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4924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训练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铁片分别放入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的质量比反应前增加的是()

A.硝酸银溶液

B.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溶液

D.硫酸锌溶液

2.2019年4月15日傍晚,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被熊熊大火吞噬,精美绝伦的木质塔尖在世人的叹息声中轰然坍塌,而大理石质地的左塔也损毁严重,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火灾发生时,旅客应该赶紧乘电梯逃生

B.左塔的大理石受热分解而被损毁

C.木质塔尖属于可燃物

D.尖顶上的钢公鸡为铜合金制品,其硬度比纯铜大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食盐

B.蔗糖

C.植物油

D.味精

4.下列图像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物质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铁粉中滴加稀盐酸

B.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不断加入铁粉

C.

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D.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5.下列各组物质在pH=14的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FeCl3、NaCl、KNO3

B.NaC1、NaOH、NaNO3

C.CaCl2、NaNO3、Na2CO3

D.KNO3、H2SO4、NaCl

6.金属的用途主要由性质决定的,下面有关用途和性质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用铝合金门窗代替铁门窗是因为铝的密度比铁小、更轻便,且比铁抗腐蚀性强

B.用钨制灯丝而不用锡,是因为锡的熔点低

C.电线用铜制而不用银,是因为铜的导电性优于银

D.铁制品表面镀铬是因为铬的硬度大,耐磨且不易生锈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生石灰用做食品干燥剂

B.氮气用于食品储藏的保护气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异味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

A.

f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

浓硫酸稀释

C.

量取8.5mL液体

D.

称量NaOH

9.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10.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是

 

A

B

C

D

装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排水法收集氧气

解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空气污染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氧气

A.A

B.B

C.C

D.D

11.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B.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3℃时,将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12.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少量晶体析出。

在此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时间(t)的变化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

B.水

①N2占空气质量的78%

②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可做霓虹灯的电光源

③SO2、CO2属于空气污染物

①我国水资源丰富,人均水量充足

②河流水、湖泊水、冰水混合物均是混合物

③可用MnO2鉴别H2O和H2O2

C.金属材料

D.燃料

①铜片的硬度大于黄铜片

②生铁、氧化铁和钢都属于合金

③废旧金属的回收循环利用,可节约资源和能源

①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②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③足够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

A.A                            B.B                            C.C                            D.D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

B.合金属于合成材料

C.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D.测定某地雨水的

,说明某地下了酸雨

1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16.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B.

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C.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D.

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

17.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植物油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液

C.增加溶剂的量可使溶解度增大

D.某溶液析出晶体后,其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二、多选题

18.现有锌和另一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5g,洋洋同学向此合金中加入100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发现金属完全消失,若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如果合金为锌和铁,m不可能是0.2g

B.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两种

C.如果合金为锌和镁,m可能是0.1g,则该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0%

D.如果合金为锌和铁,所加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7.3%.

三、填空题

19.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Cu(NO

和AgNO

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1)在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

(2)写出探究过程中任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3)若溶液A为无色,请分析固体B的成分__________。

20.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四大发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1)提取和加工植物纤维是传统造纸的重要环节,现代造纸为了满足特殊需求常加人蚕丝等物质,蚕丝属于____________(填“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

(2)指南针是最早利用磁石的磁性指向器,打磨磁石制作指南针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火药的发明促进了工业和经济的进步,黑火药发生剧烈燃烧反应的原理是2KNO3+S+3C

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1.

(1)请写出上图中发生的化学变化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反应前后,汞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22.二氧化氯是一种新型水消毒剂,能与水反应:

8ClO2+2H2O=4HClO+2Cl2+7X,则X为_____,HClO中氯的化合价为______;除去食盐水中混有泥沙的操作是______。

23.生活离不开化学物质。

请选用下列物质填空(填序号):

a 铁粉    b氮气    c天然气    d钛合金

(1)可作燃料的是_______;

(2)可作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是_______;

(3)可用来制造人造骨是_______;  

(4)可用于制造氮肥的是_______

四、简答题

24.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实验操作中的____________。

(2)电解水过程加入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O还原氧化铜这个实验中,实验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再停止通入CO的目的__________。

(4)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

__________。

25.两同学为探

究铁生锈的条件,一个将一根干燥的铁丝弯成图Ⅰ

所示的形状,并将其两端分别插入盛有水的烧杯甲中和盛有植物油的烧杯乙中,放置一星期后,观察铁丝A、B、C三处表面发生的变化,你认为何处铁锈最明显?

为什么?

另一同学采用图Ⅱ装置,放置三个星期后,他能观察到除了铁丝表面变化外,还有的现象是什么,由此现

象你得到了哪些结论?

     

五、科学探究题

26.润东、宇豪、舜楠三位同学在实验室进行有关酸的化学性质实验。

他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通过查阅书本确认盐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

他们现在想探究这个实验中,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一:

反应后的溶液溶质只有氯化钠;

猜想二:

反应后的溶液溶质有氯化钠和__________;

猜想三:

反应后的溶液溶质有氯化钠和__________;

已知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提供的仪器和试剂有:

试管、滴管、药匙、酚酞试液、锌粒、氧化铁粉末、大理石

步骤

操作

现象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液体样品于试管中。

______________

六、科普阅读题

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

材料1:

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趁势.

材料2:

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以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

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臭氧是_______________色的气体,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_____,还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2)利用臭氧的___________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3)二氧化硫(SO2)遇到O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3),SO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2的理想方法.写出三氧化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臭氧            D二氧化硫

七、计算题

28.将一瓶80g10%的NaCl溶液分为2等份,每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

若将其中的一份溶质质量分数减少一半,应加水_____g;若将另一份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应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