主创业“启航”:

就业天地更宽广。

1、加大政策扶持。

政府要予以大力扶持。

应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者开放。

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场地安排等鼓励自主创业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工商、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

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帮助创业者“轻装上阵”。

2、强化创业教育。

强化创业培训和创业教育,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

积极开展各类创业培训,广泛采用案例剖析、考察观摩、企业家现身说法等方式,帮助劳动者掌握、提高与创业相关的各种能力。

在大学开设创业教育、创业案例讲解、创业投资等创业课程,把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大学生,纳入教学主渠道。

3、营造良好氛围。

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政策,使更多的劳动者乐于创业、敢于创业。

发挥社会各方面支持和推动创业工作的积极作用,普及创业知识,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创业理念。

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创业典型,特别是面对失败不屈不挠成功实现再创业的典型,营造崇尚创业、竞相创业、褒奖成功、宽容失败的和谐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

3、职业培训“助航”:

提高劳动者就业素质1、 扩大规模,让培训“全覆盖”。

建立起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开展职业培训。

2、分类施教,让培训“合口味”。

不同劳动者,培训需求不同。

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3、提升质量,让培训“见实效”。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根本,合理设置培训专业,科学确定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含金量”。

4、加大投入,让培训“不差钱”。

进一步拓展和完善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对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逐步提高职业培训支出比重。

对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和新成长劳动力,政府将埋单为他们提供培训。

4、公共服务“护航”:

求职之路更顺畅。

1、当好“顾问”,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服务。

很多劳动者对国家政策、市场供求情况及自身职业倾向不太清楚,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服务。

政府举办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如各种人力资源市场,积极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和政策咨询服务,开展个人职业素质测评,帮助劳动者了解职业状况,更好地掌握求职方法。

对有意创业者提供创业咨询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创业。

2、扮好“红娘”,主动提供职业介绍服务。

市场千变万化,劳动者和工作岗位之间常常对接难,在二者之间牵线搭桥,是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实现全国互联互通。

通过现场发布、互联网发布和组织招聘会等方式,免费为求职者介绍各种用人岗位。

3、做好“后援”,积极进行各种帮扶服务。

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劳动者经常会遇到失业、劳动纠纷等难题,需要政府伸出援助之手,通过建立健全促进就业与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的联动机制,完善就业者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对就业困难群体,不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提供专项政策扶持,力争“有一人,帮一人,稳一人”;对确属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体系,提供“一对一”帮扶;对“零就业”家庭实施重点就业援助,做到随时出现、随时安置。

 

三、看病难问题

一、看病难的现状和原因:

大医院看病排长队是看病难的主要表现。

 

  1、绝对性的难。

这是由于医疗资源绝对不足导致的,表现为缺医少药,难以满足群众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这种看病难已基本上解决,只存在于一些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中西部偏远地区。

 

  2、相对性的难。

这是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相对不足导致的,主要发生在大城市的大医院里。

一进大医院,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人太多、队太长、等太久。

挂号、交费和拿药,一般要折腾大半天时间。

专家号更是“一号难求”,为了能挂上号,有的彻夜排队,有的全家总动员、轮流上阵,苦不堪言。

这种难是目前看病难的主要表现形式。

 

  3、因“贵”而“难”。

这是由于医药费用负担重导致的。

据统计,2010年,我国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66.8元,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6193.9元。

一次住院费相当于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的1/3,更超过了农民年人均收入。

至于经常要看病的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医药费负担不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还连累到整个家庭。

这种难与前两种难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看病难的程度。

 

二、解决看病难的措施:

1、合力保基本:

织就医疗惠民网。

(包括三方面内容: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增投入、促均等。

确保基本服务项目和重大服务项目免费向群众提供,必须依靠雄厚的资金保障。

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从2010年的15元提高到25元。

同时,将继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快覆盖农村和困难地区,逐步实现均等化。

2、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提水平、上层次。

逐步提高人均筹资标准,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3、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添内容、广覆盖。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基本药物目录“扩容”,增加更多药品种类。

继续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

 

2、着力强基层:

群众看病更便捷 1、服务网络遍基层。

强基层,首先是构筑完善的医疗服务网。

要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规模等实际情况,进一步合理规划布局,增加医疗点。

2、培养人才固基层。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

要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通过契约服务、按人头付费、开办诊所、边远贫困地区工作提供特殊补贴政策等,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把人才留在基层、稳定在基层,当好群众健康“守护人”。

 3、对口支援助基层。

单靠基层自身,短期难以强起来,还需借助外力。

国家已制定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要求每所城市三级医院通过派出医生、实行托管等多种形式,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鼓励、支持大医院医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坐诊、定期巡诊。

 4、还要通过减免诊疗费用、提高看病报销比例等倾斜政策,运用经济杠杆,进一步降低基层诊疗费用,吸引患者来就医。

并探索建立基层与大医院的转诊机制,引导群众养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习惯。

 

3、姓公要为民:

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 1、理顺体制,推进医药分开。

 坚持“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开展重大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建立符合公益的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探索公立医院改革的新路子。

要推动医药分开,通过探索新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医药收支分开核算等多种途径,逐步取消药品加成,切实减轻群众用药负担。

 2、投入到位,完善补偿政策。

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政府将加大投入,补偿公立医院实行医药分开后减少的收入或亏损,并落实对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的投入,为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提供保障。

 3、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服务。

不少看病难问题,实际上是由就诊流程复杂、服务不够人性化造成的。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优化诊疗流程来解决。

推出就医“一卡通”、提供预约诊疗、便民门诊等服务,缩短病人候诊时间;控制不必要的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减少重复检查等。

 

4、医者需仁心: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1、从政府来说,要创造有利于医生工作和发展的环境及条件,使其价值和地位得到应有体现。

理顺分配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取消“以药补医”,体现医生劳动价值,改革绩效考核方式,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完善医生规范化培训,试点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公立和非公立医疗机构间合理流动,为广大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2、从医生自身来说,要恪守职业道德。

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医生必备的基本价值追求。

当病人以生命健康相托,以信任之心相与,医生不仅要以医术相助,更要以仁爱之情相应。

要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以关心体贴的态度为患者服务,在赢得患者尊重中实现职业尊严和事业发展。

 

3、从广大患者来说,要理解和信任医生。

要充分认识医生的职业特殊性,尊重医生的劳动和付出。

面对病魔,需要医患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共渡难关。

还要看到医学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相当一部分疾病原因不明、诊断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不能苛求医生包治百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