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灾害防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487296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83.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粉尘灾害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粉尘灾害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粉尘灾害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粉尘灾害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粉尘灾害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粉尘灾害防治.docx

《粉尘灾害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粉尘灾害防治.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粉尘灾害防治.docx

粉尘灾害防治

5粉尘灾害防治

5.1粉尘危害及防尘措施

5.1.1粉尘种类和危害程度分析

粉尘系矿井煤尘、岩尘和其它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

煤尘的爆炸性一般分为强、弱、无爆炸性三个级别。

长期吸入大量的粉尘会形成许多职业病,如尘肺病,煤肺病,矽肺病和煤矽肺病。

影响煤矽肺病的因素有:

游离SiO2的含量、粉尘的粒度

和分散度、粉尘的浓度和从事岩石作业时间的长短。

粉尘的计量单位有粉尘浓度、粒度和分散度。

井下有人工作的地点和人行道的空气中粉尘(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应符合表5-1-1要求,矿井粉尘监测必须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740条规定。

生产中应加强管理,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井下有人工作点空气中粉尘浓度要求一览表

表5-1-1

粉尘中游离

SiQ含量

(%)

最高允许浓度(mg/*)

总粉尘

呼吸性粉尘

<10

10

3.5

10~<50

2

1

50~<80

2

0.5

>80

2

0.3

另外,作业地点粉尘过多还会影响视线并造成视力减退,不利于及

时发现事故隐患,从而增加了其他事故的几率

矿井生产中煤尘除了对人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危害外,其爆炸对人的生命及财产的损失更加危险。

但煤尘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缺其一皆不能形成煤尘爆炸。

1、煤尘本身具有爆炸性。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尘的爆炸性必须通过国家授权单位进行鉴定。

2、煤尘的浓度:

煤尘在空气中呈悬浮状态,并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才可能爆炸,煤尘未达到爆炸下限浓度或超过上限浓度都不会发生爆炸。

煤尘爆炸的下限浓度为30〜50g/m3,上限浓度为1000〜2000g/m3,爆炸力最强的浓度为300〜400g/m3。

3、存在有引爆着火源。

煤尘爆炸引燃的温度在610〜1050C之间,一般为700〜800C之间,有时需要达到1050C才能引爆。

引起煤尘燃烧或爆炸的高温热源有:

电器设备产生的电火花、电线破坏及架线电机车产生的电弧、采掘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冲击火花、爆破时出现的火焰、斜

井(巷)跑车产生的摩擦火花、井下火灾和瓦斯爆炸等。

此外足够的氧含量是煤尘燃烧和爆炸的先决条件。

试验证明,氧气浓度低于12〜16%时,煤尘的燃烧速度会大大下降,甚至会自动熄火,不会引起爆炸。

影响煤尘爆炸的主要因素有:

煤尘的可燃基挥发份、煤尘粒度、煤尘浓度、空气中瓦斯和氧的含量、煤的灰分、煤尘水分、煤尘的硫分等。

认识并掌握这些影响因素,对于预防和避免煤尘爆炸事故的发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根据勘探报告资料,井田内13903孔二1煤做了煤尘爆炸性试验,经测定火焰长度为5mm,加岩粉量为10%,二1煤尘具有爆炸性。

本区一1煤未做煤尘爆炸性试验,仅根据邻区郜城煤矿2个样的试验结果统

计:

加岩粉50〜55%,火焰长度达25〜30mm,—i煤尘也具有爆炸性。

5.1.2防尘措施

5.1.2.1各尘源地点防尘

煤矿粉尘包含煤尘和岩尘两类,煤尘主要来源于采掘工作面,由采煤机高速切割煤体,造成煤流的破碎和运动以及煤炭装载、转载、卸载、运输、仓储等过程中产生,岩尘主要是在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产生的。

煤矿粉尘产生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矿井粉尘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尘”的措施,对具体的尘源点应根据粉尘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防尘工作的原则是尽量减少浮粉煤尘的产生,将粉尘消灭在尘源地点,防止其飞扬和进入风流中,使已经浮游的粉尘沉降下来,捕集起来;将剩余的粉尘用足够的风量加以稀释,但又要防止因风速过大,使已沉淀的煤尘重新飞扬。

设计在每个掘进工作面,各采煤工作面,装、卸、转载点、运输巷道等主要产生粉尘的尘源地点及粉尘集聚地均采用了综合防尘措施。

具体防尘措施如下:

1、通风防尘:

通风防尘是稀释和排除工作地点悬浮粉尘,防止过量累积的有效措施。

设计通过对风量的合理分配,选择合适的巷道断面,使风速合理,既能带走大量粉尘,也不致于使已沉下的粉尘重新扬起。

最低排尘风速为0.25〜0.5m/s,最优排尘风速为0.5〜2.0m/s。

为控制风速,设计在各进风巷道和回风巷道风量变化较大的地方设有风速监测探头,连续检测各巷道的风速和风量,使风量在满足各用风地点所需量的同时,风速控制在最优排尘风速。

2、喷雾洒水:

井下煤仓、输送机、装煤机、采煤机和其它转载地点

都设有自动喷雾洒水装置并安装有捕尘器,以有效控制粉尘的飞扬,使其湿润后迅速沉降。

喷雾、洒水、捕尘设备应指定专人管理和维护,不得任意拆除,确保喷雾洒水装置和捕尘器的完好性和正常工作。

3、湿式钻眼:

岩巷掘进工作面,设计均采用湿式钻眼,杜绝干式钻眼,使凿眼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湿润并排出,不致飞扬。

放炮使用水封爆破和水炮泥。

4、风流净化:

设计在输送机巷和主要通风巷设计风流净化水幕,设计通过避免进风的污染,避免串联通风等以净化风流。

巷道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下各煤仓保持一定存煤,不许空仓作业。

如果煤仓或溜煤眼有涌水,可以放空,但放空后仓口闸门必须关闭,并设置引水管。

另外,溜煤眼不得兼作风眼使用。

5、冲洗巷壁、清扫和刷白巷道:

设计要求经常进行巷壁冲洗工作,定期清扫并运出巷道内沉集的粉尘,在井下变电所、消防材料库等主要硐室内,用石灰水将巷壁刷白,同时可美化井下环境,减少粉尘,利于冲洗。

6、个体保护:

井下各生产环节采取防尘措施后,仍有一些细微矿尘悬浮空气中,甚至个别地点不能达到卫生标准,所以应加强个体防护,设计为掘进工人配备了压风呼吸器,为采煤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

7、环境监测:

定期下井采样,利用安全监测设备,及时测定风流中粉尘浓度和分散度。

井下测定点应布置在作业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但必须避开风动工具废气和受局部通风风流影响的地点。

8矿井的综合防尘措施及组织与管理制度,由矿长每年组织编制和实施。

5.122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

本矿井投产时布置一个悬移顶梁机采工作面,并配备有四个掘进工作面,其中两个煤巷掘进工作面,两个岩巷掘进工作面,在回采、掘进生产过程中极易产生粉尘,因此,回采、掘进工作面除尘是实现降尘的根本措施,也是最有效的措施。

设计采掘工作面的除尘措施主要有:

1、煤层注水:

对回采工作面进行煤体注水,即在轨道顺槽采用深孔动压注水,使煤体均匀湿润,减少煤尘的产生,抑制煤尘飞扬。

2、喷雾洒水:

采煤机在割煤过程中配有符合规定的喷雾压力和流量的机载内、外喷雾装置,随采随喷,同时,在运煤、溜煤、各个转载点设有喷雾洒水设备,无水或喷雾装置损坏时必须停机。

采煤机内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2.0Mpa,外喷雾装置的使用水压不得小于4.0Mpa,内、外喷雾装置的总流量200〜250L/min,内喷雾降尘率一般30〜50%

3、湿式作业:

井下风钻,煤电钻均采用湿式打眼,水炮泥封孔,同时,在掘进巷道和硐室时,必须采取巷帮冲洗、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和净化风流等综合防尘措施。

4、设计要求在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安设风流净化水幕,水幕设置要灵敏可靠,使用正常,封闭全断面。

5、加强个体防护,设计为掘进工人配备了压风呼吸器,为采煤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

通过以上综合防尘措施的实施,可以保证采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5.2煤层注水防尘

5.2.1、设计依据

由于采煤工作面在割煤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煤尘,虽然采煤机割煤过

程中有机载内、外喷雾装置,但仍然会有一部分煤尘飞扬,为提高防尘降尘效果,根据《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必须进行煤层注水。

二i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砂锅窑砂岩平均60.03m,下距L8灰岩平均5.92m,二i煤层厚度为0〜10.90m,平均3.46m,属较稳定性煤层,大部全区开采,井田内煤层倾角11〜20°。

倾斜长壁采煤法,工作面长度100m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循环作业,年推进度为900m

二1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深灰色泥岩和砂质泥岩,次为粉砂岩和中细粒砂岩。

顶板岩性大部分为细碎屑岩,即以软弱岩为主。

该煤层顶板岩石为弱稳定-中等稳定岩层,总体为中等稳定岩层。

矿井岩石巷道采用半园拱断面,以锚喷支护为主,煤层巷道采用“U'型钢支护,主要硐室和交岔点采用砼支护,断面尺寸均满足设备布置及通风要求。

5.2.2注水工艺、参数及设备

5.2.2.1注水方式的选择

煤层注水方式有长钻孔注水和短钻孔注水两种方式,长钻孔注水具有湿润煤体均匀,湿润范围大,对生产干扰少等特点,使用于断层较少,煤层埋藏稳定,倾角变化小,煤的孔隙率大,产量要求高的工作面。

短空注水方式具有地质条件及围岩性质等适应性强等优点,尤其是在围岩有严重吸水膨胀性质或地质条件情况复杂,煤层倾角变化较大或煤的孔隙率小于4%、透水性弱时,尤为合适,全国许多生产矿井薄煤层注水基本采用短孔注水。

根据本矿井的煤层情况选用长钻孔方式设计。

采用卧式三缸高压电动往复注水泵,上顺槽下向注水。

5.2.2.2注水参数确定

1、钻孔直径

钻孔直径主要由钻机、钻杆直径所决定,用钻机打孔时,孔径一般

为53~60mm设计采用56mm

2、钻孔长度:

Lk,m

L=Lg-Sm,m

=80m

式中:

Lg――工作面长度,100m

Sm保留煤体宽度:

上向钻孔注水时,取Sm=10m;下

向钻孔注水时,透水性弱的煤层取Sm=20m;透水性极强的煤层可取:

Sm=(1/3〜1/2)Lg,设计取20m。

3、钻孔布置:

单向布置,钻孔垂直于工作面推进方向。

4、钻孔间距

钻孔间距的大小取决于煤层的透水性、向倾斜和走向方向渗透的差异性、煤层厚度及封孔深度等综合因素。

合理的钻孔间距的湿润直径,通过注水试验加以确定。

根据其他矿区经验,在煤层注水钻孔加入渗透剂,可使湿润半径提高将近一倍,目前大多采用的钻孔间距为10~25m,设计暂按20m考虑。

5、钻孔倾角

确定钻孔倾角的基本原则是使钻孔始终保持在煤层之中,钻孔倾角

丫按下式计算:

丫=am士0

式中:

am——煤层倾角(°)

0――钻杆平均下沉角,可用下山计算:

0=arcctg(Bx/Lk)(°)

Bx钻杆下沉距离,m

Lk钻孔长度m;

Bx/Lk――钻杆下沉率,一般为0.3%〜1%。

当煤层倾角大、煤质硬、钻杆钢度大而每米重量小及钻杆连接严紧挺直时,下沉率较低;反之则较高;

士打上向孔取“+”;打下向孔取“一”。

6、钻孔排数及位置:

单排孔,位置距煤层顶板1/4〜1/3煤层厚度。

7、注水压力

长孔注水迄今尚未有理想的计算,注水压力高低取决于煤层的透水性强弱(透水性强的煤层,注水压力低;透水性弱的煤层,注水压力高),还与钻孔的注水流量有关。

据其他矿井经验设计采用中高压注水:

Pz>H'丫p

式中:

H'注水煤层上方覆盖的岩层厚度,m;

上覆岩层的平均密度,kg/m3;

Pz——注水压力;bar

根据本矿区其他矿井经验暂定注水压力15Mpa,生产中可视注水效

果,再做调整

8注水流量

a、小流量注水对煤体的湿润效果最好,只要有充分的注水时间,应尽量采用小流量注水。

b、动压单孔注水时,每个钻孔的注水流量一般在0.001〜0.027m3/h.m的范围内。

c、对于边采煤边注水的情况,在采取的总注水流量下,对煤体的湿润速度必须大于或等于采煤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9、注水量

a、以钻孔注水量的计算方法(按吨煤注水量计算):

Qg=LgBkMkcYmqd

=246m3

式中:

Qg——单个钻孔能湿润倾斜全长的煤体注水量,m3Lg钻孔深度,80m;

Bk――钻孔间距,20m;

Mkc——开采厚度,3.46m;

Ym――煤的容重,1.48t/m3;qd――吨煤注水量,一般取qd=0.03m3/t。

b、以矿井日注水量计算方法(按吨煤注水量计算):

Qh=Gqd=40.9m3式中:

Qh——矿井日注水量,m3

G――矿井计划注水采掘工作面日产量,t/d;qd――吨煤注水量,一般取qd=0.03m3/t。

经计算,采煤工作面单孔注水量约246m3,根据工作面日进度,日

注水量约为40.9m3。

10、注水时间

在实际注水中,常把煤壁在预定的湿润范围内出现均匀的“出汗”现象作为煤体受到湿润的标志。

“出汗”后,或再注一段时间,便可结束注水。

注水时间按下面公式计算

T=Qg/V

式中:

T——注水时间,h;

Qg――单个钻孔能湿润倾斜全长的煤体注水量,246m3;

V――注水流量,2nVh。

估算注水时间估算6d。

522.3注水系统及技术要求

⑴注水系统

采用动压长孔注水系统,通过分流器(流量调节阀)的自动调节,使各钻孔的注水流量基本相等。

总注水量由咼压水表测出。

钻孔的注水压力,由压力表测出;进入注水系统的水必须是经过过滤而无杂质的清水。

⑵注水设备及仪表的选择

注水泵:

5D-2/150型活塞泵六台,工作面四台工作,流量Q=2nVh,压力15Mpa

探水钻:

MYZ-150型电机功率15kW6

(包括采煤、掘进、探放水等)

封孔器:

YPA-120L=1000mm

8

高压注水表DC—4.5/200

6

等量分流器DF—34

夹布压力胶管(与泵配套)

60m

冷拔无缝钢管(与泵配套)

360m

咼压钢丝编制胶管(与泵配套)

300m

快速接头K型与高压钢丝编制胶管配套,每100m配20个,计60个安全阀(单向阀)4个

内螺绞升降止回阀H4iH—1604个

弹簧压力表15个

叶轮湿式水表

便携式快速水分测定仪WM—B

钢制1.0m3水箱

⑶封孔长度

封孔深度的基本要求是:

煤层被湿润的范围在未达到设计的湿润半径以前,不应从巷道渗水;圭寸孔深度应超过沿巷道边缘煤体的卸压带宽度;封孔长度为5〜10m。

522.4注水效果

⑴防尘效果

煤层注水的防尘效果表现为采煤时空气含尘量的降低,长孔注水方式降尘效果为60〜90%。

⑵有可能抑制瓦斯涌出,降低工作面和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

⑶水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能抑制硫化氢的涌出。

⑷能降低工作面的气温1~3C。

⑸能降低煤的硬度,容易开采,提高生产效率。

⑹可降低炸药、雷管的消耗。

⑺能缓和冲击地压。

为了提高注水效果,可在煤体注水的水中添加湿润剂,根据临近矿区经验,在水中添加0.8%。

〜1.0%。

的湿润剂,能有效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减小煤体的湿润角,提高煤的湿润效果。

并且可以提高煤的毛细吸水性能,从而使溶液能克服更大阻力(如瓦斯压力等),进入煤中一些难以进入的孔隙,使煤的吸液量增加。

煤层注水方法较多,矿井在生产过程中可借鉴邻近生产矿井经验,结合本矿的具体情况来调整煤壁注水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注水效果。

5.3井下消防、洒水系统

井下消防洒水由工业场地地面矿井水处理站中间水池(V=500m3)

供给,井下消防管道与井下洒水管道采用同一供水管网,其用水满足防尘洒水用水水质标准。

防尘洒水水量为273m3/d。

井下消防洒水通过一条D108X4.5无缝钢管从副井送入井下。

井筒中间设置减压装置。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经井底车场、轨道大巷、运输大巷至各采掘工作面。

消防洒水管沿巷道侧壁敷设。

井下消防用水量为7.5L/S,每个消火栓为2.5L/S。

在主、副井筒马头门两端,采区上山口,掘进巷道迎头,胶带输送机机头,回采工作面进、回风巷口,变电所等机电硐室入口,爆炸材料库硐室、检修硐室、材料库硐室入口等处设置SN50型减压稳压消火栓。

井底车场、胶带输送机大巷每隔50m,采区上山、工作面运输及回风顺槽等水平或倾斜巷道每隔100m,岩石大巷每隔300m等处设置SN50型减压稳压消火栓。

在井下采、掘工作面、煤仓、溜煤眼以及胶带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等的转载点上均设置洒水器喷雾防尘。

在采煤工作面和采掘工作面设置分水器,并配一定数量的胶皮管。

在掘进巷道中煤巷每隔50米设一个DN25的给水栓,防尘及冲洗巷道。

在设有供水管道的各条大巷、上山及顺槽每隔100米设一个DN25

的给水栓,防尘及冲洗巷道。

在煤仓、溜煤眼、转载点等需要冲洗巷道的位置设一个DN25的给水栓,防尘及冲洗巷道。

在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顺槽靠近上下出口30m内,掘进工作面距迎头50m内,装煤点下风方向15〜25m处,采区回风巷及回风大巷等处设置风流净化水幕,控制巷道中的含尘量。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当管径DN三50、PW1.6Mpa时,采用丝扣连接;当管径DN>50、P>1.6Mpa时,采用快速管接头连接。

井下消防洒水管道平面布置图见C1353-845-1。

5.4粉尘监测及个体防护设备

541、粉尘检测

1、检测方法

粉尘应按《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

(AQ1020-20O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煤矿粉尘浓度和游离SiQ含量测定应按GB5748规定的方法进行,粉尘浓度分布测定应按MT422规定的方法进行。

煤矿使用的粉尘检测仪器仪表,必须具有有效的计量检验合格证。

各矿测尘部门必须根据本矿的生产情况配备足够数量且经培训合格

的测尘人:

每个采区至少1人。

2、煤矿井下粉尘测定时间。

对井下每个测尘点的粉尘浓度每月测定两次,粉尘分散每个月测定

1次。

采掘工作面每个月应进行一次全工作班连续粉尘测定

粉尘分散度每半年测定一次,采掘工作面有变动时,应及时进行游

离SiO2测定。

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每半年测定一次

煤矿粉尘浓度测定结果按季度综合上报主管部门。

采掘工作面回风安设粉尘浓度传感器进行粉尘浓度连续监测。

3、测尘点的选择和布置

测尘点传感器的选择和布置第十章第三节。

粉尘检测仪表见表5-8-1。

542、个体防护设备

井下主要接尘人员应配戴个体粉尘采样器,并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井下掘进工人配备了压风呼吸器,采煤工人配备了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

具体见表5-4-1。

个体防护设备表

表5-4-1

设备器材名称

型号及规格

数量

1

防尘口罩

武安301

565

2

隔离自救器

ZH-45

565

3

双光源矿灯

KL3LM(A)

565

4

安全帽

565

5.5防爆措施

5.5.1、防爆措施

防爆措施是指防止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悬浮煤尘发生爆炸与防止沉积煤尘重新飞扬起来参与爆炸的措施。

本矿初期开采的二1煤有煤尘爆炸危险,针对引起煤尘爆炸的必要条件:

煤尘浓度和引爆火源,生产中应采取以下积极的防爆措施。

5.5.1.1防尘、除尘、降尘

1采用冲洗巷壁,撒布岩粉,设置风流净化水幕、除尘器,喷雾洒水等综合措施防尘、除尘、降尘。

2、及时清运井巷内积尘,清扫时勿使煤尘飞扬蔓延。

3、喷洒粘结剂。

在工作面顺槽采用喷洒粘结剂的方法防爆,实质是把氯化钙(矿方可根据当地原材料供应情况按《矿井防灭火规范》采用其它氯化物)等吸水物质和湿润剂的混合水溶液喷洒在巷道周壁上,使已沉积的煤尘湿润成团或粘结。

不致重新扬起形成煤尘后参与爆炸。

其浓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年喷哂2〜3次。

4、巷壁刷浆

在井下岩石巷道内,采用巷壁刷浆方式防爆。

其材料主要为石灰水、浓度一般为生石灰:

水=1:

1.5(体积比),用压气喷洒于巷壁,厚度0.2mm用量0.40.8i/m。

5.5.1.2消除引燃煤尘爆炸的火源

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规定,严禁地面各式各样火种进入井下,井下严禁使用可产生静电的材料,杜绝明火发生。

2、防止瓦斯燃烧和爆炸。

3、防止煤层自然发火产生的火源。

4、消除放炮时产生的火焰。

5、有效杜绝电器火源。

6、有效地防止金属强烈碰撞、巷道冒顶、机械摩擦等产生的其它火源。

5.5.2、井下电气设备及保护的选择

1、全矿井下所有电气设备的选择均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中的规定。

井下中央变电所选用BGP50-10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KBSG矿用隔爆型变压器。

采区变电所均选用BGP50-10型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

置、KBSG矿用隔爆型干式变压器。

矿用隔爆型高压配电装置均具有过载、短路、绝缘监视等保护功能和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供移动变电站的高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有选择性的动作于跳闸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

低压设备选用具有选择性漏电、过载、短路等保护功能的开关柜。

井下中央变电所低压设备选用KBZ型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采区变电所选用KBZ矿用真空馈电开关;采煤工作面设备由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供电。

2、经计算,初期下井电缆选用2根MYJV42—10kV、3X240mm2煤矿用交联聚乙烯绝缘粗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沿副井井筒下至井下中央变电所。

当一回电缆故障时,其余一回能够保证井下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副井井筒预留二回下井电缆的安装位置。

中央变电所电

源直接引自地面35kV变电站。

采区变电所电源均引自中央变电所。

中央变电所至采区变电所的10kV高压电缆选用MYJV22—10000煤矿专用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电力电缆;低压电缆选用MY—0.38/0.66、MZ

—0.38/0.5型煤矿用阻燃橡套电缆。

3、防止电火花事故的措施

矿井为了预防电火花一方面正确选择和安装使用电气设备及供电线路,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之规定,并在运行中加强维护、检修,防止短路故障和过负荷情况发生。

另一方面,装设了必要的继电保护装置,(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断相保护等)进行合理整定,起到应有的保护作用。

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机按《煤矿安全规程》专用变压器、专用线路、专用开关、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方式供电。

所有开关设备的分断能力和动、热稳定性、电缆的热稳定性均能满足最大三相短路的要求。

井下照明和信号装置,由具有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的照明信号综保装置配电。

4、防止井下电气着火事故

井下电缆选用非延燃型电缆,电缆着火后,分解出氯化氢气体使火焰与空气隔绝,达到不延燃的目的;同时在对采掘设备供电时选用屏蔽电缆,当其受到机械损伤或砸压时,在短路发生之前,首先出现导线与地线之间的绝缘降低,使漏电继电器在短路发生之前动作,切断电源,防止短路电弧的发生与外露,提高供电的安全性。

为防止火灾,井下电气设备均选用矿用一般型及隔爆型。

采区变电所及工作面变压器选用干式隔爆变压器。

另外,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5、防止触电事故

为了防止井下触电事故发生,井下电气设备均设有保护接地;井下配电变压器及向井下供电的变压器中性点禁止接地;井下变电所高压馈电线装设有选择性的单相接地保护装置,低压馈电线装设漏电保护装置;井下电缆的敷设应悬挂在人行道的另一側,以免行人抓扶造成触电危险;

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手持电气设备的把手,应用良好的绝缘,电压不得超过127V,电气设备控制回路电压不得超过36V。

6、井底车场、大巷、运输上(下)山、机电设备峒室、爆破材料库

及工作面运输顺槽等均设置固定照明。

照明灯具选用DGS20/127V型煤

矿用隔爆防水高压钠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