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929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8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docx

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报告

第一章 总论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农八师一四七团120吨/天机采棉轧花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二)项目主管单位:

兵团农八师计划委员会

(三)项目建设单位:

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

(四)项目法人:

冯绍斌(团长)

(五)项目性质:

改、扩建

(六)项目规模:

改造机采棉加工生产线一条,形成120吨/天机采棉籽棉的加工能力。

(七)项目地点:

一四七团团部东南侧,本团联合加工厂轧花三车间。

(八)项目建设期:

1年

(九)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498.25万元,全部为建设投资。

(十)资金筹措:

建设资产投资498.25万元。

其中:

申请上级投资250万元,占50%;一四七团自筹248.25万元,占50%。

(十一)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新疆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石河子分公司

(十二)编制依据:

1、农八师石河子西部大开发规划;

2、农八师石河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3、农八师农业“十五”发展规划;

4、兵团机采棉推广办公室关于推广机械采棉的意见。

5、兵农(机)发[2003]143号文关于印发《采棉机作业技术规程(试行草案)》的通知;

6、农八师农林牧局关于《北疆采棉机作业收费暂行办法》;

7、一四七团关于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

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根据本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增量财务分析,确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建设规模

1.5

改造机采棉轧花生产线

1

2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98.25

2.1

建设资产投资

万元

498.25

2.2

增量流动资金

万元

3

资金来源

万元

3.1

申请上级投资

万元

250

3.3

企业自筹

万元

248.25

4

综合效益年利润

万元

136.44

5

财务评价指标

5.1

投资利润率

%

27.38

5.2

投资回收期

3.8

含建设期1年,所得税后

5.3

财务内部收益率

%

所得税后

三、项目单位概况

(一)一四七团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兵团农八师一四七团始建于五十年代初,经过几代军垦人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现已成为农工交建商综合发展的大中型国有农场。

现有耕地面积14666公顷,人口1.91万人,主要农畜产品有棉花、小麦、玉米、油料作物、羊、猪、肉牛等。

主要工业产品有食用油、饲料、颗粒肥、农业机械零配件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该团在企业管理方面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农田全部实行承包到户,两费自理。

现有工业逐步实行股份制,民营化。

商贸、流通、服务业也基本上实行了租赁、承包、民营、股份制经营。

一四七团自1952年建团以来,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2001年由于主、客观上的种种原因,造成经营亏损2450万元,职均收入下降,团场经济运行举步维艰。

2001年1-7月农作物长势良好,但七月末的一场冻害,给一四七团农业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使全团11万亩棉花减产65%以上,直接经济损失8000万元。

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全团广大干群奋力抗灾自救,力争把自然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2004年一四七团又遭遇虫灾,皮棉单产61.88公斤,总产6188吨,亏损1368万元,2001年的冻灾和2004年的虫灾,仅隔一年,使该团财务雪上加霜,举步维艰。

2005年10月,该团被定为兵团贫困团场。

2004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7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70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1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105万元。

三次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为“一产占56.89%;二产占11.14%;三产占31.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元,职均收入7200(不含两用地),全团经营亏损1716万元。

(二)一四七团农业生产概况

1、种植业概况

2004年师市下达正播面积14.2万亩,由于该团土壤次盐渍化面积较大,土地利用率低,实际正播面积13.32万亩,完成师市计划的93.8%。

其中:

小麦1500亩,棉花面积10万

亩,总产18320吨;苜蓿5200亩,单产1000公斤,青贮玉米

2500亩,单产5吨,其它作物面积24250亩。

2、节水灌溉、膜上点播、精量播种、测土施肥等六大技术实施现状

(1)节水灌溉:

2004年团场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天业有压滴灌7.9万亩(含去年秋季新增1.8万亩),软管滴灌面积3.9万亩,累计节水灌溉面积13.6万亩,建成井河水首部69个,实现了节水灌溉面积100%,充分显示了增产优势,已被广大农工接受。

(2)膜上点播:

2004年全团12万余亩棉花全面积采用小三膜十二行半精量膜上点播方式。

(3)精量播种:

2004年全团棉花精量播种面积0.2万亩,2005年面积将达到2万亩。

(4)测土施肥:

在做好测土配方的同时,2004年推广应用专家系统和微机推荐系统指导施肥,并在滴灌植棉条田实施大面积示范,示范面积3万亩,占滴灌植棉总面积的50%。

示范定点定期跟踪调查面积3000亩,近20块条田。

3、棉花种植、采收及加工现状

棉花种植:

2004年该团种植棉花10万亩,以新陆早13号、炮台1号为主栽品种,全部采用小三膜十二行半精量膜上点播方式,亩理论保苗株数19148株的高密度栽培方式,但由于遭遇虫灾,皮棉单产仅61.8公斤,总产6188吨,亏损1368万元。

2005年种植棉花11.2万亩,其中机采棉3.5万亩,取得了丰收。

其中机采棉平均亩产量300公斤以上(籽棉)/亩。

4、养殖业现状

畜牧业坚持全民养殖与集体私有养殖相结合,对二牛场546头高产澳牛进行了产权置换,逐步形成了“基地+农户”的养殖模式。

全团胚胎移植牛产牛犊1375头,育成母牛犊695头。

2003年购进的950头优质荷斯坦纯种母牛,已产925胎,产犊941头,累计产奶3016吨,育成母牛犊480头。

2004年投资200万元购进黄种土牛816头,投资139万元对三个牛场牛圈及配套设施进行了维护改造。

目前澳牛及胚胎移植累计产犊和优质牛奶的销售可创产值860万元,基本实现盈亏平衡略有盈余。

5、林、果、蔬业现状

2004年投资360多万元启动了条田防护林、道路林、庄园林实施规划建设。

全年完成造林任务17936.9亩,其中国家重点防护林1000亩,退耕还林8000亩,农田防护林936.9亩,宜林荒沙造林5000亩,成活率平均在80%以上

6、一四七团人员结构、劳动力分布和每年一线劳动力紧缺状况

2004年全团职工人数4051人,其中农业职工2652人,在农业职工中,干部196人、勤杂人员173人、机务人员56人、职工长期工34人、实际承包土地职工1839人、未承包职工354人。

全团实际承包土地人员2166人。

2004年种植面积132450亩,职工承包1839人,其它人员承包327人。

平均每人管理定额61.15亩。

2004年该团种植常规灌1.34万亩,无压滴灌6.6万亩,有压滴灌5.2万亩,按生产责任制要求常规灌软管灌每人承包面积为35亩,有压滴灌每人承包面积50亩,按灌溉方式需劳力2500人,缺少劳力285人。

7、现有棉花加工厂状况

一四七团联合加工厂位于十户滩镇,是一个融棉花加工、榨油、磨面三位于一体的综合加工厂,现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21.6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工人267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8人。

一四七团联合加工厂前身是农十师加工厂,始建于1954年。

1955年农十师撤销移交农八师,并改名三十团加工厂。

初期加工厂技术装备比较简陋,仅有一台80片锯齿轧花机,一台木箱双杠式打包机,两盘石磨,一台手工榨油机,年加工皮棉100吨左右,食用植物油12-16吨。

随着棉花、粮食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工厂厂房和设备大幅度更新,目前已形成六台6MY80-194(5571)轧花机组,两台MY121机组(改型MY139机组),6MR-14IA型剥绒机18台和MR-144D型剥绒14台。

共四条生产线,装机总容量:

2696KW,其中轧花剥绒一车间:

466KW、轧花剥绒二车间:

538KW、轧花剥绒三车间:

1262KW、种子车间:

430KW、变压器总装机容量:

2630KVA,日处理籽棉300吨。

随着农八师机采棉的大面积推广,一四七团在2005年已种植3.5万亩机采棉,明年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3万亩,形成6.5万亩的机采棉种植规模,机采棉占全团棉花种植面积的70%,为了保证机采棉发展的要求,需尽快提高机采棉加工能力,2005年已配套完善了一条日处理籽棉150吨机采棉生产线,但远远不能满足6.5万亩机采棉的要求,通过多方面的论证,该团提出对一四七团联合加工厂轧花三车间进行技术改造,该车间原轧花工艺为两台121型(改型MY139)手摘棉工艺日处理籽棉120吨,棉包型为:

85KG的Ⅲ型包,在HVI仪器检验和条形码技术的实行方面,无法和国际接轨,因此,在原有手摘棉加工生产线基础上配套机采棉工艺设备。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棉花是自治区和兵团的支柱产业,自“九五”以来,根据新疆独特的光热资源条件,兵团把棉花种植作为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的主导产业,棉花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兵团农场发展和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贡献。

但随着棉花市场由计划转为开放,棉花生产各要素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

兵团农场棉花产业受到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

一是农工承包面积过小制约。

团场职工承包棉花种植能力较小,使职工收入无法较快增加。

二是劳动力短缺制约。

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兵团植棉农场每年不仅从内地接一定数量的土地承包工和大量短期拾花工,且由于东西经济差异,劳务工用工价也逐年走高,拾花单价已由原来0.3元升至0.8元,加上各项费用,达到了0.9元,拾花成本已占棉花总成本的30%。

正是以上各种制约,兵团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已到了急需探索改革的时候,要参与国内乃至国际棉花市场竞争,就必须走全程机械化、现代化集约经营的道路,农八师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棉花集约化生产,探索一条新的生产经营模式。

集约化植棉的核心问题是棉花采收及机采棉的加工配套。

目前农八师已引进国外先进的采棉机34台,兵团新天国际公司也筹资组建了采棉机租赁公司,拥有采棉机100台,为机采棉的规模化种植创造了前提条件。

但由于目前机采棉轧花加工技术及设备不配套,先进的采棉机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资产闲置。

一四七团2006年计划新增机采棉3万亩,形成6.5万亩的机采棉种植规模,2005年已配套完善了一条日处理籽棉150吨的机采棉轧花生产线,但仅能满足4万亩机采棉的加工,因为机采棉直接从棉田进车间,含水率(湿度)较大,不易存放,要及时加工。

因此,必须进行改造,经测算,与6.5万亩机采棉配套的加工规模为2万吨/70天,即280吨/天,为保证6.5万亩集约化植棉的完成,经多方案的比较,以该团现有的轧花三分厂为基础进行改造,拟引进先进的籽棉烘干设备和标准打包机,形成120吨籽棉/天机采棉轧花生产线,与美国凯斯和迪尔公司的采棉机相配套,可解决6.5万亩机采棉的轧花问题。

二、实施集约化高效植棉是增加农场职工收入,探索和发展兵团农业新经营模式的需要。

棉花比较效益高,但棉花采收生产过程需投入大量人力,因此,职工承包定额多在40亩左右,因承包面积小,职工年收入也只有6000元左右,如遇自然灾害,则收入更低。

要提高职工收入,只有走全机械化、集约化种植之路,每个职工承包定额才能达到150-200亩,职工收入才能大幅度提高。

而要实现棉花采收机械化,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机采棉的轧花加工问题。

三、实施集约化高效植棉是兵团棉花参与世界棉花市场竞争的必要条件。

美国、墨西哥等植棉国家,其用工工资比我国高出好几倍,而其皮棉价仍比我国低,其主要原因,就是大面积科学种植、机械化采收及加工配套的结果,兵团要和这些国家在棉花市场竞争就必须打破现有种植、采收及加工管理模式,走集约化高效植棉之路。

四、实现集约化高效植棉是解决兵团植棉团场劳动力紧缺的最好办法。

由于种棉花费时费工,为了保证生产,农场不得不想办法从内地接劳务工,弥补劳力不足。

不但用工价格逐年攀升,并且接人也越来越困难,接送、吃住、医疗费及社会安全等都给农场造成负担,所以劳力不足,接人困难已成为植棉团场难题之一,而从根本上解决的办法就是走全程机械化集约化植棉之路。

五、实现集约化高效植棉是优化整合农场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必由之路。

只有集约化高效植棉才能发挥兵团农场大条田、机械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强的资源优势,创造和资源相适应的经济效益。

兵团农场有适宜机械化操作的连片大条田,有机械化程度已达85%以上机械配置和技术力量,只因为定苗、打尖、拾花用工量大的特殊性,变成一家一户分散小规模生产,兵团农场原有的优势得不到发挥。

实现集约化经营后,把一户户的生产,变为多种资源、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规模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各种技术措施按程序管理,农场各种优势得到充分利用,可见,只有走集约化植棉之路,才能发挥兵团农场现有资源、设备的效率。

六、八师植棉团场在棉花种植上出现的种种制约和困难不是一个团、一个地区的特殊问题,在全兵团植棉团场中都普遍存在。

兵团棉花产业管理应该怎么办?

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集约化植棉项目实施,将探索出一条新的生产管理模式,解决和完善在棉花采摘、加工工序实现机械化采收及加工配套的技术问题,为植棉农场创造一条新的团场增产、农工增收之路。

七、采棉机及籽棉加工配套生产线的改造,将使一四七团棉花生产完成全部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这必然导致棉农承包面积扩大,从而推进了农场的体制改革。

棉农承包土地面积增大,不仅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新疆棉花的市场竞争力,而且还会迅速地提高棉农收入,促进农场经济发展。

同时,将有力促进机械行业的发展。

八师机械行业应该说是一个有广阔市场的行业,但是始终发展不起来,关键是缺乏龙头产品,没有找准市场的突破口,采棉机及加工配套生产线的改造,通过消化、吸收其先进技术,不仅有利于采棉机及加工配套生产线国产化,也有利于其它特种农业机械的研制,为八师机械行业发展带来机遇。

 

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一、政策环境良好。

国家产业政策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种种鼓励措施,对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更是确定为发展的方向,国家把新疆作为国家级的棉花生产基地给予扶持;自治区提出的“一黑一白”战略已实施多年,兵团也把棉花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二、具有不可多得的组织优势。

兵团具有其它农业组织所不具备的组织优势,由师到团、到连,农业生产都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对农业资源的配置具有一定的行政措施,也有集中力量做大事的条件。

而且,经过最近几年棉花市场的风风雨雨,以及对滴灌、机采棉的实践,各级党委对发展棉花的集约化种植已形成了共识。

本项目是该团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实现农业增效、团场增盈、职工增收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团场职工的大力支持,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已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配套条件。

一四七团的农业通过五十年的发展建设,平整条田,已形成了大农业条田林网化格局,适应全程机械化连片作业的大条田已达85%以上。

水利建设已形成水库、主渠、干渠、机井、节水灌溉等相互有机配套的灌排体系。

全垦区的农网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形成了完善配套的农电网络。

交通运输已形成以石莫公路、省道为主要干线的团与连队之间、团与团之间、团与市区之间的公路运输网络体系。

拥有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这些配套设施为本项目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四、有较成熟的集约化植棉栽培技术。

垦区经数十年的棉花种植已积累了成熟的栽培技术及丰富的管理经验,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实施,从种子选育、种子加工、种植方式、地膜覆盖、精量点播以及全层施肥、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到田间管理等都有一套成熟的种植技术栽培模式,为机采棉大面积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

五、机械配套条件较完备。

一四七团现有从事农田作业的大中型拖拉机88台(其中:

大马力拖拉机24台),引进自走式采棉机2台,装机总动力15857万千瓦,与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精量播种机、残膜回收机、激光平地机等耕作机械。

主要农作业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程度已达85%以上,大面积推广机采棉有保障。

六、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多,并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滴灌、机采棉等单项技术已大面积应用。

就人才而言,石河子是全疆人才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且中高级人才大多集中在农业领域,虽说人才结构不太合理,但就本项目而言却是难得的优势。

七、现有轧花厂基础条件较好,机采棉轧花技术比较成熟。

该团已改造了一条机采棉轧花生产线,经过一个轧期的运行,情况良好,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也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

八、销售渠道畅通。

新疆西部银力棉业(集团)公司是农八师石河子棉麻公司和各植棉团场参股的经济联合体,承担本地区棉花经营和管理任务。

客户遍布全国各地,在国内该领域中享有很高的信誉和知名度,而且还有全国十大品牌之一的银力商标,对市场的占有能力较强,一四七团是银力集团的参股单位,所生产的棉花均由银力集团统一收购和经销,是本项目产品的销售龙头。

 

第四章集约化植棉需求分析

一、项目区棉花生产现状分析

石河子垦区是新疆重要的产棉基地,是兵团50万吨优质棉基地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产量为新疆的八分之一,全国的二十分之一,正常年份,年产皮棉20多万吨,品质优良,一、二级花的比例占85%以上,银力牌棉花是全疆十大品牌之一。

棉花产业也是垦区农业经济的支柱,2004年垦区棉花种植面积174.4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0.78%。

一四七团是农八师主要的植棉团场之一,近年来,师市在棉花种植上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六大精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到2004年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棉田面积已达到8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8.14%,职工种植管理定额由常规灌溉30—35亩,可增至80亩,职工收入由6000元可提高到10000-12000元。

虽然在棉花种植上采用了先进的种植技术及机械化耕作,提高了棉花的单产水平,但棉花采摘仍为人工手采,由于棉花收获期集中,人工手采需要大量劳力,各团场棉农面临着拾花人手紧缺的重大压力。

全垦区每年拾花劳动缺口在近10万人,每年需从内地接运大量的拾花工,尤其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拾花季节工的来源越来越困难,为了及时拾花,师市每年都动员机关、学校、企业的大批人员停课、停工去支援农场拾花,因此,棉花的采收所缺劳力已成为棉花生产中的突出矛盾。

而且拾花费用逐年提高,由去年的0.5元/公斤提高到今年的0.7元/公斤,需支付上亿元的拾花费用,加重了种植户的负担。

为缓解采棉压力,师市决定采用机采棉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垦区先后购进迪尔和凯斯采棉机31台,历时四年在大田进行作业试验,并于2003年取得了技术上的成功,采棉机日采摘进度可达150-200亩,日采籽棉4万公斤,相当于600个拾花工月拾花量。

综合机械作业各个环节,包括脱叶、清理加工、人工工资费等费用在内,机采棉亩均成本约140元,而人工采棉亩成本为240元,亩均下降拾花成本100元。

通过集约化植棉技术的推广,改变了过去人工加机械的作业流程,从过去的只能承包30—50亩种棉管理定额增加至200亩,棉花采收时间由平均56天下降到30天以内。

职工收入可大幅提高,实现农场增效,职工增收的目的,同时变秋忙为秋闲,节省的时间可从事其他方面的创收,棉田能够实现早耕地,早整地,可以缓解秋季机力紧张局面,为来年生产做好充分准备。

二、前景分析

6.5万亩集约化植棉示范工程实施后,项目区棉花种植、收获及加工将逐步过渡到国际上先进的模式(如美国、以色列等),实现全程设施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用现代化植棉设施和采收、加工机械装备项目区,目前八师推广的精准施肥、精准种子、精准播种、精准灌溉、精准收获等六大农业技术将得到实施,不但提高了种植水平,增加了效益,而且能达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工人纯收入提高的目的。

引进国内先进的籽棉烘干设备和国际标准的皮棉打包机,改造完成 120吨/天机采棉轧花生产线,为6.5万亩棉花的机械化采收及加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带动6.5万亩棉花生产成本降低,由于采用集约化高效植棉,农机费用和清花费用虽然有所上升,但比原来节约大量人工成本,这就为兵团棉花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由于棉花全程机械化种植、加工的实现,职工管理定额可提高到200亩,在亩利润不变前提下,职工年纯收入可增加到1.5-2万元。

机械化采收的普及推广带动了土地集约化种植管理,原来的生产组织也必然被打破。

2-3个连队合并为一个作业点成为可能,这样,干部和原连队非生产人员也将减少2/3以上,这都为减少职工负担提供了可能,也为防止产品流失难的两大难题得到了解决。

 

第五章技改规模及内容

随着兵团机采棉的大面积推广,2006年,一四七团机采棉的种植面积计划由2005年的3.5万亩增加到6.5万亩,现有的一条日处理籽棉150吨机采棉生产线只能满足4万亩机采棉的轧花配套。

本项目计划在一四七团联合加工厂轧花三车间的一条手摘棉轧花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增加籽棉烘干、籽清、皮清等设备,更新集棉机和打包机,形成日处理籽棉120吨的机采棉生产线,满足新增2.5万亩机采棉的轧花需要。

扩建籽棉堆场和皮棉包场,配套完善供电和消防设施。

 

第六章技术改造方案

一、工艺改造方案

(一)技改前的生产工艺

该团联合加工厂轧花三车间现有轧花生产线仅适用手采棉。

其工艺流程如下:

 

(二)技改后的生产工艺

1、工艺流程

此次技改的工艺主要在籽棉进入轧花生产线之前增加

籽棉预处理部分。

改造后的工艺流程见下图。

 

2、主要加工工艺过程简述

(1)籽棉风力输送系统

系统由吸棉管道、重杂物清除机和容积式籽棉卸料器组成。

经自动喂棉机松解后的籽棉,喂入到吸棉管道,在管道中部设置了重杂物清除机,首先将籽棉中所含重杂物进行清除,然后由籽棉卸料器将籽棉卸入喂料控制器。

吸棉管道设有两个旁路,一个吸口吸喂棉机松解后的籽棉,另一吸口可以直接从货场棉垛吸不需要开松的籽棉。

(2)一级籽棉烘干系统

该系统由籽棉喂料控制器、热源部分、烘干塔、调温装置和输送管道组成。

进入籽棉喂料控制器的籽棉被连续均匀地喂入输送管道,来自热源的热空气与籽棉混合进入烘干塔进行烘干脱水。

热空气的温度可以根据籽棉含水率的大小自动调节,热源部分采用廉价的燃煤热风炉。

在烘干塔的进出口设有旁通,不需要烘干的籽棉可直接进入下道工序。

(3)一、二级籽棉清理

一、二级籽棉清理由倾斜式籽棉清理机、清铃机和输送管道组成。

一级烘干后的籽棉由风力输送到倾斜式籽棉清理机,并将籽棉与热空气分离,倾斜式籽棉清理机清除籽棉中的不孕籽、棉叶、尘土等细小杂质,并将籽棉喂入清铃机以清除棉铃、棉壳、棉杆、僵瓣等重杂及棉叶、尘杂等细小杂质,经清铃机清后的籽棉被喂入下道工序,不需要清理重杂的籽棉可通过旁路管道直接进入下道工序。

(4)二级籽棉烘干系统

二级籽棉烘干系统由热源部分、烘干塔、调温装置和输送管道组成。

热源部分可与一级烘干系统热源合用,也可单独配置。

经一级清理后的籽棉仍需烘干时,即进入二级烘干塔进行烘干。

如不需烘干则由旁路管道直接进入下道工序。

(5)三、四级籽棉清理

三、四级籽棉清理由输送管道、倾斜式籽棉清理机和回收式籽棉清理机组成。

二级烘干后的籽棉被风力输送到倾斜式籽棉清理机,倾斜式籽棉清理机把籽棉和热空气进行分离,并对籽棉中的孕籽、细小杂质、尘杂进行清理,清理后籽棉靠重力喂入回收式籽棉清理机对上述杂质再进一步清理。

(6)轧花及皮棉清理系统

该系统由轧花机、气流式皮棉清理机、皮棉道和两级锯齿式皮棉清理机组成。

经回收式籽棉清理机清理后的籽棉落入轧花机的储棉箱内。

轧花机储棉箱内的籽棉被轧花机的喂棉部均匀地喂入轧花机工作箱进行轧花。

此时,喂棉部对籽棉再次进行清理。

轧出的皮棉由皮棉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