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9468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docx

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复习题集第4099篇

2019年国家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管理》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某制糖厂员工周某和高某对甜菜汁罐进行检修清理,商定高某在甜菜汁罐入口监护.周某进入罐内作业。

高某放入梯子,周某戴好过滤式防毒面具进入罐内。

高某随手将梯子抽上来,准备将工具递给周某,只见周某急忙在罐内跺脚打手势,高某马上把工具和手电放人吊篮,用绳索将吊篮放至罐底,周某见状摘下防毒面具,喊道:

“啊,不行了!

”随即倒地,高某一边呼喊一边急忙放下梯子去营救周某,没等搀扶起周某自己也倒在了罐内,随后二人被赶来的职工救出,但已经死亡。

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A、罐内缺氧导致窒息

B、没有可靠的通信联络

C、周某摘掉防毒面具

D、周某喊:

“啊,不行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事故调查

【答案】:

A

【解析】:

直接原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

生产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时,通常把机械、物质或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视作直接原因。

结合题意故选A。

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下列各类职业危害因素中,属于物理因素的是()。

A、触电、窒息

B、高空坠落、物体打击

C、噪声、辐射

D、窒息、高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答案】:

C

【解析】:

物理因素,例如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异常气压、噪声、振动、辐射等。

选项A、B是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的危险、有害因素,选项D中只有高温属于物理因素。

故选C。

3.统计的主要工作是对统计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

统计描述是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统计推断则是通过抽样等方式进行样本估计总体特征的过程。

下列关于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是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和构成指标进行

B、参数估计是通过区间估计总体特征

C、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通常采用相对数指标进行

D、假设检验只能用于判断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如何引起的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1节>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

【答案】:

C

【解析】:

选项A错,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主要通过编制频数分布表、计算集中趋势指标和离散趋势指标及统计图表进行。

选项B错,参数估计就是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特征,包括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两种方法。

选项C正确,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有所不同,通常采用比、构成比、率三类指标来描述,这些指标都是由两个指标之比构成的,所以称为相对数。

选项D错,假设检验是用来判断样本与样本、样本与总体的差异是由抽样误差引起还是本质差别造成的统计推断方法。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其下列属于生产性粉尘的是()。

A、甲醛

B、铅

C、矽尘

D、苯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答案】:

C

【解析】: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

(1)化学因素,包括生产性粉尘和化学有毒物质。

生产性粉尘,例如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

化学有毒物质,例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甲醛、甲醇等。

故选C。

5.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与分析中,下列关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4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不得超过2h

C、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D、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

应当及时补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1节>事故上报的时限和部门

【答案】:

B

【解析】: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h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故A错误。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逐级上报事故情况,每级上报的时间问不得超过2h。

故B正确。

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故C错误。

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

6.《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将生产过程中人、物、环境、管理的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进行了分类。

根据该标准,下列危险和有害因素中,属于物的因素的是()。

A、防护装置、设施缺陷

B、门和围栏缺陷

C、脚手架、活动梯架缺陷

D、作业场地湿滑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答案】:

A

【解析】:

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防护缺陷,电伤害,噪声,振动危害,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高温物体,低温物体,信号缺陷,标志缺陷,有害光源等。

选项B、C、D为环境因素。

故选A。

7.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发现重大事故隐患的应立即向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下列内容中,通常不属于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的是()。

A、隐患治理经费来源

B、隐患的治理方案

C、隐患产生的原因

D、隐患的危害程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2节>隐患排查治理

【答案】:

A

【解析】:

重大事故隐患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8.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下列关于毒物危害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减小

B、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

C、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正比

D、氮气是一种无毒的惰性气体,不会产生危害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答案】:

B

【解析】:

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对其毒性有直接影响。

在各类有机非电解质之间,其毒性大小依次为芳烃〉醇〉酮〉环烃〉脂肪烃。

同类有机化合物中卤族元素取代氢时,毒性增加。

故A错误。

物理特性。

毒物的溶解度、分解度、挥发性等与毒物的毒性作用有密切关系。

毒物在水中溶解度越大,其毒性越大;分解度越大,不仅化学活性增加,而且易进到呼吸道的深层部位而增加毒性作用;挥发性越大,危害性越大。

一般,毒物沸点与空气中毒物浓度和危害程度成反比。

故C错误。

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使得空气中

9.依据《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职业病共分为10类共132种。

下列关于职业病分类及职业危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煤工尘肺发病人数占尘肺病总人数第一位

B、低气压职业危害引起的职业病属于高原病

C、红外线引起的职业病属于电光性眼炎

D、激光产生的职业病属于光感性皮炎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职业病危害基本概念

【答案】:

B

【解析】:

职业病的分类。

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全国总工会印发了《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对原《职业病目录》(卫法监发【2002】108号)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职业病种类由原来的10大类115种增加到10大类132种,职业病发病以尘肺病为主,历年来报告的职业病中,尘肺病约占到80%,而尘肺病中主要为煤工尘肺和矽肺。

故选项A错误。

低气压作业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由于低氧性缺氧而引起的损害,如高原病。

故选项B正确。

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所引起的职

10.下列关于重大危险源监控监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中介组织提供技术指导

B、企业应向公安部门提交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C、政府有关部门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实行分级管理

D、储存剧毒物质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场所,应设置监控系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6节>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

【答案】:

B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建立实时的监控预警系统。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选项B错误,企业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已辨识和评价的重大危险源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安全评价报告。

11.“5S”安全管理法是指对生产现场的各种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的动态过程,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5S”活动的核心是()。

A、整理

B、整顿

C、清洁

D、素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0节>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方法

【答案】:

D

【解析】:

素养,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养成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各项作业标准的良好习惯和作风,这是"5S"活动的核心。

故选D。

12.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33000),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所有设备设施应实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下列关于设备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专项资金管理,但不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B、主要生产设备设施变更应执行备案制度,并及时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汇报

C、安全设施随生产设备改造同步拆除时,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改造完成后立即恢复

D、拆除生产设备设施涉及危险物品时,应及时向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汇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7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与要求

【答案】:

C

【解析】:

《安全生产法》规定,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故选项A错误。

安全设备设施不得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

确因检、维修拆除的,应采取临时安全措施,检、维修完毕后立即复原,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生产设施变更应执行变更管理制度,履行变更程序,并对变更全过程进行隐患控制。

故选项B错误。

13.在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中,下列关于氮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氮气是一种毒性气体

B、化工行业中,氮气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是含毒性大

C、在石油化工行业中,氮气的危害性很大

D、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因此氮气没有危害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答案】:

C

【解析】:

毒物的危害性不仅取决于毒物的毒性,还受生产条件、劳动者个体差异的影响。

因此,毒性大的物质不-定危害性大,毒性与危害性不能划等号。

例如,氮气是一种惰性气体,本身无毒,一般不产生危害性;但是,当它在空气中含量高,使得空气中的氧含量减少时,吸人者便发生窒息,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在石油化工行业,用氮气的作业场所很多,稍有不慎,就有发生氮气窒息的危险,危害性很大。

故选C。

14.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这属于安全评价程序中的()阶段。

A、辨识与分析危险

B、划分评价单元

C、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D、安全评价报告编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安全评价的程序

【答案】:

C

【解析】:

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

依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与定性、定量评价结果,遵循针对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的原则,提出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建议。

故选C。

15.某建筑企业,甲班作业过程中发生吊臂防滑板开焊、吊臂折断脱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重伤。

这次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

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元,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元,设备损失200万元,停产损失150万元。

则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万元。

A、483

B、105

C、133

D、333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8章>第2节>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计算方法

【答案】:

D

【解析】:

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引起的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财产损失费用。

在本题中,医疗费用(含护理费用)是45万元,丧葬及抚恤等费用60万,处理事故和现场抢救费用28万,设备损失200万,所以此次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45+60+28+200=333万元。

注意停产损失150万元属于间接经济损失。

16.下列内容不属于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是()。

A、现行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

B、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C、曾经发生过的事故案例

D、生产经营单位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

【答案】:

D

【解析】:

编制安全操作规程的依据如下:

(1)现行国家、行业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安全规程等。

(2)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工作原理资料,以及设计、制造资料。

(3)曾经出现过的危险、事故案例及与本项操作有关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4)作业环境条件、工作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故选D。

17.事故调查处理的最终目的是()。

A、查清事故经过

B、预防和减少事故

C、查明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

D、总结事故教训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3节>事故调查报告中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及其监督

【答案】:

B

【解析】:

事故调查处理的最终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

事故调查组在调查事故中要查清事故经过、查明事故原因和事故性质,总结事故教训,并在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认真吸取事故教训,落实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应当接受工会和职工的监督。

故选B。

18.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A、事故发生单位

B、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

C、事故调查组

D、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事故调查

【答案】:

C

【解析】:

事故调查中需要进行技术鉴定的,事故调查组应当委托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单位进行技术鉴定。

必要时,事故调查组可以直接组织专家进行技术鉴定。

技术鉴定所需时间不计入事故调查期限。

故选C。

19.液氨发生事故的形态不同,其危害程度差别很大。

安全评价人员在对液氨罐区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事故严重度评价应遵守()原则。

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概率乘积

D、频率分析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6节>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及分级方法

【答案】:

A

【解析】:

为了对各种不同类别的危险物质可能出现的事故严重度进行评价,根据下面两个原则建立了物质子类别同事故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每种事故形态用一种伤害模型来描述。

这两个原则是:

(1)最大危险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

(2)概率求和原则。

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

故选项A符合题意。

20.事故调查应当按照科学严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认定事故的性质和责任,事故性质和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是()。

A、对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问询情况

B、对事故现场目击者的问询结果

C、被验证的问询或技术鉴定结果

D、事故的经济损失和伤亡情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事故调查

【答案】:

C

【解析】:

证人的口述材料,应认真考证其真实程度。

而事故性质和责任认定的主要依据是能够真实揭露事故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证据和线索。

故选C。

21.()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A、生产经营单位

B、生产经营单位直接负责人

C、事故直接负责人

D、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2节>安全生产检查

【答案】:

A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是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责任主体。

故选A。

22.关于重大危险源监管的主要思路,说法错误的是()。

A、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管理

B、建立健全新建、改建企业重大危险源申报和分级制度

C、根据企业的行业、规模等具体情况,提供监控的管理及技术指导

D、国家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城市的一级、二级危险源的监察情况进行监督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6节>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监管

【答案】:

D

【解析】:

重大危险源监管的主要思路:

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分级,并制定有关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法规的基础上,明确存在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对于危险源的管理责任、管理要求(包括组织制度、报告制度、监控管理制度及措施、隐患整改方案、应急措施方案等),促使企业建立重大危险源控制机制,确保安全。

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主要由区县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进行。

信息网络建成之后,市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一、二级危险源的情况和监察信息,有重点地进行现场监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对各城市的一级危

23.在预警系统中,关于监测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

B、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同时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

C、监测活动主要任务是诸多致灾因素中找出危险性最高、危害程度最严重的主要因素

D、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预警系统的实现

【答案】:

C

【解析】:

监测是预警活动的前提,监测的任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重要环节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同时收集各种事故征兆,并建立相应数据库;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处理(整理、分类、存储、传输),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技术的比较。

即通过对历史数据、即时数据的整理、分析、存贮,建立预警信息档案,信息档案中的信息是与整个预警系统共享的,它将监测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下一预警环节。

故选C。

24.针对年初、经过春节后、矿井恢复生产、年底、突击生产都容易发生事故的情况下,应组织()。

A、日常监察

B、重点监察

C、专项监察

D、定期监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7章>第2节>煤矿安全监察的方式、内容与程序

【答案】:

D

【解析】:

定期监察是指根据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时期定期组织的监察。

年初,经过春节后,矿井恢复生产,年底,突击生产,都容易发生事故。

25.电焊、氩弧焊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紫外线职业危害。

紫外线照射人体引起的职业病是()。

A、职业性白内障

B、滑囊炎

C、电光性眼炎

D、铬鼻病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答案】:

C

【解析】:

紫外线作用于皮肤能引起红斑反应。

强烈的紫外线辐射可引起皮炎,皮肤接触沥青后再经紫外线照射,能发生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并伴有头痛、恶心、体温升高等症状,长期受紫外线照射,可发生湿疹、毛囊炎、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甚至可导致皮肤癌的发生。

在作业场所比较多见的是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即由电弧光照射所引起的职业病一电光性眼炎。

此外,在雪地作业、航空航海作业时,受到大量太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时,也可引起类似电光性眼炎的角膜、结膜损伤,称为太阳光眼炎或雪盲症。

故选C。

26.甲矿山将巷道掘进工程承包给乙矿建公司,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下列关于该巷道掘进工程透水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编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应急预案应按照综合预案的要求组织制定

B、乙矿建公司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编制

C、透水事故应急预案应由甲矿山安全管理部门具体编制

D、该应急预案应包括事故风险分析、处置措施等内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3节>事故应急预案体系

【答案】:

C

【解析】: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危险源的性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确定应急预案体系,并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编制专项应急预案。

风险因素单一的小微型生产经营单位可只编写现场处置方案,透水事故应急预案应由乙矿建公司组织编制。

故选项C错误。

27.在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

A、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B、生产经营单位主管部门

C、生产经营单位

D、生产经营单位教育培训部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7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内容与要求

【答案】:

A

【解析】:

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并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

分管负责人应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工作负责。

各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责任制的相关要求,履行其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职责。

故选A。

28.当人体与某种形式的能量接触时,能否产生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

A、能量的集中程度

B、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

C、人体接触能量的时间

D、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2节>事故致因原理

【答案】:

B

【解析】:

当人体与某种形式的能量接触时,能否产生伤害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主要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

作用于人体的能量越大,造成严重伤害的可能性越大。

故选B正确。

29.某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中,首先确立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并逐步实施。

“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口口→宣传教育→努力实践”,该操作步骤缺失项内容应为()。

A、培训骨干

B、保障条件

C、安全环境

D、安全行为激励.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6节>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答案】:

A

【解析】: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步骤:

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培训骨干→宣传教育→努力实践。

故选A。

30.在喷漆车间安装通风系统,这种措施符合()安全技术措施基本原则。

A、隔离

B、消除危险源

C、个体防护

D、限制危险物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9节>安全技术措施的类别

【答案】:

D

【解析】: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技术措施。

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消除危险源、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隔离等。

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可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如减少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防止能量蓄积,安全地释放能量等。

故选D。

31.甲国有企业收购乙民营生物质发电公司45%的股份。

完成收购后,乙公司总经理李某占股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