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88503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docx

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方案

 

普朗铜矿一期采选工程尾矿输送系统、尾矿回水管线及尾矿泵站工程

尾矿管线及回水管线

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年月日

一、总体部署

施工总体部署原则上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辅助、先关键路线后非关键线路的施工原则。

关键工序是尾矿输送管线施工,根据工程特点、工期要求,本标段工程作如下安排:

尾矿输送管线总长度29893m,管道有两种:

一是D530×(10+12)mm橡胶内衬复合钢管,其中钢管材质API5LX52,胶厚12mm,而配套法兰型号为A105F65,Class600WNRF;二是D530×20.6mm直缝电阻焊管,钢管材质API5LX52。

尾矿回水管线总长度31516m,回水管道选用D53015.5mm和D53012mm两种直缝电阻焊管,其中钢管材质为API5LX52。

本工程管道安装工程量大,现场供给的材料(管材、管件、型材等)需进行二次倒运运距较长,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业主、监理要求在指定地点设置管道堆放场地和制作场。

当橡胶内衬复合钢管运抵现场后,由项目采购部组织监理人、业主代表进行入场验收,若验收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若验收合格后,则可分批倒到运至各施工区段作业点,按照管线方向依次用汽车吊安全吊入管沟,并用电动扳手按规范要求将法兰连接妥当。

当具有3PE外防腐层的钢管运抵项目现场时,为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由采购部及时组织监理和业主代表到场验收,若验收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若验收合格后,则可分批到运至各施工区段作业点,按照管线方向依次用汽车吊安全吊入管沟,并进入下一步的焊接作业,在验收合格后再对管道连接段进行3PE防腐作业。

因橡胶内衬复合钢管采用工厂化预制,设计选用法兰连接,再加上管道施工现场地形复杂,故会出现预制衬胶管道长度与现场实际不符的现象,为减少返工工程量,现场需采取如下措施:

在现场衬胶钢管的最后连接施工时,现场丈量尺寸,预制好连接短管,并进行试安装,待满足安装要求且编号后再运至原管道衬胶厂进行橡胶内衬。

经硫化并验收合格后,再由衬胶厂家发回项目现场进行安装,由此既可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又可保证施工质量。

二、工程施工方案

1山区一般地段施工方案

山区一般地段是指纵坡小于15°,可用吊管机或挖掘机直接进行布管作业,而不用其它特殊布管设备的较容易的施工地段。

施工程序:

1.1线路交接桩

施工程序

(1)准备工作

参加接桩的人员充分熟悉本标段的管道总平面图及施工规范,并做好野外工作的各项准备:

本标段管道的施工线路图

GPS卫星定位仪

现场标志桩及红油漆

踏线记录及交桩记录

现场配备越野吉普车两辆

(2)现场交桩

交桩内容包括:

线路控制桩(里程桩、转角桩、加密桩)的交接,沿线设置的临时性、永久性水准点的交接。

交桩前丢失的控制桩、水准点由设计单位进行恢复。

接桩人员对线路控制桩与施工图纸仔细对照,两者准确对应,依据设计管线平面图、踏线成果表,复查设计桩的位置,为测量时找桩方便,用红油漆在固定的参照物涂上记号,标明桩号,并用箭头表示方向。

(3)填写交桩记录表

接桩人员对线路测量资料、线路平面图、断面图进行详细审核和现场核对,确保接桩正确无误。

接桩过程中,技术员做好交桩记录,该记录由交接桩单位代表、监理、业主代表共同签字确认,接桩人员妥善保管,作为指导施工放线的依据。

(4)护桩

接桩后采取护桩措施,对水准点、控制桩进行保护并设参照物。

(5)接桩工作总结

接桩完毕后,接桩人员进行工作总结,对交接桩过程中有疑问的地方,及时向业主与设计单位询问并记录。

.1.2测量放线

本标段管道地处山区,地势起伏、沟谷走向变化大,测量放线工作比较困难。

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测量组配备越野性能较好的运输车辆拉运测量放线器材,进行管道的测量放线工作。

施工程序:

(1)准备工作

测量放线之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备齐放线区段完整的施工图(管道平面图、断面图)

备齐交接桩记录及施工标准规范

检查校正所用测量仪器:

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金属探测仪、GPS

备足木桩、杂木杆、红旗和白灰

备齐定桩、撒灰工具和用具

备齐防晒、防雨、防风沙用具

野外施工用车辆准备

仪器检查校定

测量前对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校定,仪器必须经业主认可的检验部门校验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

(2)管道测量定桩、划线

测量人员依据线路平面、断面图、设计控制桩、水准标桩进行测量放线。

根据设计桩号,用GPS精确定位,利用全站仪和经纬仪进行测量;对于丢失的控制桩和水准标桩,根据交接桩记录、测量成果表等资料进行补桩。

测量放线人员按打设的线路控制桩与曲线加密桩测定出线路轴线与施工占地边界线进行定桩,并设置百米桩;在线路轴线上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设置纵向变坡桩、曲线加密桩、标志桩;控制桩上注明里程、地面高程、管底高程和挖深。

对地势比较开阔的平原、河谷台地和坡度较平缓的山梁等可目测两桩点的地带,进行两桩点插红旗,用全站仪和经纬仪进行测量,打设百米桩及穿越、变径等标志桩,测定出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并定桩。

坚硬的岩石地段,线路起伏大、转角多、通视性差,设桩困难,正常的测量放线工作无法进行,此时采取加密测量点的方法进行测量,用红油漆在岩石表面作标记,设立参照物并用红油漆标示。

测量人员利用雷迪地下障碍探测仪对全线进行检测,检测施工作业带范围内有无地下的电缆、光缆及金属管线等障碍,确定其位置,并在其上打设标志桩并画草图记录。

当纵向转角大于5°时,设置纵向变坡桩,并注明变坡点位置、角度、曲率半径、切线长度、外矢矩。

当采用弹性敷设和冷弯管处理水平或竖向转角时,在曲线的始点、中点及终点上设桩,并在曲线段上设置加密桩,间距不大于10m。

曲线的始、中、终点桩上注明曲线半径、角度、切线长度和外矢矩。

在河流、沟渠、公路、穿跨越段的两端,地下管道、电缆、光缆穿越段的两端,线路阀室的两端及管线直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设置标志桩。

地下障碍物标志桩上注明穿越名称、埋深和尺寸;管径、壁厚、材质、防腐层变化分界处标志桩上注明变化参数,起止里程。

测量放线过程中做好各项记录,包括控制桩测量(复测)记录,转角处理方式记录、放线加桩记录。

线路轴线和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定桩后,用白石灰沿桩放出边界线。

施工作业带边界线在作业带清理前放出,线路轴线在布管前或管沟开挖前放出。

对施工作业带范围内的厂房、树木等障碍物,测量人员确定出清除范围,并打设拆除标志桩,外协员及时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处理,清点造册。

对于成片树林采取控制作业带宽度或移栽的方法,减少对林木的破坏。

作业带宽度

平原地段(纵坡<10°,横坡<8°)施工作业带宽度为28m;

低山深丘地段(10°≤纵坡<30°,8°≤横坡<15°)施工作业带宽度为28m。

深沟地段(纵坡≥30°,横坡≥15°)施工作业带宽度为28m。

经济作物、林地施工作业带宽度20m。

如发现线路走向与图纸不符或设计不合理时,及时向监理、设计、业主反映,求得妥善解决。

(3)与沿线地方部门协调

测量放线过程中,对施工占地边界内的农田、树木、果园、地面及地下障碍物等,工农员积极与当地有关部门联系协调,共同进行现场踏勘,确认清除面积与数量,并登记造册。

对局部线路走向有争议的地段,测量技术人员及时向业主或监理单位反映,如需改线,定线后重新进行测量放线。

1.3施工便道修筑

施工便道包括作业带内的便道和连接施工作业带和现有运输道路之间的通道,施工原则尽量利用原有的小道在其基础上进行拓宽。

对于新建施工便道应选择植被稀少地带,尽量少占耕地。

1.4施工作业带开拓

(1)一般要求

施工作业带清理在办理征地手续后进行。

施工作业带清理及平整由熟悉了解本段区域内自然状况、施工技术要求的人员带队进行。

施工前,业主或监理单位应组织有关人员会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施工作业带内地上、地下各种构(建)筑物和植(作)物、林木等进行清点造册。

工农员及时同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对(建)构筑物等进行拆除清理。

施工作业带宽度以测量放线的边线标志为准,不得超出,特殊地段需增宽要与业主商定后处理。

施工作业带清理、平整遵循保护农田、果林、植被及配套设施的原则,尽量减少农田、果园、林木地段的占地,对农田、果园、林木地段注意保护,以减少或防止产生水土流失为原则。

清理和平整施工作业带时,注意保护线路控制桩,如有损坏应立即补桩恢复。

在作业带清理之前对原地貌进行记录,典型地段记录声像资料,以便在地貌恢复时尽量恢复成原地貌。

(2)清理方法

一般地段施工作业带清理、平整采用D80推土机进行,在施工作业带范围内,对于影响施工机具通行或施工作业的石块、杂草、树木、构筑物等清理干净,沟、坎整平,并将作业带用机械压实。

石方地段施工作业带清理采取松动爆破方法进行,机械或人工配合清理。

对沿途所经过的建(构)筑物,采用1.2m3单斗配合推土机进行拆除,清理建筑垃圾采用铲运机配合翻斗车运至当地政府部门指定的垃圾堆放场。

沿途经过的树木、竹林、果园、采用单斗挖掘机进行砍伐清理,D80推土机进行填土扫平。

对需要清理的电线柱、变压器等采用16t吊车拆除,用10t半挂车配合进行倒运、挪移,重新架线。

对于沿线经过的渡槽、灌溉水渠,采用预埋涵管、覆土的办法进行保护。

1.5布管

由工程技术人员、起重工、机械操作手组成的布管施工人员依据设计要求、测量放线记录、现场控制桩、标志桩,在施工作业带管道组装一侧进行布管。

1.6管沟开挖

(1)管道的敷设应以埋地方式为主,管顶最小埋深1.0m。

局部的特殊地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并征得设计、监理和招标人的同意后可采用地上或管堤敷设。

一般技术要求

每段管沟开挖前,编制管沟开挖计划,报业主或监理批准后方可实施。

具备管沟开挖条件后,向管沟开挖方下达开挖通知书,并派人进行协调和指导,开挖方应根据开挖通知书的要求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安全教育工作。

在管沟开挖通知书下达后,由业主或监理、承包商和管沟开挖方依照设计图纸和管沟开挖通知书,对开挖段的所有控制桩和标志桩、管道中心灰线进行验收和核对,确认无误并在管沟开挖通知书上联合签字后,才能进行管沟的开挖。

在管沟开挖前,管道轴线划线后,将管线轴线上的桩进行移动。

除转角桩依转角的角平分线移动外,管道轴线上的所有桩应平移至堆土侧靠沟边200mm处;对于移桩困难的地段可采用增加引导桩、参照物标记等方法来测定原位置。

管沟开挖行进按管线中心灰线进行控制;管沟开挖深度结合设计图纸、线路控制桩及标志桩综合考虑进行开挖控制。

穿越地下设施时,设施两侧3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与其穿越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对于重要设施,开挖前应征得其管理单位同意,并在其监督下开挖。

管沟开挖时,弃土堆置在施工作业带的另一侧,堆土距沟边不小于1m;且施工作业带应设在靠公路侧,弃土应远离公路侧,弃土距作业带边线距离保持在200m,山坡地段采用袋装土或石块砌筑形成作业带边界,避免弃土堆放时超出作业带边界。

空间狭小的山地或沟谷地段,开挖的土石方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堆放点。

地表有植被的地区和耕作区管沟开挖时,将表层耕作土和中下层土分别堆放,表层土靠近边界线,下层土靠近管沟。

管道与电力、通信电缆交叉时,其垂直净距不小于0.5m;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除保证设计埋深外,应保证两管道间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3m。

地下水位小于沟深及深度超过5m地段的管沟,应根据情况,采用明渠排水、井点降水、管沟加支撑等方法辅助进行管沟的开挖施工,所采用的施工方案必须由监理或业主现场认定后,方可实施。

石方段管沟开挖,在布管前完成,宜采用松动爆破与机械清沟或人工清沟的方法进行开挖,可采用带粉碎装置的岩石挖掘机开挖,以减少远距离运土的工作量。

石方、卵石段管沟深度比设计要求的深度超挖200-300mm,采用细土压实铺垫至原设计沟底标高以保护防腐层。

管沟断面参数选取:

深度在5m以内管沟的坡度和管沟沟底加宽裕量分别符合表4.1.6-1和表4.1.6-2的规定;深度在5m以内管沟宽度按下式确定:

B=Dm+K;Dm-钢管的结构外径,m;K-沟底加宽裕量,m;

表1.1.6-1深度在5m内的管沟边坡坡度

土壤名称

边坡坡度

人工挖土

机械挖土

沟下挖土

沟上挖土

中、粗砂

1:

1

1:

0.75

1:

1

亚砂土、含卵砾石土

1:

0.67

1:

0.5

1:

0.75

亚粘土

1:

0.5

1:

0.33

1:

0.75

粘土、泥灰岩、白垩土

1:

0.33

1:

0.25

1:

0.67

干黄土

1:

0.25

1:

0.1

1:

0.33

表1.6-2沟底加宽余量表(m)

条件因素

沟上焊接

沟下手工电弧焊接

沟下半自动焊接处管沟

沟下焊接弯头、弯管及碰口处管沟

土质管沟

岩石爆破管沟

弯头冷弯管处管沟

土质管沟

岩石爆破管沟

沟中

有水

沟中

无水

沟中

有水

沟中

无水

K值

沟深3m以内

0.7

0.5

0.9

1.5

1.0

0.8

0.9

1.6

2.0

沟深3-5m

0.9

0.7

1.1

1.5

1.2

1.0

1.1

1.6

2.0

管沟开挖完毕后按设计要求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及时向监理提交管沟验收申请报告;管沟检验项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及合格标准应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

平原及农田地区开挖

管沟开挖采用单斗挖掘机和人工配合辅助开挖的方式进行;挖沟任务主要由挖掘机完成,当穿越电力、通信电缆等地下设施时,两侧3m范围内采用人工开挖,开挖前征得其管理单位同意,并在其监督下开挖,农田地区管沟开挖时,应将表层耕作土和地层生土分层堆放。

表层土方在外则,表层土采用袋装堆砌在距作业带边200mm的地方,作为阻挡弃土流出作业带作业带的挡墙和保护地表土,底层土方在内侧(靠近管沟)。

地下水位较高地段

对于河谷等地下水位较高地段采用单斗挖掘机和人工配合辅助开挖的方式开挖管沟,开挖过程中采取明沟排水措施排出管沟内的积水:

在沟底一侧开挖排水沟、集水井,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用水泵排走,用人工对沟底进行修整,抽水工作持续到整个地段铺管工程结束。

图.1.6-1

石方管沟

破碎性风化岩采用液压破岩锤破碎,岩石挖掘机配合挖凿,人工清沟;

灰质基岩先用人工剥离覆层,采用松动爆破,配以岩石挖掘机挖掘、人工清理的方式成沟;

对粒径较大的漂石和河谷板岩,先进行爆破,再以机械配以人工的方式清除后开挖管沟。

管沟开挖安全要求

交叉作业及石方爆破时,沿线应设警戒人员,各主要路口应设警示牌,并设专人看护。

开挖管沟时由试验确定边坡比,以免发生塌方事故;开挖过程如遇到地下管道、电缆以及不能识别的物品时,停止作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后方准施工。

管沟开挖作业应自上而下进行,不准掏洞,两人在沟内作业间距应为2—3m,挖出的土方距沟边不得小于0.5m,堆积高度不准超过1.5m。

雨后开挖管沟时,必须仔细检查沟壁,如发现裂纹等不正常情况时,应采取支撑或加固措施,在确认安全后方准施工,非工作人员不准在沟内停留。

靠近道路、建筑物地带开挖管沟时,设置昼夜醒目标志,并征得有关部门同意。

1.7坡口加工与组对

坡口加工

业主供应的管材坡口为23°±0.5°,半自动焊作业、连头手工焊可直接使用。

管端坡口如有机械加工形成的卷边,用锉刀或电动砂轮清除整平。

图1.7-1

管道连头处采用轨道式半自动火焰切割器切割管口;切割时将管端150mm±5mm宽的外防腐层清除干净,由熟悉操作规程的专门人员进行操作,严格按照本工程采用的焊接工艺规程规定的坡口型式加工坡口,按标准要求填写记录。

对于外径相同、不同壁厚的管口之间的对接,按下图所示进行坡口的过渡加工。

图6.1.7-2

管道组对

用直尺或自制卡规检查管口椭圆度,采用胀管器、千斤顶等专用找正工具进行管口矫正。

管口组对前用自制清管器(具有保护内涂层作用)清除防腐管内杂物,用汽油、棉纱、锉刀和电动钢丝刷等清除管端50mm范围的油污、铁锈、毛刺等,并打磨露出金属光泽。

图1.7-3

对修理和检验合格的管子,测量管子的实际长度并加以记录,按布管顺序在管口顶部用油漆进行现场标号。

标出管长的中心线,利于管口组对过程中平稳吊装。

管口清理完毕后,立即转入组装焊接工序,其间隔不宜超3h,以避免二次清口。

对口采用1台挖掘机,吊具采用尼龙带且宽度不小于100mm,吊点置于已划好的管长平分线处,以起到管口组对过程中的平稳吊装,及保护防腐层的作用。

管口组对的错边量均匀分布在圆周上,根焊完成后,禁止校正管子接口的错边量,严禁用锤击方法强行矫正管口。

沟上组焊直管段组对采用内对口器,坡度大于15o地段的沟下组焊和在连头、弯管(弯头)处采用外对口器。

两相邻钢管的原有焊缝在对口时相互错开距离不小于100mm。

按照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拆卸移动对口器,移动对口器时,管子保持平衡。

管道组对完毕,由操作者按以下标准进行对口质量检验,填好组对记录,并与焊工进行互检,检查合格后办理工序交接,经监理复查合格后方可允许焊接。

管口组对规定

表1.7-1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要求

1

坡口

符合“焊接工艺规程”要求

2

管内清扫

无任何杂物

3

管口清理(50mm范围内)和修口

管口完好无损,无铁锈、油污、油漆、毛刺

4

管端直焊缝或螺旋焊缝余高打磨

端部10mm范围内焊缝余高打磨掉,并平缓过渡

5

两管口直焊缝间距

错开间距不小于100mm弧长

6

错边量

不大于2.2mm,沿周长均匀分布

7

钢管短节长度

不小于1.0m

8

相邻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弹性敷设中间直管段长

大于或等于1m

9

相邻和方向相反的两个弯管中间直管段长

不小于1m

10

过渡坡口

厚壁管内侧打磨至薄壁厚度,锐角为14°~30°

11

管子对接

不允许割斜口。

由于管口没有对准而造成的3°以内的偏斜,不算斜口

12

手工焊作业空间

距管壁大于0.4m

13

半自动焊作业空间

焊距管壁大于0.8m

1.8焊接及检验

焊接

根据本标段的特点,沟下焊接采用手工焊打底+自保护药芯焊丝半自动焊填充盖面;手工电弧焊用于空间狭窄处、死口连头和焊缝返修。

焊接准备

被焊接表面应均匀、光滑,不得有起鳞、磨损、铁锈、渣垢、油脂和其他影响焊接质量的有害物质;管内外表面坡口两侧50mm范围内应清理至显现金属光泽。

接头坡口角度、钝边、根部间隙、对口错边量应符合焊接工艺规程的要求。

对口处原有管焊缝必须修磨,并符合焊接工艺规程要求。

沟上焊接作业空间高度应大于400mm;管沟内焊接工作坑应保证焊工操作方便和安全。

应使用直流焊机,焊接设备应能满足焊接工艺要求,具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准确的量值显示和安全性。

正式焊接之前,按焊接工艺规程要求在试板上调整好焊接参数,参数包括:

电压、电流、焊速、保护气体流量、电源极性、送丝速度、提前送气和延迟停气的时间、干伸长度、电弧的摆幅、摆频和良好的停留时间等。

焊接前,准备好加热器、测温计、保温被以及焊工使用的焊梯、焊台、隔热胶皮板等辅助工具,保证焊接工作顺利进行。

焊接地线尽量靠近焊接区,采用自制卡具将地线与管表面接触牢固,避免产生电弧伤害母材。

焊口预热

焊口全部进行预热,其技术参数由《焊接工艺评定》确定。

连头处采用环形火焰加热,其它均采用中频加热方法进行预热。

预热宽度以坡口两侧宽度各大于50mm,预热时,为保障在预热范围内温度均匀,采用测温笔或表面温度计在距管口50mm处,测量均匀圆周上的8点。

预热热源撤走后,尽快开始焊接。

施焊

手工电弧焊:

在人员配备方面,考虑到死口分布的不连续性及连头的量少,配备4名焊工,每2人各负责打底,2人负责填充、盖面。

每层焊道焊完后,人工打磨检查处理。

半自动焊:

由2名焊工负责打底;每道焊口由2人一组负责从填充到盖面的施焊,进行流水作业。

焊口返修安排具备返修资格的焊工进行,每个半自动焊机组配备4名焊工。

焊接操作及要求

电焊工培训阶段,由专业技术人员及熟练电焊工在焊接工艺规范范围内有针对的选择最佳焊接参数,加以推广。

焊工需持有上岗证方可进行施焊。

焊接前,管口准备和焊前准备工作应达到工艺规程要求。

焊接前应在焊接试板上试焊,调整焊接参数。

焊接时,应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规程。

在两名焊工收弧交接处,先到达交接处的焊工应多焊部分焊道,便于后焊焊工的收弧。

焊道的起弧或收弧处应相互错开30mm以上。

严禁在坡口以外的管表面上起弧。

焊接前每个引弧点和接头必须修磨。

必须在前一焊层全部完成后,才允许开始下一焊层焊接。

撤离内对口器前应完成全部根焊道。

撤离外对口器前,根焊道必须完成50%以上,且焊完的焊道沿管周长均匀分布,对口支撑或吊具在完成全部根焊道后方可撤除。

焊接时,用自制防风套封管口,以有效防止管内产生穿堂风。

根焊道必须熔透,背面成型良好。

根焊完成后,用角向磨光机修磨清理根焊外表面熔渣、飞溅物、缺陷及焊缝凸高,修磨不得伤及管外表面的坡口形状。

半自动焊根焊与填充时间间隔不大于10min,焊道层间温度不低于60℃;手工焊根焊与填充时间间隔不大于10min,焊道层间温度不低于60℃。

焊后缓冷

当需焊后缓冷处理时,使用岩棉被包裹的方法:

焊道完成后立即使用保温被包裹。

保温被用毛毡和3.8m×1m×50mm石棉被制作。

包裹前,用喷灯烘烤石棉被至80℃以上,然后立即将完成的焊口趁热裹上石棉被并盖上毛毡,用橡皮带捆紧,保温时间在半小时以上。

具体形式如下图。

图1.8-3

缓冷后,将管道及焊缝表面的飞溅物、熔渣等清除干净。

焊接废弃物集中保管,统一处理。

修补

修补时每处修补长度应大于50mm,相邻两修补处的距离小于50mm时,按一处缺陷进行修补。

对管子表面偶然出现的引弧点,经工程监理允许方可进行修补。

修补处应进行渗透检测,渗透检测按SY/T4109-2005的要求进行;修补后的管壁厚度应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之内。

返修

返修焊接应在监理人员的监督下,由具备返修资格的焊工依照返修焊接工艺规程进行返修;

进行返修前,先将返修表面的铁锈等杂物清理干净;

返修应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进行,如没有明确的规定,则按照如下进行:

每处返修焊缝的长度不小于30mm,如果两处的缺陷的长度小于30mm,按一处缺陷处理。

用动力角向磨光机将焊接缺陷找出,并彻底清除干净,且修磨出便于焊接的坡口形状;

当裂纹长度小于焊缝长度的8%时,施工单位编写返修方案,经监理同意后使用评定合格的返修焊接规程进行返修;否则所有带有裂纹的焊缝必须从管线上切除,按死口处理,执行连头工艺。

焊缝一次返修不合格时,必须将焊口从管线上切除,按死口处理,执行连头工艺。

焊缝检验及验收

外观检验

焊缝外观成型均匀一致,焊缝及其附近表面上不得有裂纹、未熔合、气孔、夹渣、飞溅、夹具焊点等缺陷。

焊缝表面不应低于母材表面,焊缝余高不大于2mm、局部不得大于3mm,余高超过3mm,超标部分可以进行打磨,但不能伤及母材并与母材进行圆滑过度。

焊后错边量不大于2.2mm。

焊缝宽度为两侧外表面坡口宽度每侧增加0.5mm~2.0mm。

咬边深度小于0.4mm的任何长度均为合格;咬边深度在0.4~0.8mm之间,在焊缝任何300mm连续长度上,不超过50mm;咬边深度大于0.8mm的任何长度均为不合格。

认真填写焊缝工艺记录、焊缝表面质量检查记录

编写焊口编号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